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新课程改革论文 课程改革论文 新课程导学期刊 教育改革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幼儿课程改革论文 关于体育课程改革的论文 新课程改革的论文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论文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论文 新课程改革和实践杂志

课程改革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和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适应性调查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课程改革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1

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适应性调查,该文是关于课程改革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与新课程和改革和教师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樊 亚 峤

(重庆市教育考试院,重庆 401147)

摘 要:教师对高中新课程改革能否适应、适应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成败.通过对重庆市高中教师的调查表明: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总体适应良好,但在各个维度上的适应状况不均衡,教师自身素质、学校配套课程资源、现行评价制度等对教师的适应性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从政府、学校、教师及课程设计人员层面提出了进一步改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适应状况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教师;适应性;课程资源;评价制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29(2016)01-0056-09

收稿日期:2015-11-02

作者简介:樊亚峤,教育学博士,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部青年专项“儒学课程思想研究”(EHA130392),项目负责人:樊亚峤.

一、研究背景

目前,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重要因素.教师是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是推动高中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力量.重庆市从2010年9月正式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了解与把握当前高中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的整体适应状况,发现教师在课程变革中遭遇的种种不适问题,提出积极的应对措施,对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自编的教师问卷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背景信息,包括性别、教龄、学历、任教班额和任教科目5个题目.第二部分为教师对高中新课程改革适应性的调查,由53个题目组成,分为7个维度:态度适应;课程目标适应;课程内容适应;教学方式适应;角色适应;课程评价适应;影响因素.本问卷最后部分留有两道开放题.问卷按照李克特5点计分法计分,正向题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计1、2、3、4、5分,得分越高,说明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性越高,反向题的计分分值相反.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法,在重庆市北碚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渝中区、璧山区、大足区、涪陵区的高中学校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918份,回收率91.8%,其中有效问卷771份,有效回收率84.0%.有效问卷中包括:男教师321人,女教师450人;中专学历5人,大专学历16人,本科学历668人,本科以上82人.问卷回收后,使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输入、整理与分析.访谈采取半结构性访谈,包含个别访谈和团体访谈,以教师、学生为访谈对象,通过访谈可以对调查问卷中的问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从各个分量表的信度系数来看,各因素的内部一致性整体上均较理想,差异性不大.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总体适应状况

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总体适应状况良好,基本呈正态分布,但在各个维度上的适应状况表现不均衡.从表2可以看出,教师对新课程改革适应的总体均值为3.96,介于3.5与4.5之间,处于适应良好的状况.表3显示,在各个维度均“适应良好”的教师占59.7%,而“适应困难”和“完全适应”的比例分别为20.8%和20.5%,这表明中间水平的教师占大多数,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状况总体呈正态分布,教师在总体上对新课程改革适应良好.表2显示,教师在各维度得分均值不同,其中“课程目标适应”均值得分最高,为4.24,其次为“态度适应”和“课程评价适应”.表3显示,教师在各个维度上适应状况所占的比例不尽相同.

结合表2、表3的结果,说明教师在不同维度上的适应状况表现不均衡,“课程目标适应”最好,其次是“态度适应”和“课程评价适应”,再次是“教学方式适应”和“角色适应”,而“课程内容适应”表现最差.

(二)教师在各个维度上的适应状况分析

1.态度适应

调查显示,教师总体上接受并适应新课程改革,但对改革的必要性缺乏深刻认识,对新课程改革信心不足.表3显示:教师在态度适应方面呈明显的正态分布,“适应良好”的占73.2%,“适应困难”和“完全适应”的都只占了很少一部分,这说明大多数教师接受并适应新课程改革.从表4看出:88.4%的教师“认同新课程的教育理念”,87.4%的教师认为“我积极主动地适应新课改”,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在心理上能够接受新课程改革;但只有68.5%的教师对“高中课程改革很有必要”持肯定回答,这表明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仅有49.4%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能很好地落实”,可见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落实的信心严重不足,这与第5题的调查结果相呼应,84.5%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的有些方面不够实际”.访谈结果进一步印证了问卷调查结果.如在对某农村中学高一女教师进行访谈时,问到“请谈谈你对当前进行的高中课程改革的看法”时,她答到:“我觉得不是很合理,特别是对我们这种农村中学来说,学生的基础本来就不好,新课改之所以叫新课改,那就是要让这些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他们的学习能力本来就没有达到自主学习的程度,让他们怎么学习?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要分地区进行改革.”

2.课程目标适应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课程目标适应方面得分最高,但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目标的认知存在盲点和误区.教师在课程目标适应上的得分均值为4.24,明显高于其他维度及总体均值.表3显示:教师在课程目标适应上呈负偏态分布,“适应良好”和“完全适应”的教师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8.5%和40.2%,“适应困难”的教师所占比例仅为11.3%,这说明教师总体上认同新课程目标.

表5显示,在课程目标适应的7-11题,持肯定回答的教师均高于80%,这说明大部分教师认同新课程目标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并能很好地落实.但一些教师认为,新课程目标存在理想化倾向.如在访谈中,某高中教师指出:“新课程标准的方案和目标本身存在着过于理想化及脱离实际的问题.专家和行政部门应该积极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对课程方案进行合理调整以适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在“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题目上,相对前面5个题目得分较低,仅有75.5%的教师作了肯定回答,说明教师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从收集的教案中发现,教师对课程目标的认知存在一些盲点和误区,课程目标功利化,教师对三维课程目标的设定有偏颇,比如“过程与方法”维度在教师备课本上难以明显透露出来[1]14,这与现行的评价制度有很大关系.在进一步的访谈中发现,部分教师认为:“与其在不实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花大量时间,还不如把这些时间花在高考科目上,以提高高考成绩,因为高考才是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关注的焦点.”新课程改革目前仍然没有在实质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一部分教师仍然沉浸在传统教学观念中,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认同仅限于认知层面,没有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正如某高中教师指出:“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价值观及个人兴趣或个性的培养,新课改

的三维教学目标只注重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未真正受到重视,导致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学习的与热情减弱.”

3.课程内容适应

调查显示,教师在课程内容适应上得分均值仅为3.66,与其他维度相比得分最低,且明显低于平均值.这说明教师在课程内容适应方面总体处于“适应困难”向“适应良好”的过渡状态.表6显示:仅有53.6%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标准容易理解”,表明近一半的教师对新课标“适应困难”;仅有51.1%的教师认为“我喜欢现在的新教材”,67.6%的教师认为“我教新教材时有些困难”,73.1%的教师认为“新教材内容偏多”.由此可见,新教材的内容偏多、偏难严重影响了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访谈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结果,当问到:“你对新教材如何看待”时,某高一女教师回答:“版块内容太多了,对老师来说,要想把每个版块的内容都讲好的话压力比较大.对学生来说,知识点较散,有些甚至结合了大学里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不过,高中教师在课程内容适应方面的表现也并非一无是处,在访谈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新教材内容的时代性、新颖性进行了肯定.如某高一语文教师指出:“新教材更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话题比较新颖,可能学生更感兴趣.”

4.教学方式适应

教师在教学方式适应方面表现一般,尽管教师的教学方式有所转变,但在对新的教学方式的认识上还有一定差距,运用新教学方式的能力有待提高.表7显示:各个题项的肯定回答全部在60%以上,其中77.8%的教师对“我单纯讲授的时间比以前减少”持肯定回答,说明大部分教师已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71.0%的教师认为“我能较好地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68.9%的教师认为“我能较好地引导学生的探究学习”,71.2%的教师认为“我经常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讨论问题”,说明大部分教师接受并能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不过,许多教师在对新教学方式的认识和运用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对一名高二女教师进行访谈时问到:“请谈谈您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认识?”她回答:“自主,就是学习了基础知识后,让学生自己去做练习,看会不会,不会的大家再进行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学习完过后,就某一个知识难点,拿出来让学生进行探究,从而使知识更加深化.”因此,教师虽已基本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但在对新教学方式的认识和运用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5.角色适应

调查显示,教师在角色适应上的得分均值为3.88,低于总体均值,仅高于课程内容适应的均值,这说明教师在角色转换方面相对滞后,角色适应能力有待提升.在教师角色适应方面,课题组主要从指导能力、开发与利用资源能力、反思与研究能力几方面作了调查.表8显示:74.0%的教师认为“我能较好地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说明大部分教师具备了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指导能力;在开发与利用资源能力方面,80.1%的教师认为“我更多地应用互联网、多媒体等资源”,这说明大部分教师能很好地利用校内现有资源,但仅有57.4%的教师认为“我常积极开发利用校外资源(自然、博物馆、家长等)”,说明教师开发利用校外资源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在反思与研究能力方面,79.7%的教师对“我常主动反思并研究如何改进教学”作了肯定回答,说明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上具备了一定的反思与研究能力,有66.1%的教师对“我会将教学问题转化为课题进行研究”作了肯定回答,相比较而言,教师的研究能力有待增强.

6.课程评价适应

调查显示,教师认同新课程评价的目的及内容,但对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能力不足.从表9可以看出:83.2%的教师对“评价是为促进学生发展”持肯定回答,说明大部分教师能正确理解新课程评价的目的;86.3%的教师对“我既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评价能力、情意等方面”作了肯定回答,说明绝大部分教师能够很好地掌握评价内容.如某高中历史教师指出:“对于评价,我是比较中肯的,一般都是鼓励学生,不会过多地批评他们.结果固然重要,但是过程也很重要.档案袋评价很有必要,让学生自己记录他们的成长过程.”某高一语文教师指出:“以前我们评价学生都是只看学生的成绩,但我们现在主要是看学生在新课改中的参与情况,比如积极参与发言、讨论,或组织能力,就是要全方位评价学生.”

23.46.02.7

41.我善于指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成长记录手册19.239.028.09.64.2

另外,从表9中可知:对第39、40、41题作肯定回答的教师均不到70%,尤其是第41题,仅有58.2%的教师作了肯定回答,这说明目前的课程评价方式还很单一,大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在掌握并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的能力方面有待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教师能否掌握并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也与学校有关,如在对某高一语文教师进行访谈时问到:“关于档案袋评价,您是如何看待的?”这名教师的回答是:“档案袋评价?学校好像目前还没有做到这一步.”

(三)不同教师群体对新课程改革适应的差异状况分析

为调查不同性别教师之间对新课程改革适应性的差异,课题组对不同性别教师之间的独立样本进行了t检验.结果显示,方差齐性检验结果不显著(p>0.05),表明男、女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适应性方面差异不显著.

从不同教龄的教师适应性对比来看,教龄差异的事后多重比较表明:在“课程目标适应”方面,不同教龄的教师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在其他各维度上,不同教龄的教师之间无显著差异;在“课程目标适应”方面,教龄“20年以上”的教师的平均分显著高于教龄“5年以下”、“5~10年”的教师,教龄“5年以下”的教师平均分最低,显著低于教龄“20年以上”的教师,教龄“10~20年”的教师与其他教龄段的教师虽无显著差异,但从平均分来看,教龄“20年以上”的教师得分最高,其次是教龄“10~20年”和“5~10年”的教师,得分最低的是教龄“5年以下”的教师.这表明,教龄越长的教师在课程目标上适应能力越强.

从不同学历的教师适应性对比来看,学历差异的事后多重比较表明:在“课程内容适应”上,“中专”学历的教师显著高于“本科”学历的教师;在“课程目标适应”上,进一步多重比较分析表明,“大专”学历的教师显著高于“中专”学历的教师;在其他4个方面,进一步多重比较分析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并不是学历越高的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就越强,这与我们通常的观念有差异.

从不同任教班额的教师适应性对比来看,在“课程内容适应”和“教学方式适应”方面,任教40~49人班额的教师显著高于任教60人以上班额的教师.在其他维度,不同任教班额的教师无显著差异.

从不同任教科目的教师适应性对比来看,任教科目差异的事后多重比较表明:在“态度适应”方面,地理教师显著高于语文、数学、化学教师;在“课程内容适应”方面,化学教师得分最低,显著低于历史、地理教师;在“教学方式适应”方面,地理教师得分最高,除显著高于数学教师外,还与历史、化学、体育教师有显著性差异;在“角色适应”方面,地理教师与英语、化学、历史、体育教师有显著性差异,体育教师得分最低;在“课程评价适应”方面,语文教师显著高于历史、化学教师,历史教师除与语文教师有显著性差异外,得分还显著低于生物、地理、音乐教师.

(四)教师对新课程改革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因素众多,教师素质、学校、教师培训和教师评价是影响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

1.教师素质

教师合作意识、与新课程改革相匹配的知识与能力等是影响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教师合作意识较强,但与新课程改革相匹配的知识与能力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提升.调查显示:85.2%的教师遇到困难时乐于与其他教师交流,合作意识较强,仅有75.9%的教师认为“我具备了新课程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而有66.6%的教师认为“我教新教材时有些困难”.这说明,教师自身的知识与能力对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有重要影响,教师的知识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2.学校方面

学校是课程改革实施的最终场所,新课程理念能否走进学校、走入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对课程改革的理解、认同以及对实施改革的积极领导[2].因此,校领导对待新课程改革的态度对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有明显的影响.调查显示,82.7%的教师认为“校领导对课程改革非常重视”,说明大多数学校领导都能积极响应并支持新课程改革.

课程资源的充足与否也是影响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学校对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的资源保障存在不足,仅有56.4%的教师对“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硬件资源充足”持肯定回答.某农村高中高一语文教师指出:“学校的图书资源明显感觉不够,还有就是多媒体教学方面,没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室,现在的教室也不够形象生动.”这说明学校应加大硬件建设的投资力度,尽快使学校的硬件资源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匹配.在“我所教学科的教师是充足的”这一题项上仍有22.3%的教师持否定回答,说明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3.教师培训

调查表明,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有所增多,但如何提高培训质量却成为应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79.5%的教师认为“培训机会增多,并对我很有帮助”,这说明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的机会确实有所增多,然而,教师培训不能只注重“量”的增多,更要注重“质”的提升.81.4%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应增强”,75.5%的教师认为“培训方式应多样化”.说明教师培训的质量亟待提高,不能只流于形式.

4.教师评价

现行教师评价制度也是影响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65.6%的教师对“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和教师业绩的主要方式”持肯定回答,说明当前成绩仍是评价教师的主要指标;79.5%的教师认为“现行高考制度制约了我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在访谈中,一位高中数学教师说:“现在评价教师时还主要是看学生的成绩,只要高考制度不变,教师就很难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由此可见,高考仍是教学的指挥棒,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好与新课程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促进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落实.

四、研究建议

高中教师顺利适应新课程改革不但需要自身努力,还需要政府、学校、课程编制人员等各方面的积极配合.

(一)对政府方面的建议

就政府而言,应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新课程改革的制度建设

创设有利于高中新课程改革与教师适应的外部环境和制度保障十分重要.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保障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经费需求,履行政府在新课程改革中应尽的职责;加强教研队伍建设,为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提供人力支援与智力支持;推动地区间改革经验的学习和交流活动,为新课程改革实施提供良好的制度平台[3].

2.改革评价制度

现行的评价制度抑制了教师的适应动机.调查显示,79.5%的教师认为“现行高考制度制约了我参与课改的积极性”,65.6%的教师认为“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和教师的主要方式”.访谈中,许多高中教师都认为高考是制约新课程改革的“瓶颈”.某高中物理教师指出:“新的教学方式可能更多地强调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作为老师,我们也很欢迎并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但老师面临的最大的困惑是怎样将这些教学方式转化成学生的分数来与高考接轨,就怕开始搞得轰轰烈烈,最后要是高考不变的话,就这一点来说的话,我们很难转化过来.”由于传统评价制度未变,导致了教师尽管在理念上认同新课程改革,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很难完全落实的局面.这就要求政府尽快改变现行的单一评价制度,建立一套与新课程改革相匹配的教师评价体系.

3.规范教师培训,提高培训质量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教师培训过程虽有明确安排,但培训效果却不理想[1]45.因此,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方面,政府应做好几项工作.(1)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目前的高中新课程培训大都采用的是培训者讲、受训者听的形式.这种讲座式培训,往往过多侧重理论层面,缺少培训者与受训者、受训者与受训者之间的互动[4],使许多教师对培训失去兴趣,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培训,加强与培训对象的互动,了解学校的现状以及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疑惑和困难,将受训者视为主动的合作者.同时,培训过程也不能仅凭培训者的主观想象和愿望进行,应与教师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在共同探讨中展开.(2)注重培训内容的实践性和针对性.重理论轻实践是当前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调查显示,81.4%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应增强”.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怎么取得平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1]47.一线教师最需要的不是理论知识,而是具体的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师了解新课程理念之后,教师培训的重点应该放在教学活动具体方法的指导上,要合理调整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比例,引导教师把新的教学理论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为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从而切实提高教师的适应能力[1]47.(3)注重教师培训的持续性.教师培训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持续不断.否则,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在高中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将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某高中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出:“暑假期间教委组织了为期3天的面培,由课改专家上课,听了几次课.之后有为期10天的网上培训,进行视频讲学,老师要做作业、写论文.但是之后就没有了,就靠我们自己摸索.”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通力合作,对教师进行长期跟踪指导、全过程培训[1]48,准确把握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动态和进展,进一步改进教师培训工作.

4.对农村高中实施倾斜政策

相对于城区高中,农村高中在硬件设施、师资队伍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差距,政府部门应对农村高中实施相应的倾斜政策.

(二)对学校的建议

为使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学校需制定配套的改革措施.其一,提供充足的课程资源保障.高中新课程资源不足,束缚了教师的手脚,阻碍了教师能力的发挥.调查显示,仅有56.4%的教师认为本校的硬件资源充足.因此,为了积极配合高中新课程改革,学校必须尝试建立自己的高中新课程资源网站,购买相关书籍,提供相关的实验设备,并适当奖励取得良好成效的教师[1]42.同时,学校也要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要与社区、企事业单位保持良好的关系,确保教师能够及时联络到合作单位和专业人士[1]42.其二,完善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管理制度.学校应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促使高中新课程改革走向规范化的轨道,比如应进一步完善课程评价制度、教师奖惩制度、实验室使用制度、教研组交流制度等.其三,支持、引导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必定会遇到一些困难,学校应正视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问题,帮助教师克服困难,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合作.

(三)对教师的建议

对教师而言,可从几方面作出努力.其一,平衡心理状态,积极更新课程观念.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为教师积极面对新课程改革、接受新课程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为了扫清课程理念的认同障碍,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摆正心态,积极面对.同时,教师应在学校的领导下主动接受新课程理念,了解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知识,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其二,优化智能结构,夯实知识基础.高中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知识与能力要求较高,一线的教师必须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关注社会热点话题、细心体验生活,秉承“终身学习”理念,为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做好充实的准备.其三,培养研究意识,增强研究能力.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研究能力.教师研究能力的培养有三个重要途径:不断进行课堂教学反思,形成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加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联系,把教育研究和具体的教学行为有效结合;参与省级和国家级课题申报,不断接触并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拓宽理论视野.通过研究能力的提升,使教师逐渐向专家型教师转变,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1]44,并从容应对高中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其四,形成合作观念,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交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知识、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许多工作很难独立完成,这就需要教师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为此,教师可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形式积极与其他教师交流合作,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校外的教师和专家交流经验.

(四)对课程设计人员的建议

调查发现,仅有53.6%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标准容易理解”,同时还发现现行高中教材存在衔接不当、编排顺序混乱、内容过多、脱离当地实际情况等问题.因此,应进一步修订课程标准并加强教材建设.其一,修订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体现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但目前我国制定的高中课程标准与时代要求和学生需求仍有一定差距.比如,“现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列举的‘行为动词’并非纯属行为动词,不同水平层次的‘行为动词’对学生的认知要求存在重叠和模糊性”[5].所以,应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师生的需求.其二,加强调研,改进教材.教材编写是一个注重实践、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教材编写人员在新教材的推行和调整阶段应加强调研,主动倾听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兼顾学科及时代的需求,结合不同地方的文化经济差异,不断提高教材质量,从而编写出更为适切的教材.

参考文献:

[1]田艳兵.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中教师适应状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谢利民,杨喜凤.新课程改革:影响有效实施的因素透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14-18.

[3]靳玉乐,尹弘飙.课程改革中教师的适应性探讨[J].全球教育展望,2008(9):37-42,59

[4]马晓璐.高中教师新课程改革的态度与行为调查研究——以甘肃省天水市5所高中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5.

[5]郎启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评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

此文总结,这篇文章为关于对写作新课程和改革和教师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课程改革本科毕业论文课程改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体育教学方法的探究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下,尤其强调“寓教于乐”,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课中来,由衷地热爱体育运动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必要的体育锻炼对他们的.

2、 论高中语文教师该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形势已悄然发生了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的服务于现在的课堂教学了 在这个不断变化、更新、发展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环境中,教师要进行冷静的思考,并对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

3、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深入推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 曹 兵(阆中中学,四川 南充 637400)【摘 要】全国范围内的新课程改革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新改的实施对传统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新课改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间的矛盾,以.

4、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目前国内英语教材中译林版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它针对学生的自身能力来制定提高阅读水平的要求,根据上下文以及语句的构成来分析文章的意思 虽然阅读教学一直是教师行业重视的,一些优秀的前辈也都做出了很多优.

5、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之我见 【摘要】随着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对老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还存在着些许问题,要求老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时常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推行探究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6、 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变探析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b 2018 08 048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至关重要的 这一次课程改革其主要的落脚点是在日常的教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