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杂志语录 格言杂志语录 说西方哲人语录的期刊有哪些

语录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与陈传席:石涛《画语录》中生活正解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语录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4

陈传席:石涛《画语录》中生活正解,本文是语录类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与陈传席和《画语录》和石涛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研究中国绘画史,对无关紧要的细节或对古代每一句话都一一讨论,似乎不太必要.但有些话,甚至一个词,如果理解错了,或是对古人所用的词望文生义,作现代化的解释,便会误解一位重要的画家,乃至误解传统,严重者更会误解一代绘画,那就必须讨论清楚,得到一个正确的解释.比如对石涛《画语录》中“生活”一词的解释就存在这一问题.一般论者都以为石涛强调“夫画者,从于心者也”,对技巧不太重视.其实,石涛对心的涵养和技巧的修炼是同样重视的.《画语录》中“生活”一词出现十几次,多数和“蒙养”同时出现.以前学者对“生活”一词的理解都以为是“体验生活”,和现代“生活”一词同义,即起、居、吃、住、生产劳动等各种活动或火热的斗争等的意思.如俞剑华标点校注释的《石涛画语录》谓之:“蒙养——修养习练的意思;生活——体验事物的意思.”郑拙庐《石涛研究》中认为,“蒙养,系修养练习”,“生活”即“体验事物”.黄兰坡《石涛画语录释解》认为,“蒙养”指“技巧修养”,“生活”指“生活体验”.以上三人可谓研究石涛的先行者和权威,对“生活”一词的理解是一致的.这种解释影响很大,几乎无人提出异议,只有少数学者在承认其正确性之外又作了补充或更加具体化,如“认识和把握山川万物的多样性”云云.

以上的解释错在将古代的词作现*解.“体验生活”这个词大约是20世纪40年代“延安讲话”以后的事,古代是没有这个词的,如此理解相当于“元人读《大明律》”一样的荒唐.

对古人词句的解释,首先要有根据,不能主观臆测;同时还要找到同时代的词相印证,因为一个词不会孤立地出现;最后还要把被解释的词放到原句中去,看看是否能读得通,是否能使人明了,否则就是误解.以上诸学者的解释,一是无任何根据,二是无当时任何“生活”一词作证,三是放在原句中读不通.可先对读一下:

《笔墨章》中讲:“山川万物之具体,有反有正,有偏有侧……此生活之大端也.”这里讲的是笔墨,笔墨技巧中出现的反正、偏侧,正是因为山川万物之具体中有反正、偏侧,山川万物之反正、偏侧是笔墨技巧之缘由.如果说反正、偏侧……此起居饮食及生产劳动之大端也,或此火热斗争之大端也,显然是讲不通的.

《皴法章》:“画之蒙养在墨,墨之生活在操,操之作用在持……”“墨之起居饮食及生产劳动在操”,亦不像话.

《絪缊章》:“笔锋下决出生活.”笔锋下能决出“起居饮食及生产劳动”吗?能决出“体验事物”吗?

可以说,以此释训,放在《画语录》中任何一句都是讲不通的,即使个别句子勉强讲得通,也非常牵强,而且放在全文中又不通.

其实“生活”一词在元明清戏剧、小说、诗文等各文献中是常见的词,指的是各种技艺、手艺,犹今之乡下铁匠或木工常说手头活计、手头生计.对于木匠来说,指的是木工的技巧;对于铁匠来说,指的是打铁的技巧;对于女工来说,就是刺绣、缝纫、纺织的技巧;对于雕塑来说,就是雕塑的技巧.故石涛《画语录》中说的“生活”指的是笔墨技巧,也可以直接用“技巧”二字对译.

“生活”一词有时也指因技巧而成的物品.我这样说是有根据的.例证太多了,且摘录部分:

明末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二十二卷《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谈的是贾似道发迹和败死之故事.

王小四答道:“不妨事.”便对胡氏说道:“主人家少个针线娘,我见你平日好手针线,对他说了,他要你去教导他女娘生活,先送我两贯足钱.”……这里的“生活”指的是“针线技巧”,即“好手针线”.则昭昭明甚.

明汤显祖《牡丹亭· 训女》:

(外)“叫春春,俺问你小姐终日绣房,有何生活?”

(贴)绣房中则是绣.

(外)绣的许多?

……

好哩,好哩,夫人,你才说:“长向花荫课女工.”

却纵容女孩儿闲眠,是何家教?

这里说的绣房里“生活”,就是下面说的“女工”,指的是刺绣技巧活.

《古今杂剧· 陶母剪发留宾》:

老身做了些针线生活,担饥受冷把家私营运,端的是用尽老精神.

“针线生活”显然指针线技巧.

《京本通俗小说· 碾玉观音》:

行在崔待诏碾玉生活

郭立道:“也不知他仔细,只见他在那里住地,依旧挂招牌做生活.”

这里的“碾玉生活”“做生活”即是碾玉技术.按崔待诏即崔宁,碾玉即是雕刻玉,碾玉观音即用玉雕刻观音像.崔宁是一位雕塑艺术家,他的“做生活”即是做雕刻艺术.如上所说,“生活”有时也指因技巧而成的艺术品或其他物品.如: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

[童贯]奉旨差往江南等路,计置景灵宫材料,续差往杭州,制造御前生活.

《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银匠打些生活,明白落你两钱还好,他却搀些铜在里面,叫你都成了没用东西.《元典章》工部段匹条:

本年合适生活,比及年终,须要齐足.又作造生活,好歹体覆丝料,尽实使用.《水浒传》第四回:

智深走到铁匠铺前看时,见三个人打铁,智深便道:“兀那待诏,有好钢铁么?”……那待诏住了手,道:“师父请坐,要打甚么生活……这里正有些好铁,不知师父要打多少重的禅杖、戒刀,但凭分付.”

待诏道:“师父稳便,小人赶趁些生活,不及相陪.”

明清的语言中,“生活”一词触目可见,只是未有今人的“体验生活”“体现事物”以及起居饮食等意思,更没有“火热的斗争生活”之意思.

古人说的“生活”,更多的是指写文章和画画的技巧,写与画皆用笔,甚至有人把笔叫“生活”.清黎士宏《仁恕堂笔记》记:“甘州人谓笔曰生活.”当然,文人笔下谈文谈艺的“生活”一词大多指的是文笔技巧,包括因技巧而产生的风格.这在六朝时即如此.

试举数例:

《芦浦笔记》中有:

阿六,汝生活大可方.

祖莹云:“文章须自出机杼,何能共人同生活?”人问江虨兄弟群从.王长史曰:“诸江皆复足自生活.”梁武帝谓临川王宏曰:“汝生活大可方.”令言作诗,亦云冷淡生活.

“生活大可方”意指其技巧大可成为师范,值得学习.祖莹说的话意思是文章须自出机杼,怎么能和别人的笔法(技巧)相同?王长史说的是江氏兄弟(诸江)皆自有技巧,自成风格.“冷淡生活”指笔法(技巧)自然,如出水芙蓉,不假修饰,无斧凿痕.

《南田画跋》有:

子久神情,于散落处作生活,其笔意,于不经意处作腠理.

《读画录》:

董文敏题册中一幅云:“意欲一洗时习,无心赞毁间作生活者.”

以上“生活”,未必能直译为“技巧”,如“作生活”即今人说的“下功夫,搞点名堂”,但也和“技巧”有关,实际上也是“技巧”.一般人说“你搞什么名堂”.也有说“你又用什么技巧”.

下面,我们还是回到石涛《画语录》中去,不管“生活”一词有几种解释,石涛《画语录》的“生活”一词,完全指技巧.现在看用“技巧”二字对译“生活”放在石涛《画语录》是否能讲得通.如果有一处讲不通,或放在全文中勉强,这种解释都可怀疑.现用数学上的代入公式法,一一求证.

《笔墨章》第五:“墨之溅笔也以灵,笔之运墨也以神.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技巧)不神.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技巧)之神,是有墨无笔也.能受生活(技巧)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是有笔无墨也.山川万物之具体,有反有正,有偏有侧,有聚有散,有近有远,有内有外,有虚有实,有断有连,有层次,有剥落,有丰致,有缥缈,此生活(技巧)之大端也(此句最明,反正、虚实、断连等,当然是技巧之大端,舍此而无他解).故山川万物之荐灵于人,因人操此蒙养生活(技巧)之权.”

《絪缊章》第七:“笔与墨会,屉为絪缊……不可雕凿,不可板腐,不可沉泥,不可牵连,不可脱节,不可无理,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此精神另有解,此处不赘),笔锋下决出生活(技巧).”——笔墨技巧当然是在笔锋下出现的,岂能在吃住斗争中出现?

《皴法章》第九:“于运墨操笔之时,又何待有峰峻之见……山川之形势在画,画之蒙养在墨,墨之生活(技巧)在操.”(只有“技巧”可谓之操,操笔而现技巧,“体现生活”何言乎“操”?)

《境界章》第十:“每每写山水,如开辟分破,毫无生活(技巧),见之即知.”“开辟分破”即技巧(生活),有无技巧(生活),一见即知.

《资任章》第十八:“古之人寄兴于笔墨……因有蒙养之功,生活(技巧)之操……以墨运观之,则受蒙养之任,以笔操观之,则受生活(技巧)之任.”操笔当然是技巧(生活)问题.

“山水之任不著,则周流环抱无由;周流环抱不著,则蒙养生活(技巧)无方.蒙养生活(技巧)在操……则山水之任息矣.”

“笔墨常存……试蒙养生活(技巧)之理,以一治万,以万治一.”以一治万,以万治一,不靠技巧吗?

如前所云,生活二字也可拆开单用,如手头生计、手头活计.石涛题画文中也有“墨生笔活,横来竖去,空虚实际,轻重绵远,俱在腕中指上出之,其指法在松,松者,变化不测之天也.”“墨生笔活”也就是墨的技巧和笔的技巧,所以,石涛说“俱在腕中指上出之”.前后联系起来读是十分明了的.

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出石涛对修养和技巧是同样重视的.

以上,我有意把“蒙养”二字避而不解.“蒙养”一词《易经· 蒙第四》即有之,但对于《易经》一书,后人很少真正读懂,连孔子都未必读懂.《论语·述而》云:“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说明孔子50岁之前未学过《易经》,50岁后,他也没读懂,或者只朦朦胧胧了解一点,否则就不会有这个遗憾.战国人就更不太懂了.故《易传》又为之作注曰:“蒙以养正,圣功也.”唐人对“蒙以养正”也不十分明白,故又为注作疏曰:“能以蒙昧隐默,自养正道,乃成至圣之功.”这些皆和石涛《画语录》中的本义有联系.但石涛是清人,以唐人疏解清人义,那就不如不解了.所以,出处查到了,还要为注作注,为疏作疏,还要了解石涛用在《画语录》中的具体意义,才算是真正的理解.理解《画语录》中的“蒙养”一词,对“生活”是“技巧”的意思和意义才能更加清楚.但彻底弄清这个词却牵扯很多问题,颇费篇章,只好俟诸异日了.

现在仍说“生活”,也就是“技巧”.艺术固然表现出来的不是技巧,但却不能没有技巧,否则便无法表现.当然,画家的修养和精神气质是更加重要的,艺术的最高形式表现的是人的观念,画如其人,书如其人,艺术风格就是人的本身,我们从高超的艺术中能见到作者其人,而不是见到技巧.然而诗人如屈原、李白、杜甫,政治家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修养和精神气质皆非同寻常,为什么他们画不出好画,甚至完全不能画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最基本的绘画技巧.

艺术的“艺”本来乃是“技”的意思.《庄子·在宥》云:“圣耶,是相子艺也.”孔子《论语》云:“游于艺.”皆是“技”的意思.据我所查,“二十四史”中唐以前诸史的“艺术列传”所列皆医巫、方伎、占卜、巧匠等技术人.六朝时,有些轻视绘画的人也把绘画列入“艺术”范畴内.王微特提出反对,其《叙画》有云:“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画家都列为“文苑传”.大约一千多年后,艺术才和技术分开.我们现在所说的艺术家即不是技术工,但艺术仍是以技术为基础的,或者说是以技巧为手段的,艺术不能绝对地挖掉技术的根.有人又把技术和技巧区分,谓技巧包括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技术是艺术家支配他所使用的物质材料的本领.例如,雕塑家对黏土和大理石的性能的掌握,画家对纸绢、色彩、画笔以至水分的利用,等等.如此看来,画家要有技巧,技术又从属于技巧,则技术乃是画家所需要具备的最基础的本领了.这个问题,连外国人也懂.法国的米盖尔· 杜夫海纳说过:“在艺术家身上,意义的发明完全内在于对感情的运用之中,精神性完全在于技术性之中.所以,永远也没有必要去贬低技术性,制作不仅仅是对思想的检验,它本身已经是思想和按照这种思想去生活的某种方式.”

不懂得技术、技巧和艺术之关系的人,天天练技术,尽管技术十分熟练,也不能创作出高妙的、感人的作品来.懂得艺术的原理,也有相当的修养和非同一般的精神气质的人,不去练技巧,不具备最基本的技术,仍然不能创造出艺术品来.苏东坡《书〈李伯时仙庄图〉后》有云:“有道而不艺(同于技),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乃是至深的道理.

所以石涛也时刻在说“笔之生活”“墨之生活”“此生活之大端也”“毫无生活,见之即知”,并且屡次提到“生活之操”,皆是对技巧(包括技术)的强调.画家们应该深刻、全面地理解石涛,研究家们也应该重新正确理解石涛.

技巧固然也离不开生活,但今人所谓“体验生恬”这一说法如能成立的话,应该算作“蒙养”的范畴.石涛一提“蒙养”,接着就提“生活”,自有他的道理.这一问题,等到我写《释“蒙养”》一文中,再作理会.

此文点评:上文是适合陈传席和《画语录》和石涛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语录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语录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陈传席:坐拥群花过岁寒恽南田与其绘画艺术 一、恽南田的生平和思想恽南田(1633—1690),原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更字正叔,号南田,此外,他还有很多别号,如惟大、东园外史、东园草衣、瓯香散人、白云外史、南国余民、筠谷樵隐、云.

2、 季涛:徐悲鸿油画《愚公移山》的来龙去脉 中国嘉德2018年春拍上拍了一件徐悲鸿的油画愚公移山,估价为待询,业内普遍认为这是一件有可能创下徐悲鸿油画拍卖记录的作品 “愚公移山”的传说来自于战国时期的神话寓言集列子&mi.

3、 陈春花:人不是消费者,而是生活者 商业是什么生意的核心到底是什么我发现能成为大型企业的真正原因在于能够真正理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及对生活向往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它们始终在分享价值 在今天这个时代,应该是回归生活本身的事情才是&lsq.

4、 感官的美:论陈志鸿《腿》的感官书写 引言“凡是意在传达人性中一种普遍的情怀,就是艺术的意念;而凡是意在刺激观赏者的神经以引生一种神经系统的条件反应,那就是或煽情的意念 ”①陈志鸿的腿,它是属于前者,虽然文本中描写.

5、 精神生态批评:席勒《强盗》的再 王自强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130024)摘要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席勒的剧作强盗关注不多,而且对其阐释也通常局限于“狂飙突进”运动 “抗暴”主题的话语范.

6、 千山红到树一水碧依人石涛《千山红树图》赏析 石涛本名朱若极, 小字阿长,明宗室靖江王朱守谦之十世孙,广西全州人,明末清初“四大高僧”之一 明亡后,其父朱亨嘉自称监国,后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 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