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开放时代杂志 时代杂志封面 新教育时代是正规期刊吗 时代周刊杂志 美和时代杂志 时代教育杂志 时代杂志社 时代杂志广告 新时代教育杂志社 时代邮刊杂志 商业时代投稿格式 媒体时代杂志

有关时代论文范文 和新理念、新实践、新追求论新时代党报改革再出发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时代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3

新理念、新实践、新追求论新时代党报改革再出发,本文是时代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再出发和党报和新时代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摘 要】新时代党报改革再出发,势在必行.新时代党报改革再出发的影响因素,既包括原有的因素,也有新时代新增的因素.考察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是新时代党报改革再出发首先应做的工作.这些影响因素包括: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从中可以获得的党报改革动力,互联网作为创新驱动主导力量存在,全民借助于自媒体参与新闻传播.新时代党报改革再出发的理念内涵有:将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地位的理念,按媒体融合规律进行党报改革的理念,以创新来引领和推动党报改革的理念,运用互联网思维指导党报改革的理念.新时代党报改革再出发的实践内涵有:为时代提供思想的实践,就内容进行调整的实践,对形式加以探索的实践.

【关键词】新时代;党报;改革;理念;实践

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此前,各级党报进行过多轮改革,程度不等地都取得了相应成效.进入新时代以后,党报改革需要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

一、新时代党报改革再出发的影响因素

在新时代,对党报改革再出发产生影响作用的,既包括原有的因素,也有新时代新增的因素.考察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是新时代党报改革再出发首先应做的工作.

(一)作为推动力的影响因素

1.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中获取党报改革动力

诚如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是始终存在的,它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发生了转化的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特别是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地对不充分不平衡发展提出要求,促使发展趋于相对充分和相对平衡;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不断增长的,由此发展又呈现出新的不平衡之态,需通过发展满足人民的新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使发展进入新的更高境界.这样的过程没有终点,社会主要矛盾始终处于螺旋形上升过程中.

对于新时代党报改革再出发而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其新动力,是其力量源泉.党报改革要在如下两方面进行潜心探索:一是探索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党报工作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二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工作使与人民特定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应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状况不断有所改观.

那么,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党报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呢?

首先,更加尊重人民的知情权.

知情权是完整的人权的重要构成部分.任何公民都拥有知晓重要政务信息和公共信息的权利,都希望获知与自身利益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范长江在为新闻所下的定义中,在属概念“事实”之前,特意突出了“群众欲知、未知和应知”.如果不能将群众应知的重要事实进行公开披露,那么就很难说是充分尊重其知情权,很难说是满足了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试想,人民连知情权都得不到应有尊重,又何谈美好生活需要成为现实?

当然,在通常情况下,党报并不会无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但在特定情况下,则很难说在这方面已经做得无可挑剔.主要是在重大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和其他恶性事件发生后,事件信息的公开程度、透明程度和及时披露的程度还很不平衡.一些党报往往选择不及时披露、不充分报道.

其次,为受众提供优质信息服务.

当今时代,由于人人都可以成为消息源且人人手中都有自媒体,极易造成信息过量传播且鱼龙混杂的局面,流动的信息亟待筛选和甄别.这项工作,不能指望自媒体的拥有者自己完成.党报为受众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的一个方面,是党报能够在海量信息中为受众甄选真实的、有价值的信息;党报为受众提供优质服务的另一方面,是自己生产的新闻作品具有丰富的价值含量且确保其真实可靠.

再次,为时代提供有深度的思想.

思想不贫乏、有见地、体现真理的精髓和令人心悦诚服,方能担负起引领时代的重任.新闻作品有思想(采用在报道事实的过程中隐含思想的方式),方能透过现象而洞见现象背后的本质,从而产生极强的穿透力,给人以深深的启迪.直接表达思想的,是新闻评论.如《人民日报》以“任仲平”名义发表的新闻评论和以短小精悍见长的微评论,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品都颇有精深的见解,提出了新见、设置了议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形成了受众心向往之的效果.

最后,传播的方式让人喜闻乐见.

无论是报道还是评论,如果枯燥乏味甚至使人避之犹恐不及,那就难言受众乐于接受.党报所作的传播,除内容鲜活、有内涵、对受众而言颇有魅力之外,传播方式也应充分考虑对受众的吸引力.党报在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改进和改革,还有很大的空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互联网成为创新驱动的主导力量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互联网作为重要的技术成就,已经成为重要的创新驱动力量.许多创新都是由它撬动的,在创新的驱动力量中,它常常发挥着主导作用.在新时代,其作用依然极其巨大.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社会舆论格局.

过去,党报在诸多方面尝到了互联网的甜头:海量信息存储,传播接收便捷,方便传受互动,融合众媒所长等.但党报也吃足了互联网的苦头:夺走了党报的受众,夺走了党报的广告,使党报深陷窘境.在新时代,互联网本身的新技术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新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卫星互联网、云计算、5G等,将会在更高层次上作用于新闻传播包括党报所作的新闻传播.新时代党报改革再出发,不可停留于只是被动应对互联网及其最新技术,而应该从“创新”“驱动”“主导”的高度认知互联网及其最新技术.

3.全民借助于自媒体参与新闻传播

在互联网的发展中,出现了与传播密切相关的两大景观:其一为万物皆媒,其二是人人有媒.人人有媒的“媒”即自媒体.自媒体蓬勃兴起,势不可挡.从时间上说,自媒体兴盛于新时代.人人手中都握有自媒体,这就增加了舆论的消息源和始发点.舆论小事件与舆论大事件之间的界限已经消解.由于自媒体的作用,舆论往往会发酵,舆情有可能被引爆,由小事件转变成大事件的概率大增;由于自媒体的作用,意见领袖每每脱颖而出.而意见领袖拥有相当多的拥趸,在特定情况下甚至能做到登高一呼而应者云集.对于党报来说,一方面要善待意见领袖,做好与意见领袖的意见沟通工作,这可以说是新时代的新的“通联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则是党报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众望所归的意见领袖.

(二)新时代党报改革再出发面临的困难

1.许多人不以主流媒体为获取信息的主渠道

在新媒体的持续冲击下,主流媒体包括党报日渐式微.这是不争的事实.习总书记说过:“现在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不看主流媒体,很多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党报首先是失去了受众接收信息主渠道的地位,由此开始式微并被边缘化.进行新闻生产,为受众传播有价值的、高质量的新闻信息并为之接受,这是新闻媒体包括党报的存在方式和价值所在.在新时代,要设法遏制受众不以党报为接收信息主渠道的势头,在此基础上,谋求扭转式微态势.这项工作相当艰巨.

2.许多人在心目中并不总是向着党报

笔者认为,党报拥有政治优势,党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从总体上说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并不是所有受众的共识.对党报的评价存在不同的见解,这是很正常的.如果进行一番深入的理性思考,那么就不能说这部分并不看好党报的受众的看法没有一点道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党报存在不顾传播对象感受、不顾新闻传播规律的现象.受众常常感到自己被党报忽视和漠视,他们又怎么可能从心底里向着党报呢?

3.较报在接收新技术方面反应不够灵敏

近年来,传播技术日新月异.但党报较之其他媒体,在新技术吸纳和采用方面显得不够灵敏.例如,对在新闻生产中使用算法认识和估计不足,或者党报对借助于算法进行舆论导向正确的新闻生产和内容推送,略显迟滞,其结果是:对受众喜欢什么样的新闻作品和对向受众推送什么样的新闻作品心中无数,因而只能凭自己的感觉和以往的经验行事,传播效果自然不容乐观.

二、新时代党报改革再出发的理念内涵

新时代党报改革再出发,有赖于正确的理念引领.在正确的理念中,有些是原有的理念,有些则是新的理念.

(一)将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地位的理念

中国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十八大以来,党的执政理念的核心部分由“以人为本”发展成“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党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而十九大报告更是要求“将人民利益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所有这些,都应该是新时代党报改革再出发的最重要的理念.坚持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的理念,新时代党报改革再出发,方能具有明确的方向感、目标感,方能由此而获得万难不辞的不竭前进动力,方能排除改革进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二)按媒体融合规律进行党报改革的理念

党报和其他传统媒体一样,不走媒体融合之路就没有出路.但媒体融合之路怎么走?笔者认为:关键是按媒体融合规律进行媒体融合.对传统媒体包括党报来说,媒体融合并不只是简单地办网页、办“三微一端”、办“厨房”;而必须同时遵循如下两种规律: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融合的主体之一是传统新闻媒体,因此在融合中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不能因拥抱新兴媒体而无视新闻传播规律;融合的另一主体则是新兴媒体,故媒体融合又必须是符合新兴媒体发展规律的融合.然而,迄今为止,新闻学界和业界人士甚少对新兴媒体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对该规律的内涵知之甚少.而业界的一部分人士,在媒体融合中探索并遵循这两种规律的意识不强,缺乏这方面的理性自觉.如果对媒体融合有什么样的规律一无所知,就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媒体融合的效果和达到的水平.

(三)以创新来引领和推动党报改革的理念

党报不创新,已经失去的广大读者不可能复得,已经失去的主流地位不可能恢复.习总书记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1]对于党报而言,道理是一样的:不改革者,必将退、必将弱、必将败,最后必将无立足之地!

现实中客观存在着与党报创新理念相反的认识即误识.误识一:党报的性质决定了它无法创新.诚然,“党媒姓党”,党媒包括党报担负着传播党和政府重要决策和大政方针的任务,要体现鲜明的党性原则,但这不应该是党报无法创新的理由.误识二:党报的身份决定了它难以创新.党报是党委机关报,必须顾及自己的这种身份,创新但又必须顾及底线,不可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这当然会给创新带来难度,但并不意味着党报绝无创新的空间和可能.误识三:党报的地位决定了它无须创新.党报是党委的一个工作部门,不创新也不会完全没有读者,不创新也不会被彻底抛弃.以上误识,是与新闻舆论工作的创新要求格格不入的.

(四)运用互联网思维指导党报改革的理念

新时代党报改革再出发,思维方式也有改变的必要.以往党报采用的是的、官员的思维方式,而很少采用平民百姓的思维方式,也很少采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官员和平民百姓思维方式的最大不同是:官员的思维方式,与其手中的权力、与其所处的地位密切相关,常常把政绩看得很重.党报的思维方式常常受制于官员的思维方式.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与互联网密切相关的思维.正如人民日报微博主编徐丹所说:“互联网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是网络协同,它去中心化,你不能以传者为中心,不能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顾及用户需求,这是不行的.现在新媒体的编辑,很重要的就是要有网感,这个网感,就是你跟用户情感上要共鸣,话语上要共振,知识上要同构,用他的语言,用他愿意接受知识的方式,用他的所思所想……我感觉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网感,这是用户思维.”[2]可以说,互联网思维就是用户思维,得始终想着用户,顾及用户需求,而不是以传者为中心.可见如果思维方式不转变,党报改革再出发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新时代党报改革再出发的实践内涵

新时代党报改革再出发有着丰富的实践内涵.关于媒体融合及转型的问题,笔者将另行撰文探讨,此处只从党报新闻业务方面进行探讨.

(一)党报改革再出发:为时代贡献思想力量

新时代是一个民意丰盈和激荡的时代.时代呼唤党报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提出经过自己思考且能令人信服的思想见解.党报有必要经常性地、先于其他新闻媒体提出有锋芒、有深度的观点,这些观点能给人以思想启迪,能让人为之叹服.率先发声,有利于比别的媒体更早地引起人们对某些问题和现象的关注,长此以往,有利于党报本身受到公众的关注.在当今时代,媒体受到公众关注无异于从他们那里获得相对稀缺的注意力资源.党报可以也应该将议题和议程设置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一段时间以来,《人民日报》的一部分新闻评论,敢于直面无可回避的尖锐问题,提出了真知灼见,读来让人感到过瘾、解渴.对读者持续关注、显得扑朔迷离的“朱令案”,以《朱令案,公开是一剂解毒良药》为题进行评论,指出:“不透明是‘阴谋论’的温床,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信息沟通的不畅更容易引发人们的集体负面揣测.具体到朱令案,因为缺乏权威信息,围绕着扑朔迷离的案情,真假难辨的种种内幕,各种罪行的严厉指控,‘舆论审判’的偏绪,‘权大于法’的揣测推断,让社会付出了高昂成本,也透支了人们对司法的信心.”[3]按以往的一贯做法,党报对此类话题多采取回避态度.但事实证明:对公众关注的话题不予关注,并不是党报的明智选择,不利于党报从公众那里获得注意力资源.

人民日报微评论尖锐批评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为该机构负责人“背书”,责问何以充当贪腐官员刘铁男的“家奴”,道出了公众希望党报发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之声的心愿.

在社会舆论沸沸扬扬的雷洋案中,《人民日报》同样刊发了署名评论,发挥了激浊扬清的作用.敢于追求真理,敢于为阐明真理而“亮见”.在2016年的雷洋事件中,《人民日报》频频发声.5月10日刊发《雷洋事件,是什么让你不安?》,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份‘公平正义’,雷洋听不到了,但我们必须感受到!”6月1日刊发评论《法治,须从程序通往正义》,提出:“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人民日报》刊发的评论,对从事新闻传播的某些媒体“只是新闻的搬运工”的观点提出批评,旗帜鲜明地提出:“算法主导的时代,更需要把关、主导、引领的‘总编辑’,更需要有态度、有理想、有担当的‘看门人’.”[4]《人民日报》以自己的有棱有角的评论,表达了具有真理性的思想见解,多次站到了舆论场的舞台.因此,党报改革在新时代再出发,就应该敢于发振聋发聩之声.这不是一般的传播技巧,思想的深邃和担当与责任所起的作用似乎更大.

来自人民日报微博的如下数据颇为发人深省:“35岁以下的用户占到95%以上的活跃度,18岁-22岁也就是大学生这个阶段,是微博最活跃的用户.不光上微博,而且每天上的次数多,是重度用户.为了吸引这部分年轻用户,微博也做了很多调整,包括人民日报的微博,看我们发布的内容和话语方式,也都做了变化.”[5]年轻人可以不看纸质的《人民日报》,但可以非常关注人民日报微博并成为其最活跃的用户,这说明党报改革再出发前景可期.

(二)党报改革再出发:就内容进行调整

1.通过“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路径调整内容

当年曾经提出过“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著名主张.全党和群众,是办好党报的两种重要力量.在互联网时代,这个主张对于党报而言仍然有其价值.

在互联网时党报,更需倚重全党的智慧、资源和力量.认为只须党报工作人员就能把党报办好,这种想法在过去就是错误的,在今天面对的竞争对手如此多元而强大的情况下,更是不切实际的.而可以也应当参与办报的群众的力量,在得到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之后,将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在群众中,有重要的信源,有巨大的智库,有评估党报传播效果的准绳.

2.通过“众筹”的方式获取鲜活的报道内容

如果换一个角度看问题,那么,我们就必定能看到群众中有着新闻的丰富素材.这是新闻生产的重要原材料,是新闻内容的重要来源.党报工作者如果通过线上线下一以贯之的努力,获得体现鲜活、接地气的题材内容,那么在新闻生产的头道工序就可以胜其他媒体一筹.

具有新闻特质的六集纪录片《辉煌中国》,属于历来不被叫好的成就报道范畴,要做到有众多观众为之喝彩,实属不易.但《辉煌中国》做到了.该系列纪录片之所以取得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进行了“内容众筹”.主创人员在全国发出了内容“征集令”,得到广大公众的热烈响应,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素材1万多条,其中包括山东小伙赵明13次到四川大凉山腹地悬崖村实地拍摄的珍贵视频素材.山村儿童们过去在几近垂直的悬崖藤梯上攀爬,如今顺着钢管梯上下——此情此景,让人们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通过众筹而来的内容,冲击着人们的心灵.受众已经融入了特定情景,产生了最佳传播效果.新时代党报改革再出发,可以从纪录片《辉煌中国》那里得到启发和进行借鉴.

3.以舆论监督类报道传播公众感兴趣的内容

在新时代党报改革再出发的历史进程中,党报工作者要时刻认识到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做好舆论监督类报道,至关重要.有主流媒体身份的党报,如果对人民痛心疾首的事不理不睬、不闻不问,如是,“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的要求就会落空.不关心人民的疾苦和痛痒的党报,就不可能在人民的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更不用说占有主流地位了.《人民日报》于2016年4月28日载文谈常州毒地事件,批评有关责任人无视群众利益,掩耳盗铃.[6]体现的正是党报对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

(三)党报改革再出发:对形式加以探索

在新时代党报改革的再出发中,党报为表现内容所取用的表现方式须有大的改进.

1.采用更接地气的叙事方式

宜由严肃的、让人难以接近的叙事转变为让人感到亲和的、容易接近的叙事.相较而言,后一种叙事方式更接地气因而更能赢得人心.

通讯《马氏“兄弟”跨越二十年的诚信》(载于2015年2月15日《河南日报》)叙述的是:非亲非故的“马氏兄弟”,二十年前一见如故.此后各自经历过曲折和磨难,但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对友善和诚信进行了生动的演绎和诠释.马奋勇自己陷入资金困境却不忍心让同样身处窘境的马保东还债,而是踏上北去的列车,到蒙古国去寻找生意;一心找马奋勇还款的马保东线上线下打听马奋勇的消息,苦于与前者“失联”还不了债而终成“心病”.他们以贯穿始终的友善和诚信,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后令人感佩、难以忘怀.该报道采用了谈家常式的叙事方式,让受众感到平易近人,没有距离感.

2.采用更有创意的结构方式

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新闻评论,结构方式创新不易,然而又必须潜心探索,力求有所突破.

通讯的结构,通常有纵式(又称时间结构)、横式(又称空间结构)、纵横结合式(又称时空结合式)等.当然也还有可以自由发挥的结构.这实际上就是可以有所创新的空间.《巡视组长——追记李泉新》(载于2016年12月16日《江西日报》),打破了人物通讯结构的固定套路,按“十一个‘一’”进行谋篇布局:一场较量、一大收获、一次小聚、一次“说情”、一台收音机、一声道歉、一块手表、一门家风、一次辞行、一场送别、一声绝唱,以故事或片断的方式讲述作为巡视组组长李泉新的方方面面,既写出了其凛然正气、铮铮铁骨,又写出了其人格魅力、人文情怀,写得感人至深.这样一个人物既令人敬仰又有血有肉.而文本的结构方式也难得一见,无疑给读者带来了新鲜感和新颖感,受众则明显地回以好感.

3.采用更显睿智的文体方式

新闻的文体是相对比较固定的.但在相对固定的文体中,可以通过局部创新体现出作者的更多睿智;而这样的文体也就有了创新的意味.人民日报的微评,具有文体创新的本质.它是微博式的评论,是一种与新媒体紧密结合的极受受众欢迎的文体方式.《人民微评》栏目旨在通过140字的精彩短评,激扬文字,与各位粉丝第一时间探讨时事热点,碰撞思想火花,畅享信息时代的多元与睿智.[7]

据人民日报微博2017年7月18日报道,14日,江苏盐城阜宁交通违章处理中心,一名工作人员不按顺序叫号,私自“照顾”插队的办事人员,并表示“政府的车辆有特权,不用排号,排号就是针对老百姓的.”目前,该工作人员已被辞退.18日晚,人民日报微博据此发表微评说“‘领导就有这个特权’,犯了众怒,这是找骂,更是自黑,将自身的任性、傲慢和洋洋得意展露无遗,势必拖累无数勤恳的工作人员.德不配位,留之何用?该工作人员已被辞退,咎由自取,那个插队享受特权的人员是何方神圣?整件事因其而起,该受到什么样的问责?”微评的文字十分精短,但可谓字字珠玑、针针见血,读来感到酣畅淋漓.

4.采用更具活力的话语方式

历来就有“语言是思想的外衣”的说法.其实,话语体系是表现特定主体思想的介质.这一体系中包括语言、文字和图像以及其他符号.正如一位专家所指出的那样:“语言之于记者,如兵刃之于武士,羽翼之于飞鸟.语言作为思想的外衣和载体,是决定文章水准的又一重要因素.”[8]深邃的富于启发性的思想,有赖于富于活力的话语来表现.理想的话语体系,应该是使受众在接触特定文本的一开始就能被吸引,且始终都能被牢牢吸引住.话语体系与思想之间的关系是:思想的精深和内容的上达是魂,舍此不可能征服受众;但精深的思想和上达的内容如果离开了富于活力的语言,则无法进行有效的和优质的传播.

请看通讯《弄潮儿向涛头立——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系列活动纪实》中的语言:“‘山站在那儿,高入云中,水在他的脚下,随风飘荡,好像请求他似的,但他高傲地不动.’4日晚,杭州西子宾馆漪园宴会厅,灯光熠熠生辉,宾朋谈笑晏晏.主席致辞时,列举了泰戈尔游览西湖时写下的诗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犹如钱江潮起,奔涌向前.‘弄潮儿向涛头立.’中国,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在以上所引的文字中,一方面是作为报道对象的总书记所使用的语言富于诗意、极具魅力;另一方面,记者的叙述语言同样出色,颇有表现力.一篇很容易流于刻板的时政报道,其语言竟是那样的朗朗上口、充满韵味.

参考文献:

[1].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301/c64094-28159798.html.

[2]徐丹.用新媒体续写光荣与梦想[EB/OL].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8/0529/c14677-30021102-3.html.

[3]朱令案.公开是剂解毒良药[EB/OL].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3/0509/c1003-21415151.html.

[4]人民日报评论部.算法盛行更需“总编辑”[N].人民日报,2016-12-23.

[5]徐丹.用新媒体续写光荣与梦想[EB/OL].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8/0529/c14677-30021102-3.html.

[6]张烁.学生健康岂容掩耳盗铃[N].人民日报,2016-04-28.

[7]人民网联合人民日报评论部推出“人民微评”[EB/OL].http://new

s.163.com/12/0808/11/88CP2EKE00014JB6.html.

[8]刘保全.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作品赏析[J].新闻爱好者,2018(1).

(作者为三江学院特聘教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校:施宇

上文结论:本文是一篇关于再出发和党报和新时代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时代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时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新时代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挑战 摘要时代的进步伴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学的改革,而改革中会面临一些挑战,老观念和新思路的碰撞,黑板和多元化教学设备的融合,网络课堂对学校教室的冲击……,新时代教师如何在这些挑战中做个合格教师.

2、 传统村落保护的新理念、新思路、新2019传统村落保护论坛会议综述 谢景连1,王 健2,王元l(1.凯里学院贵州苗族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贵州凯里556011;2.凯里学院人文学院,贵州凯里556011)摘要在2016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论坛上,与会学者围绕传.

3、 新时代协调理念的理论基础、当代价值 摘 要在新时代中国人提出协调发展理念背景下,系统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统一的历史条件,理解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中国人的理论传承和针对世情国情党情实际形成的现实基础,.

4、 诗词作品要努力反映新时代、新气象、新风貌、新成就 中国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 何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何谓新时代新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不断为人类作.

5、 新时代党的领导力提升的内涵、缘由和路径分析 黄清迎(党校,北京 100091)摘要党的领导力作为中国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力量和实力的一种无形表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历史条件下,增强党的领导力既是我们党着力改造.

6、 自贸试验区:新时代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19 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4 0 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实现新的发展 建设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