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古代汉语论文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选题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题目 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选题 对外汉语期刊 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评 对外汉语教学期刊 对外汉语教学杂志 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对外汉语硕士论文

关于对外汉语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与生态主义文化观下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对外汉语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8

生态主义文化观下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该文是对外汉语类论文范本和对外汉语和生态主义文化和教学类论文范本.

生态主义文化观下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李明心

(河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

[摘

要] 全球化多元文化的语境对汉语国际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教育国际化趋势,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二语习得者是时代的要求,文化教学与语言技能训练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主义视野下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模式是在整体性、动态性、差异性及平等性的原则上构建的,本文从课堂实践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生态主义观照下,帮助二语习得者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以期对外汉语课程达到兼容、动态、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 生态主义文化观;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H 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6)11-0162-03

依据《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使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学习目的,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最终具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1]可见,必要的语言知识和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成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主要构成.当前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应采取“语言技能为基石,文化意识为主导,跨文化交流为目的”的主导思想,运用到对外汉语的文化教学之中,训练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从而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和跨文化交流. 《大纲》的文化意识部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意识与国际视野四部分”.[1]在此纲领性文件中,“文化意识”成为主要的关键,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培养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和提高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文化的内涵与文化教学

在中国文化典籍《周易》中,给文化下了最早的定义.“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2]基本含义为天地阴阳之气相感相交而化生万物,圣人感化人心而使天下和平.文化,就是以文字、图形等等形式,起到教化、感化人心的作用,以实现天下文明.而在西方世界的语境中,文化(culture)源于拉丁语“CULTURA”有神灵崇拜、耕作、驯养和精神修养等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的定义为:“把行为模式,个人对他见的看法,对社会的看法,对外部世界的看法都包括进来.从此视角出发,一个社会的文化生活可以看成是通过社会的生活和存在方式,文化的感觉和自我认知,是社会总体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和信仰的自我表现.”[3]在近十年的国际汉语教育中,语言的交际能力已经引起学界的关注,但大部分研究和课堂教学仍然以传授文化知识和模拟文化情景教学为主,民族文化自觉性、文化身份认同性及文化异质性等诸如此类文化观念和文化意识的灌输和培养仍在边缘地位.如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如同隔靴搔痒,舍本逐末.因为我们的行为来自观念的导引,没有跨文化意识的扎根教育,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如无源之水.

我们应该利用课堂教学,在语言技能教学的同时贯穿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语言技能训练的同时侧重多元文化交际能力的体现.在外语教学中应导入文化教学,然而包括了母语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的英语文化教学内容一直处于严重的生态失衡状态.从近年来国内在文化教学方面的研究,我们发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文化占主体地位,本土文化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外语教材中涉及汉语文化的内容过多,而介绍外语文化的题材少之又少.以《长城汉语》和《现代汉语》教材为例,其中涉及西方文化的文章占有率不到10%.

对外汉语教学既是语言的教学,也是文化的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包括了对母语文化的洞悉熟知和对异域文化的认知理解.本文援引后现代主义的生态主义理论对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体系建设及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以期培养外国学生客观平等的文化观,提高文化适应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建立和谐的文化生态学习环境.

二、国内外文化教学研究现状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一直重视语言研究和文化研究在二语习得中的关系;90年代以来,比利时语言学家耶夫·维索尔伦出版了《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书,发展完善了语用顺应论(Theory of Adaption),其中的语码转换理论、动态适应论、言语行为商讨性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当前的英语教学理论和文化交际的实践.格罗斯利(2001)提出了全球化视野下理解文化教学的可能性.[1]p475-49280年代后国内的外语教学界已意识到文化内容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并在不同层面展开研究.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研究主要从教学基础理论研究、文化因素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和形式上展开.徐盛桓(2002)教授提出的“常规关系模式”(Stereotypical –Relation Model)探讨了交际双方在跨文化语境下编码与解码的差异[4];曹文(1998)提出文化教学的两个层次:文化知识层(culture knowledge)和文化理解层(culture understanding),以及联系两个层面的文化意识教育,他认为文化教学必须超越文化知识层达到文化理解,方能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人才.[5]我国的著名语言学专家胡文仲对跨文化交际进行实证研究,赵金铭对汉语作为第二汉语教学的理念和模式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表层文化迁移与深层文化迁移因各自特点不同[6],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如火如荼之时,也存在很多不足.在文化研究取向上的平衡方面,中国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共性和个性研究,在课堂上实施教学策略和输入形式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等方面都需进一步拓展.本文从后现代生态主义理论对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课堂构建进行探讨,提出文化教学应建立在和谐平等的文化观上,从而展开纵深的文化对比,进一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生态主义理论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生态主义思潮源于上世纪90年代,是在发达国家中新兴的一种绿色政治思潮,它追求人与万物的和谐共生,重视人与自然的息息相关.这种生态观与中国老庄古典哲学倡导的“天人合一”自然观和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思想不谋而合.换言之,西方后现代主义走到物质文明的尽头,开始意识到先哲的智慧对人类未来的指示,他们对其日渐膨胀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弊病进行反思,以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观和发展观,试图建立和谐、平等、发展的新兴人类社会关系.在二十一世纪全球化多元文化共生的国际背景下,生态主义文化观高扬平等、、对话和和谐共生的旗帜,反对专制、霸权、对立和唯我独尊的思维和行径.以其兼容并蓄、深邃宽广的特性很快被社会文化领域倡导.美国生态后现代主义批评家斯普瑞特瓦克强调多元差异、平等对话,打破二元对立.这种生态整体主义也适用于人类文化生态系统,即东西方文化与异质文明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和而不同、和谐共生.然而,生态主义的理论研究需与社会实践结合,方能体现其普适价值,生态主义与文化不同层面的结合将打破文化霸权主义的中心话语,为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建立新兴的国际文化秩序做出贡献.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此理论的观照下,生态主义文化观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将扭转语言教学理论研究学院化、理论化,语言技能片面化的现象,凸显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互补共生的特性.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生态主义文化观的教育首当其冲.首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生态主义文化观.它是时代的产物,它使我们具有跨文化的国际视野,对母语文化和他国文化有明晰的认识和判断.教师帮助学生树立生态主义文化观,从而建立坚强的文化自觉观和爱国主义基石,懂得不同文化的特质和优劣,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在尊重他国文化的前提下,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而不是犯了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错误.其次,西方发达国家仍力图把持国际文化语境的中心地位,使全球文化发展处于严重失衡状态.西方的文化通过新科技、新媒体、影视报刊种种媒介占据着大众思潮,对中国年轻学子不无影响.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对这种不和谐的、反生态主义的文化观要有正确的认识.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有清醒而独立的国际视野,要用生态主义的视角看待文化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组成部分,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文化生态系统,对学生积极引导,进行生态文化的教育,使他们在学习汉语的同时,对中国文化有客观的认识和理解,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生态意识和生态视野,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人才.

四、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课程的生态重建原则

第一,整体观原则.勃郞·弗勃伦纳(Bronferbrenne L,1977)指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生态环境中.[7]对外汉语的课程整体观认为课程教学就是一个生态系统.这一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元素构成.各个元素既是独立存在的,也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共同协作才能实现教学目的.生态教学整体观遵循尊重差异、平等对话的模式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为师生对话,从而教学内容将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学习,文化意识的培养也都需要从课程整体观的角度来考量、设计和检测.

第二,动态观原则.课程教学是一个整体,并非固定不变的,教师要把握动态性和灵活性.课程教学系统是个新陈代谢的过程.教学相长,能量互动.文化在发展,语言在发展,教学内容也在动态发展.这就是我们坚持的动态观.正如勃朗·弗勃伦纳所说,人的发展就是“在生命的始终,正在不断生长的有机体与其所处的不断变化着的环境之间的逐步的相互的适应”.[8]而生态主义课程学家霄格尼尔受怀特海的过程哲学的启发,认为人的发展、学习、教学都是过程,都在不断发生之中,从而提出 “神圣的循环”论教育[9].但这里倡导的循环,并不是现代主义认知模式的简单重复,而是课堂场景在动态过程中,受科学规律支配的转换发展模式.

第三,情境观原则.生态心理学取向的情境观认为心理不是环境选择的产物,也不是内部信息加工的结果,而是行动——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格里诺认为“情境能更有效地参与探究和通过对话的实践来看学习.情境原则重在学生学会探究和意义的形成”.[10]这一原则下,知识倚重于环境.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能指与所指才有意义.课程情景教学在生态主义文化教学中有重要地位.情景设计应具生动性、直观性、现实性,将教室、学校和社会紧紧联系在一起,将个人的、国家的、世界的种种文化信息展示出来.这些文化教学情景与教学目标是一致的;但同时教学效能充满了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第四,差异观原则.由于情景性的不确定教学决定了文化教学具体操作时没有固定模式.不同的文化元素有不同的特点,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生态主义文化观正视差异并尊重差异.不同的民族文化以独特的方式对世界进行解读,认知而发展着.因此,在文化教学中体现不同文化的异质性和多元性.差异性原则要求我们体现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特征、价值诉求等差异性的尊重,同时又追求世界文明的和谐完整.

第五,和谐观原则.依据《大纲》要求,课程设置的整体和谐也是生态主义课程构建的基本理念.生态主义强调教学各系统的协调发展,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平衡,以及课程目标和实现的统一,以达到文化教学的共生共现.例如在讲授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时,也可以引入19世纪西方人文主义同样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中西文化的耦合之处.在讲授中国“女性半边天”时,可以比照西方女性追求个性解放、独立自主的理念.讲授中国古代神话时,也能通过西方文化源起的希腊、罗马神话与其对比.在此原则下,生态文化课堂的建构要彰显汉语文化与世界不同文化的互动,采用比较、对比等手段使学生理解接受.

最后,合作原则.在复杂的课程情景和丰富多变的内容前,教师和学生是实践操作者,师生以合作互动的方式开展教与学.合作原则与整体观原则是一致的.教师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是学生意识觉醒、重新认知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积极引导.例如在汉语高级阅读课上,讲到民俗文化的中国婚礼,可以介绍中原传统文化婚礼的意义和仪式,并设计场景请同学表演.在文化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具有合作性,学习目标语文亦如是.改变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平等对话也是文化生态课堂重建的又一体现.

五、生态主义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模式

我国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经历了从阅读能力的培养,到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到如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三个主要阶段;出现了四种教学模式:外国文化模式、跨文化模式、多文化模式和超文化模式.[11]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美国教育学界先后召开了三次以文化教学为主题的会议,1996年美国教育部修改了外语教学的全国标准,确定了文化教学的核心地位.新的外语教学大纲包括五个方面的目标,即:Communication,Cultures,Connections,Comparisons,Communities,[12]和跨文化交际成为美国外语文化教学的两大重要内容.2006年,美国推出了“关键语言项目”,汉语在8大语言中列为第二,被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在我国,对外汉语的研究成果较多,国际汉语教育也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但是,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部分具体实施策略和模式,缺乏整体形态.赵金铭(2008)指出:“近年来虽也多有研究,但零散而不成系统,还没有引起汉语教师的高度重视.特别应注意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6]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是文化教学可行性的前提条件.语言顺应论中强调的语言结构和动态语境之间的关系,从语言基本单位词汇到句子语篇的训练都探讨了语码转换,使学习者研究语言结构后面的文化元素,在语言实践中注意选择和动态顺应.以多元合一的眼光看待语言与文化,建立跨文化的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还在不断探讨,援引生态主义的观点,我们试图建立文化—语言—协商合作式(culture-language-Negocia-Cooperation,以下简称CLNC)的教学模式,使文化这个一直被学生误读为抽象,高高在上的名词与语言学习实践结合,采取主动选择和个体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具体形式为:

(1)合作式教学传递文化;适用于听说课.具体操作是教师介绍口语话题,说明其中包含的文化信息,师生互动表演,学生模仿再现,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笔者所在的孔子学院使用《博雅汉语》口语教材,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在训练语言技能的同时,重视所处的文化语境,文化知识的吸纳和文化交际的实现都在某种程度上是与语言的协商合作中完成.

(2)情景教学中文化对比;在日常生活中,外国留学生常出现一些语用失误,多半是由于学生缺乏对汉语交际文化语境的了解,在口语课的情景练习,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后可延伸教学,把中国文化与本土文化或其他的异域文化进行对比,以加深学生印象.例如中国的节日与不同国家的节日,“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内涵.文化对比同样建立在生态主义的理念上,在平等尊重的原则下实现跨文化交际.通过文化对比教学,加深学生对汉语文化的认识,了解汉语与母语文化在不同层面的差异,从而进行有效地跨文化交际.

(3)人机对话的生态建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和网络引导学生进入多元文化的情境中学习,但又不以科技手段为唯一,在借助形式多样的声像教学手段输入文化信息的同时,重视人机的协商、教学情景的设计和学生的主动参与.例如,国家汉办的网络孔子学院网站有丰富的在线影音、文化介绍内容,可根据学生不同程度指导其选择,在课堂上也可通过听音乐、看影片等多种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结合文化讲座、学生论坛,营造课堂的文化情境,使学生既能领进去,也能走出来,在潜移默化中体验汉语文化,由此建立双语文化思维模式,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

(4)文化实践中的协商与认同.文化教学不仅在课堂上展开,还要开放地与课外环境结合起来.在课外的文化实践过程中,语言与文化的协商,师生的动态商讨表现为语言选择的灵活性和语用策略.首先,教师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语料的选择需要与学生理解力适应.这就与学生存在商讨性.例如,在文化实践中,我们以国家汉办组织的“中国文化之旅”为模板,开展当地的文化之旅,让学生分别扮演导游、旅客、本地居民的角色,使用汉语介绍当地风土人情.对于介绍语词、游览地的选择,角色互动环节充分发挥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在活动中加深对文化概念内涵的理解,提高文化认同度和文化适应力,深化了双语文化的认识.

CLNC教学模式体现了对外汉语跨文化交际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进程等因素.CLNC跨文化教学模式是在后现代生态主义理论的观照下,融合了文化渗入式教学,即让学生了解掌握语言的意义所指、语用规律和承载的文化信息,使他们能正确地使用汉语交际,建构生态主义的文化观,自觉形成双语思维模式,从而使母语及汉语、母语文化与汉语文化呈现正迁移的影响.

六、结语

二十一世纪的对外汉语教学,应加强生态文化观的教育

和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对不同国家的学生以平等、和谐的态度对待,以对话、包容的理念引导学习.打破唯语言技能而学习的狭隘动因,帮助他们认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多姿多彩的物质形式.以发展的眼光认识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

(下转172页)

(上接164页)

化,提高教师及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建立绿色文明的后现代生态文化观,对构建多元平等和谐共生的世界文化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S].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2008.

[2]汤一介.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3]Welch,A.R.Globalization,Postmodernity and the State:Comparative Education Facing the Third Millennium,Comparative Education,2001,pp.93~108.

[4]徐盛桓.常规关系与认知化——再论常规关系[J].外国语,2002(3).

[5]曹文.英语文化教学的两个层次[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3).

[6]赵金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念与模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8(1).

[7]Bronfenbrenner,L,Toward an experimental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American Psychologist,1977,pp.513~531.

[8]UNESCO.世界报告:着力文化多样性与文化间对话[M].UNESCO公众,2009.

[9]贾义敏,詹春青.情境学习:一种新的学习范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1(5).

[10]王牧华.另一双眼睛看教学——教学研究的生态主义范式初探[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0(7).

[11]Stern.H.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2000.

[12]杨东杰,王维倩.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生态失衡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

此文评论,上述文章是关于对外汉语和生态主义文化和教学方面的对外汉语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对外汉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问题和 李 雯内容摘要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掀起了汉语热浪潮,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中文,洋腔洋调的发音使得汉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提出了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方面一直存在争议的一些问题语音教学的重要性、.

2、 语义韵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王宇波摘 要语义韵是现代词语搭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语义韵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它可以丰富词汇深度知识教学的内容、扩展同义词和近义词辨识的维度.

3、 论当前对外汉语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 摘要当前中高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材中,散文占据了很大的篇幅,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 对外汉语散文教学在留学生、教师、教材方面存在问题 提出解决对外汉语散文教学困境的对策如下提升教师自身的能力素养;编.

4、 网络教学融入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可行性 内容摘要伴随着“一带一路”的持续升温,中国的国际名片—高铁以走出国门,作为文化教育领域的另一张名片—孔子学院也在世界各国吸引着无数热爱中国文化的学习者 .

5、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游戏的运用 陈珊/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摘要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快速掌握生词的音、形、义不仅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更能提高学生的听、说、汉字识写能力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

6、 对外汉语量词教学 摘要量词是以汉语为代表的汉藏语系中所特有的词类,它们数量丰富,用法多变 量词学习也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倍感头痛的问题,自然也成为汉语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根据量词自身的特点及对外汉语教学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