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课程教学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外语教学期刊 教学论文范文 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微课程论文 微课程的论文 新课程教学杂志 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教学 微课程教学论文 小学新课程教学论文

关于微课程教学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和高校体育微课程教学的目标、内容与评价类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微课程教学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01

高校体育微课程教学的目标、内容与评价,该文是有关微课程教学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和课程教学和高校和目标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时期,教育教学技术受其影响并发生改变,教学模式逐步多元化.其中,在线教育模式进入快速发展期,并且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其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的授课特点使其不能按照一般网络教学模式发展.对此,文章基于微课教学理论和体育教学特点,探讨网络教学背景下体育微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及评价.研究认为,高校体育微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体育文化,掌握科学运动方法,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其教学内容应兼具体育运动技能教学,并遵循知识性、聚焦性、兴趣性、科学性原则.

关键词:体育教学 微课程 教学模式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6—0150—04

近代文艺复兴之后,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并催生三次工业革命.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人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突破改善生存条件,使得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科技的进步不断推动教育模式发生变化,使教育领域各个方面也相应发生变革.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通信工具及移动网络技术不断更新,推动了电脑、手机等网络客户端的普及,在当前信息时代,这种变革极大地促进了包括知识在内的现代信息快速传播与普及,并催生出与传统媒体相区别的“新媒体”.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通俗的说法,严谨的表述是“数字化互动式新媒体”.从技术上看,“新媒体”是数字化的;从传播特征看,“新媒体”具有及时互动性.在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教学技术也时刻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而发生巨大变革.在“新媒体”时代,一些新型的高等教育已经突破空间上的限制,如英国的开放大学、美国和加拿大的社区学院式学习中心,中国的开放大学也利用现在已经逐渐发展成熟的“慕课”,使知识的流动更加广泛与便捷.在线微课程即在此背景下,利用“新媒体”的快速传播优势开始了在线课程教学.

1 体育微课产生的背景及定义

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其技术应用越来越普及,使高校体育工作者纷纷开始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研究和发展新型体育教学模式.2012 年9 月29 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也就是说要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好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由此引发国内新一轮的教学技术革命,催生了网络教学、数字化高校、慕课等一大批新的教学模式,“微课”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2018 年4 月25 日,中国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的通知”,在该《计划》中提出“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 教育’大平台”,[1] 并且“汇聚电教系统、教研系统等各方力量,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推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为依托,设定专门制作标准和评价指标,遴选万堂优秀课堂教学案例”.[2] 国家层面对于“互联网+ 教育”的重视有效地推动了在线教育的不断发展.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1] 根据新媒体的特性,进行体育“微课程”资源建设是当下体育教育教学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微课”最初由美国提出,国内最早由胡铁生为“微课”的概念进行解释:“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育学活动中所需要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3] 之后教育部教育管理中心与国内学者都根据微课的不断发展,从时间、内容、教学实施途径为“微课”模式定义.根据体育课程的教学特点,按照微课的教学模式,戴建辉将“体育微课”定义为:“以体育学科中的某个技术技能点、理论知识点为教学主题,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并有完整的教学设计,教学长度不超过视觉注意力驻留时间,并可在移动终端中传播的体育数字视频教学课”.[4]

2 高校体育微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目标是指引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灯塔.根据我国教育部相关规定,高校体育的目的是:以体育运动和身体锻炼为基本手段,培养学生的健康思想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德才兼备、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5] 因此,与竞技体育不同,大学体育微课的教学目标不必对技术水平和身体能力提出过高的要求,主要是针对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出现的问题进行一般性的教学与培训,培养大学生体育运动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2.1 大学体育微课程目标

大学体育微课程目标是:(1)让学生了解体育文化.卢元镇在《中国体育社会学》中指出:“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6] 体育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大学生通过了解可以引发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产生自主运动的积极性.体育文化中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艰苦拼搏,勇争第一”“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等优秀的体育精神可以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艰苦奋斗的意志等优秀的意志品质.更可以在参加一些简单的比时培养其荣誉感和使命感.所以,了解体育文化有助于其精神品质的塑造.(2)使学生掌握科学运动方法.体育运动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学习,运动技能掌握的是否准确,动作是否规范,对身体的影响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异.锻炼的方法科学合理,不仅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运动效果,更可以有效提高生活质量,体会体育运动的乐趣.而不经过系统科学的体育课程学习,容易使用错误的动作进行体育运动,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导致身体的损伤,更会影响其对运动的兴趣,降低运动年限,与人们进行体育运动的初衷背道而驰.(3)帮助大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通过对体育文化的了解,参与到若干项体育运动中,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并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使体育锻炼的人有效地进行体育运动,这些都是推动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途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三十年”,只有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力量与魅力.

2.2 体育微课程目标特点

体育微课程教学目标应具备以下三个特点:(1)可行性.高校体育微课的教学时间应该控制在5-10 分钟左右,所以需要在这个时间段内将运动技能传授给学习者,就需要考虑该教学目标的选择是否切实可行,是否符合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身体锻炼能力,相应的还应该考虑到其运动背景,因为是否有运动背景影响其对体育运动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学目标不易过难、过多,应把握好实现教学目标的可行性.(2)整体性.体育微课虽然只是一门微视频课,但是应该具有一堂“课”的完整内容.对于体育微课程,首先应该有体育文化的教学目标,其次主体有体育运动技能的教学目标,最后有认识体育精神与体育价值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使体育微课更加的充实和完整.(3)可体现性.体育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显著不同的特点,即在进行体育运动技能学习时,身体会产生一些生理机能的变化,如:心率、血压、关节柔韧性等.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是可测量的,通过设定与学习内容相关可测量指标的数据,可以反应一定的运动效果,是否在运动效果上达到教学目标.

2.3 体育微课程目标设计

针对体育微课程的内容特点,在整堂微课的设计环节都要明确每一个环节的教学目标.首先,在引入环节,教师应该明确通过这节微视频课程向学生灌输怎样的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怎样做到在知识讲授的同时,学生不感到枯燥.其次,在动作演示环节,教师应该把握需要学生掌握什么样的动作,以及达到的熟练程度.再次,在结束环节,针对易错动作怎样防止和纠正.最后,在总结环节,怎样自我检验动作的掌握情况,是否达到本次视频课的教学目标.

3 高校体育微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取

由于体育学科本身是理论与运动技能相结合的学科,其多样性地教学模式决定了体育学科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种复杂性归根结底是体育学科和内容的特性,即体育教学内容来源于多种文化母体;体育教学内容具有多功能、多价值和多指向的特点所致.[7] 所以,在进行高校体育微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应该根据不同体育教学内容的属性将这些内容进行分类,组成不同的课程体系.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育的载体, 它是根据体育课程的目标, 体育教学的内在规律以及社会需要来确定的.[8]

3.1 知识性原则

体育微课程以某个或几个技能的讲解和巩固为目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获得体育知识,具备体育运动能力,所以体育微课程应具备运动知识.体育微课程教学的知识性原则要求体育教师在选择体育技能微课程教学内容时要有一定的标准和意义,并非所有的运动技能和体育理论都具有作为体育微课主题的价值.在选择体育微课的教学内容时,遵循知识性原则是对体育微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时代的高度信息化导致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大量信息,一些较简单的体育运动技能或体育理论,完全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获取,则不必重新进行微课程视频的录制与讲解.

3.2 聚焦性原则

体育微课程与体育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微”字.其“微”的特点有利于学习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时间利用率.微讲解、微动作、微示范等,这里“微”不仅仅是“小”,更有“聚焦”的含义.所以微型化也是聚焦化,即该系列微课程的每次视频课都聚焦于某一个技能点.如“篮球中的体前双手传球动作分解”“陈氏太极拳的懒扎衣动作讲解”“游泳中自由泳腿的打水动作讲解”等,将教学内容进行聚焦,每次课程只讲解一个动作,高效利用微视频的时间.

3.3 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微课程的学习者,他们的学习时间与选择都具有非常大的自主性.所以,如何用恰到好处的课堂安排,栩栩如生的课堂内容,幽默诙谐的讲课方式将学生吸引住,让他们对该项运动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体育微课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大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他们也面对着大千世界的诱惑,微博、微信、 等聊天工具的诱惑,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等诱惑都是影响他们专心进行体育技能学习的干扰因素,所以如果体育微课程没有足够的吸引力,那么难以使大学生产生高昂的学习劲头,严重影响其学习效果.

3.4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与知识性不同,知识性是对教学内容的筛选而言,要求体育微课程教学内容具备一定价值,而科学性原则是对教学内容的质量进行要求.体育微课程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要求体育教师的教学从理论到技术都要遵循科学性原则,理论要符合体育运动的逻辑顺序,技术要符合人体运动的特点,才能使学习者高效地掌握运动技能.

4 高校体育微课程的教学评价方法

在传统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考评往往在课程结束之后,通过学生的演练或者理论测试进行打分来确定学生的运动技能或理论掌握情况.在体育微课程中,由于大数据下信息的管理更加方便与高效,所以其评测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体育微课程评价的设置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升学习者对于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视以及自我的管理.恰当设置双向的评价机制,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也可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及时反馈,教师对课程的修缮也是增加教学视频质量的重要途径.

体育类微课教学过程中既有运动技能也有运动理论.但是无论是运动技能学习类还是运动理论学习类的微课,都可以进行理论的测试,针对微课程中涉及的小知识,进行问卷的形式考察,可以使学习者对运动技能的关键点进行有意识的记录.然后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相同学习背景下学生的易错点对教学视频进行合理的调整或着重强调.

体育运动教学类的视频往往不能确定其学生数量.而老师的数量有限,无法做到让所有学习者将自己完成动作的视频进行拍摄,由教师一一打分评判.但是可以建立随机匹配的方法,将所有人按照一定的数量分为不同的小组,组成运动技能小组,比如四个人组成一个小组然后进行组间相互打分.由于该体育微课程针对的是大学生,其都有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和评判能力,通过对微视频的学习和微课程做对比,都能评判动作的准确与否.这样不仅效率高,而且可以加深对运动技能理论的认知.

5 结语

当前,“互联网+”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通过互联网进行教学资源的实时共享,优势项目相互交流,不仅打破了地域之间教育资源的壁垒,也构建了优秀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互联网独特的形式有助于打破教育的地域壁垒,实现最大限度的教育资源共享.通过科学的研究与反复实践来探索切实可行的微视频教学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运动技能的学习与纯理论性学习方法、教学方式、课程设置都有很大的差别,设计合理的体育类微课程教学模式,建立高校体育类微视频资源数据库,以此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并推动体育教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西宽. 体育基本理论[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77.

[2] .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 http://www.moe.edu.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2018-4-26.

[3] 胡铁生.“微课”: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4] 戴建辉. 高校体育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J]. 体育世界( 学术版),2017(05):165-166.

[5] 王景连. 大学体育基础理论[M]. 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14.

[6] 卢元镇. 中国体育社会学[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188.

[7] 毛振明. 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方法[J]. 体育学刊,2002(06):8-11.

[8] 邓小勇, 王建华. 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理性思考[J]. 体育与科学,2004(03):71-72+76.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Micro-course

Feng Menghui1 Lu Dan2 Xue Gengxin1 Wang Dan1

(1.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2.Teachers´ Teaching Development Center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obile Interne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echnology has also undergonetremendous changes. The online education model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is constantly being revised in practice.The teaching model is also varied. Physical education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disciplines. Its teaching mode based on sports skill teachingmakes it impossible to develop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network teaching model.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teaching mode of sporticro-course in the context of network teaching. Mainly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eaching goal shouldset to le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sports culture, make students master the scientific sports methods, and promote the habit of collegestudents to develop lifelong physical exercise. The choice of teaching content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knowledge, focus, interest,and science.

Key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micro-course teaching mode internet+

回顾述说:这是大学硕士与微课程教学本科微课程教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课程教学和高校和目标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高校会计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应的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了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诸多的高校开设了会计实践教学课程,以此培养出具有着丰富会计理论知识,以及良好的操作能力的会计人才 但是根据目前该门课开设的教学情况来看,现状不容.

2、 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赵庆华(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 河南 焦作 454000)【摘 要】当前我国的许多高校都开设了音乐学专业,有效地促进了音乐人才的培养,但是部分高校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并不如专业化的音乐学院课程设置.

3、 电子式互感器基本原理与校验技术微课程教学方法 □ 李振华 李秋惠 李振兴 徐艳春【摘要】作为电气工程及其相关的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电子式互感器基本原理及校验技术”在研究生微课程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以&ldqu.

4、 基于DPSIR模型的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借助DPSIR模型分析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高校(教师)—学生—社会”系统的因果关系,构建一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评价指标体系,以DPSIR模型为.

5、 信息技术在高校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移动通信》课程教学为例 摘要信息技术极大的推动了高……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受到学科的影响,需要针对各学科进行实践研究 文章阐述了通信工程专业移动通信课程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对理工科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具有参考.

6、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摘要在高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将机械图展现在同学面前,有利于学生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