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大学生理想和现实论文 虚拟现实文献综述 虚拟现实的论文 虚拟现实论文参考文献 虚拟现实技术文献综述 虚拟现实开题报告 虚拟现实外文文献翻译

虚拟现实类论文范本 跟基于虚拟现实(VR)应用的图书馆角色定位和服务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虚拟现实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4

基于虚拟现实(VR)应用的图书馆角色定位和服务,该文是虚拟现实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跟角色定位和虚拟现实和图书馆类论文范文文献.

苏冬华

(1.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广东广州 510650)

摘 要: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的飞速发展给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国内外图书馆的积极实践也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图书馆应用提供了成功的借鉴案例.文章在概述国内外图书馆界的虚拟现实实践应用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虚拟现实应用下在图书馆的角色定位和创新服务.认为图书馆在VR应用中分别承担着体验设施的提供与运营、基础服务的改造与升级、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孵化三个角色,同时认为VR技术还驱动着图书馆的资源管理与检索、空间导航与漫游、VR阅读与导 读、虚拟咨询与个性化等服务创新发展.

关键词:虚拟现实;图书馆;角色定位;创新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7032

集计算机仿真、三维图像等新兴技术和模拟虚拟体验平台为一体的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被认为是21世纪计算机领域最重要、最关键的技术进展之一.在2016年初多个机构发布的年度十大技术、科技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中,VR技术不但被预测其中且荣登多个报告首位,业界也预测称2016年将成为VR产业元年.现在回顾被称为VR元年的2016年可以发现,VR的发展尽管并未达到年初的预测,但也已经显示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并已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如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的数据表明,2016年中国VR硬件、软件内容和其它服务增长达372.2%,达到8.5亿人民币[1].从应用规模来看,虚拟现实技术也在医疗、娱乐、军事、航天等十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图情领域,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也加入到VR技术应用的大军之中.本文通过概述国内外图书馆界的VR应用实践,认为图书馆在VR应用中分别承担着体验设施的提供与运营、基础服务的改造与升级、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孵化三个角色,同时认为随着VR技术的发展和在图书馆界的普遍应用,其将在资源管理与检索、空间导航与漫游、VR阅读与导 读、虚拟咨询与个性化服务等方面有所创新应用.

1 虚拟现实与图书馆

1.1

早期的图书馆VR探索实践

VR除计算机图形技术所生成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触觉、视觉、运动等感知,甚至还包括嗅觉和味觉等,也称为多感知,在提升图书馆服务方面有不小潜力,虽然VR在诸多领域的应用普及近两年才开始吸引了更多的图书馆参与其中,但早在21世纪初,图书馆就已经开始借助物联网技术、虚拟游戏提供一定的虚拟服务.如Second Life在全球掀起热潮时,人们便将林登实验室开发的联网3D游戏引进图书馆,联盟图书馆系统(Alliance Library System, ALS)还为此开发过Cybrary City(虚拟图书馆城)[2].全球有数百个图书馆在该游戏中建立了服务社区,甚至举办Second Life学术研究会议.此外,已经开展成熟的虚拟参考咨询(如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提供的视频参考咨询、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聊天智能机器人“小图”)、智能书目检索(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的综合目录系统LIN)等虚拟服务都可以视为VR在图书馆的早期应用与实践探索.

1.2

国内外图书馆的VR应用实践

国外的图书馆VR应用实践中,高校图书馆走在了前列,如较早开展VR应用的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于2004年开发了采用RFID和WIFI技术帮助图书馆用户寻书导航应用的智慧图书馆系统[3].更多的高校图书馆则将VR应用到了校园导航、虚拟咨询、书籍查找等应用领域,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通过VR三维建模语言以动画的方式向读者呈现馆内与资源相应的文字、图片或视频[4];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图书馆于2010年开始提供基于图书馆的历史资料和地理定位技术开发的校园导游应用服务[5].

我国的图书馆VR技术应用案例,最早的是国家图书馆于2008年正式上线的“虚拟现实系统”,该系统也是我国第一套可交互的虚拟数字图书馆系统.之后,各类图书馆相继把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数字化工作提上日程,主要先从导 读功能、信息资源建设和整合、图书馆服务等方面加以应用,相继出现了如上海图书馆的“虚拟-现实图书馆服务体系”、安徽大学图书馆的“三维虚拟智慧图书馆平台”等典型应用服务,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也积极实践VR服务体验,如西藏图书馆的“VR诵经典”虚拟现实服务、辽宁省图书馆的“VR”图书馆之旅、厦门图书馆的“VR”虚拟现实体验、北京西城区图书馆的“少儿智慧空间体验馆”等.2017年春节,由国家图书馆主办,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协办的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新春活动“丹凤来仪 金鸡报晓”VR贺新春数字文化虚拟现实体验活动更是在全国各地为公众提供了身临其境的VR体验.此外,由浙江大学牵头建立的CADAL项目也是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应用VR的先例.

2 VR应用中的图书馆角色

仔细分析VR在图书馆的实践应用,可以发现VR技术作为一门集合了各种高新技术的交叉学科,通过发挥其沉浸性、交互性和想象性三大主要特征,为图书馆的文献检索、参考咨询、三维信息资源建设、虚拟漫游等服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但在越来越多图书馆付诸VR应用实践的热潮中,也需要图书馆进行清醒的思考以找准VR应用中的图书馆角色定位.

2.1

体验设施的提供与运营角色

VR应用中的图书馆首要角色定位就是体验设施的提供与运营角色.VR服务与体验设备的购置与投入使用,对图书馆来说在这个服务生态中只是完成了服务的第一步——设备提供过程,更重要的运营角色则需要图书馆员的积极参与与服务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在这一角色承担中,图书馆员是关键一环,其不仅要熟识VR设备的实现技术、故障排除等基本知识,还要在活动的策划组织、推广宣传、沟通社交、扮演表演等方面具有一定能力,通过一定的体验活动以及组织、机构的协调合作,才能在图书馆提供设施的基础上,实现VR设施的高效运营.

2.2

基础服务的改造与升级角色

不管是VR应用提供的虚拟漫游、文献检索还是资源建设等服务,都是对现有图书馆核心服务的改造与升级,若干VR服务设备的引进只是为了延伸图书馆的服务.图书馆更应该借助VR设备以及大量用户利用VR的机会,在用户的非结构化数据收集与分析、用户行为的大数据分析、用户的VR认知研究、图书馆VR阅读等方面有所创新与突破,最终向用户提供智慧化、个性化的专业服务,在利用VR设备改造和升级图书馆硬件基础服务的同时,利用大数据思维和VR服务数据来改造和升级图书馆的软件基础服务.如CADAL通过实现对纸张、墨点、毛笔的3D建模,收录了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经典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信息服务系统中,当读者查找某毛笔字时,系统会检索出目前库中所有的对应字.点击“书法重现”播放按钮,便可以看到书写该字的3D过程[6].

2.3

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孵化角色

图书馆目前提供的VR服务,主要还是以应用相关设备、平台开发商而进行的体验服务、辅助服务,这些产品的专业性、科学性、扩展性发展空间较大,但出现的VR产品和应用比较分散,主要基于人的直觉沟通与互动的服务内容和应用场景的产生和创意也多是试探性和启迪性的.因此,图书馆需在提供这种体验服务吸引更多读者到馆、读者积极参与的同时,积极培养读者创新思维,让读者能够通过虚拟体验找到更多的创新灵感.如图书馆员对体验者进行兴趣引导,让读者对VR技术实现的计算机虚拟场景生成技术、跟踪与定位技术、交互技术等知识理论进行深入互动探讨,也可以通过与图书馆创客空间、合作企业、实践基地等相结合,让更多的读者、体验者通过图书馆提供的实践机会,参与到虚拟体验内容的策划、设计、制作和推广的工作领域中,促进图书馆在当前双创背景下更好地承担其创新思维培养与孵化社会责任.

3 图书馆应用虚拟现实的创新服务

图书馆对待VR的创新思维深度与广度决定了VR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效果与发展前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VR技术在文化产业达到的应用高度.笔者认为,在越来越多图书馆付诸图书馆VR服务实践和图书馆事业创新发展的背景下,VR技术必将延伸图书馆的服务,但图书馆自身也须把握VR带给图书馆的发展机遇,面对挑战,并在VR技术应用环境下的图书馆资源管理与检索、空间导航与漫游、VR阅读与导 读、虚拟咨询与个性化等创新服务方面做出理论探索.

3.1

资源管理与检索服务

在应用了VR技术的文献检索工作模式下,用户的一切操作都在系统的导引下实施,不但方便快捷,还大大降低了对用户专业知识的要求.相对于平面图形和文本的二维表现形式,虚拟现实技术在设备的结构和空间信息的表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7].同时,从图书馆资源的制作过程来看,VR技术的人机交互性不但有利于读者深刻理解甚至参与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制作和丰富过程,还通过对图书馆的三维建模,把图书馆和每一份资源的三维位置详细准确地在三维环境中显示出来,在方便读者借阅、检索、查找的同时,提升了图书馆资源的管理与检索服务水平.因此,笔者认为VR技术还将在基于资源管理与服务的智能对比、虚拟展览、智慧检索等方面有所突破与发展.

3.2

空间导航与漫游服务

利用VR技术进行空间导航与漫游服务是图书馆开展较为成熟的一项服务.随着VR技术的发展,空间导航与漫游服务还可以延伸到图书馆对外宣传、校园导航、新生入馆教育等领域.如上海交通大学的虚拟校园栏目,可以满足学生在校园的各种导航与指引需求;武汉大学图书馆3D漫游系统以真实场馆的360°全景照片创建了虚拟场景,将图书馆的内外部对新生进行了详细的导航与介绍[8].

3.3 VR阅读与导 读服务

早在2008年6月,一家名为Zoomii的网上书店正式发布,点击鼠标进去就好像走进了摆满图书的实体书店,用鼠标放大缩小、上下左右移动,相当于在书店中随便逛,还可以点击书封拿下来翻看,再决定是否购买[7].这也就是较早的虚拟导 读服务.同年上线的国家图书馆?“虚拟现实系统”以及各高校开展的VR阅读与导 读,也主要聚焦于VR阅读与导 读功能.笔者认为,图书馆还可以利用VR进行身临其境的阅读活动,如VR阅读体验交流、VR读书会等,让读者在创新的阅读中增长知识.如2016年世界读书日(4月23日)出现在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的国内第一部结合VR技术的科普读物“大开眼界恐龙世界大冒险”的VR图书,就将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的科教读物相结合,通过趣味横生的科普绘本,读者戴上VR眼镜,就会进入一个真实的恐龙野生动物园,近距离观看恐龙的活动[9].这种导 读,不但使读者更有阅读,同时也不断增强着读者的阅读能力.虚拟现实技术的导 读系统则让读者身临虚拟现场,对信息分类组织和服务内容一目了然,以最短时间、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的信息需求.

3.4

虚拟咨询与个性化服务

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智能机器人“小图”刷新了人们对传统图书馆咨询概念的认识,而VR技术在图书馆界的普及应用,将更加推动图书馆咨询服务工作的形态.随着VR在图书馆咨询服务方面的创新发展,还将出现诸如基于读者个人大数据分析的个性化、推送式知识咨询服务,即通过对读者利用VR等设备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掌握读者的当前需求与潜在需求,进而经过智能系统为读者主动提供量身打造的知识咨询服务,并且随着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的发展在不远的未来将会实现.

4 结语

2016年,下发了《关于推动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10]通知,鼓励游戏游艺设备生产企业积极引入体感、多维特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VR+文化、VR+阅读等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正如2016年11月26-27日在北京召开的“首届‘VR/AR+’媒体融合发展研讨会”上部分专家所陈述的“VR/AR+技术发展的优势与局限并存”[11]一样,在全社会投入到VR的热潮下,作为图书馆人必须要对图书馆说,“内容”是推动图书馆VR技术应用的关键.在各种VR硬件产品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如果图书馆VR服务的内容极度缺失,将既不能为用户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培养和孵化读者的创新思维,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对图书馆存在价值、创新发展的认知与评价.因此,准确定位VR应用中的图书馆角色,并思考VR可能带给图书馆的创新发展途径,将有助于VR技术在图书馆的发展和应用.

本文评论,此文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角色定位和虚拟现实和图书馆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虚拟现实本科毕业论文虚拟现实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淘宝网搜索引擎优化技术(SEO)对虚拟店铺流量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迅猛,网络购物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可,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购物方式 而消费者在线上购物时往往通过关键词搜索的方式对目标商品进行搜索查找,与此同时也为虚拟店铺带来了.

2、 虚拟现实,VR技术搭载着梦想的希望 在虚拟现实万象的新开端中,“虚拟现实之父”杰伦·拉尼尔(Jaron Lanier)从其个人在硅谷叱咤风云的发迹史开始讲起,向我们展示了VR30年来从虚幻变为现实的.

3、 漫谈大问题(7)现实是什么构成的? 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 那么暗物质、 暗能量、 时空……是由什么构成的介明达 文历史上, 每个时代都有着自己关于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理论 古代一些人认为, 土、 气、 水、 火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 现.

4、 中建三局(郑州)华南城中园项目农民工标准化服务体系建成 本刊讯(记者 蔚宏奎)8月10日,应中建三局郑州公司邀请,食品安全导刊记者来到位于郑州市华南城中园项目的施工现场,参观学习农民工工地生活情况及餐厅食品安全状况 在项目工友服务中心主任许起飞的带领下,.

5、 中国(南昌)VR产业基地2019年度最具影响力十大事件发布 1 中国(南昌)虚拟现实VR产业基地正式运营2017 年9 月,中国(南昌)虚拟现实VR产业基地,在现有VR 创新孵化中心的基础上,新增9 万平方米物理空间,正式开启运营,并同步引进联想集团、清华紫光.

6、 油画史里的文化博弈和民族复兴评《中国油画本土化百年(19002000)》 口胡一峰这几年,20世纪艺术史颇受关注 2017年岁末,人民出版社推出了李昌菊著中国油画本土化百年(19002000) 该书为“中国文艺评论青年文库”首批五种之一,也是本批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