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 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杂志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世界经济和政治期刊 政治杂志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论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论文 政治哲学论文 当代政治论文 政治中学生论文王也 初四政治论文

政治理论课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生工作融合机制的实践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政治理论课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生工作融合机制的实践,本文是政治理论课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与思想政治和实践探索和学生工作相关论文范文集.

摘 要: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就要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堂育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同时还要科学有效地整合校内外多方资源,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与学生工作实务战线协同育人的整体功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建设好高校“五维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实现课堂教学线和学工实务线的水融.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工作实务;协同育人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致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简称教学线),第二种是以学生日常思想教育为主的学生工作实务(简称学工线).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高等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为中心,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等教育育人的全过程,实现教学育人、科研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然而,教学线虽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授课主体是专业教师,授课内容是科学理论、师德垂范以及科学品质培育,但侧重点是理论知识灌输、价值观教导.学工线作为学生实务阵地,大多由辅导员、班主任开展日常教育管理、道德品质培育、班集体建设与管理、创业创新教育、心理健康咨询,侧重在引导、矫正和实践实训.目前,教学线和学工线在育人过程中因为承担的职责内容不同,出现各行其是、“教学两张皮”现象.因此如何使思政理论课与学生工作“互融互通”、发挥“1+1大于2”功能,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协同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1“. 配方”不新颖,教学模式滞后

长期以来,思政理论课沿袭着“板书(电子PPT)+老师讲解+学生听课”的单线教学模式,教材内容枯燥,缺乏课堂互动,导致出现旷课、低头玩手机、“老师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听得呼呼大睡”等不文明课堂现象,考核方式采取闭卷考试,形式单一,很多学生通过考前划“复习重点”的办法,也可以在考试中“顺利过关”,此举不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即使偶有思政教师集体备课、创新教学模式教育推广,思政课教学改革,也是“动静大雨点小”,活动持续时间短,推广和响应的力度薄弱,时间一久又回到千篇一律的老样子.

2“. 工艺”不精湛,育人渠道狭窄

长期以来,思政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课堂”,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首要地位.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课堂效果截然不同.部分思政教师往往是“自己刚毕业,转身教学生”,自身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教育理论和党政方针路线尚未能吃懂吃透,同时高校往往对新入职思政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自觉把核心价值观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高校“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实训实习等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但是体系不健全完善,没有形成长效机制,难以持续形成品牌.其他的教育方式如开会、讲座、校园文化活动等,呈现“形式大于内容”,缺乏吸引力的特点.作为“第三课堂”的网络新媒体平台、“第四课堂”的宿舍空间,多采取“堵”的方式,未从根本上达到“疏”的目的,治标不治本.

3“. 包装”不时尚,工作队伍隔阂

高校的思政教育在“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没有打通,课堂即教学、打铃才下课,没有将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容生活化、普遍化,没有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形式,“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到田间地头,到生产企业”做得不够,授课形式单一,没有充分整合地方党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各行业先进模范和名师大家等有利资源“上讲台”,思政课“包装”不够时尚,这也是思想政治课不受学生喜爱,不能入脑入心的根本原因.思政理论课教师为主的教学线,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的大学工线存在彼此学时互认没有打通、科研课题不合作,工作价值不认同,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人为地割裂“教书”“育人”,现象处于不合作、软对立的状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队伍融合方面障碍重重,无法实现师资队伍的互融互通.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工作融合机制的实践探索

1.树立课程思政理念,显性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为推进“三全育人”扫清理论和思想障碍

国务院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坚持“三全”育人,要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把《意见》落到实处,就要转变观念,就要树立课程思政理念.“课程思政”并不是简单地新增几门课程,更不是多举办几个活动,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于无声处有惊雷”,达到育人目的.从操作层面,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执行主体为教学线的专业课教师、学工实务线的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内容涉及专业课教学、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外创新创业实践等模块.虽然两者存在内容和形式的区别,但是两者共同服务于育人的总体目标.实现课程思政的难点在教学线和学工线如何实现协同育人,在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学线教师占主导作用,可以通过听课、教学会议、信息平台和学生评教反馈等渠道,参与到学生教育管理中.而学工线则通过提供学生信息,协助课堂考勤和反馈教学效果等方式,协同专业教师教育服务学生.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学工线为主,涉及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外创新创业实践,班主任、辅导员肩负着组织管理、过程监督、具体指导和服务保障的职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班集体教育管理、党团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而教学线教师在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的基础上,通过担任班主任、科研导师、创业导师等形式,参与其中,互相协同合作,互相补充促进,协同育人,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见图1).

2.建设好高校“五维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

“五维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由学生、课程、课堂、校园、师资和社会6个相对独立的要素构成.主体是学生,课程是基础,引领在课堂,核心是师资,校园是关键,社会是延伸,各个要素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兼具教育、管理、服务、发展、培养功能,共同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五维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克服了目前高校内部、各教学单位之间相互隔阂,分工不合作的僵局,各要素双向双动的良性循环同心圈实现了校内外资源的互动共享,盘活了育人的整盘棋,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避免了育人成本的浪费(见图2).

首先是整合“五维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各要素的结构,建立系统内各要素内部机制,发挥各要素正能量,通过重组、优化、合作,共同服务于高校育人的整体功能.其次是优化“五维一体”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课程、课堂”内循环和“校园、师资、社会”联动机制,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的目标.第三是建立高校“五维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激励评价机制,通过绩效激励、舆论引导、社会评价功能,实现“五维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良性互动,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目标(见图3).

3.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推进多课堂联动育人

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指出,要建设“入耳入心”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统筹好课堂教学、“网络空中课堂”和实训实践课堂等第一、二、三、四课堂.打破单一的教室课堂教学,带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博物馆、纪念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等校外学习场所,将生涩的书本理论升华为接地气的史实和事件,让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景和物,达到学生耳目一新,入脑入心的教学目的.充分利用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型媒体平台,传播紧跟时代步伐的形势政策热点、先进模范典型和正能量品质,图文并茂,言语诙谐、短小精悍的微文体易于被学生接受,传播速度快,接收范围广.此外,还应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创新运用多维度、多时空的教学方法,打破固定的教学时空“围城”,遴选高校有经验的思政课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科研成果,制作网络思政课程视频,这样学生可以在手机和电脑上随时、随地观看,“寓教于无形,润物细无声”,联结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推进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课堂联动融合,灵活机动的计算课时学分,积极组织学生走出“塔”,走进社会接“地气”,紧跟社会局势,让学生在现实社会中掌握和检验真理.

4.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融入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

遵循“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理,加快推进课程融合,优化教学内容,探索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相融合,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体系.第一,“原材料要新”.吸收最新理论成果,推进课程内容的更新替换,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第二是“渠道要宽”.结合实际,“走出去、请进来”,利用社会、学校的有利资源,推进思想政治理论与专业教育融合,拓展和整合课程,充实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课程思政”要让上每门课的教师都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关心关爱学生身心健康,发掘和培育学生身上的特长.对存在心理困惑、经济困难等问题的学生,谈心谈话,关心爱护,而不是“上课来,下课走,其余时间不见影”.另外,高校在进行社会实践和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安排时,应与学生的专业紧密结合,并将其作为专业实践的一项内容,选派专业指导老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指导,构建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5.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师德教育,引领校园文化,提升理论品质

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软实力,健康优良、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能浸染学生,促使办学理念、校园精神和校训校规熏陶到每个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要重视校园文化特色景观和鲜明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让深厚的校园文化感染人,让先进的师生事迹激励人,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校风,注重体现时代感和实践性,提升理论品质,充分以开学典礼、学风表彰大会及重要节假日为契机,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活动、爱心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崇尚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精神.鼓励教师担任学生理论社团指导老师,开展“我最崇敬的教师”师德师风评选、青年教师教学比拼活动,引导教师学习理论,钻研业务,提高技能,形成师生共同关心、共同参与校园文化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左右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

[2]李才俊.建设好高校思政教育生态共同体[N].重庆日报,2017-4-27(第010版).

[3]张新光“. 水融”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改革与开放,2017(3).

[4]陈琴.高校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模式浅析——以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J].学习月刊,2016(12).

[5]李毅“.学马列要精,要管用”是高校“两课”改革的指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4(8):17-18.

[6]张新光.联结——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4(4):102-105.

(作者单位:宁波工程学院)

本文汇总:此文为一篇关于对写作思想政治和实践探索和学生工作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政治理论课本科毕业论文政治理论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生工作的深度融合 摘要 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工作深度融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现存问题、应对策略三维视角出发,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工作是高校育人的“同一目标,两个渠道”、&ld.

2、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逆反心理成因与 刘铭枢【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发展,新形式下的教学方法得到了有效更新,不仅注重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思想层面的提升也同样重要 而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的逆反心理成为了当下的首要问题,其消极影响对大.

3、 如何加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沈阳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负责人、副教授 李肃为培养千百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法规政策 例如, 为落实 国务院关于进.

4、 夯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06 019摘要实践是理论之源也是理论之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唯一正确途径 透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亲.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新媒体新技术深度融合 摘要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存在不少的问题,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的优势,增加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对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实践课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媒体新技术;深度融.

6、 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困境与 摘 要如何有效实施混合式教学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地方高校受地域环境、办学条件、师生状况以及实用主义观点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混合式教学改革面临一些困境,对此加以分析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