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辩论文格式 政论文范文 毛概论文格式 高被引论文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政论文 文心雕龙风骨篇论文与参考文献 建苑文心建筑评析论文集 文心雕龙的论文题目 正确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重要性是 心外科护理论文 毛中特概论文档

关于文心雕龙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和《文心雕龙》以中论文思想新探类论文范文检索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文心雕龙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8

《文心雕龙》以中论文思想新探,该文是关于文心雕龙方面论文范文资料与《文心雕龙》和论文和思想类论文范文资料.

郝 晋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摘 要】《文心雕龙·序志》篇中提到:“同之与异,不屑古今,擘肌分理,唯务折衷.”刘勰在论述问题的时候,始终贯穿着这种“折衷”的思想,构成“以中论文”的特点.由于《文心雕龙》所涵盖内容之广泛,建构体系之复杂,使得大家对刘勰“以中论文”思想形成的原因分为儒、佛两派,但笔者认为这种思想的形成不可偏执于一家之影响.因此,本文试从诗歌的声律、文学的继承发展和文章的内容与形式三个方面来论述“以中论文”思想的表现,并从当时社会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和刘勰南渡北人之后的特殊身份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形成刘勰这种思想的原因.

【关键词】《文心雕龙》;以中论文;儒、佛思想;南渡北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7-0225-02

《文心雕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著作,它总结了南齐以前中国文学文体、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方面的重要经验.在研究问题的方法上,《文心雕龙·序志》篇提到:“同之与异,不屑古今,擘肌分理,唯务折衷.”刘勰在论述问题时,始终贯穿着这种“折衷”的思想,构成“以中论文”的特点.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刘勰在建构其文章体系的时候,多会调和多家多派,不偏执一方,并能做到更高的层面上形成一种对立统一的观点,为魏晋南北朝文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因此,他的这种思想也受到历代学者的关注.

一、刘勰“以中论文”思想的表现

刘勰《文心雕龙·序志》篇提到:“同之与异,不屑古今,擘肌分理,唯务折衷”.刘勰在具有纲领性的《序志》篇中明确提出了他“折衷”的思想.《文心雕龙》中,刘勰所谈论的大多问题都是在当时饱受争议的,各家各派都偏执于一方,据理力争,但刘勰在看待事物和问题时,则是从多个角度作出评价,而不是偏执于一端来进行衡量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刘勰“以中论文”的思想表现在诗歌的声律方面.在齐梁时代,就声律的发展方向问题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以沈约为代表的一派十分重视格律在诗歌创作中的地位,并提出了“四声八病”论,对诗词的格律进行了严格细致的规范,但沈约对诗词格律的要求过于严苛,将诗歌引入了追求形式的歧途.而同时代的钟嵘却坚决反对“四声八病”论,在《诗品序》中提到:“余谓文制本须讽读,不要蹇碍,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至平上去入,余病未能;蜂腰鹤膝,闾里已具”①,虽然说钟嵘提出的“清浊通流,口吻调利”的观点是可取的,但是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其从《诗经》时起就对韵律声律有一定的要求,钟嵘对声律的完全忽视是一种“因噎废食”的行为.针对这两种观点,刘勰在这一问题上就采取折中的看法,专作《声律》篇来加以论述.开篇就提出“夫音律所始,本于人声者也.声含宫商,肇自血气,先王因之,以制乐歌.故知器写人声,声非学器者也.”②认为声律是从自然的音节来的,自然的音节源于语气,肯定了钟嵘的观点,但刘勰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没有像钟嵘一样完全否定声律,相反却认同声律的规范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两点原则,第一,他认同“四声”分为低昂、浮切或者轻重的二分法,因此诗歌就要注重二者的调和,声音“飞沉”的交错运用,从而达到“并辘轳交往,逆鳞相比”的状态;第二,根据“响有双迭”的声律特点,提出“双声隔字而每舛,迭韵离句而必睽”.刘勰用这种“折衷”的思想很巧妙地处理了声律发展方向的两种极端,使得声律问题做到了基于自然的有规律可循.

(二)“以中论文”的思想表现在对文学的继承和发展问题上.其时文坛对文学继承发展的问题多数人各执一端,如新变派的梁简文帝扬今抑古,以反对宗经,轻视文章传统为旨,认为文章可直接抒发人的性灵.然而,刘勰却很好地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使得其避免了落入保守与新变的其中一端.《文心雕龙》的前五篇一般被认为是“文之枢纽”,是贯彻全书的根本论点.其中,《宗经》和《征圣》就表明了刘勰对于继承的看法,将孔圣先贤的教诲作为立言著述的根本准则.魏晋时期是文学思想比较多元化的时代,刘勰在这个时候提出宗经和征圣的思想,将五经作为文学创作的根本准则,这在当时儒家思想逐渐衰微的齐梁时代,是对儒家思想的一种复兴和继承.与此同时,刘勰并不拘泥于矫枉当时的文学发展方向,对文学的发展、创新和变革始终持有肯定的态度,《文心雕龙·封禅》曰:“意古而不晦于深,文今而不坠于浅.”刘勰虽然推崇五经的朴雅,但是却能看到五经的艰涩难懂不再适应当时的文学发展,可以看出刘勰在文论方面具有非常强的前瞻性和进步性.

(三)在文章的内容与形式方面,刘勰既重视文章辞采华美的外在形式,又强调其质朴刚健的本质内容和精神表现.刘勰在《情采》篇中,针对文章的“文”和“质”进行了细致的论述.首先,刘勰承认文采的重要性,“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再好的内容如果没有美好的外在形式来装饰,是很难呈现出来的,因此,刘勰个人的文学创作也体现出他对文章辞采的肯定,《文心雕龙》一书即是采用当时流行的骈文写成,句式工整,辞采华美.另一方面,刘勰又针对当时社会出现的文学过于华艳新奇,缺少质朴刚健之气这一弊病试图加以补救,认为“楚艳汉侈,流弊不还”,刘勰在看待问题时是多角度的,在解决问题时也是折中的,所以在《辨骚》篇中,刘勰提出“憑轼以倚雅颂,悬辔以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在刘勰看来,文学发展既要顺应其文学本身,同时又要有像马辔一样的来引领它的发展,既不可以停滞,同时也不可以过度,在二者的相互制约下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以中论文”思想的形成原因

刘勰的“以中论文”的思想始终贯穿在《文心雕龙》的创作中,在论述问题时,刘勰始终会采取一种中立的态度,持论中允,毫不偏颇,这正是刘勰《文心雕龙》的独到之处.而在探讨形成《文心雕龙》这种“以中论文”思想的成因时,不同的学者所持观点截然不同,大致分为儒、佛两派.

《文心雕龙》中具有很浓重的儒家思想的因素.在刘勰创作《文心雕龙》时期,刘勰应该可以说是一个儒家思想的极端信奉者.在《序志》中,刘勰提到自己梦中见孔子而成文,“齿在踰立,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旦而寤,乃怡然而喜,大哉圣人之难见哉,乃小子之垂梦欤!”足可见刘勰对孔子的崇敬.另外,《文心雕龙》中还多化用儒家经典的典故和词语.周勋初先生的《“折衷”等于儒家谱系≠大乘空宗中道观——读〈文心雕龙·序志〉篇札记》一文,认为“擘肌分理”语出《西京赋》,“唯务折衷”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因此他极力赞成刘勰的“折衷”思想来源于儒家思想.在谈到“中”一词,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儒家的中庸思想.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谈到的中庸并不是一种无作为的处世态度,而是在对待问题时采取一种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方法.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刘勰也必然会受到儒家这种中庸思想的影响,在论述问题的时候,能够做到中和调节,使得自己不至于落入极端的鸠巢.

在肯定儒家中庸思想对刘勰“以中论文”思想影响的同时,从刘勰的生平事迹来看,佛家思想对《文心雕龙》的创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刘勰一生与佛门结下深厚的缘,《梁书·刘勰传》中记载,他“依沙门僧祐,与之居处,积十余年……”,“有敕与慧震沙门……,未期而卒,由撰经,燔鬓,变服,出家”,虽然历代学者试图从刘勰出家原因来论证刘勰并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但是这不能否认他的思想没有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据考证,刘勰协助僧祐编的《出三藏记集》卷十一中曾收入了僧叡的《中论序》和曇影法师的《中论序》,在卷十四的《鸠摹罗什传》中也说他曾翻译《中论》等龙树的著作.”龙树是公元2-3世纪的印度佛学大师,其佛学造诣很高,他结合大乘佛教思想,积极倡导“中道观”.刘勰在帮助僧祐编撰《出三藏记集》的时候,毫无疑问是非常熟悉龙树大师的《中论》的,因此这种研究思想就很容易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刘勰《文心雕龙》的创作中并通过文论体现出来,因此他在论著中提到的这种“以中论文”的思想与佛教的“中道观”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从客观的分析来看,刘勰“以中论文”思想的形成不可偏颇于儒、佛一家的影响,他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应该是两家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与当时刘勰所处时代与个人的生平事迹有密切的关系.刘勰所处的魏晋南北朝是文学多元化的时代,多种文化的元素在这个时代交融杂糅.政治的南北对峙与政治倾轧造成人才的掳掠和人口的南北迁徙,这在客观上造成文化的南北交融.刘勰作为南渡北人之后,他的思想随着家族的南迁也经历了一次南北交融的过程.刘勰祖灵真,据《梁书》本传记载,灵真为宋司空刘秀之之弟,而秀之则是刘宋开国元勋刘穆之之从兄子.《梁书》中记载,刘穆之“东莞莒人,世居京口”.莒国属齐鲁旧邦(今山东莒县),春秋属齐,公元前431年被楚国所灭,《汉书·地理志》谓莒国“三十世为楚所灭”,后因楚莒相距较远,楚不能长期占领莒国,遂莒国全境被齐国占领.如此看来,刘氏一族在未入南方之前受到很强烈的齐鲁文化的影响,而齐鲁文化的代表就是以孔子及其弟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因此,刘勰本人骨子里就遗存着浓厚的北方人意识.但随着社会的动荡,刘氏一族由原来的北方南迁.南迁之后,刘勰一方面保留着其北方的社会习俗与思想,将传播齐鲁文化作为己任,另一方面受当时齐梁文贵形似,气尚阴柔的文风和逐渐兴盛的佛教思想的影响,对于当时南朝的文学审美的标准就产生一种既接纳又排斥的双重态度,在当时奢靡华丽的文风中又能保持一种清醒和冷静.其自身的身份经历使得刘勰能够糅合南北之长,在当时的齐梁文风中脱颖而出,重铸出一种新的“以中论文”的研究思想并形成《文心雕龙》这样的体大思精的古典文论,为六朝文学的发展乃至六朝以后中国古典文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注释:

①钟嵘著,周振甫译注.诗品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8:28.

②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553.

参考文献:

[1]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周振甫.《文心雕龙》二十二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3]王元化.文心雕龙讲疏[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王运熙.文心雕龙探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此文汇总,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文心雕龙》和论文和思想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文心雕龙本科毕业论文文心雕龙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论《文心雕龙》的写作理论体系 摘 要 对文心雕龙一书的性质,我们应当从文心雕龙本身的组织结构和理论体系出发,实事求是地在原著内证中寻找坚实的证据,基于此,可以说文心雕龙以宏大的宇宙意识和厚重的人文意识为写作出发点,包含写作哲学、写.

2、 佛家三藏和《文心雕龙》 摘要佛家经、律、论三藏,卷帙浩繁,源远流长,一入东土,广心域,变世界,引人神游八极之表、思至幽妙之境,胸扩万仞之远,心怀穷理之志 及至南朝,释教广弘宇内,经卷敷于四海,诗文遍染禅风 观文心雕龙,立意高.

3、 《文心雕龙》当代以文体文理视域融合为视角 一、文心雕龙文理与文体在刘勰的生平考据中,大多学者参考范文澜文心雕龙的考证推论 王元化先生在刘勰身世与士庶区别问题中引“刘勰一生跨宋、齐、梁三代,约当宋泰始初年(公元465 年)生,至梁普.

4、 用《文心雕龙》六观法论析嵇康《声无哀乐论》 摘 要本文将以黄维樑先生提出的“情采通变体系”为思路,并以其中重新排序的“六观”法为框架,对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嵇康的论作声无哀乐论进行论析 关键词文心雕.

5、 论《文心雕龙》与《诗品》之楚辞观 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独一无二的一部旷世文论宝典,鲁迅先生曾对其文论史地位有过这样的评价“篇章既富,评骘遂生,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

6、 新世纪以来《文心雕龙》的经典化 王军【摘要】文心雕龙作为中华传统意识形态唯一一部“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著作,因其文本本身所规定的属性,决定了其与文学经典化问题不可脱离 进入21世纪后,关于经典化问题的研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