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人口和经济投稿 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期刊 流动人口管理开题报告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论文总结 流动人口管理论文的开题报告 流动人口论文参考文献 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硕士论文 流动人口公共文化服务文献综述

流动人口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跟住房公积金制度对流动人口购房的影响基于国家卫计委2019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流动人口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7

住房公积金制度对流动人口购房的影响基于国家卫计委2019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本文是关于流动人口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和国家卫计委2013和住房公积金和流动人口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李君甫 孙嫣源

【摘 要】利用国家卫计委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通过对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购房情况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性别、户口性质、收入、教育程度、就业身份等因素对流动人口购买商品房都有显著影响;发现住房公积金同样有显著的作用,在流入地有住房公积金的流动人口更倾向于在流入地购买商品房,但是流动人口拥有住房公积金的比例很低,不易于在流入地购房定居.因而相关部门应该敦促企业落实住房公积金制度,为流动人口缴纳住房公积金,从而促进流动人口的定居与融入城市.

【关键词】住房 公积金 流动人口 购房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2486 (2018) 02 -0062 -11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和快速的城市化,中国的人口已经进入了大流动时代.迄今为止,中国流动人口的总量还在持续增加.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人口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代际结构、年龄结构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至2013年末,全国流动人口的总量为2.45亿,超过总人口的六分之一.数量如此庞大的人口离开户籍地,去往不同的城市,首先面临的就是居住问题.流动人口在流人地的住房选择有多种,有的是单位提供宿舍,有的是自己租房,也有一部分人在流人地购房.2014年以来,全国不少省市县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工进城购房,以缓解房地产的库存压力.然而,流动人口中的绝大部分是农民工群体,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流动人口大多数工资较低,福利较少,在流人地购房的压力很大.住房公积金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住房保障制度,对城镇居民通过购房改善住房条件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迄今为止,一直缺乏住房公积金制度对流动人口改善住房条件的作用的实证研究.

现行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指中国在取消福利分房后,为个人解决住房问题而构建的住房保障制度,是中国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部分.按照国务院颁布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1999年国务院令第262号,2002年根据国务院令第350号修订)规定: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为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备金.2005年4月6日,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建金管[2005]5号),其中有“城镇单位聘用的进城务工人员、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人员可申请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规定.这就把进城务工人员等流动人口纳入住房公积全制度中,有助于他们实现在城市定居的梦想.那么,流动人口中有多大比例已经在流人地购买了商品房?流动人口拥有住房公积金的比例到底有多大?住房公积金制度对流动人口的购房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住房公积金制度怎样才能惠及到广大流动人口?本文着重讨论这几个问题.

二、文献回顾

住房公积金制度对流动人口购房的作用是有争议的,不同学者对住房公积金制度提出的政策建议也是有矛盾的.2007年国家建设部等部门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 2006]5号)及《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人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 24号)精神,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农民工住房和城市低收人家庭住房困难的措施,提出“要多渠道提供农民工居住场所,保证农民工居住场所安全、卫生,加强政策扶持,强化监督指导”.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在解决住房问题中有独特的作用.从流动人口的住房保障来看,吴宾等( 2016)认为住房是影响流动人口流向的重要因素,保障性住房已成为流动人口的现实选择,住房保障政策具有促进城镇化均衡发展的多重价值.但当前流动人口住房保障政策存在缺陷,因此不同城市应该实行差异性住房保障政策,但大中小城市的流动人口都应该缴纳住房公积金.梁土坤( 2016)利用南开大学“2013年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对策研究问卷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户籍、婚姻、就业类型、家庭人均月收入、住房公积金等代表社会分层和经济状况的指标对流动人口定居城市的影响却不显著.汪润泉和刘一伟( 2017)认为对于全体流动人口而言,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定居意愿与购房打算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不同户口类型流动人口城市定居的影响效果不同,而且住房公积金制度对流动人口城市定居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在流动人口中,绝大部分是没有城市户籍的农民工.郑小晴和胡章林(2008)认为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既依赖于充足、适宜的房源,又取决于农民工自身的消费能力,而设立农民工住房公积金是使两者相适应的一条有效途径.王伟等人( 2016)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表明住房公积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对新生代农民工定居城市有显著影响,但新生代农民工在三四线城市缴纳住房公积金的比例非常低,认为未来住房公积金政策在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有安定的住所、使其最终定居三四线城市方面具有很大的政策施展空间.祝仲坤( 2017)议为,缴存住房公积金会使农民工的留城意愿显著提升5. 3%,相比于“90后”农民工,缴存住房公积金对“80后”农民工留城意愿影响更为明显;同时,缴存住房公积金对流人当地5年及以上的农民工的留城意愿影响要更大.王先柱和王敏( 2017)认为,将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具有较强的经济及社会意义,既可以提高农民工群体的购房支付能力,还可以完善住房公积金的住房金融功能.

将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还存在很多障碍.韩丹( 2011)认为:将农民工纳入到住房公积金体系,必然会因异地之间公积金提取和转移等问题给农民工使用公积金造成一定的障碍;且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民工的收入还不能实现在城市购房.对农民工而言,按时足额拿到工资才是最实惠的,公积金制度的实施反而使他们现时拿到手的工资减少,可能会导致其生活水平下降.因此,现阶段将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体系并不是一个很成熟的时机.赵利梅( 2014)及其与陈红霞(2016)对四川成都市的研究表明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实施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农民工缴纳住房公积金存在诸多制度性牵绊,一时很难落实下去.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从制定、实施过程中涉及到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农民工,甚至还有城市中白领、精英等与此无关的其他利益相关者,这些人的态度、看法对农民工住房公积金的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可能负面的影响会占多数.彭加亮和罗祎( 2016)认为将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体系面临两方面的困难:一方面是由于住房公积金自身的覆盖面不足、存在逆向补贴、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另一方面是农民工工作不稳定、购房能力相对较弱、使用住房公积金时面临诸多限制.祝仲坤( 2016)认为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困境主要是因为制度缺乏强制性、存取结转机制不健全、使用范围狭窄、地方政府监督缺位、企业的趋利观,以及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质偏低、落户意愿不强、流动性偏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发现:一些研究提出建立流动人口住房保障体系,但是缺乏实证的支撑;有的学者认为应该将流动人口纳入住房公积金体系,有的学者则不支持将流动人口纳入住房公积金体系,但多是在理论层面的探讨,也缺乏实证数据的检验,对住房公积金在不同的城市和地区,对流动人口购房定居所发挥的作用的差异性,也未见到实证研究.因而,很有必要利用系统的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购房中住房公积金的参与率和作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利用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做实证分析,探讨住房公积金在全国和各级别城市对流动人口购房定居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三、研究方法与变量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卫计委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根据国家卫计委《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技术文件》,从2013年4、5月陆续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流动人口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在当地1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全国有效样本量为198 795人.由于大多数城市规定连续缴纳住房公积金6个月以上才可以申请贷款,也有的城市规定连续缴纳12个月以上才可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所以为了确保调查对象符合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年限规定,本文在数据分析时剔除了流人本地时间为2013年的样本,一共剔除样本量20 173人,基本排除了半年以内的流动人口.余下的有效样本量一共是178 622人.研究方法是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研究和Logistic回归分析.

研究的因变量为流动人口是否在流人地购房.自变量为三类:第一类为控制变量包括流动人口的性别状况、有无子女、流人本地时长等,这是社会因素变量;第二类为经济能力变量,包括流动人口的就业身份、月收入和教育程度;第三类为制度变量包括流动人口的户口性质、就业单位性质以及在流人地拥有住房公积金情况.

因变量“是否在流人地购房”是二分变量,我们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流动人口购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模型的方程表达式为:

Logit (P) 等于po+∑llp.X.

P表示流动人口在流人地购买商品房的概率,X.是解释变量,n是解释变量的个数,p.是截距系数,p.是解释变量X.的回归系数.

四、样本的基本情况

从样本的基本情况来看,被访者中男性占到了53. 3%,女性占到了46. 7%.其中农业户口有84. 8%,非农户口只有15. 2%.从教育程度来看,初中以下学历者有68. 9%,高中以上学历者有31. 1%.

流动人口中61%是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其次是生产、运输、建筑及有关人员,占24. 7%.从就业单位的性质来看,流动人口中个体工商户和在私营企业工作的人占了绝大多数,分别是44. 2%和30. 1%,而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及集体企业就业的流动人口比例较少,分别只有1. 9%、4. 3%和2.2%.从就业身份来看,流动人口中55. 9%是雇员身份,9.2%为雇主,自雇身份占流动人口的34. 9%.

数据显示,6. 5%的流动人口没有子女,另外93. 5%的流动人口有子女.流动人口在流人地平均月收人为5 298. 53元,在流人地平均流人时长为5.15年.

从全国范围来看,流动人口在流人地最主要的住房类型是租住私房,在流动人口中占65. 5%;其次是购买商品房,达到了11. 9%.从不同级别的城市来看,流动人口在流人地购买商品房比例最高的是超大城市,达到了13. 6%;其次是地级市,达到了13. 2%.而省会城市及副省级城市、县级市及县城流动人口购买商品房的比例分别是11. 8%和9.7%.从户口的性质来看,农业户口的流动人口在流人地购买商品房的比例只有9. 4%,而非农业户口的流动人口购买商品房的比例有25. 9%,差异比较悬殊.

无论是从全国还是各个不同等级的城市来看,被访者在老家有住房公积金的比例都不超过1%.从全国来看,5.6%的被访者在流人地有住房公积金,在四个不同级别的城市中,超大城市的流动人口在流人地拥有住房公积金的比例最高,为9. 8%,最少的是省会城市及副省级城市,只有4.4%.而地级市流动人口有公积金的比例也较低为4. 6%,县级市和县城的流动人口有公积金的比例为5. 4%.从户口性质来看,农业户口的流动人口也就是农民工在流人地拥有住房公积金的比例只有3. 6%,而非农业户口的流动人口在流人地拥有住房公积金的比例有17. 1%.

有住房公积金的流动人口中有28. 0%在流人地购买了商品房,而没有住房公积金的流动人口在流人地购买商品房的只有11. 0%.有住房公积金的农业户口的流动人口在流人地购买商品房的有18. 2%,而没有住房公积金但在流人地购买商品房的只有9. 1%.有住房公积金的非农流动人口在流人地购买商品房的有39. 4%,而没有住房公积金的非农流动人口在流人地购买商品房的只有23.1%.有无公积金者购房的比例差距是相当明显的.

五、分析结果

表2是流动人口购买商品房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不管是全国还是在四类不同级别的城市,住房公积金对流动人口在流人地购房有显著的影响,也就是说,有住房公积金的流动人口,更有可能在流人地购买商品房.从全国来看,有住房公积金的流动人口购房的可能性比没有住房公积金的高0. 789倍;超大城市中,有住房公积金的流动人口购房的可能性比没有住房公积金的高0. 840倍;在省会及副省级城市中,有住房公积金的流动人口购房的可能性比没有住房公积金的高1. 318倍;在地级市中,有住房公积金的流动人口购房的可能性比没有住房公积金的高0. 297倍;在县级市及县城,有住房公积金的流动人口购房的可能性比没有住房公积金的高0. 953倍.住房公积金对流动人口的购房在省会城市及副省级城市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在县级市及县,再次是在超大城市,最后是地级市.

表3是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流动人口购买商品房的Logistic回归结果,根据分析结果,发现农业户籍的流动人口中有住房公积金的比没有住房公积金的购房的可能性高0. 968倍;非农户籍的流动人口中有住房公积金的比没有住房公积金的购房的可能性高出0. 561倍.无论是“乡一城流动人口”(农业户口)还是“城一城流动人口”(非农业户口),女性在流人地购买商品房的可能性大于男性,收入、教育程度、就业身份、就业单位的性质、是否有子女、流人本地时长都与流动人口在流人地购房有显著的影响,收入越高、教育水平越高、流人本地时间越长、有子女的越倾向于在流人地购房.而住房公积金同样对流动人口在流人地购房有显著的影响,有住房公积金的流动人口更可能在流人地购房,并且住房公积金对“乡一城流动人口”购房的影响大于对“城一城流动人口”的影响,而影响“城一城流动人口”购房的主要因素还是收入.

六、结论与讨论

在务工地购房定居已经成为流动人口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从全国范围看,2013年,流动人口在流人地购房的比例已经达到11. 9%.各级城市中流动人口购房的比例排序为超大城市、地级市、省会和副省级城市、县级市及县,分别为13. 6%、13. 2%、11. 8%、9.7%. “乡一城流动人口”购房的比例为9. 4%,“城一城流动人口”购房的比例为25. 9%.

住房公积金对流动人口改善住房条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住房公积金的流动人口更可能在流人地购买商品房.住房公积金在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的影响最大,在县城和县级市次之,在超大城市对流动人口购房的影响再次之,在地级市的影响最小.相比“城一城流动人口”,住房公积金对“乡一城流动人口”也就是农民工购房的影响更大一些.

虽然住房公积金对流动人口购房的意义重大,但是住房公积金制度仅仅惠及到很少部分流动人口.全国流动人口中,5. 6%的被访者在流人地有住房公积金,超大城市、县和县级市、地级市、省会城市的流动人口在流人地拥有住房公积金的比例分别是9. 8%、5.4%、4.6%、4.4%.从户口来看,“城一城流动人口”在务工地获得住房公积金的比例为17. 1%,“乡一城流动人口”也就是农民工在务工地获得公积金的比例为3. 6%.流动人口拥有住房公积金的比例很低,这影响了这项制度的保障性作用的发挥,也是被批评公平性差,甚至主张取缔的重要原因.

住房公积金不仅是住房保障也是一项重要的生活保阵.按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使用规定,住房公积金不但能够用于购买、建造、翻修、大修自住住房,个人也可以提取公积金用于支付住房租金,一些城市也允许患有重大疾病的职工或其直系亲属提取公积金救急.对流动人口来说,住房公积金既可以促进他们购房,也可以促进他们租住更好的住房.当流动人口离开流人地时,也可将住房公积金提取.虽然从当下收益看,缴纳住房公积金使得当下拿到手的工资减少,但如果雇主为流动人口缴纳公积金,可以使农民工的总收益增加.

虽然国家已明确希望把流动人口纳入住房公积金体系中,但这一社会保障制度要更好地惠及流动人口包括农民工群体还存在很多阻碍.首先从流动人口尤其农民工自身来看,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很多人可能根本不了解住房公积金制度,更不十分清楚住房公积金可以为自己带来哪些好处.他们并没有融人到城市中去,来到城市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拿到自己手上的工资才是最踏实的,所以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不愿意缴纳公积金.其次,很多企业尤其是吸纳农民工较多的私营企业也不愿意为流动人口缴纳住房公积金.再次,地方政府劳动监察部门对公积金的缴纳也不进行干预.最后,流动人口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工商户,他们中间的很多人也不愿意缴纳住房公积金.因而,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流动人口的住房公积金缴纳比例较低.

要将流动人口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体系中,提高流动人口受惠于住房公积金的几率,仍然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和流动人口多方面的努力.宣传部门和建设等有关部门应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使流动人口真正了解住房公积金这一社会保障制度对他们的重要价值,从而在就业选择时,选择积极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的企业,在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时,争取约定缴纳住房公积金的条款.立法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完善住房公积金的法规,进一步明确企业在落实公积金制度中的责任和义务,提高企业为职工缴纳公积金的积极性;并进一步简化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的程序,完善跨地转移和*贷款的办法,扫除流动人口使用公积金的障碍.政府部门应该敦促和监督企业为流动人口缴纳住房公积金,以保障流动人口的住房公积金和住房权益.企业也应该加强自己的责任意识,保障职工的住房福利,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从而能够帮助流动人口在务工的城市安居乐业,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综上而言: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国家卫计委2013和住房公积金和流动人口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流动人口本科毕业论文流动人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以金融科技助推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 摘要当时髦的金融科技与依赖于政策的住房公积金相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在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之际,本文对金融科技核心技术在住房公积金中的应用和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金融科技;住房公积金;大数据;客.

2、 土地、住房和农民工市民化基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实证分析 奚关君1 朱娇(1.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天津300071)【摘 要】基于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

3、 关于新形势下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若干 关于新形势下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的若干思考胡颖艺(南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福建 南平 353000) 【摘要】本文从当前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现状的角度出发,围绕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的现存问题,探索我.

4、 国家卫计委:农村贫困人口住院费用报销将提至90%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健康扶贫成为重要发力点之一 国家卫计委司长何锦国日前表示,卫计委将坚持和完善健康扶贫“三个一批”措施, 继续加大攻坚力度,逐步建立长效机制,从制度上确保贫困.

5、 中国特色住房合作社制度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中国自从1998年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实行商品房制度以来,住房涨幅进入快车道,居民的住房压力不断增加,.

6、 住房公积金档案的特点与档案管理 【摘要】本文论述了住房公积金档案的特点,结合工作实际,提出解决住房公积金档案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档案; 特点;档案管理住房公积金贷款是国家针对于现代很多事业单位员工的一种福利制度 由于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