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科技和产业杂志 文化产业管理论文 中国卫生产业期刊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30集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产业经济学论文 产业集群期刊 产业集群论文参考文献 产业集群的参考文献 产业集群文献综述 集群通信技术论文大纲 家具产业集群开题报告

产业集群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模式和路径以江苏省为例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产业集群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03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模式和路径以江苏省为例,该文是有关产业集群本科论文范文与新兴产业和集群和战略性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集群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区域布局形态,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的有效路径.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但仍然面临整体水平不高、产业层次偏低、产能过剩等问题及一些“瓶颈”的制约.为了更好地确立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势,集群发展是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本文运用区位商分析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特点,以选择培育一批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度;区位商

近年来,江苏省依托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并通过设立“区中园”发展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日趋加强.据统计,2016年江苏省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9655 亿元,增长10.5%.其中60%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是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贡献的,涌现出了南京雨花软件谷、无锡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苏州工业园纳米科技等一大批位居全国前列的产业集聚区.尽管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位置,但就整体来看,江苏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些“瓶颈”制约.比如,新兴产业技术水平整体不高,产业层次仍然偏低,存在产业布局不够合理等问题.[1]产业集聚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本文通过区位商对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进行评价,探究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竞争优势和不足.

一、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瓶颈和问题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发展水平在全国总体处于领先位置,但在以经济增速下滑和外需复苏乏力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下,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集群发展过程中可能会率先面临一些难点和瓶颈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并着力加以解决.当前,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瓶颈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产业选择同质化形成过度竞争

产业选择同质化,容易形成集群之间的过度竞争.在当前江苏省各类园区规划中,许多园区专业化分工不甚明确,园区主导产业并不是按照本地产业发展基础和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进行遴选,而是贪大求全地囊括了几乎所有战略性新兴产业门类.从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分析,绝大多数园区把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产业作为项目引进的重点领域,导致各大园区缺乏适度的错位竞争,产业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产业选择的同质化,不仅导致园区总体产业定位不清晰、园区特色不明显,难以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客观上也引发了各大园区对同类项目和资源争夺的恶性竞争,容易形成新兴产业领域的产能过剩.

2.载体建设为先导模式受限

以载体建设为先导的发展模式,受到当前政府财力增长趋缓的限制.从大部分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模式来看,各地普遍以载体建设为先导,依托高新区和开发区建设的各种载体助推产业快速落地.通过梳理江苏省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各市都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在载体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相当的财力物力.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政府财力增速趋缓的态势可能持续较长时间,而民生保障等刚性支出压力较大,预示着以往“铺摊子”、粗放型的财政支持方式将不可持续.因此,以载体建设吸引优质新兴产业项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模式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制约.

3“. 招才引智”造成优惠政策大比拼

按照招商引资的传统做法“ 招才引智”,可能造成新一轮优惠政策大比拼.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强力支持,而新项目和高端科技人才更是经济发展的稀缺要素.当前,各级政府之间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争夺,对“招才引智”的争夺正陷入新一轮恶性竞争的风险.很多地区像过去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招才引智,像抓经济发展一样抓人才发展,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科技人才到本地创新创业.在承认这一做法具有正面意义和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所存在的恶性竞争风险,可能导致各地的“招才引智”工作变成新一轮优惠政策大比拼,既不利于政府财政资金的规范使用,也不能有效保证人才和项目引进质量.

二、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度分析

产业集群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产业集群是相关产业和支撑机构在地理位置上聚集的空间表现形式,而产业集聚是产业集群形成和产生效应的首要条件.产业集群是地理意义上的产业集聚.区位商是测度产业集聚程度并判别产业集群存在可能性的一种分析方法,用来衡量区位商的指标有很多,比如:从业人数、产值、销售额、企业个数等.为了弥补选取一个指标所带来的不足,也为了更加准确的反映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本文选取从业人员区位商和产值区位商反映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度.

1.江苏与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分布比较

战略性新性产业是2009年才出现的新名称,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并没有独立的行业统计.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高技术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涉及统计的口径不一致以及数据的可获性,本文用高技术产业的部分数据作为测算对象.

从表1看出,2011—2015年,江苏省战略性新性产业从业人员区位商LQ1均大于1,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很高,但是发展速度有逐年下降趋势,低于全国的增长水平.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并使分析结果更加真实,本文又选取全国及江苏2011—2015 年的高技术产业产值计算产值区位商,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表2的计算结果,江苏省战略兴新兴产业的集聚度较高,但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产值计算的结果与从业人员计算的结果很相似,即使每年的产值和从业人员都在增加,但仍低于全国的增长速度.说明江苏原来有相对较高的集聚度,但是受区位、政策等各种原因的限制,这种集聚水平正在不断地下降.如果江苏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失去这次发展机遇.

从图2具体来看,江苏省高技术产业产值的年增长率都在6%以上,产业产值区位商均大于4,可见江苏省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度很高,产业发展成果较好.但是江苏高技术产业的产值增长水平呈下降趋势,产业产值区位商一直没有明显上涨,甚至出现下降.

2.江苏省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度分布

根据江苏省各市战略性新性产业产值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的测算公式LQ,得到江苏省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区位商值详见表3.

(1)特点一:区域差距不大,产业发展城市间差距较大.依据表3结合图3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区位商进行分级,第一等级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度较高的城市,产值区位商大于1,分布在苏州、徐州、镇江、连云港、南通、常州5市;第二等级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度中等的城市,产值区位商大于0.84且小于1,分布在泰州、南京、无锡3市;第三等级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度一般的城市,分布在宿迁、盐城、扬州、淮安4市.综合来看,苏南地区产值区位商平均值为1.08,苏中地区产值区位商平均值为0.86,苏北地区产值区位商平均值为0.79.苏南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最好,有3市位列前五,苏州市以产值绝对优势位居第一;苏中和苏北总体水平差距不大,差异化发展较为明显,苏中和苏北不乏发展较好的城市,如苏中的南通市、苏北的徐州市和连云港市.可以看出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差距不大,城市差异化特点突出,选择培育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各市特色至关重要.

(2)特点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点数量选择与产值不相关.依据表4可以看到,江苏省69.23%的城市布局了5个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的城市数量分级,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分布的城市数量最多,覆盖了江苏77%的城市,物联网与云计算、海洋工程装备仅覆盖了江苏24%的城市.结合表2和表3,城市分布战略性新兴产业数量较多的城市集中在苏南地区,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地,战略性新性产业产值一直处于较高的位置.苏中、苏北分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市数量较少,其中不乏泰州、盐城等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数量较多的城市,可见战略性新兴产业数量布局和产值规模不一定相关.

苏中、苏北地区城市分布战略性新兴产业数量较少,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区位商,分布战略性新兴产业数量多的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不一定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更主要的是要结合城市自身的特征,形成产业发展的优势.

(3)特点三: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市已形成产业化发展体系.由表4可以看出,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南京、苏州、泰州、连云港、常州等重点区域,已经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医药研发和制造产业链.[4]节能环保产业主要集中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盐城等地区.物联网与云计算产业集中在南京、无锡、苏州3市,江苏已初步形成了以无锡为核心,苏州、南京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5]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中在自然资源比较好的南通和盐城.

三、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路径选择

结合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特点,本文提出创新链、政策链、企业链三条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路径.[3]

1.基于研发、创新载体等要素资源支撑的创新生态系统(创新链)

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企业创新能力的大小.创新生态系统既包括企业自身的研发中心(如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院士工作站等),也包括大学、科研机构等的研发中心.其中,企业自身的研发中心主要承担面向市场的技术创新的风险、共享创新收益,集群内企业往往可以通过建立创新联盟的方式进行合作研发.而具有产业共性的技术研发以及前沿性、基础性研发则可以交给大学和科研机构完成,企业通过购买技术和服务实现对大学和科研机构研究成果的投入回报.此外,由于技术创新所需知识的复杂性,一些战略性新兴企业还可以通过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协同创新机制的方式进行技术研发.

2.基于资源良性循环的政策生态系统(政策链)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前提,必须建立在各种生产要素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特别是政府投入的各种要素资源更应具备及时进入与适时退出的流动性.以财政扶持资金为例,一方面,财政资金应当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初期及时给予企业必要的资金扶持.另一方面,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步入成长、成熟期以后,必须打通财政资金,提供保值退出的顺畅通道.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政府投资资金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内循环使用和滚动发展,避免政府投资资金固化和沉淀在某一个或某几个企业之中.

3.基于企业为主体的生产生态系统(企业链)

根本性创新是以全新的方式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它能以某种方式创造新的产业,从而对经济产生较大的溢出效应和外部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促成产业根本性创新的出现.对企业而言,一方面,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最终目的,加大对新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其掌握战略性新兴产品核心技术,在未来的产业标准制定和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对于后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可以依靠引进和模仿来实现,从而使风险和创新成本降低.另一方面,企业之间要建立企业联盟、企业的上下游构成企业生态链,相同性质的企业可以构成行业群落、同一地域的所有企业构成企业群落.企业的活力和优势决定了企业的活力和优势,立足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产业研发联盟,推动产业技术突破.

参考文献

[1]吴先满.江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2]陈利华,吴添祖,蔡国军.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

[3]喻登科,涂国平,陈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路径与模式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4).

[4]李英,杨明华.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J].北方经济, 2011(7).

[5]杜芸,刘碧云.江苏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13个省辖市的技术分布——基于发明专利数量的分析[J].北方经济,2011(12).

[基金项目:江苏省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BR2017031);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人才发展)课题(项目编号:17SRB-15)]

(作者单位:江苏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综上而言:上述文章是关于新兴产业和集群和战略性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产业集群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产业集群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苏南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模式以常州横林镇为例 摘要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形成是现代农民依托自然禀赋优势持续创新创业的过程 本文以常州横林镇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为例,从地理位置、政府行为、外部经济、社会网络四个方面分析横林镇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特征与优.

2、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路径--基于现代产业集群视角 马春林(淮阴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摘要对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进行理论阐释,认为体育特色小镇是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的新形态,是融合地区特色资源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产业集群平台 多规合.

3、 湖南农业产业集群系统的构建与策略 摘要以农业产业集群为载体,构建区域农业创新系统是传统农业集群向创新性集群转变的有效途径 在 "创新驱动,改革引领,绿色发展 "的 "三农 "战略的引导下,研究湖南农业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构建及其发展路径,能有效.

4、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分析 【摘 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关系着国家综合水平的提升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 虽然我国装备制造产业的规模较大,但发展水平并不高,总体呈现着大而不强的现状 .

5、 风险投资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北京市为例 何砚1,郑又源2(1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北京 100101;2 西安电子科学技术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1)摘要文章从理论上阐述风险投资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制入手,结.

6、 用产业集群思路引导农机化 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我国有13 8亿人口,靠国际市场来解决中国人的食物消费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必须下决心发展自已的农业产业 笔者认为,要使农业迅速发展,须用工业化产业集群的思路来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