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台湾硕士论文 台湾问题论文 台湾问题参考文献 台湾政治论文穆斯林 台湾论文库 台湾文学论文 台湾文献检索 台湾博硕士论文系统

台湾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跟光绪《台湾通志》之编纂与其价值*方面论文范文素材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台湾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8

光绪《台湾通志》之编纂与其价值*,本文是关于台湾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和《台湾通志》和光绪和价值初探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叶建金

(黎明职业大学图书馆,福建泉州362000)

[摘 要]光绪《台湾通志》为台湾建省后的第一部通志,现珍藏于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该志记载了台湾自乾隆二十五年之后一百多年的台湾地情,内容涉及台湾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历史变迁,尤为珍贵,是研究台湾历史的宝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台湾通志》地方志 蒋师辙 薛绍元 价值

[分类号]G256

本文系黎明职业大学馆藏名人赠书资源的开发利用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项目批准号:LMTD2016101)研究成果.

1 引言

光绪十三年(1887),台湾建省,体制的升级为台湾迎来了新一轮的修志.仅光绪十八年至光绪二十一年期间,台湾就修有通志、厅志、县志、苑里志、采访册等各类官修私撰志书十几种,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方志尤属《台湾通志》.作为台湾省第一部通志,其保存了大量涉及台湾建省后各属地的建置、驻兵、兵事、官员情况等原始资料,对了解、研究清代时期台湾历史有着重大的价值.然而目前大陆学术界对其研究甚少,通过介绍《台湾通志》的修纂始末、主要修纂者、内容体例、版本及价值,抛砖引玉,期望能吸引广大学者关注、研究台湾善本方志,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

2《台湾通志》的编纂

2.1 修纂始末

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庭一统台湾,采取“省—道—府州—厅县”四级制,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台厦道.光绪十三年(1887),台湾脱离福建省,正式建省,置“三府一州三厅十一县”,台湾府下辖台湾、彰化、云林、苗栗四县及埔里社一厅;台南府下辖安平、嘉义、凤山、恒春四县及澎湖一厅;台北府下辖淡水、新竹、宜兰三县及基隆一厅,升南厅为台东直隶州.随着台湾建省,体制升级,创修综括台湾一省的通志便被提上议程.

光绪十八年(1892),台北知府陈文騄、淡水知县叶意深向台湾巡抚邵友濂请求纂修台湾通志,“窃维考献征文,程存二代;书方纪策,政奉中天.自康熙二十二年以后,已二百一十余年矣.综百年之消长,纪十世之创垂;验一代之弛张,永千秋之征信.爰修通志,进之史峸;上备圣天子体国经野之资,下裨百执事宣化承流之助.谨拟章程六事,开具清折,恭呈鉴核”[1].邵友濂从之,批示曰:“台湾升建行省,增改郡县;规模制度,秩然可观.若使载记阙如,无以信今而传后.据禀请纂《福建台湾省志》,所议筹款、设局、求才、分职、购书、制器六条,尚为妥协.仰布政司查照核办,移饬遵照.”[2]是年六月二十七日,绍友濂任命唐景崧为总局监修,台北陈守文騄为志局提调;*淡水县叶令意深为提调,聘请蒋师辙担任总纂(后由薛绍元继任).是年盂秋,正式成立通志局于台北.由布政使通行各属,颁布修志事例十四条,后又编就采访册式,饬发各属,规定采访项目内容,包括沿革、山川、廉署、庄社、街市、铺递、营汛、桥梁、津渡、义冢、水利、书院、义塾、社学、祠庙、寺观、碑碣、坊匾、风俗、科贡、职官、宦绩、流寓、乡贤、孝子、烈女、兵事、灾祥.要求各属按条采访,一切地方建置兴废沿革,都要记载,相应格式依照采访册式.光绪二十年(1894),通志总局依据各属所送资科,分科纂修,至光绪二十一年三月,通志始成稿十之六七,共耗时34个月,花费金钱十万七千八百八十两.然猝遭割台之役,不得不中断,通志稿本被志局之人带离台湾.日军占台后,搜求通志,得知通志稿本藏于福建,遂派遣驻福州*领事佐野一郎至厦门以150银元购得《通志》全稿40册及目录小册1册,付邮寄台,存于台湾总督府图书馆(现今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是清代台湾建省后的第一部通志.

2.2 主要修纂者

关于《台湾通志》的修纂者,学者颇有歧义,对志书著录不一,有著录“唐景崧修,蒋师辙、薛绍元纂”的,有著录“唐景崧修,薛绍元纂”的.实际上,蒋师辙为《通志》的第一任总纂,薛绍元为继任总纂.

唐景崧,字维卿,广西人.同治年进士,选庶吉士,任吏部主事.光绪八年(1882),主动请缨前往越南联系刘永福与法作战,后因功升迁为福建台湾道道员.光绪十七年(1891)迁任台湾布政使,二十年署理台湾巡抚.任内,加强台湾防务,认真布防,筹备军饷,充实军火,积极联络党会,共同御外敌.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多次上奏,反对割台,坚持与日作战,后因为战败保台无望乃携巡抚印内渡,著有《请缨日记》《寄闲吟馆诗存》等.光绪十八年授命为《台湾通志》监修.

蒋师辙,《台湾通志》第一任总纂,字绍由,江苏上元人.同治癸酉选贡举,先后檄权安徽、寿州、凤阳、桐城、无为知州,惠政泽民,深受百姓爱戴.由于操劳过度,致疾而逝,民闻无不哀之,“痛哭悲哀,若丧父母.”[3]光绪十八年初,应台湾巡抚邵友濂之聘请前往台湾编纂《通志》,蒋于三月二十日抵台,四月,受聘台湾通志局总纂,后因与志局的行政当局意见不合,于八月辞归.在台期间,蒋师辙细阅台湾各《府志》和其他志料,尽心绸缪创修《通志》各项事宜,提出创修《通志》的党务之急是“证文献、绘舆图、录档册”,并开列60余种修志的参考书和《修志八议》,拟出《采访凡例》和《通志》篇目二十二条等,为创修《通志》做了许多建设性的工作,对该志的发凡起例,搜集资料、安排采访等皆有奠基之功.蒋师辙为修志大家,一生修有《临胊县志》《鹿邑县志》《江苏水利全书》等志书流传后世.

薛绍元,《台湾通志》的第二任总纂,字嘉生,亦武进人,举人.在蒋师辙离台后,继任总纂,定纲列类、谋篇立目、稽核考订、增删润色,甚是勤慎,至光绪二十一年稿略成,续进总局.曾订补过《澎湖厅志》,纂有《武阳团练纪实》2卷传世.

2.3 内容、体例及版本

《台湾通志》,共计40卷,主要续载了台湾自1760年至1886年的建制沿革、山川疆域、风俗祠庙、物产田赋、人物职官、武备兵事、灾祥变异等历史状况.全书由正文和资料两部分组成,正文分7门30目,依次是疆域:晷度、形势、建革、风潮;物产:五谷类、蔬菜类、草木类、鸟兽类、虫鱼类、杂产类;税饷:杂饷、杂税;职官:武职、文职;选举:进士、举人、武进士、武举人、贡生;列传:政绩、寓贤、隐逸、文学、武功、忠义、忠节表;杂识:风俗、祠庙、铺递、杂录.资料未分门编目,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有关武备之件,后一类为有关奖恤事项.《台湾通志》有稿本、抄本两种,原稿本有40卷分订40册,又称《乙本台湾通志》,藏于总督府图书馆,后总督府图书馆缮抄了1部,藏于该馆;而抄本则是各单位根据稿本抄录而成,国立台湾大学和台湾省教育厅编审委员会均有传抄1部,台湾省文献委员会也有抄本2部.1956年,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出版台湾丛书,曾以所抄稿影印发行,是《台湾通志》首次问世,受到台湾学术界的广泛关注;1962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根据文献委员会版排版重印,列为《台湾文献丛刊》第一三〇种;1968年,台湾国防研究室、中华学术院台湾研究所、地方自治研究所合作编印《台湾丛书》,其中的《台湾方志汇编》,根据通志原稿本和抄本参校修订,列为第一辑第23册发行出版;1995年高治贤主编,宗青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印行的《台湾方志集成》根据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原稿本标点排印,列为清代篇第一辑第25—26册出版发行;1999年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方志集成?台湾府县志辑1》则根据1968年《台湾丛书》点校本影印出版.此外,台湾和大陆其他单位亦有重印者,在此,不一一开列.

3《台湾通志》的价值

3.1《台湾通志》的始创价值

台湾在光绪十三年(1887)之前,仅设府厅县,隶属于福建省台厦道.故在光绪十三年以前,涉及台湾全境的官修志书仅有康熙二十年蒋毓英《台湾府志》、康熙三十年高拱乾《台湾府志》、康熙五十一年周元文《重修台湾府志》、乾隆五年刘良壁《重修福建台湾府志》、乾隆十年范咸《重修台湾府志》、乾隆二十五年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直至台湾脱离福建正式建省,才开始编纂台湾省志.《台湾通志》作为台湾建省后综括台湾地情的第一部通志,具有重要的创始价值,意味着它从《福建通志》的附庸而独立出来自成一体,改变了台湾地志附属于福建省志的旧状.《台湾通志》,继承中国优秀的修志传统,在体例上,沿袭门目体,在记载内容上,补足了台湾自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台湾府志》续修以来的126年间的历史,尤其是清初台湾的建制沿革、地理形势、赋税、职官、人物、武备的史料记载,为后来《台湾省通志》的编纂提供了丰富的一手资料.

3.2《台湾通志》博考群书,取材广泛,保存了大量文献典籍

《台湾通志》,内容丰富,博考群书,引经据典,征引了大量文献典籍用以提高志书的质量.仅《物产》一门所征引的重要文献典籍就有《山海经》《禹贡》《周礼》《左传》《吕氏春秋》《战国策》《史记》《太平御览》《尔雅》《说文解字》《广韵》《礼月令》《夏小正》《寰宇志》《大清一统志》《广东通志》《福建通志》《闽中记》《闽小纪》《闽书》《雷州府志》《潮州府志》《温陵郡志》《宁化志》《兴化志》《南越志》《台湾府志》《台湾县志》《澎湖厅志》《噶玛兰厅志》《诸罗县志》《凤山县志》《彰化县志》《小琉球漫志》《澳门纪略》《海道图说》《舆图说略》《台海使槎录》《番社采风图》《平台纪略》《方舆纪要》《台湾随笔》《赤嵌笔谈》《东瀛识略》《稗海纪游》《考工记》《博物志》《南州异物志》《香祖笔记》《本草纲目》《齐民要术》《广群芳谱》《台湾异名记》《平泉花木记》《艺花谱》《麻赞》《竹谱》《学图杂蔬》《禽经》《海族志》《采硫日记》《监铁论》《湘山集》《三龟龄集》《玉堂荟记》《瀛壖百咏》等达163种.有关台湾各地物产的资料本就稀缺,《台湾通志》博集群书,千百寻一,最大限度地征引相关文献集而成章,保存了大量珍稀文献典籍,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3.3《台湾通志》校勘、补遗的价值

《台湾通志》对旧志资料的征引并非拿来主义,而是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对台湾“风潮”的记述考证曰:“舟人呼大风曰暴.按诗《邶风》:终风且暴.《传》云:暴,疾也.《疏》云:大风疾起也.旧志暨凤山各志以暴为报,失其义矣.《府志》作飓亦误.《府志》又云:飓之甚者为台;飓倏发倏止,台常连日夜,飓骤而祸轻,台缓而祸久.考六书无台字.所云台者,乃土人见飓风挟雨,四面环至,空中常舞如筛,因曰风筛.谓飓风筛雨,未尝曰台风也.台曰筛,同台,加风作台.诸书承误,今删之”[4],指出各县志及府志之讹误,并引用可靠资料进行佐证后删除,避免了后志的承误.此外,《台湾通志》对旧志中一些未载的资料进行了详细地补充.如,“鹿角菜”“生石崖间,长三、四寸,大如铁线,分丫如角.紫,土人采曝为海错,水洗醋拌则胀起如新;味极滑美.若久浸,则化如胶状.女人用以梳发.粘而不乱.旧志未采辑,故录之以补其缺.”[5]

3.4《台湾通志》保留了一些原始资料,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

光绪二十一年,因遇割台之役,时局混乱,《台湾通志》中的有关兵营兵事、抚恤、筹商折等36篇资料虽未及分类整理,却使得不少史料价值高的原始资料藉此得以保存,甚为可贵.例如,《营制》《驻防兵制》《台湾营制事宜摺》《请改台地营制摺》《奏筹澎湖海坛协互调事宜摺》《安平新旧炮台军装局局电报局镇海正左营事略》等,对于探讨清代台湾地区兵制的演变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御制剿灭台湾逆贼生擒林爽文纪事语》《林爽文、蔡牵、张丙等案名册》等资料,对于研究清朝镇压天地会林爽文起义事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此外,台湾地处东南一禺,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屏障.“台湾在海外,中国一弹丸地耳,岁需俸饷二十六万余两,更有眷米、加饷等项,共银十余万两,经费如是之繁钜,赏赉如是之优渥,不稍惮烦靳惜者,蓋以地虽偏远,实为东南数省藩篱.台湾安,则数省俱安”“今计台澎一十八营,共设总兵官一员、副将三员、参将四员、游击八员、都司五员、守备十六员、千总三十三员,把总五十八员,又外委一百零二员.全台共设水陆马步战守兵一万四千六百五十七名,内额外并马战兵一百二十名、步战兵六千八百九十三名、守兵七千六百四十四名,均于内地各营拨往轮戍.”[6]详细记载了清政府对台湾的重视和驻兵情况,对研究清朝对台政策和凸显台湾战略位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3.5 详记台湾农业、手工业、养殖畜牧业的状况

《台湾通志》对台湾物产记载尤为详尽,有五谷类、蔬菜类、草木类、鸟兽类、虫鱼类及杂产类,每类所举名目,甚为详尽,记述了台湾各种动植物的种类、形态和经济价值,揭示了台湾居民的食物来源、结构和经济的多样性.关于水稻,“台县俱种晚稻,诸罗地广及凤山、淡水等社,近水坡田,可种早稻;然必晚稻丰稔,始称大有之年,千仓万箱,不但本郡足食,并可资赡内地.”[7]足见台湾县的气候、土壤适合播种晚稻,民众足以自给自足.关于经济作物,有菠萝蜜、黄梨、释迦果、佛手瓜、甘蔗、茶、龙眼、西瓜、槟榔等,“凤梨,又名黄梨,以色名,味酸甘,以末有叶一簇,如凤尾也,取尾种之,着地即生.以凤山所产为最美色,有黄梨山尽植黄梨.海舶运售厦门.”[8]这些记载对研究台湾经济作物种类和民族饮食习俗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关于制糖业,“台人植蔗为糖,岁产二三十万,运送日本外洋.初硖蔗浆,半多泥土,煎煮一次,滤其渣,再煮入于上清,三煮入于下清始成糖,入漏待其凝结,用泥封之,半月一换,三易而后白.始出漏,晒干,击成粉入篓,半月为期.未尽白者名曰塘尾.再封久则白,封少则缁,其不封者,则红糖也.所煎之糖,较闽、粤诸郡为尤佳.”[9]由此可见台湾的制糖业已有较高水平.关于养殖畜牧业,鱼类水产特别多,“无虎,鹿最繁,近山皆为土番鹿场.”[10]对研究台湾动物及生态环境颇有价值.

4 结语

台湾自康熙二十三年正式归入中国版图,修撰了大量的地方志和方志资料,而《台湾通志》是台湾在清代时期唯一修纂的一部省志,对探究台湾历史演变、清政府对台政策、台湾经济社会变迁、军事海防、台湾风物等有所裨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

[1](清)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采?访案由[M]//高治贤.台湾方志集成清代篇第一辑第二十八册.台北:宗青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5:7-8.

[2](清)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采?访案由[M]//高治贤.台湾方志集成清代篇第一辑第二十八册.台北:宗青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5:10.

[3](清)蒋师辙.台游日记[M].台湾文献丛刊第六种.台北:台湾银行,1958:1-6.

[4](清)蒋师辙,薛绍元.台湾通志[M].台湾文献丛刊第一三〇种.台北:台湾银行,1962:33-34.

[5](清)蒋师辙,薛绍元.台湾通志[M].台湾文献丛刊第一三〇种.台北:台湾银行,1962:70.

[6](清)蒋师辙,薛绍元.台湾通志[M].台湾文献丛刊第一三〇种.台北:台湾银行,1962:678-681.

[7](清)蒋师辙,薛绍元.台湾通志[M].台湾文献丛刊第一三〇种.台北:台湾银行,1962:57.

[8](清)蒋师辙,薛绍元.台湾通志[M].台湾文献丛刊第一三〇种.台北:台湾银行,1962:78.

[9](清)蒋师辙,薛绍元.台湾通志[M].台湾文献丛刊第一三〇种.台北:台湾银行,1962:217.

[10](清)蒋师辙,薛绍元.台湾通志[M].台湾文献丛刊第一三〇种.台北:台湾银行,1962:181.

叶建金

女,1987年生.硕士,馆员.研究方向:文献学、图书馆学、古籍整理.

(收稿日期:2016-05-13;责编:姚雪梅

总结:该文是大学硕士与台湾本科台湾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台湾通志》和光绪和价值初探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网络视频《明白学堂》的特点和价值 摘要随着现阶段“泛娱乐”现象越来越普遍,网络媒体过多地追求经济效益和视频的点击率,忽略了作为媒体在传播知识文化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带来了“降低受众的文化品位&rdqu.

2、 《小王子》中的文献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 要小王子作为仅次于圣经的畅销书,已被译过多达200 多种语言,上千个版本,并且每年都会有新的译本出现,可谓是长盛不衰的经典之作 本文试图从对立二元性角度分析小王子中的隐喻和意象,对现实社会中荒诞现.

3、 《诗经国风》意象反映的价值取向--基于不同地域背景下的比较 诗经三百篇是我国先秦时期丰厚历史文化的沉淀,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时期诗歌产生地域的人们生活 根据十五国国风和名称以及诗的内容,大致可推断出诗的产生地相当于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和湖北北部、甘.

4、 简论《新青年》中的个体价值诉求 摘要个体价值是从西方国家传入中国的,“个人”指的是相对于群体的一己之私 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开始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 本文从分析.

5、 探寻立体呈现当代文学史料的体系和方式《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的编纂理念和学术追求 编者按一个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遭遇一个文献史料问题 对比传统“三古”(古代文学、古代汉语、古典文献),对比与当代文学具有血缘关联的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史料滞后是显见的 为此,.

6、 论新见汪氏《振绮堂书目》的特点和价值 李 雪(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 300071)摘 要汪氏振绮堂为江浙一带著名的藏书家 其藏书最大特点是历经五代传承, 多有善本佳椠, 曾于乾隆年间进呈四库馆典籍逾百种, 被赏给初印 佩文韵府 一部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