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秭归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秭归:山野的味道梅子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秭归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5

秭归:山野的味道梅子,该文是关于秭归类专升本论文范文和山野和味道梅子和秭归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

旷有野韭,左右采之

秭归人,只要是秭归人,都喜欢吃野韭菜.近些年,在江边小城,挖野韭菜已成为一项参与甚众的春日户外活动.

挖野韭菜,是山里孩子的童年必修课.冬天刚刚过去,太阳渐渐暖和,等待春耕的土地上,野韭菜率先钻出地面,在尚枯黄着的野草中,冒出丝丝绿意.提着小竹篓,拿着兰腰锄,像觅食的麻雀,一群毛孩子在山坡坡上寻寻觅觅.青黄不接的季节,辣椒酱腌韭菜加懒豆腐,很能下饭.为了让饭桌有点滋味,我们热衷于挖韭菜,大人也很支持我们.尽管很多时候,不过是借挖韭菜逃脱家务劳动,去干些上山爬树下沟捉鱼的勾当.

野韭菜选地生长.它喜欢的地,一片一片的,显摆着嫩嫩的诱人的绿意,哪怕石头包包,培坎缝缝,如果不是它的土,一根也不长,哪怕是紧挨着的两块田.土肥长得粗长,土薄长得细瘦.不懂土壤,不明白野韭菜喜欢什么样的土,掺了碎石块的黄土,常见长得茂盛.揭开表土,可以看到野韭菜圆圆的韭果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细细的根须相互纠缠不休.只要找到一片,可以蹲着挖个半天不挪窝.野韭菜就像“离离原上草”“春风吹又生”,不管挖得有多干净,到来年,挖过的地方又会长出绿油油的一片来.年年挖年年有,不知道它靠什么保存了自己的种子.野韭菜,就像天赐的一样.

认识扁韭之前,韭菜于我没有家野之分,我心中的韭菜,真的是一野物,它又叫山韭.而真正的韭菜,是一直被人们种在菜园边的扁韭.野韭菜的浓郁香味远远超过扁韭,包饺子、炒鸡蛋、做凉菜,风味更为独特.而野韭菜的球形茎——韭母子,是做泡菜的上好材料,泡制好的韭母子酸酸脆脆的,特别开胃爽口.

说到吃野韭菜,就想起初中的寄宿生活,还有跟我同床共枕的华.寄宿苦学,指望靠读书跳出农门的我们,再也没有时间挖韭菜,却是吃得最多的时候.食堂的饭菜每顿都是两样:一瓢玉米面蒸饭,一瓢懒豆腐.遇上面粗,清汤般的懒豆腐上飘着一层玉米皮.我们杨林人有句老话:“面饭懒豆腐,吃哒胖乎乎”,就营养来说,这样吃没大的问题,可也架不住365 天顿顿吃啊!打饭回到寝室,同学们各自从床底的木箱子里取出从家里带来的下饭菜:炒咸菜、豆豉、辣椒酱、油辣子.到春天,多数山上来的同学都会用大玻璃瓶带腌制的野韭菜,你的吃完了,就吃我的,吃饭时,你舀一瓢我舀一瓢,一瓶腌韭菜很快就见了底.面饭懒豆腐里加进香香的绿绿的野韭菜,正长身体的我们,觉得那就是人间美味.因为家在学校附近,我几乎不带这些下饭菜,如果不回家吃饭,到饭点,多数吃华带的菜.华的母亲做的腌韭菜很香,好像用的是油辣子,不是辣椒酱,辣椒酱拌的容易酸,一酸就没了野韭菜的清香.因为有香辣可口的野韭菜下饭,现在回想,面饭懒豆腐的初中生活似乎也没那么清苦呢.想想我们初中的那班发小,一群山里孩子,现在个个生活得不错,哪个都像野韭菜,我们身上的奋斗劲儿,我们对理想的执着,也算是“离离原上草”“春风吹又生”.

柑子皮也是一道菜

把各种橙子叫柑子,是秭归人的习惯,吃柑子皮,是秭归人饮食的另一个习惯.在秭归,柑子皮也是一道菜.就像离不开辣椒花椒、生姜大蒜这些传统作料一样,秭归人做菜,也离不开柑子皮.

不明就里的外地人,常误以为秭归人吃的柑子皮,就是陈皮,必须说明,柑子皮不是陈皮.陈皮特指成熟的橘子皮,橘子跟柑子,虽同为芸香科,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品类.橘子皮薄而无肉,味又涩苦,不适合吃,秭归人常用晒干的橘子皮熏腊肉.

柑子究竟是什么?柑子就是橙子,可柑子又不全是橙子.只是秭归人,习惯把所有的橙子都叫柑子.科学的解释是这样的:“柑子,常绿小乔木或者灌木,果实扁球状,春季开花,11至12 月收获,也叫柑橘.用作经济栽培的有三个属:枳属、柑橘属和金柑属.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栽培的柑橘主要是柑橘属.”原来,柑子是所有橙子的老祖宗!一百多年前,一位英国的植物学家在西陵峡发现了三峡野橙,那时外国人都住在南津关外的宜昌城,于是将其命名为“宜昌橙”,它就是柑子,橙子的老祖宗,秭归很多种橙的老辈人都在山上见过真正的“柑子”.在西陵峡中的邓村,有一片三峡野橙保护基地,与秭归新县城一江之隔,什么时候要去拜望一下“老祖宗”.

对山里娃来说,野樱桃、毛桃子常见,柑子可是稀罕物.秭归的柑子都种在长江边.大约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父母从山旮旯杨林桥搬到了长江畔的郭家坝,才见识到成片成林的柑子.那时才大致分清楚广柑、锦橙、脐橙各自的模样.小时候,非常少见的,祖母有时会从床头的小柜子里,摸出一个红澄澄闪着诱人金光的柑子,烤火的时候,放到火边烤上.眼巴巴地期待着祖母剥开柑子的瞬间,老式柑子没有新式品种的皮好剥,祖母用指甲一块块掐下柑子皮,香味也随之四溢,那味道闻了特别醒脑,果肉却酸得很.掐下的柑子皮用清水泡泡,用辣椒酱一拌,就是一盘开味菜.我喜欢柑子皮的香味远超过酸得令人脑仁疼的果肉.现在的秭归娃有福气,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柑子,又香又甜,品种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秭归人种柑子种出了大名堂,脐橙之乡名扬九洲,秭归人吃柑子皮也吃出了二十四个花样.传统的自不必说,做豆豉、做豆腐乳,必须放上切得细细的柑子皮;煮火锅,特别是煮羊肉火锅、腊肉火锅,不能少了柑子皮;橙子上市的季节,正好蒜苗出土,饭桌上少不了有一盘嫩蒜苗凉拌柑子皮.现在,秭归人又有了新发明,橙香粉蒸肉、橙香炒牛肉、橙香烤羊肉,进了大餐馆精美的菜谱,成了屈原家宴的特色菜.

秭归人吃柑子皮,有一些小讲究,并非所有的柑子皮都可以吃.秭归人的种橙大业日新月异,二十多个品种在长江两岸遍地开花,四季都有鲜果上市.新品种的橙子固然好吃,可秭归人还是钟情老品种的皮.广柑似乎没有人种了,种橙子的人家,一般会留一两树锦橙,锦橙就是专门吃皮的.秭归人自己培育的橙子品种,吃皮也不错,最好的,数桃叶橙,最近发现,秋橙九月红的皮也不错.这两个品种都是秭归人自己的亲儿,巧的是,它们的皮都香脆可口,我怀疑搞研发的秭归专家们,是不是在培育的时候就考虑到了秭归人喜欢吃柑子皮的嗜好.

不管怎么说,在老式品种消失之后,感谢专家们又研发出了桃叶橙和秋橙,不仅果肉甜美,还有香脆可口的橙皮,可将秭归人吃柑子皮的美食传统延续下去.

莫教姜桂独成功的花椒

宋人刘子翚《花椒》云:“欣忻笑口向西风,喷出元珠颗颗同.采处倒含秋露白,晒时娇映夕阳红.调浆美著骚经上,涂壁香凝汉殿中.鼎餗也应知此味,莫教姜桂独成功.”

说到花椒,在我们村里,谁家堂前屋后,不栽几棵呢?它们跟老屋和老屋里的老人一样长寿,长得盘枝错节,俨然长成一株守护老屋的小树.家里生了小孩,用花椒木削一个小棒槌,拿红线绳拴了,系在婴儿胖乎乎的手腕上,出牙时塞在嘴里咬一咬,辟邪,预防蛀牙,俗称咬牙棒.

最不爱走近花椒树,因为它没有好看的花朵,好吃的果子,还因为它一身的刺.青色的椒粒堆满枝头时,手痒痒,想摘了玩,大人吓唬说,摘了手会发麻的.于是,整个童年,都对花椒敬而远之.花椒似乎没有开花,就开始结籽了,从来没有注意过花椒的花是什么样子,明年春天,一定要关注这件事.

小时候对花椒没有对木姜子那么讨厌,祖母做菜时,把木姜子、花椒、辣椒、大蒜几样,剁成细细的一碗,不管炒什么菜,都放上一勺子.曾经因为不喜欢木姜子,吃饭时因为无处不在的木姜子想扔掉饭碗大哭一场.在大人看来,这肯定很好笑吧.虽然抗拒花椒的麻,但花椒的香味远远好过木姜子,心里便多了好感.小孩子真的不明白,大人为什么喜欢那么多奇怪的味道,直到自己成了大人,也开始喜欢那么多奇怪的味道,反而又不明白了,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调料的味道,花椒、木姜子,多美妙的东西啊.现在想来,孩子是真的不需要调味料,他们的味蕾新鲜稚嫩,只能承受食物的本味,成年人的味蕾已变得迟钝,所以需要各种调料刺激食欲.

现在的我,再也离不开花椒.从花椒刚长出嫩叶,就开始打它的主意,采嫩花椒叶油炸拖面,采嫩花椒粒做泡菜.老花椒上市,青色的麻,红色的香,一样称几两存起来.做饭时,几乎每道菜,都要拿几粒花椒先行丢进锅里,炸出香味,再行炒作.其实吃菜的人不一定吃到了椒香,倒是满足了我这个做菜的人闻香之需.也不知是对椒香上瘾,还是对麻味独钟.

花椒本是平常木,落叶小乔木,芸香科,调味料之一.后来读楚辞,花椒在我眼里不平常起来.它在楚辞里枝动叶摇,播撒芳香:“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创作楚辞的屈原肯定是一个美食家.他对一切芳香的植物情有独钟,花椒因为浓香扑鼻,被屈原列为香木之一,代表高贵的君子.因为结实累累,极易繁衍,用以比喻子孙满堂.“播芳椒兮成堂”,就是湘君对他和湘夫人未来生活子孙满堂的幸福想像.屈原喜欢花椒,说明他好麻辣,高大上的诗人形象多了几分亲近和烟火气息.

上溯到诗经,花椒亦嘉木.花椒在诗经里被比喻为多子多福的美人,《椒聊》一诗云:“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椒,硕人,多实,多子.椒是美人,能生能养,主吉祥.从诗经到楚辞,花椒一路又美且香.到了汉代,人们称皇后为“椒房”,皇后住的地方叫椒房殿.千挑万选出来的一国之母,必须是美人,且一直被国民寄寓着繁衍生养、高贵吉祥的美好希望.

多年前,看到一个中年人,用竹背篓背着一棵花椒树走在城市的大街上,不由自主跟着他走了老远,仿佛他背着的,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这个失去了土地的乡下人,已没有一块地,可供一棵花椒生长.种花椒、摘花椒、晒花椒、吃花椒,像神经病一样在头脑里反复念叨着.属于我的花椒树,不知道是否还在乡下的老屋旁长得盘枝错节,长得像一棵树.

在我心里,花椒永远是一棵树,它在《诗经》和《楚辞》中婆娑,在童年的旧颜色里摇曳,在凡俗生活中生香.

紫苏跟美丽无关

紫苏是一个很美的名字,如果为自己取个艺名,我便叫紫苏.无端地,想到紫苏就会想到“流苏”,“流苏”是小资又美丽的东西.查看“苏”字含义,像胡须一样下垂的东西叫苏,从昏迷中醒过来叫苏,也用来专指紫苏,跟流苏有一点点关系.

“苏”的繁体“蘇”中,有草有鱼有禾,“蘇”跟鱼,的确有点关系.西汉枚乘在其名赋《七发》中记载过一道名菜“鲤鱼片缀紫苏”,他称赞紫苏为天下至美之物:“秋黄之苏,白东之茄……此亦天下之至美也.”东汉张衡在《南都赋》中也称赞紫苏:“苏筱紫姜,拂掇植腥”.看来日本人吃生鱼片配紫苏叶,是从中国学去的.宋代陈耆卿著《赤城志》,记载台州人煮鱼时加紫苏,味道鲜美.依样学古人,每次煎鱼,放些嫩紫苏叶,做出来的鱼散发着紫苏的清香,果真没有一点儿腥味.据专家研究,紫苏里含有一种特殊的活性物质,可以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延年益寿.日本人喜食紫苏,这是他们长寿的秘诀之一吗?家乡的山坡坡上大片大片的紫苏啊,我们辜负你太久啦!

紫苏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货,古代称为“荏”,《尔雅》中则称其为“蔷”.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它的食用和药用价值,长沙马王堆汉墓的竹简中,记载着紫苏的食用方法.有如此历史背景的植物,不应该是野草,可在我的家乡秭归,从来没有人专门种植紫苏,田间地头,荒芜的屋场,乡间小路,到处都有它们的紫色身影,哪怕石头台阶的夹缝,紫苏也能生根发芽,开花结籽.

紫苏是一株不张扬的野草,就像渊博内敛的男子,不动声色.但一旦接触,便会被它的浓烈深深感染.紫苏紫得彻底,从茎到叶,通身紫色中微露一点绿,就连不起眼的小花,亦是轻浅的淡紫,花萼外紫内绿,将紫苏的花朵放大了看,竟十分美丽.绿和紫,这两种颜色的搭配在一起,看着鲜艳,实则低调,透着克制的理性美.低调的紫苏,香气却有无限的张力.不管叶片还是成熟的花穗,越捻弄香味愈浓,像积蓄了深厚的内力.香味特殊,口感涩苦的紫苏,在我心里又像收拾得干练利落、武功高强的侠士.这位侠士穿着深紫的侠士装,衣边微微露出绿色的里衫,深紫的头巾上别着一朵浅紫的花儿,他带的不是剑,是一把精致的弓,弓不大不小,与他的身材正好相配,身后的紫色箭囊绣着绿色连环云纹,形状刚好就是紫苏花穗的样子.如果有这样一位侠客,我会叫他紫苏侠.

小时候特别喜欢闻紫苏的香味儿,但不知道紫苏可以吃.每年到做酱的时节,母亲用紫苏、老蒜梗、香椿皮熬水,凉后用来泡豆瓣酱,泡菜坛子里长盐花,就丢些紫苏叶进去消盐花.祖母擅长将一切叶类蔬菜做成她的特色“沙拉”,印象中紫苏不在其列.直到在长江边的小城生活,吃到大蒜拌紫苏.刚从地里拔起来的嫩大蒜,刚从地头采回的新鲜紫苏叶,加点青辣椒,加点醋和花椒油,拌拌就好.还可以加柑子皮、则耳根.最经典的,还是嫩大蒜拌紫苏,白的大蒜配上紫绿的紫苏,看一眼,已口水狂涌.入口细嚼,大蒜的辛香往里沉,紫苏的清香往外散,大蒜的辣中和了紫苏的苦,两样不敢直接入口的东西,在唾液的搅拌下变成了舌尖上的享受,每个味蕾在瞬间苏醒过来.

专门在阳台上种了一些紫苏,煮面条、煎鱼、做凉拌菜,随时可以揪几片叶子,撕巴撕巴丢进去.今年找到一个新品种,叶片皱皱的,口感柔嫩,香味浓郁,苦味很淡,准备在平台上种一片,拿它当家常菜吃.大自然中,芳香的紫色植物并不多,紫苏紫色的叶子和箭形的花穗很有美感,可以当观赏植物种在花盆里.紫苏特别易活,随便丢进一堆土,就能茁壮成长.养一片紫色,养眼,养心,养胃.

现代人发明了很多紫苏的食用方法,紫苏煎黄瓜、紫苏炖鱼、紫苏子姜炒牛肉、紫苏麻辣鱼、紫苏茶等等.古人用紫苏烧煮的羹汤,被视为汤中极品.宋代学者刘敞的《采紫苏》诗云:“只以营一忱,形骸如此累”,写人们为饮紫苏汤不辞辛劳采摘紫苏嫩叶的情形.元代诗人吴莱也有诗句:“向来著殿评汤物,沈木紫苏闻第一.”可见紫苏汤确实好喝.等我的紫苏长得丰茂起来,无论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都可以一一实验起来,我的美食空间,多了一片耀眼的紫色.

当你看到一株紫苏在野草中微笑,跟它打声招呼吧:嘿,紫苏,我看到你啦!它的样子并不美丽,可当你口中叫出“紫苏”这个名字,是不是觉得很香很美呢?

狗腥草的华丽变身

一种学名叫鱼腥草而我们山野人叫狗腥草的野草,其实跟鱼也没关系,跟狗没关系.因为气味特殊,山里人不知鱼味,于是叫它狗腥草?水边的人见鱼多,于是叫它鱼腥草?生鱼和家狗身上的气味儿,谁愿意贴在鼻子上闻?走了一些地方,似乎只有鄂西一带有“狗腥草”的叫法,在秭归,长江边的人叫它“则耳根”(音),同样喜欢吃鱼腥草的遥远的贵州人叫它“侧耳根”,两音相近.鱼腥草为什么叫则耳根或者侧耳根?民间约定俗成的叫法,无法考证.还是书中的解释文气,鱼腥草,胡椒目,三白草科,蕺菜属,蕺菜种,又名岑草、蕺、菹菜.蕺或菹,古味盎然,从来不知“狗腥草”还有这么古雅的名号.

鱼腥草能吃的时间短暂,春天,刚刚冒出红色的嫩尖尖,是最好吃的时候.白生生水灵灵的嫩根,一碰就断.稍老一点,只要能掐断,也能吃.上菜市场买鱼腥草,偷偷捏几根在手里使劲儿掐,一掐就断,必定好.吃鱼腥草,讲究的,不能用刀切,用手掐的味道好一些.先把鱼腥草淘洗干净,除去老根,一根根把节上的须捋干净,再一根根掐成寸长的小节,配上蒜苗、油辣子、酱油、醋凉拌.做法简单,打理干净却挺费时.老家的青扁沙土特别适合鱼腥草生长,沟沟坎坎,挤挤挨挨,红色的梗儿绿色的叶,老去时节,白色花瓣托着长长的烛样的金黄,像一支支自带灯盏的小蜡烛,整齐划一,在一片油绿中闪着光亮,真叫好看.打猪草,我们几乎不扯鱼腥草,猪不爱吃.鱼腥草在我老家也算不上一盘菜,地位远远比不上野韭菜、蘑菇、竹笋、神豆腐等,大人偶尔会腌一碗,有尝鲜的意思.艰难时,吃过鱼腥草蒸饭,口感比不上白蒿蒸饭,浓烈的腥味冲鼻子,心里的委屈更冲,猪都不爱吃的东西,人怎么吃!

不知什么时候,“狗腥草”变成“则耳根”,完成了它的华丽大转身.从时令野菜变成了大棚栽培、超市供应的四季时蔬,从只吃根,变成了根叶同吃,从家常小菜变成了大小餐馆必备菜,从凉拌菜变成了可以炒的菜,从小盘赠菜变成了大盘主菜.最近几年开始流行吃则耳根的叶子.取地上连着三五片嫩叶的部分,浇上配好的酸辣味水,红茎绿叶鲜活活地端上桌来,麻辣鲜香,特别勾人食欲.屈原家宴大赛时,一位嫂子别出心裁,做了一盘则耳根炒腊肉,毫无悬念地通过了初赛.前几天在医院做高压氧,巧遇这位嫂子也来做高压氧,于是讨教如何做则耳根炒腊肉.她告诉我,选择的则耳根一定要嫩,还要掌握好则耳根下锅的时间,肉炒好了才能把则耳根放进去,稍微翻炒几下就起锅,炒的时间稍长,则耳根就会变绵,就不好吃了,时间短,则耳根是脆的,腊肉的韧劲配上则耳根的脆嫩,吃起来才有点意思.关于则耳根的吃法,秭归人习惯各种凉拌.想在秭归吃则耳根太简单了,在秭归的大街小巷,走进任意一家大小餐馆,上菜之前必定有一盘赠送的凉拌则耳根与你先见面,喜欢吃,完了可以再要,不喜欢吃,就当它是鸡鸭鱼肉的标配.

左右研究一番,我觉得狗腥草实现华丽转身的原因,不在其变成了“则耳根”,而在其神通广大:抗菌、消炎、利尿、提高免役力,天然无毒副作用的抗生素.现代人讲究养生,讲究药疗不如食疗,如果吃几天则耳根能把感冒吃好,何必吃药呢?如果吃便宜的则耳根能提高免役力,何必买昂贵的保健品呢?

某年在湖南怀化,看到街头小吃摊上摆着一盆盆面条一样的东西,两块钱,就给挑一方便盒,作为称职的“好吃佬”,立马要了一盒,迫不及待地喂到嘴里,才发现是则耳根!把则耳根做成光溜好看的街头小吃,怀化人是怎么做的呢?这个迷一直留在我心里.还有贵州人的“侧耳根汤”,也时常惦记着,什么时候去了贵州,一定要尝一尝.小草名贱,却有着厉害的内功,仅一个凉拌法对不起它,一定要在吃法上多多尝试,别浪费了老天爷的恩赐.

相传鱼腥草曾帮过越王勾践的大忙.帮他带领全国人民度过饥荒,最后终于打败吴国,雪洗前耻.鱼腥草是越国的恩草呀.最近有人竟说鱼腥草有毒,我不大相信,果然没几天,伪科学不攻自败.我只相信咱们老祖宗的智慧,一辈辈吃下来都没问题,现在突然有问题了?真是信了他的邪.在我这个山里孩子心里,鱼腥草永远叫狗腥草,挤挤挨挨长满沟沟坎坎,举着她的小蜡烛,在春天等待被春风点燃.

上文总结,本文论述了大学硕士与秭归本科秭归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山野和味道梅子和秭归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揣着三个纸本子的美国人:我闻到了生活的味道 陈大超一个来自美国的朋友,中文名叫“蜡笔”,鼻子很尖,人中特长,一笑,两个嘴角就高高扯起 “你好 ”他一张口,就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哦,他是说得一口流利.

2、 林茨:四季的味道 闵 嵩倘若心中存有思念,再长的分离也只是弹指一挥间,不是吗在奥地利留学的时候,我住在林茨市一个叫做Julius Raab Heim的国际学生公寓 印象中,3月的奥地利就渐渐没了寒气,迎春花在刹那间.

3、 《幕后玩家》:云端的悬疑和丢失的味道 【剧情简介】徐峥饰演的基金公司CEO(首席执行官)钟小年与他人勾结,进行内幕交易、操纵股价,并间接害死昔日上司 其妻子不认同钟小年的人生观、价值观遂提出离婚 某日,钟小年在宿醉中醒来发现自己被人囚禁于.

4、 南汇水蜜桃:上海老味道 “老上海”代表一种情怀, “老味道”象征一段记忆 南汇水蜜桃作为上海老品牌,印证了这座城市的时代变迁,延续至今,它依然是上海人心中最熟悉的那个味道 南汇.

5、 最有味道的诗词: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有些诗词读了让人伤感,有些诗词语言华丽优美,读一遍就有想背下来的冲动,还有一些诗词朴实,字里行间充满了人间烟火味 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

6、 丹古干邑:百年时光,顶级的味道 有人说,“顶级的干邑犹如奢侈品,不仅仅是一杯酒,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代名词 ”对这样的说法,我不敢苟同 我想,真正的顶级干邑何止如此简单,它应该有时间的味道和生命的触感,它能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