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小学数学论文怎么写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 小学数学教学杂志 小学数学论文大全 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育杂志 小学数学论文省级期刊 小学数学电大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论文投稿流程 小学数学电教论文题目 小学数学期末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下载

小学数学类论文范例 跟数学文化须走进课堂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相关论文怎么写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小学数学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8

数学文化须走进课堂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该文是小学数学有关论文范文素材跟走进课堂和数学文化和小学数学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王华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课程作为“让人成为完整人”教育的一部分,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观点、数学思维和数学精神等数学文化方面的知识进行渗透性教学.因此,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应是每位数学教师追求的境界,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设计数学文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数学文化进课堂的重要性

首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让数学文化走近学生,让学生通过数学文化理解数学,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和体现,数学文化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独特且重要的作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文化的渗透作用与价值:第一,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数学的作用;第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三,感受数学家治学的严谨;第四,欣赏数学的优美.同时,根据小学生独特的心理发展特点,如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等,再加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从小学阶段开始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契合小学生的发展需要.

其次,数学文化在教材中呈现的比例开始变重.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教科书十分注重数学文化价值的体现,专设了“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游戏”等栏目,向小学生介绍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发现、数学方法与思想、数学史等.这些都有助于小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感受数学文化的熏陶.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教科书编排有90处“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游戏”等栏目.《课标》在知识内容上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每个领域中均渗透了数学文化(见下表).

从表1可看出:“你知道吗?”等栏目的分布及次数在两个年段都有涉及,最多的五年级上下册共22次,占24.4%;其次是六年级共18次,占20%;最少的是三年级共9次,占10%.

教学内容栏目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游戏数学阅读共计数与代数551013179空间与图形628统计与概率123共计621413190]

从表2可以看出:“数与代数”这一部分的内容,在各栏目中都有提及.在各个栏目中,“你知道吗”占的比例最大,共出现55次,占69.6%;“数学阅读”占的比例最小,共出现1次,占1.3%.这些栏目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数字、数和计算工具的发明发展史、古代劳动人民的计数方法和计算方法等数学文化知识,体现了数学的文化价值.作为数学教师,应该重视数学文化的存在,在教学中予以落实.

二、数学文化进课堂的途径

数学课堂是师生交流学习、进行文化浸润和传播的主阵地.小学数学教师要关注的是数学文化的渗透,注重的是如何让学生去感悟数学的美,体验数学探索的过程,去领略其背后的数学文化价值和观念.构建文化意蕴浓郁、文化色彩丰富的数学课堂是渗透数学文化的主要途径.

1.以人物为线索

数学上一些伟大的数学家,往往代表着一些典型的数学文化.各年级、各册教材中涉及中外许多数学家,其中刘徽次数最多,共6次;其余依次是祖冲之和哥德巴赫,各5次;欧几里得和陈景润,各4次;欧拉、高斯和华罗庚,各3次;阿基米德、笛卡尔和韦达,各2次.提及1次的数学家中,中国有杨辉、刘瑾、陈大位、王元、潘承桐,外国有莱布尼兹、威廉·奥特雷德、赫瑞奥、克拉维斯、阿尔·卡西、德·摩根、蒲丰、费勒等.这些数学家的事迹,都可以作为教学线索.在《统筹安排》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家里来客人时,怎样让客人尽快喝到茶”为主题,引导学生把“先后做”“同时做”的思想通过华罗庚的统筹流程图体现出来,图形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合理安排时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激发其爱国主义精神.

2.以数学题材为线索

数学文化的根本还是数学知识本身.如教材中阿拉伯数字的发展、数的产生与发展、十进制计数法、计算工具的认识、计时工具的演变等,既体现了近现代数学的深度与广度,又体现了数学的科学性与应用性的统一.

如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中,教师可增加计时工具演变过程:古代,原始人白天出去打猎,晚上回山洞休息,他们计算时间只知道“日”和“夜”.后来,人们学会利用太阳影子来确定时间(立竿测影、日晷测影),也学会利用滴水或漏沙的方法来计算时间(滴漏计时).再后来,人们发明了钟表,计算时间越来越准确.同时,提供给学生国内外各式各样的钟表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钟(表)面的奥秘(时针、分针、刻度等),加深学生对钟表各部分的理解和记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提供一些相关的数学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理清数学发展的脉络,加深学生对数学观念、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形成对数学的整体认识,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

3.以史料书籍为线索

丰富的数学文化,往往见诸浩瀚的史料书籍.小学教材提到了5本数学著作,其中《九章算术》次数最多,共15次,《孙子算经》《周髀算经》《算法统宗》各3次,《几何原本》2次.在教学《九章算术》时,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九章算术》的数学成就,接着介绍数学家增补、捍卫该书的艰难历程,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教师介绍《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介绍明代程大位的著作《算法统宗》中的“孙子歌”:“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通过了解古代数学问题,学习剩余定理,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

数学的核心在于思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挖掘教材以外、不同时空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从最初、最古老的解决问题中获得启示,尽情享受数学思考带给他们的思维自由,从而养成自觉用数学思想方法和观点去观察事物、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4.其他途径

以数学儿歌为线索.数学王子张齐华说:“数学文化不等同于数学史,数学史只是数学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学文化的形态有理念形态、课程形态、教学形态、方法形态、思想形态、精神形态.数学最大的价值就是让人的思维更加逻辑、更加清晰、更加灵性、更加有数学味,这就是数学文化的价值所在.”数学教材中那么多复杂的算法、口诀,怎么才能让孩子“过目不忘”呢?教师可以把它们编成儿歌,让孩子边唱歌边做游戏.这样,就可以把难懂的数学掌握了.如三年级下册《年月日》一课中,大月小月的记忆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整,二月特殊不可忘;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以数学符号为线索.符号是数学的一大特征,有学生见到一个个符号就犹如听到一个个美丽动听的音符,也有学生见到符号就眼花,不知所以.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字的产生》时,教师让学生欣赏印加人(古代秘鲁土著人)绳结、印加结绳记录5500公里帝国的信息、金属算筹、白玉算筹、甲骨文数字、古巴比伦楔形数字等资料图片,再回顾数字是怎样产生的.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符号的认识,感受数字的美妙和伟大,并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作者单位:京山县京山小学)

责任编辑严芳

该文点评,上文是适合走进课堂和数学文化和小学数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小学数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小学数学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主题图的作用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 江西婺源县紫阳第一小学(333200) 俞文福摘 要主题图让数学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只有深入研读、恰当使用、灵活处理,才能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使学生真正.

2、 小议人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 【摘要】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的能力,语文阅读在小学教学中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ld.

3、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老师需要因材施教,不仅根据教材制定有效的课程设计,而且还需要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法 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仍然有许.

4、 苏教版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百分数意义的比较 摘要 百分数是小学数学教科书中重要的数概念之一 比较苏教版和人教版对该内容的编排,发现二者都具有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与统计内容沟通的相同点,但是也在内容呈现的显性程度、数据的广泛性代表程度、与分数的.

5、 部编版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提示语比较 语文教材主要包括选文系统、知识系统、助读系统和作业系统四部分内容 其中,最能体现教科书编者意图和课程标准要求的是助读系统 助读系统是对学生学习要求、学习重难点和学习方法的提示,也包括对某些疑难问题的途.

6、 现象教学活动探微以人教版农业区位选择为例 摘要“现象教学”是芬兰国家课程中出现的新概念,即事先依据一些源于学生生活的现象确定研究主题,然后围绕特定的主题,实现跨学科教学 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基础上,笔者选择&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