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企业信用管理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信用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 信用评级论文 信用体系论文 个人信用体系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 信用管理师论文 民间信用特点与文化基础的论文 公园管理体系文献综述

信用体系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理论、政策、问题和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信用体系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30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理论、政策、问题和,本文是信用体系方面有关论文例文跟信用体系建设和理论和政策相关硕士论文范文.

摘 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城市是我国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体.学习贯彻党、国务院战略部署,研究落实国家发改委和人民银行倡导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架构、理论及实施路径,持续提升地方创建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的质量与效率,健全完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促进社会信用整体水平提升和对外开放,是行业智库和专家学者应该跟踪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重点探索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理论、问题和对策,提出了建设世界新型信用组织(WCO)和"信用全球"等前瞻性倡议.

关键词: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信用强国信用全球

作者简介:

吴维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执行院长.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立身之本、立国之源.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参与全球治理,大踏步进入小康社会,努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探索完善我国社会信用实践,参与和引领全球信用体系与国际信用标准建设,打造开放、诚信、包容、共享的国家、政府、城市和企业形象,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国际化为先导,增进全球共识,凝聚更多力量和国际资源,拓展全球市场和各国之间的深层合作,赢得世界各国认可、信赖和相互尊重,确保到本世纪中叶,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是国家部委、智库学者和地方政府需前瞻布局和有序推动的重大课题.

规范、引导和推动地方政府创建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完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架构,建设"信用强国",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尽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长远目标,是党、国务院、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高度关注和积极推动的战略性部署.

一、理论阐述

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信用强国",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赵东明:《诚信建设理论基础、现实要求和实践途径》,人民论坛网,2015年10月11日.

(一)古典经济学理论

林钧跃:《社会信用体系理论的传承脉络与创新》,征信网,2012年1月10日.

古典经济学理论是经济学研究的源头.从17世纪开始,资本在生产中的地位逐步提升,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资金借贷活动更加频繁.古典经济学派的经济学家多关注狭义的信用概念.那时候出现了银行信用,民商法逐步有了"债"的概念,信用通常指"信贷"或"借贷".到了19世纪时期,经济学界对"信用"的研究不断增加.熊彼特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在《经济分析史》中提到,"将信用定义为´信任´的提法,尽管贴近生活,但作为经济学的概念则不严格".

亚当·斯密着重于信用和人类经济行为关系的研究,他在《道德情操论》中提出,经济活动建立在社会习惯和道德的基础上.如果离开习惯和道德,人们之间的交易活动将受到重大影响,将动摇交易基础.他认为人有两面性:一方面是"经纪人",存在利己的趋势;同时又是道德人,存在同情心、守信、利他等特征.亚当·斯密认为,市场经济中的经济行为是一个自由的过程,人们应该遵从公平、信用的原则,以信用为基础,与他人开展相应的经济交往,并实现获利.如果普遍存在商业欺诈,将对本人和他人都不利.

古典学派习惯于采用公债理论分析和看待信用问题.休谟的观点是,如果过多发行公债将丧失社会信用.斯密的观点是,发债初期需要依赖信用,而信用通常由银行予以担保.如果失信,政府必须用特别资源抵押才能发债,通常可以用国家的特定收入进行债务偿还的担保.李嘉图提出,可以建立偿债基金,从政府公共收入超过公共支出的部分获得资金来源,从而保证政府信用.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信用的理论

邓宏伟:《基于信用链的建筑市场信用研究》,中南大学学位论文,2006年.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看,信用是以社会信任为基础,与商品生产、货币经济紧密联系的经济范畴,是商品货币经济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商品价值、交换价值的运动形式.

韩冰:《信用制度演进的经济学分析》,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信用是建立在彼此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交易基础和规则制度.

(三)契约经济学理论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现代契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该理论认为,信用是一种契约关系,它存在契约关系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果每个经济主体都遵守信用契约关系,社会就不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经济社会实际看,经济主体一般会从自身的成本效益考虑信用契约关系,进而选择自己的守信行为.从预期效果看,如果守信是最优选择,将减少社会的非对称信息,契约签订与执行成本就低,社会效率就高.如果失信是最优选择,参与者就选择隐瞒真实信息,就会加重社会非对称问题,从而提高契约签订与履行的成本,降低社会经济效率(哈特,1998).

(四)信用经济学理论

林钧跃:《社会信用体系理论的传承脉络与创新》,《征信》2012年第1期.

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是"信用经济学".信用经济学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信用工具的研制、投放和流通理论,以及信用信息对市场交易的影响等方面.

信用投放和流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货币本质就是信用,向市场投放信贷将影响对国民收入和物价等的预测.德国经济学家布鲁诺·希尔布兰德(BrunoHildbrand,1812-1878年)根据交易方式,将社会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以物易物为主的自然经济时期,二是以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经济时期,三是信用交易为主的信用经济时期.瑞典经济学家克尼特·魏克赛尔(KnutWicksell,1851-1926年)提出和发展了"纯经济""简单的信用经济""有组织的信用经济""纯信用经济"等概念.

孙磊:《信用体系演化的经济学分析》,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五)博弈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

博弈论为经济学在信用理论研究提供了依据.

"囚徒困境"理论对于研究信用问题很有借鉴价值.按照囚徒理论的基本原则,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行为主体之间单纯开展一次易的囚徒困境游戏并不会导致合作结果的出现,这是由于背叛构成市场交易游戏双方的纳什均衡.如果市场行为主体之间进行了多次重复交易,可能导致游戏双方产生合作的结果.通过信用建设可以逐步解决囚徒困境:在重复博弈过程中,博弈主体之间受声誉、互惠等自发的合作机制驱动,将增强守信的可能性.

信息不对称理论重点研究交易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分布给市场交易行为带来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市场运行效率问题,并且分析不确定、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如何寻求一种契约和制度规范交易双方的经济行为.各级政府正在推动的征信体系建设可能让潜在的授信人了解受信人的信用历史,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授信人决策时的信息成本,降低逆向选择的概率.同时,使交易双方的一次博弈变成受信人与社会在未来的重复博弈,减轻授信后对对方的监督成本,约束了受信人获得信用机会后的失信冲动,避免道德风险问题的发生.信息不完全是市场机制本身无法克服的弊端,需要依托经济、法律、科技等手段持续改善.

(六)我国儒学的诚信理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儒家倡导的道德规范.诚信是儒家的做事准则,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信"是重要的道德约束,

吴维海、张晓丽:《大国信用--全球视野的社会信用体系》,中国计划出版社2017年版.儒家倡导守信.《孟子》提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儒家把经济关系看作道德关系的表现和延伸,倡导商业领域的诚信规范,强调遵守道德规范,强调个体利益服从群体利益,提倡利他、诚信和礼让,反对利己、侵争和分化,鼓励沟通情感,协调复杂的利益,对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二、政策演进

(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阶段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从20世纪90年始,经历了从无到有、由粗放到精细,逐步深化提升的政策演进和变化过程.

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了信用的概念.《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理"三角债"工作的通知》第一次以国务院文件的形式提出了社会信用的问题.1991年原国务院生产办组织清理企业"三角债"和"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目的是解决企业之间的三角债和失信现象(这就是初期的社会信用问题).随后,社会信用逐步被纳入各级政府、金融行业和企业经营的重要范畴.

归纳分析,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约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吴维海:《政府融资50种模式及操作案例》,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年版.

一是起步阶段,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了从事企业发债和融资担保等评级的信用*机构.信用意识逐渐被政府、企业、银行和投资者等接受.银行探索试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初步建立健全贷款证管理制度.国内出现了专业担保、信用调查、讨债等信用*服务机构.各级政府开始探索企业信用和业绩评价,银行实施了贷款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试点.

二是发展阶段,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信用担保*机构进入了加快发展阶段.原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等开始在济南、镇江、铜陵、深圳、重庆等地实施改革试点,各地出现了一些国有或民营的信用担保机构,主要为企业提供信贷担保等服务.

三是完善阶段,大约在21世纪初期.

吴维海、张晓丽:《大国信用--全球视野的社会信用体系》,中国计划出版社2017年版.政府主导建立信用信息披露系统,社会上出现了信用联合组织.上海、北京、广东等开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2001年开始,国家部委联合下发信用管理指导意见,国务院起草企业和个人征信立法与实施方案,国家财政部、原国家经贸委和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组织全国信用担保机构调查,中国人民银行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开始全国跨省市联网,工商、税务等领域启动了信用体系建设.国内社会信用*机构业务快速设立,国外的邓白氏、惠誉、科法斯等信用机构进入我国.

四是推进阶段,大约在2014-2016年.国务院发布社会信用建设规划纲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人民银行实施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各级政府、各行业全面启动"信用中国"建设,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五是创新阶段,大约从2016年开始.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国家部委和各级政府全面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地信用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办法逐步完善,行业性、区域性信用信息网络体系逐步形成,各地推出了行业监管和黑名单等制度.各地区、各部门的信用孤岛、资源重复投入、国内实践与国际信用标准脱钩等问题引起了有关部委的重视.2017年笔者撰写并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的《大国信用--全球视野的社会信用体系》著作中,提出了树立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立足中国特色,主动融入全球治理和"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信用强国",

吴维海:《中国有责任引领"信用全球"》,中宏网,2017年8月22日.倡议和推动"信用全球"建设的新思路、新倡议,并提出建立WCO,即设立"世界新型信用组织",积极推动国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体化、融合化和标准化,探索国际信用体系的融合化、高端化和开放化,增进国内信用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引导并逐步构建全球信用标准的融合化和均等化,为我国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参与全球治理,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同目标而提供国际信用支撑.

(二)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环境

我国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守信氛围.争创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所认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为新时代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指明了新方向.主要表现在:

1.党和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黄庭满:《网络空间治理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论》,《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规范提升地方经济社会秩序、改善市场信用环境、降低市场参与要素的交易成本、防范经济风险的基础保障,也是减少政府行政干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更高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全面改革的新阶段.为尽快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地方政府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信用环境,推动市场经济向信用经济方向转变,加快实施市场交易方式向以信用交易为主、电子支付为支撑的重大转变.十八大强调"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各地区积极参与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大力褒扬诚信,惩戒失信.

党、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新华网,2013年11月.其中,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包含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容,这也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措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加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实践创新.

2016年11月1日,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加强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强政务诚信、个人诚信体系和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上述文件提出了弘扬诚信文化,建立诚信记录、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各地区以重点领域、重点人群为突破口,全面建设个人诚信记录,强化奖惩.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失信行为的惩处,着重处理危害群众利益、损害市场公平交易等政务失信行为.同时,强化信用监管,营造诚实守信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倡导儒学思想和诚信价值观.要求各级党组织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党组织和党员政治纪律,强化党组织和党员个人信用管理、监督,丰富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示范、参与和引导作用.

为推动我国农村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2016年1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三农融资担保体系.完善与地方双层金融监管机制,切实防范农村金融风险".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2017年2月5日.这为我国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2.国务院、国家部委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系列政策文件

为全面落实党、国务院的重要指示,深入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国务院公布《征信业管理条例》,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规章和标准.2002年住建部《关于加快建立建筑市场有关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信用档案的通知》提出,加快建立建筑企业、*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2007年商务部制定了《商务领域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大力推进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了加快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2014年,国务院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社会信用基础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基本建成,信用监管体制基本健全,信用服务市场体系比较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发挥作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市场和社会满意度大幅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普遍增强,经济社会发展信用环境明显改善,经济社会秩序显著好转".

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等文件,提出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要求.2015年,《中国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保险业信用制度体系、信用评价基本规则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

为贯彻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任务分工》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年重点工作任务(2014-2016)》,提出"开展地方信用建设综合示范.推动示范地区率先对本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信用信息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向社会有序开放.推动示范地区各部门在开展经济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强化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并作为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必备要件".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组织国家级社会信用示范城市的申报和验收.原则同意沈阳、青岛、南京、无锡、宿迁、杭州、温州、义乌、合肥、芜湖等11个城市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同意沈阳等11个城市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方案的复函》,发改财金[2015]1667号.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提供了实践参考.

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商总局牵头,文明办、最高人民法院、教育部、等单位联合发布《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明确了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的范围、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的实施方式等.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确立了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各类法人由多码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为各地建立社会信用惩戒机制和规范信用管理指明了方向.

为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重点领域信用建设,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健全激励惩戒机制,不断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为我国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3.地方政府积极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试点

为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国务院建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信用体系建设.2017年和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人民银行加大了创建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试点的评审工作,各地政府和金融机构积极推动全国集中统一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不断完善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做好信用信息公开,扶持或组织行业信用评价,加大信用分类监管,努力提升社会信用公开程度和诚信水平.各省市、各地区建立综合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全国信用信息整合和实践应用,社会信用市场规模显著扩大.

在创建国家级或省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试点工程的带动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政府和市场"双线推动"或"双轮驱动"的格局.各级政府积极发挥本地政府的主导和引导作用,提高重大决策的透明度和政府公信力,探索实施政务诚信示范,推动社会诚信建设;同时,发挥市场的作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强化信用激励约束机制.2016年原国家工商总局建立年报抽查工作机制,完善了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失信公开披露功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住建部、中国人民银行等结合各自职责,丰富和发展了政府信用、金融信用、行业信用和商业信用等体系化建设,以及黑名单公开制度,实行了联合惩戒.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我国经济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更高要求相比,差距很大,问题不少.需要继续研究和持续改进.

总结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

吴维海、张晓丽:《大国信用--全球视野的社会信用体系》,中国计划出版社2017年版.

安秀环、刘长垠、刘春侠:《完善水利行业社会信用评价体系的思考》,《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年第7期.

(一)社会信用体系仍不完善

马骏:《地方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研究--以合肥市为例》,《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近些年,我国吸收借鉴西方信用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发展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国务院的正确、坚强领导下,国家部委、各级政府、金融系统、系统等结合各自实际,探索并实施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步骤、新做法,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不容否认,我国地方的信用体系建设主要集中在信贷、纳税、诈骗、违章记录等显性记载和静态信息上,对于机构、企业和个人等详细信息记载不全、信息更新不及时、跨部门的信息数据割裂.多数信用资料以纸质化为主,电子化记录和电子化保存比例偏低,数据搜集、整理、提炼和开发不足,使用效率低.各部门、各行业征信信息覆盖面窄,纵深开发不够.各类信息数据分散,信用系统无法共享,行业管理部门各自为战,信息孤岛和互设壁垒现象突出存在,信息共建共享机制不完善,跨部委、跨行业缺少社会信用体系的互补、整合和互相促进.

(二)社会信用激励惩戒机制不健全

目前,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等缺少详细的社会信用奖励与惩戒机制,现有管理考核制度、办法已经过时,需要较大幅度地调整、补充,总体上还没有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从操作层面看,各个机构、各层面没有形成各个领域社会成员详细的信用记录和运行机制,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严谨,各领域守信激励政策和手段较少,操作不规范,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失信成本低,导致了全社会信用水平偏低.

(三)社会信用投入和服务水平偏低

从国家和各省市、各城市的资金投向看,政府和城市决策者宁愿将资金投入到工厂制造、道路维修等基础设施项目,也不愿意把资金和资源投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域,这既说明了相当一批政府高层和部门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认识不够,战略意识不强;同时,也不利于高质量地完善社会信用基础设施,不利于增加信用管理和服务人员,不利于引进专业能力强的社会信用建设与管理团队,容易造成一手硬(工程和项目投资热情高)、一手软(社会信用建设投资严重不足)的局面,导致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和专业人员严重不足、信用服务市场不发达、服务运行机制滞后、信用服务行业不规范、信用服务机构公信力不足、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机制缺失等问题.

(四)社会诚信环境和守信自觉性不高

从全国经济发展和城市管理暴露出的问题看,一些地方政府和城市存在社会诚信意识差,社会信用水平不高的现象.一些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履约践诺、诚实守信氛围不浓,造成了投资机构不敢投资,企业贸易和业务缺少诚信,个人之间缺少信任,区域信用环境不好,各个领域的守信程度低,影响了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同时,社会公众缺乏使用信用信息产品的意识,信用产品需求有限,产品市场难以在短期内形成.

(五)失信行为和欺诈事件屡有发生

杨家钢:《中部六省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隧道行为"实证研究》,华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从全国来看,由于各层面的信用度总体不高,经济社会领域经常出现由于没有执行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等监管流程,弄虚作假而导致的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危及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各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偷逃骗税、虚报冒领等现象或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一些地区和城市政务诚信度、司法公信度与人民群众的期待有不小的差距,如电信诈骗、虚拟货币庞氏骗局、山东冠县辱母案等,大多是商业失信导致的恶性特大事故或事件.

(六)社会信用体系架构和实施路径不清晰

尽管各地都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人民银行也在积极探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等实践活动.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起步晚,实践经验少,国内理论研究不多,可参考的案例少,整体看,国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架构和实施路径仍然模糊,处于浅层次、零散化和局部化状态,有待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四、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结合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经济社会2020年、2035年和2050年"三个阶段"目标的重大部署,在对北京、山东、河北等省市信用调研和案例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以创建省级或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支撑,发起设立WCO、世界信用联盟(WSA),全面建设"信用强国",倡导共建"信用全球"的对策与建议.

(一)探索并构建示范城市的总体框架

研究全球和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趋势,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人民银行联合开展的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驱动,总结提炼各地区实践经验,策划地方政府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并构建国家级(或省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的一般架构.

1.总体架构

创建国家级(或省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的总体架构,主要包括社会信用组织保障和社会信用制度保障两大类.具体包括: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重点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全社会、全方位、全过程的社会诚信体系和运行机制构建等主要内容.

吴维海:《大国信用--全球视野的社会信用体系》,中国计划出版社2017年版.其中,社会信用组织保障建设包括但不限于:完善组织领导、出台优惠政策、推动创新示范等工作内容;社会信用制度保障包括但不限于:信用奖惩机制、信用标准体系、完善运行机制等工作内容.

从信用实践操作来看,我国各地区、各城市应该健全完善本地区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大力推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等重点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地方政府和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规范性、系统性、前瞻性和严肃性.

从行业分类看,上述重点建设领域又可以分为更加细致、可操作的领域和具体工作.如:政务诚信建设需要推动依法行政、探索政府诚信示范、完善政府诚信机制和强化公务员诚信教育考核等,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工作细则和具体行动计划进行任务目标的分解.在司法诚信建设方面,可以重点推动法院公信、检察院公信、公共安全领域公信、司法公正和从业人员信用,以及司法公信的制度建设等工作,并且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和考核监督机制,逐步分解和组织实施.

2.三层次的实践架构

进一步研究和构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架构,可以按照逻辑层、基础层和应用层进行社会信用体系的网络建设和组织实施.具体架构设计如图.

由上图可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逻辑层,由源代码、信用技术等支撑,包括了理论基础和法律法规;基础层由信用运作软件和系统硬件设备等构成,并包含了信用交换共享平台、信用信息管理平台、信用数据库等;应用层由国家信用查询评估、政府信用查询评估、城市信用查询评估、企业信用查询评估、个人信用查询评估和项目信用查询评估等构成;同时,需要完善人行征信体系、行业信用体系、信用监督体系和信用奖惩体系.

(1)逻辑层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法律依据,也要有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的源代码、信用技术等逻辑支撑等,这就构成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路线图的逻辑层.

信用历史渊源和理论.中国古代诚信理论:孔子把"信"与"恭""宽""敏""惠"并列为五德之首;董仲舒把仁、义、礼、智、信概括为"五常之道"等等.同时,还有古典经济学理论、信用供给机制、信用经济学、博弈论以及企业信用管理理论等.

国家政策.党国务院、各部委相应出台政策全力支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各省也颁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等政府规章和文件.

信用技术.信息技术是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

(2)基础层

构建数据库、信用信息管理平台、信用交换共享平台,以及信用系统运行软件和硬件设备等,这就构成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层.

各地政府为推动全社会信用信息的共享与应用,积极投入到信用体系建设中来.目前全国各省区市均已建成了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建立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实现法人、个人信用信息关联和深度应用服务.平台应用于政务、商务、社会和司法公信建设领域,其他地区和领域也在加快推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

(3)应用层

通过构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信用文化和教育体系、信用奖惩制度、行业信用体系和信用管理服务机构,为政府、行业、企业和个人提供国家信用、政府信用、城市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和项目信用等查询评估报告,实现社会信用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交往的保障、指导与风险预警等基本功能.

上述三个层面的技术、硬件和应用的组合与逻辑关系,构成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容和框架.

(二)建立健全信用组织领导体系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为贯彻党的十九大重要部署,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1.强化党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和引领

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的主要领导干部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的核心示范和引领作用.健全完善以各级党委、党支部等主要领导支持、参与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组织管理体系,强化党组织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引导和督导,确保各级党委、各级政府将社会信用建设工作纳入主要领导和部门的责任分工、业绩考核,与地方经济发展、廉政建设同部署、同考核.

2.加强信用法制建设和诚信道德纪律教育

强化各级党员干部、政府管理者的诚信意识和诚信执政培训,统一思想认识.通过政策学习、信用专题培训和法制教育,增强全体党员、各级政府、各类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意识,提高党组织、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决策者对信用工作的重视程度,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提高本地区、本城市、本企业形象和城市品牌的核心工作来抓.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企业员工和社会工作者的信用引导与政策教育,增强全社会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建社会信用示范城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党内规则和社会氛围.

3.完善各级组织领导与运行体系

完善创建国家级或省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的组织体系.成立工作推动小组和创建办公室.成立以书记或市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创建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日常工作执行小组,根据职责和工作需要,制定具体的落实方案.各部门、各类企业、各类社会组织等成立相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小组,明确部门或人员负责本单位信用体系建设和相关信息输入、分析等工作,实现党、政、企、学、研等五位一体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共建共享机制,加强跨部门的工作衔接,定期部署和自我检查、完善,确保各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全面落实.

(三)提高信用要素投入和能力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源整合和资金支持,需要各方面的精力投入和各方参与,需要各类信用信息的共建共享和规范化的商业运行.

1.加大资源与要素投入

强化资金资源投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党、国务院、国家部委有关社会信用建设重要部署,立足地区优势和需求,完善本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强化本地区的财政资金投入、土地和技术要素投入、专业人才培养和投入,探索采用政府购买服务(PPP)等融资模式,强化重大项目融资,推动开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项目和配套服务平台.出台优惠产业政策,引进和推动社会信用服务机构到本地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完善本地区的社会信用产业价值链,增强本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评估和自我修正的能力.强化人才支持,在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人员编制配备上,增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人员或部门,增加需要的土地和办公场所等配备,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和政策支持.

2.以规划方案引领推进重点工程

制定社会信用建设行动计划.深化行政许可、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科研管理、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申请政府资金支持等领域的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使用,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发展.推动并建立全市信用联动工作机制,选择金融企业进行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创新示范.

实施社会信用建设示范工程.实施重点企业或个人示范工程,选择和建设部分示范乡镇或街道、示范企业、示范村和示范农户,积极推动这些示范乡镇和村庄率先对所辖信用信息整合,形成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向社会有序开放.推动示范单位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的自觉性.加强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信用中国"网站作用,做好信用信息数据、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联合惩戒信息等"三个公示",开展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和部委信用周、信用承诺、热点聚焦等"三个活动".加强个人、政务、电商、中小企业和农村等重点领域信用建设,发挥人民银行等社会征信机构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征信市场,鼓励民间资本等进入征信业,强化信用信息服务与产品的应用,弘扬和培养守信示范单位和诚信典型城市、典型企业.

3.优化信用管理和应用流程

研究国内外信用实践经验,结合国家和部委政策文件,规范和优化本地区跨部门信用管理流程和社会信用操作规则,提高信用行业管理与服务水平,逐步构建适合现代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和操作办法,减少跨部门的重复劳动、相互扯皮、数据割裂或信息孤岛等现象.

(四)推动重点领域信用建设

1.强化重点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

以政府信用建设为起点,逐步推进企业诚信、公民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政府诚信建设重点清理不作为、乱作为和庸俗、懒惰、散漫现象,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政务公开、依法行政等政府诚信体系建设.企业诚信建设以市场为突破口,推进企业信贷、纳税、合同、质量、、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诚信体系建设.公民诚信建设以宣传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为重点方式,全面推进政风、行风评议活动.

2.推动示范试点和全民守信

引导各地区创建省级或国家级示范城市,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探索诚信社区、诚信单位、诚信家庭等创建活动,发挥各级商会、协会的作用,促进行业守信自律.以社会信用*机构为主体,通过依法整理、搜集和分析个人信用资料,为社会和目标客户提供个人信用证明材料,帮助客户判断和控制信用风险,提高全民信用意识和守信自觉性.

(五)强化社会信用考核激励

1.完善奖惩考核与业绩挂钩

划分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个层级,完善社会信用评价标准和操作办法.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适当奖励守信者,严格惩戒失信者,及时处罚违法违规行为,弘扬守信的典型机构和个人.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依法依规将公务员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廉政记录、年度考核结果、相关违法违纪违约行为等信用信息纳入档案,将公务员诚信记录作为干部考核、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2.加强社会公众的个人信用管理

完善各种法律法规,将社会公众和一般个人的信用评估体系与数据库紧密衔接.个人违背了社会制定的个人信用规章制度的纪录在一定时期内保留、记录在查询系统内,达到规定年限后方可撤消,形成法规震慑与行为约束.

3.完善信用监督评估机制

研究推动行政许可、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科研管理、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申请政府资金支持、金融等重点领域,率先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组织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成效进行评估,纳入政府各部门业绩考核.对于企业或个人失信的,建立黑名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信用信息侵权责任追究机制,制定信用信息异议处理、投诉*、诉讼管理制度及操作细则,落实失信经济、行政或刑事处罚,形成全社会守信的良好氛围.加大对国家部委、人民银行等国家管理部门的交流和沟通,尽快达到国家级社会信用示范城市的建设标准.

(六)倡导WCO并推动建设"信用全球"

1.设立WCO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总书记指出,"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国际标准是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这就需要在信用建设领域构建国际统一、共认的信用标准,实施信用一体化.为此,笔者提出了倡议设立WCO,即世界新型信用组织,以中国建设信用强国的基础,推进"信用全球"体系的建设.

2.构建"信用全球""三步走"新架构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全球治理的中国主张,更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秩序的中国行动.中国在全球经济复苏中发挥了全球经济振兴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在全球治理体系中,中国承担了"三位一体"的角色.习总书记提出,"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这为我国建设信用强国,引领"信用全球"指明了方向.

构建"信用强国"到"信用全球",可以实施"三步走"战略.

第一阶段,引导推动阶段.通过提升国家信用水平,构建信用强国战略,引导信用全球建设的共识共议,积累我国的信用建设经验,将其推广传播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欧美国家.引导、构建全球信用协调组织、信用规范标准、信用运行机制、信用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信用考核管理办法.

第二个阶段,聚集提升阶段.通过引导和构建各类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的全球信用组织领导体系、运行合作和信用共享平台,形成资源与人才集聚、运转高效的全球信用运行体系和共享平台.

第三阶段,融合共建阶段.通过建设全球统筹的信用标准和信用平台,推动和提升各国、城市、机构等信息开放共享.初步建成信用全球的目标.

通过三步走战略,基本建成"信用全球"的架构和运行体系.

3.构建引领信用全球的五大新规则

措施之一:传承与借鉴相结合.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中国倡导的"全球信用"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推动建立世界信用评级组织.

措施之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全球经济治理(包含信用治理)应该以平等为基础,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以信用重构为目标,创新机制和规则,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包括信用评估和规则利用)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措施之三:推动建立世界信用评级组织.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地缘政治工具,而是务实合作平台;不是对外援助计划,而是共商共建共享的联动发展倡议.通过构建代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及人民利益的社会信用组织、信用评级机构和信用公共服务平台,有助于尽快形成全球和平、公正、均衡发展的经济新秩序、运行新机制、信用新规则.

措施之四:重塑国际信用规则.以重塑全球社会信用评估机构和服务架构为目标,扶持和优先推动我国社会信用评估*组织,联合全球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打造公平、开放、包容、竞争的国际信用评价组织机构,构建纠纷解决的机制,重建国际信用新秩序.

措施之五:典型示范,全球推广.构建信用强国和信用全球,事关我国各个领域,影响到全球各国和各行各业.国情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不同、法律体系和经济发展进程不同.要因地制宜,加强沟通,试点先行.要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化需求,要抓住"关键少数",抓实示范试点,坚持问题导向,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在我国和部分国家共同推动下,通过金砖会晤机制、上合组织、中非论坛等平台和对话机制,达成共识,先行先试.通过摸索经验,加强各个国家、不同对话机制之间的深层交流,完善国际信用组织的建设和机制的设立,逐步总结经验,积累案例,完善平台,在发展基础相类似、文化理念相近、沟通机制良好的国家或对话平台先期进行推广,逐步从点到面,到网络化,形成立体化、全覆盖的全球信用建设体系和运行机制.要达到这个目标,还要依托国际合作机构,整合各国资源,建立健全国际信用组织,发动各国参与和互动,与全球发展的趋势和阶段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需要沿线各国良好的信用环境,需要构建国家政治互信、诚信的商业环境,需要深化各国金融信用改革.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沿线国家的信用体系建设,引导和促进"信用全球"的广泛共识和各国的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2014年.

2.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任务分工》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年重点工作任务(2014-2016)》.

3.郑君:《中国模式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创新与挑战》,《中国金融》2015年第4期.

4.曹雅廷:《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公共信息与征信系统》,《征信》2015年第2期.

5.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6.韩冰:《信用制度演进的经济学分析》,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7.吴维海:《大国信用--全球视野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国计划出版社2017年版.

8.吴维海:《"大国信用"建设路径有待创新》,《中国民商》2017年第6期.

9.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同意沈阳等11个城市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方案的复函》,发改财金[2015]1667号.

10.吴维海:《信用强国和信用全球的倡导者》,搜狐网,2017年5月20日.

11.吴维海:《中国有责任引领"信用全球"》,中宏网,2017年8月22日.

12.吴维海:《社会信用与企业信用建设及效用研究》,搜狐财经网,2017年6月21日.

13.吴维海:《设WCO,构建信用全球》,搜狐网,2017年8月20日.

14.林钧跃:《社会信用体系理论的传承脉络与创新》,《征信》2012年第1期.

15.孙磊:《信用体系演化的经济学分析》,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16.赵东明:《诚信建设理论基础、现实要求和实践途径》,人民论坛网,2015年10月11日.

17.黄庭满:《网络空间治理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论》,《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18.安秀环、刘长垠、刘春侠:《完善水利行业社会信用评价体系的思考》,《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年第7期.

19.邓宏伟:《基于信用链的建筑市场信用研究》,中南大学学位论文,2006年.

20.杨家钢:《中部六省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隧道行为"实证研究》,华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责任编辑:谷岳

汇总:该文是一篇关于信用体系建设和理论和政策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信用体系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信用体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陕西省普惠金融和个人社会信用体系构建 摘 要本文从分析陕西省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出发,着重分析了陕西省个人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的难题,并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优势,认为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是个人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个人社会信用模.

2、 内蒙古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基点、路径和突破口 内蒙古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基点、路径与突破口于光军摘 要在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抓住时代对新经济发展的需求,围绕国家建设原则,厘清内蒙古基础产业优势,社会支撑力量不足的短板,经济密度低的客观制约,.

3、 泸州:加快推进人社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泸州市人社局加快推进当地人社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近日印发加快推进全市人社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8个方面的工作任务,确保到2018年底,建成与泸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社领域社会.

4、 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摘 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做好农村金融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从已开展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总结经验,从而进一步创新思路,完善措施,切实推进.

5、 居住证积分制调控和流动人口家庭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摘 要 上海市的人口综合调控主要是建立在居住证积分制基础上的一系列调控 居住证积分制既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制度,也是引导流动人口家庭去留上海的重要调控手段,对流动人口家庭的影响最大 一方面,居住证积分.

6、 聚焦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策划/徐凌峰 执行/新农业编辑部在2009年4月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开篇,使用这了这样一句话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 可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