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电视综艺类谈话节目英文参考文献 中国综艺节目论文开题报告 民生节目开题报告结尾 新闻杂志节目5 央视五套体育新闻节目相关论文 关于综艺节目参考文献

节目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跟广播社教类节目采访技巧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节目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2

广播社教类节目采访技巧,该文是节目相关论文范文检索与采访技巧和社教和广播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摘 要】在社教类节目采访中,采访前的资料搜集、采访时的问题设计、采访中的信息优化是十分重要的技巧.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过程,也是提升采访质量、深化节目内容与主题的有效路径.社教类节目的采访与新闻采访既有相同性,也存在差异:案头采访的作用在社教类节目中尤为重要,在问题设计与内容表达上,社教类节目有其特殊性.本文旨在阐释上述三点技巧的含义与运用方式,结合新闻理论与自身实践,总结广播社教类节目采访的特殊技巧和经验.

【关键词】广播;社教类节目;新闻采访;采访技巧

社教类节目是广播电视节目的一个重要门类,内容涵盖教育、科技、文化、健康等多个领域,具有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引导社会公序良俗的重要作用.社交类节目因其专业性、知识性、宣教性,对采编人员的采访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现从广播社教类节目的采访准备、提问技巧、信息优化等方面展开讨论,为广播社教类节目的采访提供参考.

一、案头采访——背景资料的搜集

社教类节目不同于新闻节目,也不同于综艺娱乐节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些新闻报道也要求记者熟悉专业知识,但社教类节目的专业性更多体现在对专业问题有更深入的介绍与分析,由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相互配合呈现给受众,达到一种“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社教类节目采编人员有较强的知识储备,对所报道的专业内容有探求欲和好奇心,在对某一领域专业问题的外延和内涵有基本了解的前提下,引导被访者(通常是专家、学者、专业人士等)进行条理化、生动化的表达.

社教类节目采访前的信息检索和准备尤为重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在,我们对陌生知识的获取手段比过去便捷很多.无论是到图书资料室查阅纸质资料,还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检索,首先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是社教类节目采编人员与节目嘉宾见面前的必修课.

西方新闻界有名言:“一名合格的编辑记者,首先应当是一位合格的资料员.”[1]意大利著名记者奥林埃娜·法拉奇也曾说过:“每一次采访都要像学生准备大考一样”.[2]社教类节目采编人员并非某一领域的专家,也并非万事通的全才,即便在短时间内不能对某一领域的知识掌握到与嘉宾对等的高度,但采访前对相关知识的检索和阅览也有助于我们在面对采访对象时迅速与之建立起对话关系.采访对象往往也会对采访者的有备而来感到高兴,愿意对问题更深入地谈论下去.相反,如果采访者脑中一片空白,问题提得非常茫然和肤浅,容易引起采访对象的反感,影响采访质量.

在新闻学术语中,有一个名词叫“案头采访”,也称为静态采访——即通过各种书面资料来收集自己所需要的素材.案头采访对于记者来说,大有文章可做.它不仅仅是记者进入动态采访的前期准备,也不仅仅是为新闻填充必要的背景或知识性的解释,案头采访中极可能发现新的新闻线索,也可能跳出新的高度,还可能增加新闻的深度和力度.经过融会贯通,选择提炼,案头采访到的资料本身就可以加工成新闻,甚至是更重要的新闻.[3]从这个意义上说,案头采访不仅仅是简单的资料搜集,而是整个动态采访过程中不可割裂的一环,也为后续的采访报道提供了思路与方向.

在案头采访中,如果对一些问题没有理解透彻,记者可以带着疑问在直面采访对象时寻求解答.例如,笔者在准备一期“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专题节目时,留意到网上有这样的消息——“近几年结核病在寄宿学生中的病例有所增加”.看到这样的报道时,笔者第一感觉是惊讶,也很困惑背后的原因.于是就把这个问题设计到了采访提纲中,让专家来解答.除此之外,还从专家口中得知了另一些重要信息:这几年安徽省已经有意识地在校园中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到大中小学校和社区,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这些志愿者中的优秀者还获得过省级、国家级的表彰.

获取了这些信息之后,笔者有意识地在节目中加入了“寄宿学生和年轻群体须警惕结核病”的内容.在这期节目之后,又特别策划了一期专门关注“校园结核病防治”的节目,邀请结核病防治的专家和大学生志愿者共同参与节目,呼吁全社会正视和面对疾病,接纳和帮助结核病患者.这期节目播出后取得了良好的宣教效果,在听评中也受到了业内专家的肯定.

由此可见,采访前的知识准备不仅有利于和嘉宾迅速建立起对话关系、保持较流畅的沟通,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采访者能够以普通人的视角去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在采访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寻求解答,所得到答案往往是节目的亮点,也可能是对某一主题进行继续深挖的线索.

这次采访中的“意外发现”,以及进一步的“顺藤摸瓜”,都来源于笔者在案头准备时遇到的疑点,而最后的结果也跳出了原有的预设,开辟了新的报道内容和角度,深化和丰富了原有的选题.同时,在向受访者寻求解答的过程中,采访者也充当了受众的角色,代表受众参与到问题求解的过程中.让受访对象充当“答疑解惑”的角色,也是社教类节目的“教育功能”所在.

二、问题设计——探究“为什么”与“怎么样”

社教类节目的采访与新闻采访有着相似之处,也有所不同.传统概念里,社教类节目是专题类节目的一个分支,过去有些非常态化的专题节目播出时间并不固定.如今为了适应受众的收听收看习惯,增强“用户粘度”,很多社教类节目也采取了日播模式,更新频率与新闻节目不相上下.但社教类节目的宗旨与定位仍然与新闻节目有着显著差异.新闻节目求快、求新,侧重于对新闻事件的报道,社教类节目则侧重于对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总结提炼并答疑解惑,可以追踪热点但并不强求第一时间的时效性.这就决定了社教类节目采访时的问题设计与新闻采访有取向上的不同.在新闻采访中,“5W+1H”要素时常被强调,但在社教类节目采访中,何时、何地并不是最重要,重点往往在于探讨“为什么”与“怎么样”.至于Who(何人),可以把它设想为对某一特定主题有求知欲的受众,或把整个社会公众作为主体代入问题的设置中.在2017 年3 月24 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这一天播出的广播社教节目中,笔者对结核病专家提问的问题设置,围绕结核病是什么、为什么发病、怎样治疗、如何预防去展开.目的在于引导医学专家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分步骤地说出来,让受众能够直接获取到有用信息.

虽然这期节目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在“世界结核病日”这一天播出),但采访者并没有将重点放在“结核病日”上,而是放在了“结核病”上.

这是社教类节目与新闻节目在内容取向上的差异.社教类节目的侧重点是知识与观念的传播,目的是达到社会教育的功效.因此,充分引导采访对象就概念与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帮助听众树立起正确的认知,是社教类节目采访的一个核心诉求.

以这个诉求为引领,采访者在设计提问时就要充分考虑到一个问题的几个主要方面,避免采访对象就某一方面讲得太多太深,而疏漏了问题的另一些方面.对信息要做到全面、准确的获取和传递,受众才能跟随采访者一道认识问题的全貌.笔者在2017 年12 月1 日“世界艾滋病日”采访了安徽省著名的流行病学专家.该专家谈到了曾一度在全国闻名的阜阳“艾滋病村”——其村民大多是因为非法感染上艾滋病毒.专家介绍完这个情况后,记者问:“血液传播是前些年艾滋病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些年艾滋病的发病特点是不是有些新的变化?

我看到一些报道,北京上海等城市开始在大学校园里推行一种叫‘HIV 匿名检测包’的装备……”从而引出了专家对近年来艾滋病患者年轻化和艾滋病传播的另一个重要途径的介绍.

事例与专业知识相互印证,强化了听众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正确认知.

著名记者曾言:“提问能力取决于你的认识能力,你的了解有多深,提问才能有多深.”结合前面所提的案头采访,知识的储备往往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初探某一领域的陌生,到数次数十次积累后的深入和圆熟,采访者在屡次采访的过程中对专业问题的认知水平、对专业信息的熟知程度也会逐渐增强,对采访问题的设置与把控也会渐臻于纯熟.

三、信息优化——提问与理解的互动

社教类节目的内容往往具有一定的专业深度和抽象性,这就要求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对话时,把接收到的抽象信息转译为受众能够接受的具象信息.这一方面考验记者自身的功力——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采访中的沟通技巧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多样化、不同领域的社教类选题,更多时候是记者有意识地引导采访对象对抽象信息进行形象化的表述.

例如,某电台播出的健康教育节目中记者采访健身教练“如何有效地运动瘦身”,健身教练提到:“慢跑30 分钟大约消耗300 大卡热量”,记者马上追问:“300 大卡相当于多少?”,得到的回答:“300 大卡约等于两个包子或者一碗阳春面的热量”.如此一来,抽象的数字转化为生活中具体形象的信息,让听众易于接受,激发他们持续关注的兴趣.

对于复杂深奥问题的解释,记者可以在对采访对象的回答进行充分理解之后,再用更浅显的语言进行转述.笔者在采访心理专家“为何青少年自杀率偏高”这一问题时,专家回答:“有些青少年缺乏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笔者接着说“缺乏社会支持系统是否指来自家人朋友的关爱不够,导致他们遇到问题也不愿倾诉?”,采访对象肯定了这种解释后,在稿件和节目的表述中则尽量避免用抽象生僻的专业术语.由于广播“稍纵即逝”的特性以及信息表达方式的单一,尤其应该注意使用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语言.《礼记·学记》中有言:“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采访是提问的艺术,在采访中的倾听、必要的重述与反问,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节目呈现.在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中,采访者须有意识地深入浅出,最大程度调动采访对象的积极性,用朴实的生活语言分析特有的现象,解读专业的问题——最后由编辑记者提炼转化为大众能够接受的具象语言,这是广播社教类节目采访的一项重要功力.

总而言之,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采访技巧和社教和广播方面的节目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节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广播电视服务类节目要以服务受众为本2019年度浙江广播电视政府奖服务类节目综述 早春三月,2016年度浙江省广播电视政府奖服务类节目评奖在杭州华北饭店紧张地进行,笔者有幸参与了评奖,经过了近一天紧张忙碌的观摩、评析之后,奖项各有归属,各地广播电视台都有所斩获,为自己一年的辛勤劳作.

2、 游戏改编综艺类节目 随着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的播出及其立竿见影的优异表现,户外真人秀逐渐兴起,并一度呈现井喷状态 国内先后出现了极限挑战、两天一夜、花样姐姐、了不起的挑战、二十四小时……一系列户外真人秀,都取得了不错的.

3、 网络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编辑的意识培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上升,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对于精神娱乐方面人们也有很大的需求 而这就要提升我们网络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的节目水平了 故此,对当下网络时.

4、 广播音乐类节目主持人的突破和 摘要主持人作为广播音乐节目的串联者和把控者,应当坚持创新 这有助于提高我国广播音乐类节目的综合竞争力,并通过音乐节目的发展带动音乐产业的进步,从而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市场化的发展 关键词广播音乐节目 主持.

5、 电视访谈类节目之我见 电视访谈类节目四处开花,各有风姿,但是究其内容和形式,主要还是三种,一种是新闻话题的解读评析讨论,一种是人物故事的讲述访谈,还有就是娱乐轻松类的聊天谈话类节目 无论内容和形式如何,要做好一档好的谈.

6、 文化类节目的语言表达特征以文化类节目《朗读者》为例 摘要央视重磅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掀起了一阵文化热,通过全新的节目编排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赢得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带动了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回暖,也引发了电视受众对于文学、情感以及人生的深度思考 本文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