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文化期刊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参考文献 贝字旁汉字和中国古代文化论文 中国古代文化论文 关于古代文化的论文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论文 印度古代文化的论文

关于古代文化方面论文范文集 跟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命题特点与备考策略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古代文化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4-01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命题特点与备考策略,本文是关于古代文化方面论文范本跟备考策略和常识和高考类论文范文集.

一、文化常识题考查回顾

高考对文化常识题的考查是社会选择的结果.高考初创与探索时期(1952-1965年)以作家作品常识为主,文体知识(1956年)和表达方式(1957年)各出现一次.恢复高考后,自1981年始,文学常识题再次被纳入高考考查内容,1983年改“文学常识”题为“语文常识”题,考查内容愈加丰富,包括默写、文体常识、作家作品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汉字构字知识和文体知识.

到2001年止,历年高考都以文学常识的考查为主.其中有几年涉及古代文化常识,如1992年考查对“太行山、江表、关西和百越”四个地理名词解释的正误辨析,1993年要求考生判断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这首诗的传统节令,1994年考的是传统礼貌称谓“令和家”的正确使用,1995年又是考古代人物称谓“名和字”的解说,这四年连续考查某一文化现象,而1998年则同时涉及古代的教育科举、职官沿革和纪年纪时等文化现象,真题如下: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此题考查的的文化常识较以前有很大变化,因没有上下文可供参考,难度较大,但不能不说这是对古代文化常识考查的一大亮点.

遗憾的是,1998年后的几年又只是考查文学常识而不见文化常识题了,而且2002年以后直到2013年全国卷乃至各省市高考试卷基本上都没有出现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直接考查.

二、古代文化常识命题特点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全国大纲卷终于有了古代文化常识的身影,2015年和2016年的新课标卷继续出现.较以前不同的是此题放在了文言文中,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解读,而非像1998年的单独命题,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有相关的文化常识的积淀,又要能结合给定的文言文作出正确的判断.综观这三年的命题,大致呈现以下特点:

1.考查形式固定不变

古代文化常识题都是放在文言文中考查,该文言文都选自《二十四史》,如《新唐书·韦凑传》(2014全国卷)、《宋史·孙傅传》(2015课标Ⅰ)、《北史·来护儿传》(2015课标Ⅱ)、《宋史·曾公亮传》(2016课标Ⅰ)、《明史·陈登云传》(2016课标Ⅱ)、《明史·傅珪传》(2016课标Ⅲ),所选材料都是正面历史人物的传记文章,篇幅在700字以内.四个选项的词语都出自该文言文,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位于三道客观题的第二题,要求判断错误选项,分值三分,题干措辞没有变化,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考查内容稳中有变

(1)三年的古代文化常识题都考了职官沿革这一内容.(2)对姓氏称谓的考查频率较高.

(3)古代典章制度多有涉及.(4)另外还考了文化典籍名词.

3.考查范围广而有据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包括天文地理、历法乐律、典章制度、职官沿革、文化典籍、行政区划、教育科举、宫室建筑、礼仪习俗、姓氏称谓、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名目繁多,而且由于年代久远,社会变迁,很多历史事物已难于理解,这对广大考生来说的确是一道难于逾越的沟坎.不过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虽然很广,但是还是有据可循的,这连续三年的六套真题的考查点基本上和教材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1)见于教材课文的

故事(2014年):“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

名/字、谥号(2015年):必修五“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

两京(2016年):“衡乃拟班固《两都赋》作《二京赋》”(《张衡传》);

教坊(2016年):“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有司(2016年):“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陛下(2016年):“且陛下春秋高,法令无常”(《苏武传》).

(2)见于教材注释的

春秋(2014年):《烛之武退秦师》注释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

嗣位(2015年):《虞美人》注释①:李煜,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公元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

兵部(2015年)/礼部(2016年)/吏部(2016年):《狱中杂记》中有“余在刑部狱”,注释为:刑部,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掌管全国刑法、狱讼之事,是清代最高司法机关;

太子(2015年):《陈情表》中有“当侍”,注释为:,指太子,因太子居.

(3)跟教材内容有联系的

解褐(2014年):《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乃使其从者衣褐”句,注释为:穿着粗布衣服,意思是化装成百姓.按:“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南面(2014年):《鸿门宴》中有“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按:按古代礼仪,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故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又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帝王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向南而坐,所以“南面”用以指居帝王或诸侯、卿大夫之位;

诣阙(2015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有“城阙辅三秦”,《水调歌头》中有“不知天上宫阙”,《满江红》中有“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按:“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庙号(2015年):《过秦论》中有“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伶官传序》中有“入于太庙,还矢先王”.注释为:七庙,天子的宗庙;太庙,帝王的祖庙.按:“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庄宗;

登进士第(2015年):《师说》注释①言韩愈“25岁中进士”,《书愤》注释①言陆游在“宋孝宗时赐进士出身”.按: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致仕(2016年)/移疾(2016年):《张衡传》中有“上书乞骸骨”,注释为: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按:“致仕”指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中宫(2016年):《长恨歌》中有“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西宫南苑多秋草”.按:“六宫”指古代皇后的寝宫,正寝一,燕寝五,合为六宫.“后宫”指天子或诸侯的宫室,此处当为“後宫”,指妃嫔所居的宫殿.“西宫”指离宫,别宫.“中宫”指皇后居住之处,因以借指皇后;

契丹(2016年):高适《燕歌行》中有“汉家烟尘在东北”,注释为:“东北”是指开元十年至天宝初,唐与东北奚、契丹的战争持续不断.按:“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首相(2106年):《论语·侍坐篇》中有“愿为小相焉”,注释为: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是最低的士这一级.《张衡传》中有“出为河间相”,注释为:相,汉朝王国的相,职权相当于郡的太守.《蜀相》中有“丞相祠堂何处寻”,丞相,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长官.按:首相,谓宰相中居首位者;

建储(2016年):《陈情表》中有“当侍”,注释为:,指太子,因太子居.按: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周时天子及诸侯之嫡长子,或称太子,或称世子.秦因之.汉天子号皇帝,故其嫡子称皇太子.金元时,皇帝之庶子亦称太子,如金有四太子兀术.明以后皇帝之嫡子称皇太子,亲王之嫡子称世子.因为太子是被皇帝封为储君的儿子,所以建储就是立皇太子.如宋苏轼《范景仁墓志铭》:“公在仁宗朝,首开建储之议.”

三、古代文化常识备考策略

由上文分析可知,近三年高考文化常识题的考查点基本来自所学文本,有的来源于课文,如“有司”;有的来源于注释,如“太子”;有的跟教材某知识点密切相关,如“南面”.考生们若要取得古代文化常识题质的飞跃,则需立足文本,夯实基础,适当拓展,由点及面,联系现实,深化认识.

首先,要精益求精,深挖内涵.例如,“陛下”一词在必修一《荆轲刺秦王》中就已经出现,荆轲携秦武阳来到秦国,“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书中注释为:“陛,殿前台阶.”那么“陛下”则是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汉蔡邕在《独断》中作如下解释:“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陛下者,陛,阶也,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执兵陈于阶侧,以戒不虞.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可见“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此词又见必修四《苏武传》,“且陛下春秋高,法令无常.”此虽为李陵的劝降之词,对朝廷的不满之意,但“陛下”的称呼则流露出自己仍为大汉之臣,且对大汉帝王之忠诚,不言而喻.

其次,要勾连相关,比较归纳.某一文化常识的出现往往不是单一孤立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比较归纳,勾连相关知识点,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必修五的古代文化常识部分就天文地理、纪年纪时、姓名字号和礼仪制度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究梳理,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但是中国古代文化浩如烟海,皓首穷经亦只能见其冰山一角.虽然如此,我们在梳理探究某一文化现象的时候,还是要尽量尽可能多的掌握,知其一一定要知其二.比如教材中抛出这样的问题,“河内、河外、河东、河西、河南、河北,要分清楚是指黄河流域的那个地区”(见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地理”),我们就一定要明确:“河内”,古代指黄河以北的地区;“河外”,春秋晋人指河西与河南地区;“河东”,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指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河西”,春秋、战国时指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之西;“河南”,指黄河以南地区,具体所指范围广狭有异,秦汉时代称今河套以南地区;“河北”,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这样“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必修一《鸿门宴》),以及“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中的相关概念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要温故知新,联系实际.必修二《游褒禅山记》中,有“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句,此处“华山之阳”是指华山的南面,因为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可是如此记忆,有些学生反而容易混淆,这时最好的做法就是唤起学生的回忆,以故记新.学生初中学过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有“衡阳雁去无留意”,此处“衡阳”就是衡山之南.又《愚公移山》中,一开篇就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此处“河阳之北”即黄河北岸的北边;该文结尾处是“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此处的“汉之阴”,即汉水的南岸.水之阴阳就是水之南北,一目了然.其实今天我国很多地名都与此文化现象有关,如湖南的衡阳市(衡山之南),陕西的华阴市(华山之北),无锡的江阴市(长江之南),武汉的汉阳区(汉水之北)等.如果学生能够将书本所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则难者亦易矣.

参考文献:

[1]刘汉军 《高考文学文化常识命题特点及应试对策》 临沂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 1993年第1期.

[2]刘忠华 《文化常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载体》 社会科学论坛 2009年第2期.

[3]刘建新,晏玉平 《拓展_梳理_还原_2017年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复习教学策略举隅》语文月刊 2016年第10期.

该文汇总,本文是一篇适合备考策略和常识和高考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古代文化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古代文化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高考生物实验试题特点与备考策略 前言 在近些年的江苏高考生物试题中实验试题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针对高考生物实验题进行研究,探索试题特点及备考策略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江苏省高考生物实验试题的特点.

2、 寒和中国古代文化 中国古代生活中的人和事,许多都冠上了“寒”字 例如称贫穷的读书人为“寒士”“寒人”“寒儒” 为什么称贫穷.

3、 艺术生在高考化学中的备考策略 历年的艺考生都很多,现在很多的理科生也加入到了艺考大军中 他们除了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就应付艺考的考前培训外,还需要在艺考后备战文化考试,可以说他们非常的幸苦 2012年年底,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艺术类高.

4、 高考数学备考策略 高考复习有别于新知识教学,其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综合性强的练习中进一步形成基本技能,优化思维品质,使学生在多次的练习中充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能力 下面就高考.

5、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作文实操性备考策略 近年来,高考作文题大多是以文字型材料为主,考生备考的注意焦点也在文字型材料的类别上,比如议论性文字、叙述性文字……;但2016年全国Ⅰ卷作文题,突然使用漫画型材料,这让很多考生不太适应,这对平时语文素.

6、 2019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情感表达共性 考试说明”对诗词鉴赏的总体要求为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近三年的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选材范围非常广泛 但从整体上看,仍以唐宋诗词为重点,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