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瞬息与永恒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和瞬息和永恒,或刻意缩小的闪电读张战的诗《我,一个编号》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瞬息与永恒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06

瞬息和永恒,或刻意缩小的闪电读张战的诗《我,一个编号》,该文是关于瞬息与永恒方面论文范文检索和张战和闪电读张战和《我,一个编号》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霍俊明

我们就开始走进一座树林/那里不见有什么路径的痕迹/树叶不是绿的,而是晦暗的颜色/树枝不是光滑的,却是卷曲而多节/…………/我已经听到了四边发出哀鸣/但是没有看到发出哀鸣的人/我因此完全吓呆了,站着不动/我想我的夫子相信我是在想:/这些众多的声音是由那些因为怕我们/而在丛林里隐匿起来的人发出来的.

——但丁《神曲·地狱篇》

但丁的隐晦的树林和四处的哀鸣正是诗人的心象对应,这是精神的炼狱,是灵魂的盘诘,是诗歌终极关怀的本质化回声.这个古老的回声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在继续——“游丝一样的小路/通向一个谎言/我是谁/鬼界,我还是活人/人界,我已是死了/只有呼吸并不算活着/孩子们通夜开着手机”(张战:《我,一个编号》)

我记得骆一禾在一首诗中有这样的句子:“黄花低矮却高过了墓碑.”那一截石碑在时间和尘世面前却是微渺而不值得一提的.诗人就是在精神隐喻层面撰写墓志铭的人——“在这里,死亡仅仅作为生命的关键节点,向我们展示各种深入语言的可能性.据此,我们可以探究生命的意义和为后来者重新设定生命的目的和价值.墓志铭不仅以证明死亡的力量为目的.因此,个体人类的死亡在精神万古流长的旅程中是不会彻底地一次性完成的.诗人一腔忧惧而满怀信心,皆源于对‘墓志铭’所刻写的言辞的敬畏.”(陈超《从生命源始到天空的旅程>)确然,从终极意义上考量诗人不仅为自己写下了特殊的墓志铭,而且也镌刻出了人类共同的难以规避的命运.从这一点上考量,张战的长诗《我,一个编号》(完成于2015年12月,发表于《诗歌世界》2006年第1期)就属于与此相应的“生命诗学”.

张战的这首长诗体现了自己对诗歌这种特殊方式的终极式的理解,更是对死亡与存在的生命本体意义上的精神对话与自我盘诘.坦率地讲,阅读当下的诗歌会发现诗人在诗歌技艺的娴熟程度上要远远胜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但是真正有难度的诗歌写作却寥寥无几.在我看来,这种有难度的诗歌写作不只关乎技艺更关乎良知,关涉一种与生命和灵魂相关的想象方式以及生存的态度.在近几年的阅读体验中,我可能为一首诗所感动或者惊叹于某一诗人娴熟的技艺,但是我更乐于承认在张战近期的长诗《我,一个编号》中体味到了一种久违的发自灵魂的声音与沉闷的敲击.实际上,我对张战总体上的诗歌写作并没有太多印象,也只能把她新近完成的这首长诗作为一个入口或切口来谈谈零碎的感想.

再来看看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歌!这个诗坛已经如此喧嚣而又自以为乐,尤其是城市化和物欲联合作战成为这个时代的图腾而备受崇拜的时候,尤其是在自媒体推动下诗人心理和自我意识空前膨胀的时候,写作一首与生命与技艺与良知有关的诗需要一种更深入的勇气.实际上海德格尔的一句话早已经被这个时代的诗人所遗忘了——“假如我们不想在这个时代蒙混过关,通过分割存在物来计算时间的话,我们就必须学会倾听诗人的言说,因为这个时代遮蔽存在,因而隐藏存在.”诗歌作为一种语言、思与存在的最为凝聚的体现形态,更像一束时代黑夜中凝结的火焰.诗作为一种不无神秘而神圣的言说方式,作为语言与灵魂的双重涉险与发现,很少有人能企及它.而玩弄文字制造垃圾又自以为是的诗人又太多.真正的诗总是选择个别人去完成.在此意义上,诗歌选择了张战,张战也在辽远而粗粝的生存背景下,以静穆而知性的灵魂、隐秘而丰富的言说方式击中了诗歌,听从了诗神那久远而永恒的召唤……

当我们都不得不在生活的“右岸”循规蹈矩的生存,在日复一日的呆板和枯滞中青春连同纯真被季节冲刷掉往日的鲜活,诗歌写作就正如人生的“左岸”成为生存下来的最为可靠的依据甚或存在的勇气.当岁月的潮水在暗夜中奔涌激荡,随之冲挤过来的诗歌的漂流瓶,让我领略了诗歌的快乐和秘密,也领受到时间的黑暗与决绝.在这样的生存情势下,也许只有梦和诗犹如多彩的蝴蝶振翅的声响穿越时间这翻涌过来的漫漫水域,用清纯和渴念冲洗那些渐已枯寂的心灵地带,重新拨转时间的指针在历史的记忆中倒回往昔的胶卷.多年来张战的诗歌写作尽管还不可能是完备意义上的,但是一种扎根向下、立足于真切的自我感知的根性力量最终衍生为繁茂的大树,在年轮的扩展中获得一种生长的力量.诗人如此,诗歌如此,诗情如此.张战近期的长诗《我,一个编号》就是完备意义上的生命之诗.

如果说要给包括《我,一个编号》在内张战的诗歌写作找到一个精神形象的话,我直觉地想到我的老师著名先锋诗评家陈超先生那段影响深远的话——“我在巨冰倾斜的大地上行走.阳光从广阔遥远的天空垂直洞彻在我的身上.而它在冰凌中的反光,有如一束束尖锐的、刻意缩小的闪电,面对寒冷和疲竭,展开它火焰的卷宗.在这烈火和冰凌轮回的生命旅程中,我深入伟大纯正的诗歌,它是一座突兀的架设至天空的桥梁,让我的脚趾紧紧扣住我的母语,向上攀登.”(《从生命源始到天空的旅程》).张战在诗句中也如此呼应——“道路在虚空中往上爬/细细的绳索/黑暗的裂缝/我的脚在哪里/是被它绊倒/还是坠陷下去/我是不是尚未踏上这条路/一个人死后究竟有没有灵魂的/谁在低低切切地问/仿佛刺探一个巨大的秘密”.诗歌就是伟大的精神共时体,总会有人走在相同的道路上又独标真愫.

张战的长诗《我,一个编号》是典型意义上的“生命之诗”,也是具有个人化历史想象力的“历史之诗”.

前者关乎个体,后者涉及整体,而实际上二者之间是相互打开的.对于后者而言,历史节点(比如1927、1949、1968、1971……)上的细节和想象以及精神自传(虚构的与实有的相交错生成)也都与生命存在直接相关,反之就丧失了可靠的支撑.中国诗人在二十世纪的命运经受了太多时代的风雨和磨难.频繁的战争、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使诗人大多受难而沉默、喑哑.然而有良知的诗人却在时代的炼狱面前用血甚至生命写下了时代的真诗和大诗.在化血为墨迹的阵痛中诗歌成为灵魂飞翔的升阶之书和燃烧的火焰.而有些人则注定与苦难抗争并用诗歌真诚地记录下一代人隐忧和悲痛莫名的心灵史.这成了有良知的诗人的宿命,诗歌也因此而承受了巨大的个人不幸与历史灾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上,在受难的悬崖上,用高贵的人格和低郁的歌唱在艰难的跋涉中完成诗歌和灵魂的双重历险.这成了张战写作这首的血的诗行——“有三个冬天我是守蔗人/我住在甘蔗地的蔗叶窝棚里/我的灵魂藏在枯干的甘蔗叶里沙沙响/白昼灰灰啊黄昏黄黄/到了深夜星星泉水淙淙/一排排一列列无边无际的甘蔗的幽灵啊/让我为你们守夜/愿这凛冽的风刀有一天变成爱人柔软的舌/愿在时间这张老木桌上/你们榨出的苦汁会变蜜”.这就是精神和历史的双重寓言,也是不可阻遏的反讽与抗争.

诗人,就是时代的守夜人.

实际上就这首长诗我更为关注的还是前者——“生命之诗”,因为前者更有可能成为超越个人、时代与历史的“精神共时体”.是的,谁都不能逃过时间这漫漫的黑色水域.而诗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获得和时间对话与共渡的权利.张战在这首诗中更加突出了一种时间感和个体的生命体验以及相应的知性思考.人作为个体只不过是在暗夜中瞬息消逝的流火,或者是漫漫长夜里被刻意缩小的闪电.那么,什么才是永恒呢?对于张战而言,用诗歌这种特殊的话语方式来生存来思忖来盘诘就是垂心于永恒的最好方式.以这首长诗为代表,张战的诗歌质素是明显的——细腻的观察、真切的感受、频繁的想象、强烈的时间意识和艺术自律的诗性.在平静而蕴含着波澜的抒写中时时凸现了个体的生命观照和诗歌命运.张战诗歌沉思的质素愈益明显,她在将诗思探向内心深处的同时也将视野到繁复的现代性景观、生存现场以及时间荆棘的深处.张战的诗歌呈现出当下时代诗人少有的宁静、自足和不断试图倾听、回溯、发现的可能性.这是生发于隐秘的内心深处的“教堂”与“圣地”,当然这种内心的呼应也同时指向了当下性和“永恒性”,关涉了个体、生存、时间、“历史”、“社会”共同形成的复杂场域.具体到《我,一个编号》,整首诗既具有个性化的“现实”感又同时有着强烈的“超现实”的冥想和独语、盘诘的成分.

来路苍茫!时间,面对时间,真正面对生存的个体往往是脆弱的、不堪一击的.这曾经燃烧的火焰在时间和死神的觊觎中迟早会窥见灰烬和黑暗.时间这巨大无形的流水将曾经的鲜活冲刷干净,将流畅的面影刻蚀得斑迹交错.而诗人就是在时间面前,对往事和现场进行命名和探询的人.面对居无常物、一切皆流的世界,季节的翻转使诗人在感到无奈的同时,诗歌如何显露出一种坚韧而顽健的“根”性力量就显得愈加重要.而在我看来优异且具有重要性的诗歌应该在精神仰望和扎根向下这两个精神向度上同时展开.作为一次性的短暂的生命过客,在面对浩荡的时间形态时,确乎是相当微渺的,然而人类生存的本体意义却在于人事先明了了自己的最终归宿,并为自己的归宿拣拾自身认为重要的东西,并认识困惑的人类自己.在时间这浩渺而灰暗的路途上,有谁在为自己和同类人哭泣呢?而诗人却在与尘世细节、情景对话和返观自我渊薮的同时仍然在不懈地追寻着那个梦想,这梦是真、是纯、是无悔亦是永恒.张战的长诗《我,一个编号》有一种切入骨髓的时间感,有着荒芜的生存体验,一切都将成为过往,一切鲜活和圆润都化为枯槁,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而诗人,正是在幽暗的时光背景中重新发现时间的奥义,或日人自身的不可避免的宿命感与悲剧性.在时光的斑驳点影和回视中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又不可避免遗失了什么.人生来不想死,可是时时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向死而生就是我们的宿命.个体在世界上最终都会消融进万顷尘埃,而“认识你自己”正是人类生存下来的勇气或墓志铭.向死而生正有力地呈现了生命个体的对宿命的抗争,而其中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诗歌来发言.从这一点上来说,张战做到了.在寒冬的雪光和苍茫的暮色中,连同诗人的热情和热力都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中耗尽了,甚至包括了灵魂的溃不成军.在风雪和寒冷中为生活所缠困的诗人用整个身体所抵挡的是寒风,还是内心的不甘?诗人可能有着一种天生的宿命感,这种宿命更大程度上是对诗人身份的认同,诗人不是被认为是隐秘世界的通灵者吗?换言之,在一种普泛意义上诗人与俗世是存在着难以消弥的距离的,这种距离不得不使诗人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压力.而深入探询张战的这首诗,我领略到了一个诗人怎么在生与死的临界点上通过诗歌传述的令人震惊和战栗的体验与哲思.这深深的盘诘之声如锉刀面对生命的自我耗损.这也是化血为墨迹的阵痛吧!

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的病痛和感知状态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诗人的思考方式和哲性空间.德国女神学家伊丽莎白·温德尔( Elisabeth MoltmannWendel)是这样界说身体的:“身体不是功能器官,既非性欲亦非博爱之欲,而是每个人成人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身体的自我与自己相遇,这相遇有快感、爱,也有脾气.在这个位置上,人们互相被唤人生活……身体不是一个永恒精神的易逝的、在死的躯壳,而是我们由之为起点去思考的空间……一切认识都是以身体为*的认识.一旦思想充满感性并由此富有感觉,就会变得具体并对被拔高的抽象有批判性……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思想系统”.记得一位哲人说过,身体就是打开哲理的大门.身体、灵魂和“写作史”正是在“疾病”这种特殊的人生体验和场域中不断融合或者盘诘、交锋——“我在哪里/我的手我的脚我的舌头在哪里/我能像火山一样/喷出我恶臭衰朽的内脏吗/我能像雷霆一样/驱走我眼里的寒夜吗/这些插在我身上的管子疯了/它们沸腾/仿佛老虎在虚空中狂舞/吟唱着孤独/发狂于对死亡的恐惧/冷啊,冷啊/所以我烧成灰烬”.真实与虚无的对抗,死亡与存在的搏杀!显然在诗歌语境中这一“身体”被精神化、时间化甚至历史化了.

在张战的长诗《我,一个编号》中我看到了这样的精神质素:强烈的时间体验、对现实生存场景的钻探式的叩问与质疑.我看到斑驳的时光影像中诗人缓缓走动的身影,看到了一个时间水岸的彳亍独语者,看到了追光关闭之后空旷而黑暗舞台上的无边的寂静.这些令人有些陌生而冷硬的意象以及其中浸润的沉沉的思索都证明了张战是深入生存的诸多难题中披荆斩棘的诗人,思之深睿,情之缱绻,令人为之动容.正是在各种显豁或幽暗的临界点上,诗人以常人难以企及的姿态和敏识为生存和命运命名.如果说生活是为了从快乐出发,那么在诗人看来,诗歌就是从深渊出发并最终抵达诗意澄明的境界.这种沉思不无悲怆.当个体与脚下的土地再也挣脱不开宿命的关联,当黑夜在静寂中将沉睡的脸庞和墓群一同笼罩,当短暂的俗世快乐来不及挽留,当苍老抑或年轻的个体在某一个时刻埋入黄土的时候,与此相关的诗歌必然是无比滞重的,但是仅仅如此还不够.如果关于生命和生存的抒写只是成为挽歌的话,这只是多元精神维度的小小一角,诗人还必须发现和承担更多的精神奥义与灵魂渊薮,只有如此诗歌才能具有强大的精神势能穿越时间的迷障和死亡的漫漫尘埃.反之,只不过是一时的精神碎片而己.在时间旋涡和存在阵痛中诗人淬炼出撼动人心的诗行,这些诗行无疑是灵魂与时间之间摩擦、碰撞的结果.在诗人为我们打开的生存暗箱面前,我最终看到了黑夜中的一场暗火.更多的人在时间的炼狱中沉默、沉沦,或者粉身碎骨,而只有“少数者”在“沉默的大多数”中间主动承担起介入者、观察者、命名者和创设者的角色.

在此,诗人的形象是什么呢?对了,时间、历史风暴中的蝴蝶.风暴的巨大旋涡与小小蝴蝶彩色翅膀的艰难扇动就构成了诗人精神的境遇与噬心命题.诗歌写作作为一个人的内心“宗教”和灵魂的乌托邦确实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清洁”和“矫正”的功能.

当时代的风声不可避免地远去,时间的流水无情地冲刷生命的堤岸,那静夜中祈祷的倾听之声不断从远处传来.这是一个朝圣者的灵魂的探问和西绪弗斯式的跋涉.在我们和时代告别的时候是什么在开口说话,是什么在纠缠我们永不瞑目的内心?在时代的风暴和激流的漩涡中,诗人在时间和存在的大火淬炼中为我们呈现了苦难而高昂灵魂的阵痛与高迥的诗行.

责任编辑:易清华

归纳总结,本文论述了关于经典瞬息与永恒专业范文可作为张战和闪电读张战和《我,一个编号》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瞬息与永恒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不抛弃,不放弃》主题班会 王爱玲(银川高级中学,宁夏 银川 750000)一、选题的背景(1)本学期通过自己对本班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消极的情绪存在,一段时间学生想学,但坚持的时间不长;(2)班.

2、 《海角七号》:爱会有的,生活会好的 海角七号看了两遍,中间时间间隔七年 七年前记住了从台湾遣返日本的教师,在长达一周的海上时间,写下了七封情书,而这七封情书走了整整六十年,才到达了女孩子的手上,彼时先生已经过世,女孩也白发苍苍 那一开始.

3、 《守夜人》:守不住永恒,守一颗诗心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每当读这首诗时,“余光中”三个字便伴随着乡愁飘入我们的心里 2017年12月14日,这位.

4、 温暖善良的故事,更有力量家风类综艺节目《儿行千里》素材挖掘和拓展运用 有社会学者说中国的代际冲突,从未像当下这般激化 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快速流动和信息时代沟通方式的变革,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加速了亲情的疏离 最近,湖南卫视播出了家风类节目儿行千里 “儿行千里.

5、 下雨天,随手写就的生活之美江国香织《下雨天一个人在家》素材分析和应用 日本当代芸芸女作家中,若是找出一位地位与村上春树相当的,则非江国香织莫属 她的散文集下雨天一个人在家是作文君反复阅读而不厌倦的一本美好的书,它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 江国香织写下生活中的甜蜜谎言,以及成长.

6、 《水形物语》获胜,暗藏奥斯卡的政治 摘下第90届奥斯卡最具分量那尊小金人的水形物语,毋庸置疑是一部好片,去年能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擒获金狮奖就是其最好注脚 不过,奥斯卡的选择还是让不少预测者大跌眼镜,这部“野兽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