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棋艺杂志订阅

棋艺论文范文 与奇僧、棋艺和奇笔刘禹锡《观棋歌送儇师西游》赏析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棋艺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1

奇僧、棋艺和奇笔刘禹锡《观棋歌送儇师西游》赏析,该文是关于棋艺相关专升本论文范文跟《观棋歌送儇师西游》和棋艺和刘禹锡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琴棋书画,并称“四艺”,据蔡中民先生编的《围棋文化诗词选》所说,最早见之于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四艺”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唐代以此为题材的诗歌不少,而且不乏名作,刘禹锡的《观棋歌送儇师西游》就是这样的一篇专写围棋的作品.

长沙男子东林师,闲读艺经工弈棋.有时凝思如入定,暗覆一局谁能知.今年访予来小桂,方袍袖中贮新势.山城无事愁日长,白昼懵懵眠匡床.因君临局看斗智,不觉迟景沉西墙.自从仙人遇樵子,直到开元王长史.前身后身付余习,百变千化无穷已.初疑磊落曙天星,次见搏击三秋兵.雁行布陈众未晓,虎穴得子人皆惊.行尽三湘不逢敌,终日饶人损机格.自言台阁有知音,悠然远起西游心.商山夏木阴寂寂,好处徘徊驻飞锡.忽思争道画平沙,独笑无言心有适.蔼蔼京城在九天,贵游豪士足华筵.此时一行出人意,赌取声名不要钱.

本诗写于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任上,大约在公元815年至819年之间.这期间,唐宪宗任用裴度为相平定了吴元济、李师道等藩镇割据势力,权力恢复了统一,出现了史书所谓的“元和中兴”的气象.天下士气大增,对朝廷寄予厚望.刘禹锡也积极上书,向裴度、韩愈求援,试图改变被贬谪的命运.这种心态对本诗的写作是有影响的.

诗歌题目较长,但颇能显现全诗的内容和写作意图,就是观赏围棋对局并送别儇师.儇师是诗里的中心人物.诗一落笔,就交代他的籍贯和身份:“长沙男子”“东林师”.这是开门见山的写法,属于常套,其涵义却值得玩味.它实际道出了主角既雅还俗、亦俗亦雅的双重气质.“东林”本指江西庐山的东林寺,后被代称佛教寺院.儇师本来的身份是寺院中的“禅师”,出家为僧,念经参禅打坐.但他又保持着身为长沙人的世俗之气——“男子”这个词使我们感到儇师有一股男性土著的粗豪气质,这种俗雅结合的身份,使儇师其人显得有点奇特.诗一开笔,就吸引着好奇的读者要去了解这位僧人了.

从第二句“闲读艺经工弈棋”,读者便了解到,原来儇师一本正经之外,还读“艺经”.三国魏人邯郸淳著有《艺经》一书,把围棋列为“艺”之一种.儇师在闲暇之余下围棋而且达到“工”的地步,由此可看出他的围棋造诣颇高.这样很快将本诗引入了写奇僧棋艺的正题.

但接下来诗人却并不直接交代儇师的棋艺如何,而是抓住儇师日常生活中“有时”——即“凝思”时的神态引人想象:他看起来像在打坐,进入了“禅定”之境,但谁能知道,就在此时他又“覆”完了一“局”棋呢?“覆局”就是复盘,把下过的棋重新摆过一遍.三国时候的才子王粲小时能覆局,被时人目为神童,儇师也能覆局,而且不用实物,棋艺之高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一句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棋艺的勤奋、专注;反问的语气,则流露出诗人对儇师的欣赏和感叹.

从下面的诗句“今年访予来小桂,方袍袖中贮新势”来看,诗人以前就认识儇师并已经见识过他的风采,因为有“今年”就有往年,有“新势”就有旧势.这次儇师专程来“小桂”——即连州来拜访“予”,可见他是重情谊的.“方袍”大“袖”,显出儇师的豪爽之风.“新势”是指新的定式或棋路变化,或者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飞刀”——预先研究过的杀着、强手,它往往令对手不战先怯.“贮新势”于袖中,突出儇师精研棋道,并且成果颇丰,将这位儇师蒙上一层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色彩.短短一句使儇师形神兼备,跃然纸上.这两句在结构上也有作用,它巧妙勾连前后,从霁韵过渡到阳韵,内容也转换到对“予”的描述.

诗人自被贬连州以来,确实感到意志消沉,行动上更多与僧人交往.连州是偏远之地,虽然山水怡人,却无事可做,整天卧床不起,昏昏沉沉,而一旦观看儇师在棋盘上斗智斗勇就聚精会神,极其专注,甚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中,太阳影子由东墙往西墙移动,一天就过去了.“予”观棋前后的两种神态判然不同,这种对比展现了儇师的对局艺术对旁观者产生的极大吸引力,写得非常生动,也巧妙地体现了诗人谪居山城的心态:政治之路陷于无望,只有儇师的棋艺使诗人感到安慰并借以振作.

既然儇师的棋艺如此有魅力,接下来写对局情形以展示他的棋艺,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但诗人却故意引而不发,转而谈起了围棋的历史传说和多变的特点.

“自从仙人遇樵子”用西晋王质观棋烂柯的典故.这个故事非常有名,在刘禹锡的诗文中也屡有出现.刘禹锡多以“山中樵”“樵”自指,尤其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诗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更自比为“烂柯人”,很能传达诗人二十余年来漂泊在外乍回故乡产生的感受.而本诗着眼于下棋的仙人一方,说明吸引樵子的是仙人的棋术,虽然这是个传说,但诗人用意是要体现围棋的悠久历史和变幻莫测.“开元王长史”指的是唐玄宗时著名的棋待诏王积薪,上距王质已近五百年,下距诗人也已经七八十年,王有“贪不得胜”“舍小就大”等“围棋十诀”传世,向来被棋家奉为圭臬.在“前身后身付余习,百变千化无穷已”中,诗人把仙人与王积薪两者比为儇师的前身与后身,两者精心研究棋艺,丰富发展了神奇多变的围棋技艺.“余习”指的是围棋,这里透露了一些奉诗书文章为正统,视围棋为正经事情之外的玩意这种观念.“百变千化”、无穷无尽,则指出了围棋多变的特点.围棋全局的可能变化之多,据胡廷楣先生所说,是个天文数字.弈者,易也,变化多正是它的突出特点.这几句回顾棋史,介绍棋艺特点,一方面也通过“前身后身”的说法暗示儇师在棋坛的历史地位,说明儇师的棋艺出神入化,已臻至境,可与前人比肩.

经过充分的铺垫渲染之后,全诗就进入了:“初疑磊落曙天星,次见搏击三秋兵.雁行布陈众未晓,虎穴得子人皆惊.”这四句详细展示了儇师的绝技.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描绘一局棋的精彩过程:开始,双方稀稀落落地在四方布下座子、挂角、拆边或夹击……此时的棋子好像天将亮时的晨星,观众在迟疑、不解中又满怀期待.不一会,棋盘上,就出现一幅战争场面:深秋的战场上,鼓角争鸣,万军用命、齐声呐喊,局面进入最激烈的中盘战斗之中.儇师的着法(排列陈放棋子),如雁群飞行一般,灵活而严谨,显然是深谋远虑、极有章法.起初观众限于水平,并没有看出他的谋略,直到儇师“虎穴得子”,大家才一起惊呼起来.这里的“布陈”两字,有的版本写作“布阵”,笔者以为有误.因为“阵”“陈”形近易混.但写作“阵”,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前后不通.试问“雁行”是哪一种阵形?何况棋盘上明摆的棋形谁能看不到?看不到的应该是行棋的着法与构想.再则,“布阵”是布局阶段的事,这里已经进入中盘战斗了.

“虎穴得子”可以理解为比喻儇师深入险地,犹如打入敌人阵地,不仅活出,而且有数子的斩获.从字面上看,“虎穴”就是虎窝,围棋有“虎口”的棋形,有“打劫”的术语,围棋中的“打劫”与“虎穴得子”的情形最为相似.打劫可说是围棋中最复杂多变也最惊险刺激的场面,是双方在虎口相对的棋形中,通过威胁别处的棋来迫使对方应着,从而反复提取含在对方虎口中的一个子的过程.打劫尤其是打生死劫,只许胜利,不许失败,双方你来我往,都不肯退让,找劫材、提劫,再找、再提子……如此循环不已,正如两位高手悬崖决斗,刀来剑往,着着以命相搏.这里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情况,最后儇师得到劫子,打赢了天下大劫,从全局上来说,当然是获胜无疑.

这四句历来受评论家叹赏.宋代的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一二中“刘梦得”条说:“予尝爱此数语,能摹写弈棋之趣,梦得必高于手谈也.”这四句,叙述一局棋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而又重点突出战斗场面.句句设喻,语带双关,既描绘了盘上风云,还写了观众情态,来旁衬儇师的对局艺术,诗人的描绘简洁传神,充分展示了围棋艺术的魅力.

大战结束,诗人与对局者都意犹未尽,把话题引向棋局之外,“行尽三湘不逢敌”一句写儇师与一众高手交手不断,走遍三湘大地但都未遇敌手.此句写尽儇师志得意满之态,令人想起庄子笔下的解牛之后、提刀四顾的庖丁,是对战局的又一次渲染;也是对儇师独霸一方的棋艺和地位的高度评价.第二句“终日饶人损机格”紧承上句,既无敌手,儇师要下就只能整天下饶子棋.饶子就是让,让对手先下或让两三子什么的,常言说得好:“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这样技艺才能进步,而和不如自己的下,则越下越差,灵气渐失而将泯然众人矣!

平庸的环境埋没人才的悲剧经常上演,儇师当然不会甘心于此,从他自己的口中,大家知道,在台阁,也就是唐王朝权力中心,有当权者懂得围棋艺术,也能欣赏围棋人才,如果能与这样的人见面,借此认识京城高手,当然是一件好事.故此,儇师要西游京城、结交知音的念头油然而生.

接下来诗人用生动的笔调为我们遥想了一幅儇师悠然西游的图景:夏日的商山路旁,大树底下阴翳清凉,山上美景不断,儇师不时停下脚步,放下锡杖,驻足观赏.蓦地,他被某种念头打断,信手拾起一根树枝,在平坦的沙地上画出棋盘,自顾自地“争”起“道”来.“争道”就是争夺棋路,占领地盘,指的也是下围棋.也许儇师突然想起了某个难解定式、大型死活题,或者某种复杂的对杀局面,一时手痒起来……真是无可救药啊,这样的时刻,儇师还在想着棋艺,他对围棋太痴迷了!稍顷,儇师就豁然开朗,露出微笑,心中升起极大的满足感.“无言”而“独”笑,暗含着旁人难以领会儇师对棋的理解,无法与儇师交流之意,凸显了儇师的高深莫测,强化了儇师超凡脱俗的形象.

最后四句,诗人聚焦于京城里的贵游之士,并以之反衬儇师.对京城,诗人用了“蔼蔼”“在九天”这样的字眼来描述.“蔼蔼”一词的意思是昏昧不清,用以形容京城庞大,深不可测,这是对京城的实写,同时也暗示京城里勾心斗角,机关重重,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另一方面,它又仿佛在九天之上,遥不可及,是不容易接近的权力中心.那里的宴会豪华盛大,身份高贵的游客以及豪门之士充斥其间.

以下“此时一行出人意”是说就在京城贵游豪士觥筹交错、言笑欢谑之际,儇师一行人正信心满满,出人意料地向京城进发,他们将以精湛的棋艺掀起一股强烈的围棋风暴.末句点出儇师此行“俗”而还“雅”的目的:“赌取声名”,并非“要钱”.对于儇师而言,钱财并不是他们的目的,取得应有的声名才是最重要的.儇师的行动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大家想不到的很多,比如居然有赌棋不要钱财、或是作为一个出家人如此追求声名等等.其实这些都只是表面的东西.在求取声名之下,是儇师不甘心自己的灵气被平庸的环境埋没,希望进一步提高棋艺以建立棋坛上的功业.这才是大家想不到的.

这里我们尤其要注意这个“赌”字,这个“赌”字,耐人寻味.它说明那时的围棋活动并不单纯,另外,也暗示了儇师一行的风险:成则显耀一时,败则一无所获,甚至身名俱裂,这是棋坛争雄的惯例,也是那时政治斗争的写照.诗人早年卷入皇室权力斗争之中,受到以唐宪宗为代表的最高权力集团的打击和压制,被贬朗州.十年后,诗人才回到京城,旋以写诗讽刺京城新贵,再次被贬到比朗州更远的连州为官.“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贬谪之苦,诗人是尝够了.

“赌”,当然有很大的风险,但从另一面来看,也意味着机会,是一种对机会的把握.同时“赌”也意味着勇气,是对希望的最后一次努力,对命运的最后一次抗争.个性刚烈的人,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会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而只要努力过,就算失败也可以无憾于心.

诗人是有一点冒险精神的.他写过“振臂犹堪呼一掷,争知掌下不成卢”的诗句,也曾“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在公元805年,与柳宗元、吕温等年轻的庶族进士,集合在棋待诏出身的王叔文旗下,参与永贞革新运动,雷厉风行地颁布了废宫市、排斥宦官、打击藩镇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所实行的“人不以为当非”.虽然才一百多天就失败,但革新运动启迪了后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尽管改革集团中的人下场极为悲惨,死的死,贬的贬,诗人内心始终无怨无悔,直到晚年还为王叔文等辩白,坚持认为自己当年参与革新的行为是对的.作为“诗豪”,诗人一直怀抱希望,积极入世,虽然在政治上屡遭打击,无法有大作为,却最终在文学领域建立了功勋.

现在,儇师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会,作为事佛知弈的同道好友,诗人当然为之欢欣鼓舞,嘉其言而壮其行.这也正是诗人作诗的主旨所在.

至此,诗人以“出人意”来评价儇师的行为,以“取声名”而“不要钱”颂扬儇师建功立业的积极入世精神.字里行间,流露出热情的赞赏,也寄托着对儇师的美好祝愿.末二句坦白而率真,还包含着几分豪气和勇气.全诗在气势高昂、主旨显豁处收笔,显得干净利落,极为有力.

纵观《观棋歌送儇师西游》,可以说这是一首在艺术上比较成功的好诗.

首先,是它成功地塑造了儇师这位棋僧兼“奇僧”的形象.儇师是诗人着力刻画的对象,他的形象能否立起来,关系到全诗的成败.而最终的结果是这个人物写得非常传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儇师俨然是一位世外高人,他是一位僧人,有佛门清静修为的功夫;他更是专研棋艺的棋士,痴迷于围棋,拥有出神入化的棋艺.儇师还是一位“奇人”,重情、轻财,但又特别求取声名,亦雅亦俗.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人物.

其次,是成功地传达了“予”的感受和意图.“予”愁居山城,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但却对棋艺非常欣赏,而且有透彻了解.围棋,成了他的一种解脱现实的方式.从对儇师的身份的推崇和他使用许多佛家用语如“入定”“机格”等可以看出,他和僧人有较深的交往,对佛教有相当的了解.他对京城“蔼蔼”,如“在九天”的形容,对贵游豪士充塞席间的描述,有感慨,有幽怨,也有一丝企慕.而同时,他对“台阁有知音”的交代,对儇师西游行为的赞许,又表明他的入世之心未死,对政治前途的希望犹存.他对儇师奇艺在身、得意自适的描绘和赌取声名的赞赏,实际上折射出被目为“有宰相器”的诗人矜才自许、不甘埋没的心态.

再次,是笔法运用上的出奇制胜,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诗中的“出人意”,其实是全篇诗眼.诗人深得兵家奇变之法,用笔转折变化,跌宕起伏.诗一开头,诗人不写观棋而先观人;观人又不观当前之人,而从往年之人写起;待要交代棋艺,先以诗人观棋前后的状态变化作为铺垫.好容易写到对局了,又转而从棋史开始,然后再工笔简洁传神地描写精湛的对局情况.观棋已矣,又翻而以壮行之意,最后在“此时一行”满怀信心而去的处戛然而止.诗人避免平铺直叙,而是虚虚实实,变化多端,给人奇峰迭出、风光不断之感.

最后,是结构与音韵上的精心安排,使本诗过渡自然,韵律和谐,全诗上下一气贯穿,流畅而富于变化.

在结构上,通过自然的过渡使全诗上下勾连在一起,完整而严谨.比如“今年访予来小桂,方袍袖中贮新势”两句,韵与上协而意与下行,带出下段“予”之反应,“贮新势”与上句写棋艺相照应,是仄声韵,语促有完结上文的停顿感.再如从观棋到送行的转换,用“行尽三湘不逢敌,终日饶人损机格.自言台阁有知音,悠然远起西游心”四句,前两句用入声陌韵,总结儇师的棋艺之神,没有敌手,后两句用平声侵韵引出游心之起,下面承之以对西游京城的想象,在对比中完成对儇师精神追求层面的刻画,并突出主旨,非常自然.在内容转换的同时,诗人用换韵的形式来标示,往往以仄声韵急促煞尾作为总结,而以较舒缓的平声韵展开叙述.韵换则意转,在声气和情意上保持了和谐一致.

在音韵上,本诗以平声韵和仄声韵相间,使全诗在声音上显得高低起伏、抑扬变化.另外,诗人还对诗歌节奏的快慢疾徐,作了恰当的安排.起句追想儇师出身,并叙述儇师“有时”的神情,意态松弛;至今年来访“贮新势”,以去声急促收尾,快速转到对诗人现状的交代,再回溯棋史,发出对围棋变化“无穷已”的浩叹,这里诗人很能放开来写;以下正面写观棋情形,前松而后紧;对局之后,遥想商山路上的图景以及京城宴席上的情形,最显悠闲;而后马上就接之以儇师一行的挑战,在“赌取声名”的紧张气氛中结束全诗.诗人对节奏的控制可谓收放自如,诚为大家手笔.

(选自《古典文学知识》)

上文评论:此文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观棋歌送儇师西游》和棋艺和刘禹锡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棋艺本科毕业论文棋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冯至、梁宗岱对歌德的接受和偏移 张爱华 湖南幼儿师范高……专科学校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项目批准号14C0839) 摘 要通过阐述冯至、梁宗岱对歌德的不同诠释来说明对外来文化资源的接受主要还是取决于受者本身的思想趣.

2、 吉祥三宝棕胸佛法僧、蓝胸佛法僧、三宝鸟 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是佛法僧科(Coraciidae)约12 种东半球鸟类的统称,成员体型大小不一,生活方式多种多样,多数种类以昆虫和小动物为食,有些种类食鱼,还有些种类食果实 在.

3、 中国故事还是中国奇谭刘汀《中国奇谭》讨论 时间2018年1月8日14∶30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7层会议室  杨庆祥这次联合文学课请到了青年作家刘汀,刘汀带来他最新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中国奇谭 刘汀其实是“三栖作家”,.

4、 佛教下刘禹锡的诗学 摘 要刘禹锡是我国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重要的哲学家、文学家,在诗坛上素有“诗豪”之称 纵观其一生,他与佛教高僧的交往贯穿他一生的各个时期 同时在佛教发展相对稳定的中唐时代,.

5、 《悟空传》和《东邪西毒》、《大话西游》的横向艺术美学批评 【摘要】本文通过将悟空传与东邪西毒、大话西游的对比,分析了其文学性和艺术性方面的优缺点,在故事框架的搭建上,前者的逻辑性不够强,但是新颖性比较高,细节方面的创意值得欣赏;在艺术性的表达方面,前者不够有.

6、 东北满族萨满家祭的现代乌勒本评刘庆长篇小说《唇典》 2017 年,收获长篇小说春季号发表作家刘庆作品唇典,这部历时10 多年完成的54 万字的长篇小说,是刘庆继风过白榆冰血长势喜人之后的第四部长篇小说 他曾获长白山文艺奖、东北文学奖、吉林文学奖……,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