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我的父亲母亲艺术论文 今日说法母亲的呼救写800字论文

母亲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从拉康的观解读《无欲的悲歌》中的母亲类论文范文例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母亲论文 发表时间: 2023-12-20

从拉康的观解读《无欲的悲歌》中的母亲,本文是母亲方面论文范文素材跟拉康和《无欲的悲歌》和*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内容摘 要:本文从拉康的理论出发,对奥地利当代著名作家彼得·汉特克的小说《无欲的悲歌》中主人公“母亲”的命运进行了分析,说明“母亲”的一生是如何在“人的”——包括主体和他人——的作用下,一步步走向自我消亡的.作为一个平凡的小人物,母亲的一生都渴求着幸福,但现实生活的打击令她一次次受挫,最终在病痛的折磨下,她只能绝望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拉康认为,人的是他人的.笔者希望通过从的视角剖析小说主人公的悲剧人生,从而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深入思考以及对自我存在的深刻认知.

  关键词:拉康理论《无欲的悲歌》母亲

  《无欲的悲歌》是彼得·汉德克于1972年发表的一部短篇小说,是作者在母亲1971年底自杀身亡后两三个月内完成的,是对母亲不幸一生的追思.然而,作者没有像对待一般的人物传记那样去刻画母亲的生平,将之雕琢为一部内容连贯、结构完整的作品,而是通过对母亲往日生活片段的回忆,一点一滴,勾画出一个虽不完整,但却极为典型的母亲形象.这这部作品在叙事上有很大的创新,作者在描写自己母亲生命历程的同时,也在叙述自己的写作过程,穿插大量作者对叙述艺术的评论和反思.故该作品一经发表,即在西方文坛引起轰动.本文将结合拉康的理论,剖析母亲一生的坎坷命运.

  一.拉康的理论

  雅克·拉康(JacquesLacan,1901—1981)是自弗洛伊德以后最具有国际影响的法国精神分析学家.埃文斯曾说:“如果说有一个概念堪称是拉康思想的核心,那就是概念.”[1]而拉康的理论中最著名的一句话则是,“人的是他者的”,这句格言可以说是拉康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这句话具有多重含义.

  首先,主体的是在他人中且通过他人辨认出自己的.“主体最初不仅是以自身的镜像为*,而且是以同伴的躯体为*来定位和辨认的.恰恰是在那个时刻,人的意识以自身意识的形式辨识出自身.正是因为他是在他人的躯体中辨认出自身的……他才可以把自己同化于他人的躯体,并辨认出作为躯体的自己.”[2]也就是说,人们在他者中确立自我,也在自我中确立他人.

  其次,主体的是通过他人得到确认或认可的.“人的是在他者的里得到其意义.这不是因为他者控制着他想要的东西,而是因为他的首要目的是让他者承认他.”[3]一方面,自我认识到与他者的不同,从而内心产生矛盾与焦虑.为了维护自身内心的平衡,自我总是想方设法迫使他者服从自我,趋从自我,从而达到他者与自我的同一;另一方面,自我也意识到他者不单只是小他者,它还代表着强大的大他者,即整个社会.与强大的社会作无畏的抗衡并非稳操胜券的战局,因此自我也意识到要约束自我,服从他人,适应社会,从而与他者达到一种认同.

  然后,主体的只有通过语言或言语才能在他人那里得到确认.“言语是这样一个维度,通过它,主体的被真正的整合到象征的层面.一旦在他人的在场中被表达、被命名,就在最充分的意义上被确认了.”[4]也就是说,在主体进入象征秩序之前,语言就已经在那里了,主体的就已经在那里被注册了.主体与他人的相遇必然要借助已然在此的语言.因此,拉康指出“作为受语言制约的一种动物的一个特征,人的就是大他者的.”[5]

  最后,主体的是永无满足,也不可满足的.在言说中,主体的需要以要求的形式在语言中得到表达,这一表达因为能指的作用而不可能是完整的,总是会有一些东西从表达中滑脱,构成为一种剩余,(这一剩余就是,)主体滑向下一个要求,如此往复,是不可满足的.主体对满足的坚执最终只会导向主体性的崩溃,导向他者秩序的崩溃,的主体根本上是一个歇斯底里的主体,主体的命运就是以其歇斯底里不断地质询、拷问他者的权威.[6]

  二.母亲的命运分析

  《无欲的悲歌》中母亲出生在奥地利一个贫困的小农村,“当时依然维持着1848年以前的状况,只不过农奴制度正式取消了.”[7]在这样一个封闭、落后、保守的天主教农村环境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可能性,一切都是注定的.”“当地女孩儿们常玩的一个游戏也是这样:累了/倦了/病了/病重了/死了.”[8]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母亲似乎已从周围的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命运.而童年时代接受的义务教育,也就是上学能够让她“感到自我的存在”.因此,她想继续读书.“这是她生平的第一个愿望”,也是她的第一次觉醒.她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生道路,而不是重复当地女孩的“游戏”.

  初恋失败后,身怀六甲的母亲被迫嫁给了一个他不爱的人.“她讨厌他,但是大家说服她要有责任感(给孩子一个父亲),”[9]于是她退缩了,但是也不如从前那么开心.周围的环境和人们,这个大他者于无形中带给母亲的巨大压力,包括外界的舆论压力和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感,使得母亲屈从于现实,违背自己的心意,嫁给一个她并不爱的男人.也从此,母亲开始了其不幸的命运.

  “他者”对母亲生活的影响表现在诸多方面,母亲也是从他者的中得到了自己的,因为她还是希望自己能够融入当地的生活圈子,被他人认可和接纳的.“所有的人际关系形式都已经成为非常有约束力的规则,以至于个别的、对别人多表示些许体贴的行为都成为违背这些规则的特例.”[10]实际上,母亲是渴望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立场的,但是她不能这样做,一旦有任何异于常人的言语或举动,都会得不到他人的承认和认可.由此可见,语言对主体的表达和满足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它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模式或状态.

  在拉康的理论中,主体是被语言划杠的主体,分裂的主体.而母亲作为一个在中不断分裂的主体,由于生活在一个充满压抑和约束的环境中,也慢慢丧失了自我.因为“如果谁谈的是自己,而不是信口东拉西扯,那就会被人说成古怪.……个性只是作为骂人的词而为人所知.”[11]最终,母亲也将周围人的生活观念和习惯视为理所应当,“认同自己作为个体什么也不是,至少没有什么与众不同.”[12]

  此外,由于生活的贫困和窘迫,母亲“每天都为维持脸面不断操劳,脸面却因此逐渐失却了灵魂.”[13]面对残酷的生活现实,母亲显得无能为力,她后来偶尔的小小抵抗,譬如学会了抽烟,读书看报,参与党派,甚至离家出走等,都不能彻底改变其悲惨的境遇.母亲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似乎永远也无法满足,按照拉康的理论,实际上,本身也确实是无法被满足、永不可被满足的.这一致命的最终将主体导向了毁灭和死亡.

  母亲,作为一个平凡的小人物,终其一生都渴求着幸福,但现实生活的打击令她一次次受挫,最终在病痛的折磨下,她只能绝望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拉康认为,人的是他人的.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生活环境、周围的人、战争、政治等,无不构成拉康理论中他人的,与主人公自身主体不断发生剧烈碰撞,并进而导致其充满不幸的人生.笔者希望通过从的视角剖析小说主人公的悲剧人生,能够引发读者对人性的一些思考以及对自我存在的认知感想.

  参考文献

  1.JacquesLacan.TheSeminarofJacquesLacan.Freud’sPapersonTechnique,1953-1954,BookI:p.146,p.183.

  2.JacquesLacan.TheSeminarofJacquesLacan.TheEgoinFreud´sTheoryandintheTechniqueofPsychoanalysis,1954-1955,BookII:p.222.

  3.汉德克著,韩瑞祥主编,顾牧、聂军译.《无欲的悲歌》.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4.吴琼.《雅克·拉康——阅读你的症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5.雅克·拉康,褚孝泉译.《拉康选集》.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注释

  [1]JacquesLacan.TheSeminarofJacquesLacan.TheEgoinFreud´sTheoryandintheTechniqueofPsychoanalysis,1954-1955,BookII:p.222.

  [2]JacquesLacan.TheSeminarofJacquesLacan.Freud’sPapersonTechnique,1953-1954,BookI:p.146.

  [3]雅克·拉康,褚孝泉译.《拉康选集》.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第278页.

  [4]JacquesLacan.TheSeminarofJacquesLacan.Freud’sPapersonTechnique,1953-1954,BookI:p.183.

  [5]吴琼.《雅克·拉康——阅读你的症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603页.

  [6]同上,第611页.

  [7]汉德克著,韩瑞祥主编,顾牧、聂军译.《无欲的悲歌》.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6页.

  [8]同上,第10页.

  [9]汉德克著,韩瑞祥主编,顾牧、聂军译.《无欲的悲歌》.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9页.

  [10]同上,第26页.

  [11]同上,第33页.

  [12]同上,第34页.

  [13]同上,第41页.

  (作者介绍:水娟,陕西科技大学文理学院讲师.西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领域:英语语言与文化)

本文汇总,该文是关于母亲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拉康和《无欲的悲歌》和*相关母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在自然中构建和谐从生态主体间性解读《艾米莉三部曲》中的人和自然 摘要艾米莉三部曲是加拿大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继绿山墙的安妮系列之后出版的又一系列少女成长小说 作品不仅包括主人公的身心成长,更内藏了丰富的生态知识,还融入了作者对人与自.

2、 用现代女性婚恋观来解读《何处是归程》中的婚恋观 摘 要爱情婚姻是中国近代文学作品中不变的主题,不同时代便有不同时代的爱情婚恋观,本文以何处是归程为例,用现代女性的价值观来重新解读何处是归程 关键词何处是归程;新时代女性婚恋观;女性地位;归程 中图分.

3、 从叙述视角切换角度解读《海边的卡夫卡》性描写 魏紫荆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摘 要海边的卡夫卡中田村卡夫卡与佐伯多次交合并在梦中“奸污”樱花 但在性过程描写中,叙述视角并非从一而终,而是经过了“你&rdquo.

4、 从美学角度解读《月亮和六便士》 〗摘〓要〖HTK〗历代哲学、文学、艺术的核心之一就是对美的探索和追求,本文尝试从美学的角度,对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长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进行解读,通过小说中三位人.

5、 从拉康的镜像理论解读《占有》中兰蒙特的主体构建 摘要本文从拉康著名的镜像理论出发,通过分析兰蒙特的主体构建过程,对拜厄特的长篇小说占有中主人公兰蒙特作为一位独立女性在父权社会中自我构建的过程做出解读 本文从自我幻象、自我投射、自我重构三个方面来分析.

6、 在诗中追逐灵魂《题西林壁》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一首“艳压庐山客”的哲理诗,它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描述或感情抒发,而在于富有理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千古一叹,令多少文人墨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