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投稿的地方 论文哪些地方需要参考文献 论文发到什么地方有含金量 哪些地方可以发表文章 在哪些地方可以投稿 海南的风土人情与地方特色酒文化论文

关于地方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和日伪奴化教育在河北沦陷区的地方性实践探析以伪冀南道为例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地方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5

日伪奴化教育在河北沦陷区的地方性实践探析以伪冀南道为例,本文是关于地方论文范文素材跟日伪奴化教育和沦陷区和河北沦陷区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摘 要:日伪在冀南沦陷区推行的奴化教育,依托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途径,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奴化教育网络来实施.日伪妄图培养沦陷区人民的奴性,引导他们甘愿做供日驱使为日服务的顺民,泯灭他们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以达到维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但不论日伪手段如何掩饰和伪装,都无法改变其为日本殖民侵略服务的事实与可耻的历史定位.

关键词:日伪奴化教育;河北沦陷区;地方性实践

中图分类号:G4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30-0060-05

河北沦陷后,日伪按照其“以华制华”策略和“思想战”方针,迅速成立伪河北省公署和伪冀东、津海、保定、冀南4 个“道公署”,主要由伪政权出面,大力推行亲日、媚日、尊日、恐日的奴化教育.奴化教育貌似是一种文化教育现象,实际上是为日伪的政治统治和军事行动服务,具有强制性、隐蔽性和欺骗性,“和日本侵略者的军事、政治进攻相互配合构成统一体,是典型的文化侵略.”[1]本文拟对日伪奴化教育在河北沦陷区的实施情况作一探讨,以求教于学界.

一、日伪在学校实施奴化教育的措施

(一)依托学校教育,大力灌输奴化思想

1937 年10 月,日寇相继侵占石家庄、邢台、邯郸后,在侵占区建立了伪政权.伪省署成立教育厅,道和县建有教育科,自上而下,“不遗余力”推进奴化教育,妄图摧毁中华民族文化,消除中国青少年爱国思想及抗战意识.

1.恢复学校.日伪在伪冀南道施政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努力恢复当地的学校,主要是小学.小学的名称有初级小学、短期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等,其中中心小学属于伪省署领导.当时的初级小学建造就庙产公地或民房略加修补,即行招集旧日教员、学生开学上课,校址校具实在无法具备者改用露天施教方法.短期小学归并初级小学,改用短期小学教学教员,以初级小学兼充,不另派人,但无初级小学的村庄,恢复短期小学.完全小学建立在县城、乡镇,县城积极恢复完全小学,乡镇小学有经费者,亦令其设法恢复,无经费者令其归并县城小学.日伪在沦陷区努力恢复学校,是为了笼络人心,掌握教育阵地,以便在其统治区内尽快建立殖义教育体系.

日伪在伪冀南道恢复学校的数目,跟日军侵华前相比,相差甚远.以高邑县为例,据伪县知事张权本报告:“在事变前,有县立师范学校一处,短期小学二十三处,各乡附设短期班二十六班,全县八十处编乡有男女初级小学校九十七处,统计全县学校一百二十三处,学龄儿童八千五百余人入校.”而到1939 年10 月时,“恢复县立男女小学各一处,乡立初级小学校六十七处,在校生二千二百一十五名.”[2]可见,日军在冀南地区的野蛮侵略,对当地教育事业造成了巨大破坏和严重摧残.

2.修改教材.学校初期所用教材基本上沿用了国民党时期的课本,但是日伪政权删除了其中有关民族意识、国家观念和容易引起学生抗日思想的内容,强制各学校加进“中日亲善”、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等谬论,以后逐步采用日伪教育局新统编的教材.新编教科书在“复兴中国固有文化”名义下,强迫中小学生读《孝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内容,目的以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封建*道德来训育青少年对日伪统治者的顺从和奴化精神,使中国人民逆来顺受,接受和认可当前的统治秩序;新编教科书竭力鼓吹“新义”“中日满亲善”“同文同种”“共存共荣”“王道乐土”等谬论,妄图泯灭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把青少年塑造成服从日本殖民统治的“新民”.

3.组织体育活动.伪省署很重视学生的体育活动,要求各县“普遍设置体育场,按季举办运动会,各道署应切实督饬*外,并须以道为单位,每年按季举办道联合运动会以资提倡.”[3]1939 年,据赵县知事薛兴甫报告,“于九月二十一日,在本县文广前体育场举行中日合同运动会,此次参加者计驻本县皇军部队、县警备队、所、各学校及全县民众,并县公署全体职员,共计不下一千余人.”[4]1939 年,冀南道“特定于国历十月十七日在邢台县城内举行沿铁路线联合运动大会,由邢台、元氏、临城、内丘、沙河、邯郸、磁县等八县,于学校内选拔擅长运动之学生,每县五名来邢参加.”[5]日伪在每次体育活动中都渗透了殖义奴化教育的幽灵,在向学生渗透“中日亲善”“东亚新秩序建设”等思想时,又企图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组织、有勤苦耐劳之“健全”国民,以担当“大东亚圣战决战”体制下后方基地的兵站任务.

4.强迫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日伪当局还强迫学校师生参加他们组织的所谓的社会活动.1940 年6 月3 日,伪《河北日报》报道,邯郸县知事设壇求雨,在“赴城外迎圣母水铁牌”,跟随县知事的有“县署各职员及各机关法团首脑,县署警备队,队,县立新民高等小学,怀幼小校,民人等约计四百余人”.1940 年6 月23 日,伪《河北日报》报道:“广宗县署为殉职密探翟彬,开追悼忠魂慰灵祭”、“参加者友军谷垣警备队长,各机关、学校暨五十二村长与民众约一千余人”.除此之外,他们还让“小学教员及学校举行街头讲演,讲述新时代应具之知识及灭共思想,制作标语及漫画用以宣传”[6]等.日伪企图通过社会活动,向学生灌输封建意识、“亲日”思想和拥护伪政权观念,控制他们的认知,达到奴役沦陷区人民的目的.

5.通过培训控制教师思想.为控制教育人员思想,日伪举办暑期讲习会、各县教员短期讲习会等.1940 年6 月13 日,伪《河北日报》报道,伪省署“为灌输各县小学教员新民知识,及对时代有深刻认识期间,特通饬所属各县举办小学教员短期讲习会”.该会主任由县知事充任,筹备委员会由县教育科职员兼任,讲师聘请县民会职员,科目有“新中国教育,和平反共,建国之意义,精神训话,时事讲演,日语及日本事情,乡村教育”等,县小学教员均应参加,讲习期满,经考试合格者发给证书.日伪企图通过讲习会等形式,对教员进行精神训练与思想倡导,散布“中日两国同文同种”“王道乐土”等谬论.

日伪因办学能力和条件不足,办不起师范学校,但又迫切需要能为其服务的大量师资,于是开办简易师范学校和师资训练班.1941 年,伪省署在邯郸设立简易师范学校,该校在城内南大街,校长吕天熊,设3 年制两个班,共有学生70 余名.日伪在向学生传授教学技能的同时,还进行思想训练,灌输“反共”“亲日”等观念.伪省署严厉推行省立师范毕业生分配服务方法,严格限制师范生服务年限和自由升学或改就他业.1943 年,在邯郸城北门外耶稣教堂开办小学师资训练班,招收城乡失业知识青年,共办两期,学员100 人.[7]日伪对现有教师进行短期培训时,把精神训练和教学技能培训相结合,虽讲授教法,但更多的是向学员灌输“日本精神”和“日本文化”,以培育忠实为日伪服务的工具.

(二)强化日语教育,渗透殖民价值观

1.强化日语学习.日寇深知语言教育的作用,把日语作为其泯灭中华民族意识,维护其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日伪在学校大力推行日语教育,把日语作为必修课,指定课时和教材.规定:“高级中学每周教授日语三次,初级中学每周三次,师范学校日语每周二次”.[8]初级小学一般每周三课时.当时各地并不统一.学校对学生进行日语考试,如果考试成绩不及格,不仅要补考,甚至还会留级.日伪还建立专门日语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日语教育.1939 年,据永年县伪知事成礼和报告,“日语学校已成立,它附设第一完全小学内,每星期一、四、六、日召集四街公私初小学生六十人授课两小时”,[9] 教员由宣抚班班长若彬担任,宣抚员照屋副之,六个月卒业.日寇妄图通过日语教育,培养学生的亲日感情和对日本的认同感,把中国青少年培养成日本的“二代臣民”.

2.培育学习兴趣.为提高中小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日伪举办中小学生学艺会,节目包括讲话、朗诵、咏诗、唱歌、歌舞等,邀请中日名流和有关方面人员进行评判,成绩优良者发给奖品、奖状.日伪想通过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在潜移默化中让中小学生接受日本文化和日本的思想价值观,使他们对日本更加“亲善”,进而不再萌发排日情绪.

3.培养和控制日语教员.为对日语教员进行精神训练,并增进日语教学技能,日伪举办养成所和讲习会.1941 年10 月15 日,河北省立冀南道日语教员养成所成立.所长:刘子章,主师:富冈健次,规定学员数目为15 人,修业期限3 个月.现有学员10 人.[10]1941 年,河北省举办小学教员暑期讲习会,邯郸地区由冀南道尹承办,包括10 个县,学员人数30 人.日伪想通过培训活动,对学员进行“洗脑”,向他们灌输所谓的“新民学说”“封建道德”“中日亲善”等各种反动谬论,以便能够长期驾驭他们的思想,驱使他们的肉体,让他们成为其忠实的“奴隶”.

日伪在沦陷区所推行的日语教育,与正常的外语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其目的是要在中国人民中培养亲日分子与亲日情愫,为日本更好的奴役中国人民服务.日伪向沦陷区人民强行灌输日本语言,造成了沦陷区民众,尤其青少年儿童粗通日语,其他知识水平与能力远远低于战前的畸形状况.因此,日语教育是日寇奴化青少年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一种侵略化的武器,是为日本永久占领中国的政治野心和阴谋做的更深一步准备.

二、日伪在社会教育中实施奴化宣教活动的方式

日伪除了利用学校进行奴化教育外,也很重视社会教育,以控制人民思想,为其侵略服务.在社会教育方面,为日本推行文化思想侵略的新民会,是日军御用的宠儿.省、道、县都建有伪新民会,河北省总会长由省公署兼任,冀南道总会长由冀南道尹兼任,各县总会长由县知事兼任,每一级的新民会都有日本人做顾问.

(一)伪新民会在农村建立诸多分会

伪新民会组织庞杂,把奴化教育的触角伸向农村各个领域、各个层级,成立了诸多农村分会,他们狂称:“组织要把一盘散沙的农村浑然结成一体,把新义步步渗透到民间.”[11]1942 年,鸡泽县新民会在农村建立的伪组织有教育分会、商业分会、农村分会、宗教分会、妇女会、青年团、少年团、少女团等.他们的任务分工明确,教育分会任务是“领导民众灌输新民思想,使儿童彻底了解大东亚战争,并常街头乡间宣传.”宗教分会任务是“领导民众向善,并对于会员灌输新民思想,善化各村明朗.”商业分会任务是“领导各商严行经济封锁,予以匪徒当头棒物质封锁,使奄奄待毙之匪早日肃清.”农村分会任务是“各村自卫团使匪徒无立足之地,灌输新民思想,涤尽错误之匪共熏染.”青年团任务是“行军,街乡宣传,发扬新民精神,实践治运三大目标,共同站在反共线上.”少年团任务是“培养国家灵魂之少年,灌输新民思想,并常街头宣传,以洁白之心情,向大众讲述新中国.”少女团的任务跟少年团一样.妇女会任务是“使全县妇女起来站在战线上养成良家主妇.”[12]新民会在实施日军“以华制华”策略和“思想战”方针时,也裹胁少年、少女、妇女等鼓吹殖义奴化教育,散布奴化思想毒素.

(二)训练农村青年

为控制农村青年,并为其军事活动准备后备力量,日伪建立教化训练机构对农村青年进行训练.1939 年成安县伪知事何举之报告,设立“青年训练所一处,已办四期,毕业青年二百余人,现在第五期学生七十人亦将毕业.”据任县伪知事的秘书吴达泉报告:“青年训练所自成立以来,学生已有四期毕业,共学生一百八十一人,现第五期已开学,学生尚未到齐,其已入学受训者计有三十四人,至所内教练管理,仍希由县署职员与友军部队教员共同担任教授之.”[13]

1943 年3 月9 日,《晋察冀日报》报道:日伪大量开办青年训练所,强迫青年受训.”“磁县某村共有39 个青年,而受训者即有29 人.”他们在受训之后,有的被迫参加了自卫团,有的被迫去充当伪军.他们在日军的驱使下,负责保障地方治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日军兵源不足的问题,减少了日军实力的消耗,这样日军就能把兵力集中于第一线,加强进攻的锐势,从而支持长期的侵略战争.

(三)创办各种馆所

为演化民众思想,创造亲日氛围,日伪在冀南道建立了教育馆、图书馆、阅报处、讲演所、问事处、问字处、处、新民茶社等场所.对各个场所的活动,日伪都有明确的要求.在民众教育馆(后改为新民教育馆)内,其课程包括:新义择要;东亚新秩序要义;户籍法;保甲法;人民纳税义务;人民奉公原理;卫生浅说;锻炼身体浅法;公德养成俗解;私德保持工夫.“这十项课程由知事、秘书、所长、分任编纂讲义讲解.日伪要求,应以“善导思想为原则”,应作定期及不定期讲演,并注重乡村讲演,应延聘宿儒讲演经义,并励行民众识字工作,“使民众具有合理化之思想与知识”.日伪认为,民众馆最好设立于文庙内,以便民众因观感而生信仰,“收效甚速”.[14]日伪竭力把新民教育馆打造成推行奴化教育的重要阵地.1939 年,据赵县知事薛兴甫报告,“新民教育馆业经成立,内设图书、讲演两部,订有各种报纸、各种杂志.民众每日前往阅览者,极为踊跃,并于集期招集民众讲述时闻,藉资启迪民智,灌输知识,使民众明瞭世界大势及新中国之复兴情形.”[15]日伪通过各种馆所,用“新义”奴化思想浸染广大民众.

(四)举办民众学校

为转变民众思想,冀南道尹要求属县各知事遵照伪省署指示方法,“将原有民众之教育馆(现改为新民教育馆)促使恢复,如经费实在困难,可优先设立阅报所,购具有益世道人心之书报,招人阅览,并派思想纯正,学识充足,擅长演讲之人员,开设宣讲所,利用机关,善为开导,庶可变其恶思想,挽此颓风,将来社会实利赖之.”[16]冀南道尹认为,“秋收完毕,农暇时期,亟应利用各乡小学校址,成立新民夜校,招收失学青年,授以读书及新民知识,既可以扫除文盲,又可以推行政教.”[17]日伪规定举办民众学校时,每晚八时到十时为授课时间,决不能妨碍日间工作.日伪想通过各种形式的民众教育,向民众灌输殖民思想,来塑造他们的奴性,磨灭他们的反抗意识,欲长期地对中国人民进行殖民统治.

(五)推行识字教育

日伪为了向民众宣传“大东亚战争”决战意义及民众应负责任,积极推行识字教育,冀南道尹督促属县限期扫除文盲,以普遍渗透便能使文字宣传之效于民间.1944 年,为了推进识字教育,冀南道尹督饬所属各县“于本年度积极工作,关于管内文盲数目、年龄、及职业实际,着手调查,以为施策之标准,然后妥拟具体办法,逐步实施,并应有各县自行规定,限期扫除文盲,以收成效.”[18]此项措施主要为收揽民心,实际上根本做不到.

日伪利用新民会在农村大力宣扬“剿共灭共”“中日满共荣”“新义”等谬论,“采取最容易掌握人心的指导原则,开展与民众生活密切关联的各种运动”[19],企图“以思想对思想”,“以群众对群众”,来“扑灭之邪说,排除国民党之谬论,并根绝其他一切恶化思想与行为.”[20]新民会的欺骗宣传和卑劣伎俩,不断被抗日人民所揭穿;其罪恶目的,最终化为泡影.随着日本于1945 年8 月15 日宣布无条件投降,新民会被坚持抗日的中国人民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三、结语

日本侵华期间在河北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实行全方位的奴化教育,妄图凭借集中的思想灌输和各种伪化宣传,对青少年和民众进行毒害、奴役和遣使.然而,一切否认侵华战争性质的言行,一切歪曲甚至美化侵华战争的论调,不论以什么形式出现,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无法掩饰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日本只有客观、正确地对待历史,才能真正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此文点评:上述文章是关于日伪奴化教育和沦陷区和河北沦陷区方面的地方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地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抗战时期日伪在青岛的奴化教育 徐 佳【摘 要】抗战时期,青岛沦陷期间,日本侵略者通过各种形式控制了青岛社会,并在青岛全市实行绝对服从的奴化教育,青岛的教育事业陷入了一片混乱与黑暗之中 面对日本的教育高压统治,民众对此也呈现出了不同.

2、 生命化教育和语文主题教学的关系 陈钰艳内容摘要生命化教育与主题教学,都是立足于关注受教育者的个体生命意义,把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的过程之中 培养受教育者的个体精神,理想,人格的健康生长与形成,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

3、 例谈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 洪琳内容摘要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国际化的产物,如何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本土优势相融合并进行创新,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 本文结合澳大利亚TAFE体系在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

4、 生命化教育实践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生命化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发展,同时注重教师的进步、成全生命和个性 促进生命正常发展、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生命化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

5、 英国艺术学科通识教育实施状况管窥以英国考文垂大学艺术人文学院为例 摘要具有交叉色彩的艺术学科是高校通识教育建设的主力,如何开展有品质、有成效的艺术类课程的通识教育,任重道远 本文以访学院校英国考文垂大学艺术人文学院为例,以小见大,分析英国通识教育在艺术学科领域的实施.

6、 思想政治教育和金融管理专业融合途径以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思想政治教育与金融管理专业融合途径研究——以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沈玉星(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金融系,宁夏 银川 750021)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金融人才担负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