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生态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和政治期刊 工程经济论文 宏观经济管理杂志社 国际经济和贸易毕业论文选题 金融经济杂志社 产业经济评论杂志社 产业经济杂志 产业经济期刊 产业经济评论期刊 产业经济投稿 产业经济编辑部

产业经济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跟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大数据产业经济影响力分析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产业经济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3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大数据产业经济影响力分析,本文是产业经济方面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与产业经济和投入产出模型和影响力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1 引言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据资源迅猛增长,数据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要素.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产业已然成为了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能.2016 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指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实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推动相关产业创新发展.2017 年12 月8 日,总书记在主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第二次学习时强调,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我国大数据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近年来,各地政府纷纷通过出台大数据相关政策、规划、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区来推动地方产业发展、经济转型,大数据与工业、农业、金融、医疗服务、政府治理等领域的融合发展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同时,在理论研究界,相关专家也认为大数据产业将掀起产业革命,推动智能化生产.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从定量研究的角度,描述、分析出我国大数据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联关系.

2 数据基础和条件假设

2.1 数据基础

本文以2012 年全国139 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以“与大数据融合较为密切”为原则,将2012 年的基表合并、调整,编织成包含大数据产业在内的12 个产业部门,分别为大数据产业、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子信息产业、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其他服务业.在以上12 个产业部门中,除了大数据产业外,其他11 个产业部门在投入产出表中的数值是可以直接合并求出的,而大数据产业包含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其投入产出数值在一定的数据假设下可以分析求得(见表1).

2.2 条件假设

条件假设1:大数据产业包含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目前的国民经济统计中,尚未将大数据产业作为一个统计对象进行统计.从大数据产业的内涵以及外延来看,大数据产业就是以数据为核心,通过相关的硬件、基础软件以及应用软件,形成应用服务、数据分析服务以及基础设施服务等,输入到各行各业中.也就是说,从产业构成来看,大数据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基本相同,都包括了硬件制造、软件及信息服务、通信服务等.所以,在模型分析中,将大数据产业看作是电子信息产业的一部分.

条件假设2:大数据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有相同的流入流出.电子信息产业基于以上的假设条件,可以将大数据产业中间产品、最终产品通过大数据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例进行剥离,形成大数据产业产品的流向.

3 大数据产业经济效益分析

在投入产出分析中,基本的关系有2 组,即大数据产业对其他产业的需求和大数据产业对其他产业的供给.在这两类关系下,分别有2 组系数对大数据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和量化.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物耗系数、带动力反映了大数据产业对其他产业部门产品的需求,直接分配系数、完全分配系数、物质分配系数、推动力反映了大数据产业的产品对其他产业部门发展提供的供给能力.

3.1 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3.1.1 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又称投入系数,是指一个部门的产品生产中单位总产出直接消耗另一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反映一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因直接使用而对其他产业产生的拉动影响作用.计算公式为:

xij表示第j 类产品在生产中直接消耗第i 类产品的数量.xj表示第j 类产品总产出的数量.aij越大,说明两部门之间的联系越紧密.A等于(aij)nxm叫做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3.1.2 完全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由公式(1)计算而得,完全消耗系数bij表示最终使用每单位i 部门产品,需要部门j生产的作为中间产品的数量.

B等于(I-A)-1-I (2)

根据2012 年投入产出表进行计算后,可得到大数据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具体见表2.

中间需求率越高,该产业总产品中用于中间产品的比率就越大,该产业生产的产品就越类似于原材料的性质.

根据2012 年投入产出表进行计算后,可得到大数据产业以及其他产业的物耗系数和物质分配系数,具体见表4.

注:由于本研究假设了大数据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有相同的投入系数和分配系数,所以电子信息产业和大数据产业的物耗系数、物质分配系数计算结果是相同的.

大数据产业物质分配系数反映了大数据产业产品作为中间使用的生产资料和最终使用的消费资料的比例;物耗系数反映生产过程中货物和服务的转移价值比例.钱纳里、渡边根据这两类系数大小差异,把产业部门划分为4 种不同类型的产业群(见表5).

经济含义:大数据产业的物耗系数是0.7476,物质分配系数为0.6798,均大于0.5,所以属于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直接依存关系明显.中间产品型说明大数据产业的产品类似于原材料性质,基础型产业说明其对生产部门的拉动作用就强.

3.4 带动力和推动力

3.4.1 带动力

带动力,在国民经济中表示为第j 部门生产1 个单位最终产品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完全消耗量,表示第j部门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消耗的波及程度,其计算公式

在公式10 中,分母的含义就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平均推动力.

通过2012 年的投入产出表,可以计算出大数据产业和其他产业部门的带动力、带动力系数、推动力、推动力系数(见表6).

经济含义:带动力的经济含义表示每生产1单位的产品时国民经济的相应的产出量.具体到大数据产业来说,就是每有100 亿的产出,就会带动国民经济339.61 亿的经济产出.无论以何种方式计算,大数据产业的带动力系数为均大于1,也就是说大数据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力强,位于平均水平之上.

推动力反映了某产业部门每有1 单位最终使用时,其他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其为其他国民经济生产部门提供的产出量.具体到大数据产业来说,就是每有100 亿的投入,就会推动国民经济301.77 亿的产出.无论以何种方式计算,大数据产业的推动力系数为均大于1,也就是说大数据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较强,位于平均水平之上.

除了单独分析带动力和推动力之外,还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1 为界,可以根据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力系数的组合将产业部门划分为4 类(见表7).

经济含义: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带动力系数为1.4150,推动力系数为1.2003,属于第一类部门.其特点为需求拉动力大、供给推动力大,即属于强辐射力、强制约力的产业.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对大数据经济影响力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大数据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已经成为了一支活力军,对国民经济贡献的增速持续增长.第二,大数据产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基础性的产业.其本身对经济发展有良好的带动力和推动力,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对国民经济中其他产业的发展、转型起到作用.

通过大数据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要持续深化大数据产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服务水平和管理决策效果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等传统产业的升级,实现传统产业向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新型升级发展.

此文总结,上文是关于对写作产业经济和投入产出模型和影响力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产业经济本科毕业论文产业经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2019贵州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举行 ●贵阳能抢占先机,在内陆城市举办这一博览会,足以使国内外瞩目 贵阳以此作为依托发展大数据产业,实行环保、绿色经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建议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着重数据技术的同时,增加国际动漫……内容.

2、 大数据产业:特色集聚化格局逐步形成 2017 年以来,大数据产业政策继续加速出台,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取得突破,大数据学科建设以及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不断深入,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随着大数据相关政策深入实施和不断出台以及大数据产业应用与布局的不.

3、 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将于5月26日在贵州开幕 以“数化万物·智在融合”为主题的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将于5月2629日在贵阳举行 据悉,本届数博会主要由“同期、一展.

4、 日本开源大数据产业现状 日立公司开源技术中心,是日立公司100持股的子公司 日立公司开源技术中心的愿景是开启未来社会,即提供很多面对未来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方案 我们在制造领域、流通领域、通信领域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并且,我们在.

5、 中国大数据产业洞察 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洞察暨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 主要内容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对产业现状的观察;第二部分是当前大数据领域大家关注的十大爆点内容;第三部分是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百强.

6、 贸易差额、污染贸易条件如何影响中国贸易内涵碳顺差基于多国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 彭 张文城摘 要 本文基于多国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19952005 年中国与32 个贸易伙伴的贸易内涵碳差额和污染贸易条件,并对其进行分解 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是贸易内涵碳“顺差&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