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企业文化期刊 中国文化论文 艺术教育杂志 企业文化杂志社 艺术期刊 企业文化的论文 文化艺术和人生修养论文 榆林乡土文化艺术论文 文化艺术杂志 文化艺术产业的成功案例分析论文 校园文化艺术论文 动漫文化艺术赏析论文

文化艺术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传承唱响粤曲大沥镇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文化艺术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07

传承唱响粤曲大沥镇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该文是有关文化艺术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民间文化和粤曲和唱响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佛山大沥,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连接广佛两市中心城区的“黄金走廊”.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大沥镇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人文风情,粤曲便是其中重要的体现.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大沥更为甚之.在粤曲艺术传承日渐艰难的今天,大沥的粤曲艺术却异军突起,在传承中创新,焕发出新魅力.本文梳理了大沥镇的粤剧历史,讨论了大沥镇发展粤剧的创新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沥镇;粤剧;创新;文化品牌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5-0015-02

大沥,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连接广佛两市中心城区的“黄金走廊”.全镇总面积95.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70万人.大沥镇,是“中国铝材第一镇”、“中国有色金属名镇”、“中国内衣名镇”、“中国龙狮运动名镇”和“广东省文明镇”.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大沥镇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人文风情,粤曲便是其中重要的体现.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大沥更为甚之.在粤曲艺术传承日渐艰难的今天,大沥的粤曲艺术却异军突起,在传承中创新,焕发出新魅力.

一、源远流长,传承发展

大沥粤曲艺术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富有民间渊源的大沥粤曲早在清末成形、民国盛行;代表人物是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新珠,被誉为“生关公”,1956年赴京演出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大沥镇1999年起先后被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粤曲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粤曲之乡)”、“中国曲艺家协会创作基地”、“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粤曲之乡)”等荣誉称号.文化站三个中心均设有专门的曲艺演奏厅,现有中心曲艺队4支,经常邀请黄少梅、小神鹰、何笃忠、潘邦榛、麦嘉、何萍、郭凤女等粤剧名家前来指导培训和专场演出.全镇现有粤曲“私伙局”43个“发烧友”近万人,每个“私伙局”每周都定点“开局”,粤曲响遍大沥城乡,每年活动超千场,受惠群众数十万,粤曲已成为大沥不可缺少的文化元素.

二、不断创新,走出新路

(一)提高认识,领导重视

党委、政府一直将粤曲列为文化工作的重点、亮点来抓,政策上扶持,经费上保证,每年投入不少于200万元专项经费.

(二)强化机制,管理到位

一是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曲艺家协会的作用,搭建文化站―协会―粤曲爱好者之间的桥梁,提供专项经费用于协会的日常运作,确保协会活动规范化、党态化.二是强化培训.借助广东省舞蹈戏剧学院(原广东粤剧学校)坐落我镇的区位优势,签订合作共建协议,举办专业培训;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艺术大讲堂、老年大学等平台,为业余爱好者提供免费粤曲培训班和名家讲座.三是扶持奖劢.出台《大沥镇公共文化发展扶持实施方案》,补助粤曲活动,对区级以上获奖作品、作者实施奖励,为省级以上会员免费订阅专业刊物及给予会费补贴.

(三)以老带新,以点带面

发挥粤曲骨干的力量,通过耳濡目染,发展出一批以家庭成员为主体的私伙局.在水头小学等6所学校成立传承推广粤曲艺术培训基地,每周由粤曲骨干到校授课,从娃娃抓起,培养后备人才.

(四)薪火相传,创新发展

为大力弘扬和传播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强省,增强岭南文化吸引力、凝聚力,大沥文化站与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生活广播、广东省曲艺家协会联手策划主办了“大爱有声·动听南粤——广东曲艺传承‘一带一’公益行动”,在2016年6月20日于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正式启动.“大爱有声·动听南粤——广东曲艺传承‘一带一’公益行动”第一站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粤曲之乡”佛山南海大沥举行,活动分为三部分: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公益晚会和公益论坛.围绕“如何有效提高基层曲艺水平”、“如何推动‘一带一’曲艺公益行动”等议题展开研讨,各地市、区曲协共同签订《广东曲艺传承“一带一”公益宣言》.以传承促发展.邀请广东曲艺界名家大师、基层曲艺工作者、曲艺爱好者共同参与,以师生“传、帮、带”形式,深入全省乡镇、社区举办公益晚会,让民众感受曲艺文化魅力,让“大爱”的公益精神传遍南粤大地.师徒同台展技艺,薪火相传.6月20日晚,大爱有声·动听南粤——广东曲艺传承“一带一”公益晚会正式拉开“广东曲艺传承”的精彩大幕:广东一众曲艺名家大师包括谭佩仪师徒、黄俊英师徒、陈玲玉师徒、梁玉嵘师徒、何萍师徒、吕锦兰师徒、何克宁师徒、黄鼎世师徒、陈芳毅师徒、讲古名家颜志图、彭嘉志等等,同台展艺,星辉璀璨,展示了广东曲艺的高超水准.

广东曲艺传承“一带一”公益行动的(下接第17页)第一站选择在佛山南海大沥举行具有深远的意义.大沥镇粤曲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人才辈出,被誉为“生关公”的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新珠曾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现有中心曲艺队4支、民间粤曲“私伙局”37个,粤曲响遍大沥城乡,每年活动超千场,受惠群众数十万,粤曲已成为大沥不可缺少的文化元素.大沥镇政府历来重视粤曲传承工作,一方面以水头小学等传承推广粤曲艺术培训基地,并与广东省舞蹈戏剧学院(原广东粤剧学校)、黄俊英艺术中心等合作共建;另一方面出台《大沥镇公共文体发展扶持实施方案》补助粤曲活动,常年搭建私伙局展演、交流等平台.从大沥出发.把系列活动“广东公益传承‘一带一’”公益行动“一棒”接“一棒”地向全省各地传递下去,让公益文艺走进基层、走进社区,让动听的大爱之声响彻南粤大地.

(五)政企合力,活化资源

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群众唱戏,优化粤曲展示平台.过去三年举办“大众广场缤纷SHOW”粤曲专场48场,“粤韵风华”私伙局展演活动60多场,佛山市首次五区粤曲群英联谊会在大沥举行,成为我镇粤曲展示的一大盛事.

三、硕果累累,品牌响亮

大沥镇粤曲作品多次荣获省、市、区各级的奖励,硕果累累.《字海趣游》荣获广东省首届青少年粤曲大汇演金奖;《易水送荆轲》获广东省少儿粤曲小梅花荟萃“十佳”“”称号;《大沥名犬美名扬》获广东省第九届少儿艺术花会铜奖.2015年3月24日央视《戏曲采风》栏目走进大沥.如展现大沥发展方向的原创小粤剧《狮艺扎作寄豪情》等.

全镇现有广东省曲艺家协办会会员14人,涌现了如彭沼祖、霍家礼、董苏二等粤曲创作者,许雪芬、林雄昌、袁惠勤等众多粤曲演唱家.2015年3月25-26日,电视台戏曲频道《戏曲采风》栏目到大沥镇进行一连两日的传统文化采访活动,拍摄地点包括水头小学粤曲基地、中联黄飞鸿龙狮基地、嘉怡社区、沥苑社区曲艺社,还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平地黄氏大宗祠举办的粤曲私伙局交流,体现大沥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粤曲、龙狮)在当地群众中的魅力.节目组对大沥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注入民间组织以及政府扶持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粤曲作为岭南文化的载体,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沥镇通过开展“戏曲进校园”项目,以点带面推广粤曲艺术,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大沥镇于去年成功通过复评,荣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粤曲)”的称号,这是对大沥长期以来基础扎实、群众参与度高、气氛浓厚的粤曲文化建设工作的充分肯定.

四、继往开来,焕发活力

展望未来,大沥镇将继续着力优化阵地、搭建平台、深化机制、擦亮品牌,在传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促进粤曲艺术可持续发展,让最具岭南特色的曲调传遍珠江流域,为建设文化强镇作出更大贡献.

该文结论:此文为适合民间文化和粤曲和唱响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文化艺术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文化艺术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倡导全民阅读10周年,十大重点氤氲书香中国 时事引读2016年是倡导全民阅读10周年 1月11日,国家新闻出版公布了今年全民阅读的“十大重点”,其主要包括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出版推荐更多精品力作、基础阅读设施.

2、 历史文化名村街巷空间风貌特色的营造策略以天水市新阳镇胡家大庄村为例 文/张珈彬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1【摘要】通过对天水市新阳镇胡家大庄村的调查,分析了街巷风貌和街巷空间的构成要素与关系,以街巷的节点、地面、立面、天面四个空间视角为基点,提出适用于该.

3、 大产业大机会稳健布局中国市场 2013年,造梦者亮相中国市场 彼时,新风还作为一个新名词,不为大众市场所熟知,甚至包括一大部分家电厂商,都抱有“新风是什么”的疑惑 两年多时间过去,“新风&rdq.

4、 医学大咖辟谣站/中国专家团 【再序】自从老人们用上了微信,有些父母经常会给孩子转发一些微信朋友圈里盛传的健康养生信息,标题一般都非常抓眼球,如快看,这10种食物最防癌、每天喝8杯水才健康………… 这些令人汗毛竖起的说法,通常有1.

5、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 内容摘要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国家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且极力宣传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成立了“繁集”手绘工作室,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手绘文化,如木片画、陶瓷画、石头画.

6、 试议舞蹈审美视域下的中国民间舞蹈传承 扈 笛 (戏剧学院歌剧系 100000)摘要中国传统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是当地不同民族生活的积淀和艺术结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和舞蹈艺术特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同时它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