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农民工问题的参考文献 农民工子女教育论文 关于农民工的毕业论文题目 农民工文献综述范文 农民工现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农民工现状

农民工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农民工家庭日常消费生活以江苏省为例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农民工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05

农民工家庭日常消费生活以江苏省为例,该文是农民工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和农民工和消费和日常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摘 要:在新型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的推动下,以个人流动为主的打工形式开始改变,整个家庭流动到城市打工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主要探究整个家庭流动到城市的农民工消费生活,阐述其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空间,提供一种研究农民工生活的新思路.

关键词:农民工;家庭;消费生活

改革开放近40 年来,农民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012 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63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3亿人,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①从消费角度研究农民工的文献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种是农民工积极融入城市,通过在城市消费找到自己的身份认同,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代表.张晶通过对北京地区青年女性农民工消费调查发现,由于女工生活史的不同,其消费习惯的转变程度有所不同,其城市融入的态度也有所不同.②另一种是农民工返乡消费,在城市过着省吃俭用、得过且过的生活,以一代农民工为代表.江立华、卢飞以安徽省X村为个案,发现农民工更多地在家乡实行面子、*、人情以及互惠等不同形式的消费实践活动来完成乡村社会关系的修复与重建.③农民工消费内容研究主要包括消费态度、消费水平、消费结构.金晓彤、崔宏静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出现明显炫耀性消费,目的在于实现对其社会认同的重新构建,是对于其城市边缘身份和不平等社会地位的一种抗争.④金晓彤、崔宏静也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应该将提高文化消费的重点由外显符号意义的文化消费转移到教育型文化消费上,积累文化资本,提升自我价值,建构城市认同.⑤上述文献从农民工个人消费空间、消费内容来进行阐述,并未意识到随着社会流动的深入,农民工群体以整个家庭流动形式的增多,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角度.本文以家庭为单位,研究当整个家庭流动到城市时农民工消费生活的变化,阐述其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空间,进一步完善对农民工的日常生活研究.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6年江苏省农民工基本情况调查以及笔者的访谈资料,问卷调查在2016年暑假进行发放和回收,问卷合计2300份,内容涵盖了农民工的基本信息、工作状况、生活情况以及社会保障情况等,访谈资料是笔者在做问卷调查的同时对调查对象进行结构性访谈而获得的.

一、消费观

城市生活日新月异,农民工的代际流动早已开始,一代农民工逐渐退出城市舞台,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主力军.35岁及以下的农民工占41.8%,46岁及以上的农民工占21.5%.不同于父辈能省就省的城市生活,新生代农民工追求与城市人一致的消费生活.但现实状况是新生代农民工既不满足自己非城市人的身份,又对农民这一身份缺少认同,成为城乡之间的第三群体.新生代农民工为了使自己在这样的处境获得自我认同,追随消费社会的步伐,通过消费来建构自我身份.作为一种身份建构的方式和手段,消费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和身份认同的重要媒介.⑥除当前环境影响外,初级社会化在其中也有一些影响,不少新生代农民工过去是留守儿童,父母来城市打工,为了弥补子女缺少父母陪伴多会采取物质的补偿,这容易使他们从小养成物质追求的习惯.访谈对象ZZW曾经就是一位留守儿童,父母在上海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农村,他表示,现在这个年纪就应该多花点,以后有了小孩花钱的地方就更多了,也可能会舍不得为自己花钱,自己现在也存不到什么钱,还不如把钱花了还得到了一些东西.外部环境和农民工自身现状容易使其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对未来生活规划的消费观.

新生代农民产生这样的消费观原因有三:第一,新生代农民工与父辈的进城目的有着很大差异,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都是接受完义务教育之后的青壮年,在进一步升学受挫、农村空心化、同辈群体离乡打工的影响下,为了开阔眼界、远离乡村生活来到都市,在城市打工不为生存而为生活,不少农民工都认为农村人不比城市人矮一头,这易使其形成向城市看齐的标准.第二,市区商圈繁华、自媒体推送着各类资讯、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频繁,这让每一个进入城市的年轻人感受到这是一个消费的时代;新生代农民工在见识到城市生活的多姿多彩之后,融入、成为其中一员是他们的追求.第三,新老农民工存在进城年龄的差异.一代农民工进入城市时大多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务工人员,家庭的负担让他们没有能力去追求城市生活方式;而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压力较小,整个家庭共同承担着年轻人的压力,不少农民工结婚、买房都是父母花钱承担,生下孩子之后母亲也会帮助子女照看小孩.

二、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在生活消费过程中,不同类型消费的比例及其相互之间的配合、替代、制约的关系.⑦本次调研结果显示,每月收入支出占月收入10%以下的农民工占11.1%,10%~30%之间占42.1%,30% ~50% 之间占33.2% ,50% 以上占13.5%.

农民工来城市打工的第一问题就是住房,从居住环境可以发现其消费结构部分情况.农民工是个人流动还是整个家庭流动对其住房选择有很大影响,不同于单独来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有更弹性的住房选择,农民工家庭流动到城市多选择在城市租房这一住房方式.对一些初入城市的农民工家庭而言,受经济条件影响多选择在城中村、郊区进行租房,住房开销并不多,但基础设施往往不足,卫生间、厨房大多缺失.TWF是一位46岁的女性,与丈夫多年来在各地打工,近几年都固定在N市工作.她表示,出门在外不能讲究什么,丈夫老板好心提供一间小屋居住已经很好,厨房就是做的简易厨房,有个公共厕所.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环境与老一代相比还是有所提高的.ZZW是一位30岁的青年男子,和女朋友在N市打工,他表示二人和其他三位租户共同租用一家四室两厅的房子,共用卫生间,并无厨房,如果需要在家做饭会使用房间里的电磁炉.从访谈可以看出不仅在住房上,在其他生活开销上也能够看出新老一代的差别,老一代农民工在城市减少开支,城市是赚钱的场所,消费并不重要;新一代农民工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工作的同时也不忘消费,通过消费获得城市生活的满足感.TY的父母在他上小学时就来到N市打工,TY在高中时期辍学来到N市,这是一家在城市打工多年的农民工家庭,他表示,一家人过去租房子住在城中村,现在买了一套两居室的二手房,爸妈现在主要就想早点能还完房贷,和女朋友的工资也就补贴家用.这是一个勉强扎根在打工城市的家庭,整个家庭的消费结构是个人基本生活需要和融入城市的成本,这个家庭应处于农民工家庭中上层水平,展现的是较有能力的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状态.从上述访谈中可以看到,农民工家庭的消费结构主要受年龄、经济收入、居住时间的影响.年龄层较小的农民工的消费观、消费结构和城市人一般无二,但他们的消费水平存在着暂时性和条件性,一旦他们离开城市时其经济实力就无法供应他们在城市中的消费水平.对于长期居住城市的农民工而言,城市融入成本是其消费结构的重中之重,如何使其融入成本减轻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消费空间

消费空间是农民工进行消费的场所,有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之分.私人空间主要是熟悉的群体进行消费互动的场所,对农民工而言这类场所非常少;公共空间有公共物质空间、公共文化空间之分,农民工公共物质空间主要有超市、小商品市场、商场、餐馆,公共文化空间主要指公共图书馆、书店、博物馆、公园、电影院、KTV等.

ZZW表示,和朋友合开理发店,一周七天都会上班,晚上偶尔会和朋友去饭馆、KTV聚聚,节日里会和女朋友出去看看电影,陪她逛街.我们和上班族不一样,时间少,层次也不同,图书馆、博物馆这些不是我们会去的地方.ZY表示,父母是老一代农民工,没活做的时候会回老家休息,自己和未婚妻平时没什么事会出去吃个饭,看电影.从访谈中可以看出,农民工的消费空间多为满足自身物质需要的场所,对于公共文化空间中层次较高的场所受时间、经济、个人文化水平等影响很少光顾.新、老农民工的消费空间有一些区别,老一代农民工很少愿意将城市作为自身的消费空间,流出地才是其归属地,他们更愿意返乡消费,其中也有不少农民工在老家进行炫耀性消费;新生代农民工希望融入城市,在城市消费是其通过消费购买身份认同的一种方式,他们的消费空间多在城市,家乡更多是情感的代名词.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智能手机的普及,消费空间更加扩大,网上购物、网上阅读也变得稀松平常,特别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他们的网络消费倾向并不低于城市居民.并且网络消费一部分缩减了城市与农民工之间的文化区隔.对农民工而言,工作时间、经济状况的客观条件使其缺少时间、精力出门常去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这些公共文化空间,网络购买电子书、网上免费看电影这些都可以使其足不出户便可享受文化空间的消费.据了解,爱奇艺、优酷等门户网站包月价也不过15元左右,与去电影院相比极大降低农民工的文化消费投入.通过网络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的同时可能会降低其与城市居民的互动,固化两者间的区隔;无可否认,农民工群体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社会互动频率本就不高,网络空间虽然节省农民工的时间、金钱,也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但如何在实现其丰富物质文化消费和增强城市居民与农民工的互动之间找到平衡点,仍需要进行探索.

农民工的消费生活已经发生代与代之间的改变,家庭形式在城市打工已经成为民工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家庭在城市的日常消费生活也与独自打工有所区别.从消费观念上来看,不同的打工目的、生活经历以及生活压力造就两代农民工之间的消费观念差异,以自我包装、缺乏未来计划的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观和以能省就省、精打细算的老一代农民工消费观是时代环境、生活经历的产物.从消费结构上来看,收入是决定农民工消费结构的根本,是否婚否、打工年长也会影响着农民工家庭的消费结构.从消费空间上来看,农民工的消费空间多为物质性消费空间,公共文化消费空间不足,网络可以降低农民工享受文化消费的门槛,但是不利于其与城市居民的互动.

从农民工家庭的日常消费生活可以看出其融入社会的愿望,不少新生代农民工受消费时代的影响更换手机的频率很高,其工资水平并不足以应对他们的消费水平.ZZW表示,手机是脸,周围朋友都使用苹果手机如果你不用会让人瞧不起.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着通过炫耀性消费构建群体认同,但通过商品消费获取背后符号意义,建构身份认同,往往并不能融入城市.通过教育型文化消费的内隐形消费方式进行阅读、参加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知识与能力,从而实现自我身份认同,才能真正融入城市.

引文注释

①国务院农民工办课题组.中国农民工发展研究[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②张晶.趋同与差异:合法性机制下的消费转变——基于北京地区青年女性农民工消费的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06).

③江立华,卢飞.农民工返乡消费与乡村社会关系再嵌入[J].学术研究,2015(3).

④金晓彤,崔宏静.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建构与炫耀性消费的悖反性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2013(4).

⑤金晓彤,崔宏静.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型文化消费路径:社会认同建构的路径选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1).

⑥杨发祥,周贤润.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认同——一个社会学的分析框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

⑦易丹辉,尹德光.居民消费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上文评论:这是一篇关于对写作农民工和消费和日常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农民工本科毕业论文农民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基于大数据的特色小镇政策监控路径以江苏省为例 摘 要2017年,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 2018年,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将建设“特色小镇”作为“构建农村一、二、.

2、 日常生活关联下的新历史主义和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摘要新历史主义视历史为本文,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与现实的共时性系统,表达了作为社会无意识的日常生活的特性 新文化运动也在传统和现代的多元架构上实现了文化调适,蕴含了日常生活的“着陆&rdqu.

3、 大众日常生活实践中的游戏艺术 摘要米歇尔·德·塞托……学者从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了一种创造,它是大众规避技术、秩序控制的生活艺术,这些创造日常生活的匿名者鲜为人知,在技术话语中没有一席之地,然而我们可以.

4、 消费降级,学习生活保值 作为中年女人,最重要的是始终持有一股“精神气儿”,这精神气儿,就像年轻姑娘脸上的苹果肌一样,让你的生活看起来生机勃勃,挺拔多姿 消费降级,恐怕是这段时间最热的一个热词 有一篇文.

5、 被新消费悄然改变的生活 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同时,“买体验,而不是东西”……诸多新消费理念也在悄然改变大众日常消费模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力量 少年养生、潮男消费…&hell.

6、 古雅典人的日常生活 在古希腊时期,古雅典的日常比别的大城市有趣得多,这主要是因为,那时候的希腊有剧院、有伟大的哲学家,人们参与政治,许多人都热爱体育运动,同时还发展出了在广场进行集会、辩论和演讲的文化 在没有军事训练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