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志愿服务的论文 汽车服务工程论文题目 养老保险论文 汽车营销和服务论文 药学服务论文 金融服务论文 服务贸易文献综述范文 对外分销服务开题报告 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参考文献 服务管理论文 社区管理和服务专业论文 居家养老文献综述

养老服务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跟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变迁分析:基于政策网络视角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养老服务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1

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变迁分析:基于政策网络视角,本文是关于养老服务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和变迁和政策网络视角和养老类论文范文检索.

[作者简介]伍芷蕾(1987-),女,广东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管

理以及公共政策;郁俊莉(1965-),女,上海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为政府管理、公共政策及应用经济.

[摘 要)2011年中国正式确立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因受到行动者价值理念的影响、社会力量的参与以及医养模式的融合而经历了一系列政策调整,显示出发展养老服务市场的政策红利.然而,社会养老服务政策变迁过程逐渐衍生出各地区服务发展水平不均、结构失衡以及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为此,文章以政策网络理论为指导,从共识、治理以及资源的视角构建出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网络模型,以此为分析工具,从推进信息化改革、放管服改革以及供给侧改革等路径提出了完善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发展的举措.

[关键词)政策变迁;社会养老服务;政策网络

[中图分类号]D03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155 (2018)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社会老龄化的拐点,养老方式从“养儿防老”逐渐转向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多元养老模式.近年来,国家针对社会养老服务建设工作出台了系列政策,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推动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宏观层面,指的是不同行动者在推动社会养老服务过程中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中观层面,指的是社会力量在推动社会养老服务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微观层面,指的是不同行动者在推动社会养老服务过程中所依赖的利益.总体而言,我们可以从政策网络的共识、治理和资源等视角来分析社会养老政策的变迁.政策网络共识是利用共同的基本价值和信仰系统来分析政策议题,政策网络治理是利用网络里的*人来分析政策管理机制,政策网络资源是通过利益的分类来分析政策系统现象.其中,政策网络共识主要有“倡导联盟”和“话语联盟”模型“.政策网络治理主要代表有Praovan和Kenis提出的‘领导型.行政型.共享型”模型;政策网络资源主要代表有罗茨模型、马什和罗茨模型、范瓦登模型、威克与莱特模型、艾特金森与柯曼模型、乔丹与舒伯特模型.本文以政策网络理论为指导,梳理了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变迁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利用构建的模型分析政策网络,进而提出完善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变迁的特征

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变迁主要经历了探索阶段、初始阶段及起步阶段这三个阶段.探索阶段的政策变迁特征是形成社会养老价值理念,初始阶段的政策变迁特征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起步阶段的政策变迁特征是引领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1.探索阶段:形成社会养老价值理念

在探索阶段里,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作为社会福利的内涵,出现在社会福利体制的规划里.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传统福利制度主要由民政福利、单位职工福利和农村集体福利等组成.此阶段的传统福利制度特点是服从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强调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然而,这种制度过度依赖纯粹由国家提供的福利,存在“政府失灵”的弊端.受“福利多元主义,’理论思想的影响,政府通过权责下放和让渡部分社会福利权力和责任,使得社会拥有自己的所属资源和话语权,从而倡导社会共同承担本位责任“.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传统福利制度进行重构,并逐渐向新型福利制度变革.zo00年民政部在广东省召开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化”“.由于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故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重点工作是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2006年全国老龄委办公室与民政部等联合提出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认为发展养老服务业要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这标志着政府、市场、社会等主体共同形成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价值理念.

2.初始阶段: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

在初始阶段里,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年-2015年)》,规划提出以“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为原则,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事实上,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功能定位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个有机部分组成.其中,居家养老服务主要面向身体状况较好、生活基本能自理的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主要面向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者无力照护的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主要面向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因此,需要社会的多元供给模式来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在公共服务领域利用更多的社会力量.同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民政部本级彩票公益金和地方各级政府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要将50%以上的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业.接着,2014年财政部、发改委、民政部、全国老龄办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将政府购买服务与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相结合,也就是说政府从社会养老服务‘直接生产者”*人转换为‘‘规划者’、“主要出资”和“业务监督者”*人,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委托企业机构和社会组织成为社会养老服务“直接生产者”*人,这标志着政府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

3.起步阶段:引领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在起步阶段里,2015年卫生计生委、民政部等部门提出《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要求初步建立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总体而言,主要的实践模式有:一是设置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形成双向转诊机制;二是在医院内设养老机构;三是在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而建立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体系是推进“医养结A´’模式的重要保障措施.例如,青岛市推行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不仅实现了养老风险从家庭走向社会,而且失能老年人在家或者机构就得到医院护理的服务,有效缓解‘住院难”的床位问题”.201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按规定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鼓励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社区老年照料机构内设的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201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鼓励社会办全科诊所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构建诊所、医院、商业保险机构深度合作关系,打造医疗联合体,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新时代.

二、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变迁存在的问题

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变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地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水平不均、社会养老服务结构失衡、养老资源有效供给不足.

1.各地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水平不均

各地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水平不均是指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在城乡和东西部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差距““.在城乡差异方面,中国自19 5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管理条例》起,就将人口划分为城镇人口和农业人口,以限制农村人口向城镇地区自由流动,也就是说农村户籍人口即使迁移到城市工作,也不能享受与城镇户籍居民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可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造成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差别的根源“”.在东西部差异方面,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决定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东部地区面临产业升级的压力,受到人才短缺的约束;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扩张阶段,受到设施落后的制约.这种非均衡性的经济发展导致了不同地区政府财政支出能力的差异,形成地区间社会养老服务不均等化的结果.无论是户籍制度还是财政体制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行动者对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的认知,即城镇或东部地区的社会养老服务工作建设相对落实到位,而农村或西部地区的社会养老服务工作建设则相对流于形式.因此,要想解决各地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水平不均的问题,就要寻找突破空间制约的工具.

2.社会养老服务结构失衡

社会养老服务结构失衡是指机构养老服务优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其短板仍待补齐.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目标是形成9073或9064的养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6%或,%的老年人实现社区养老;4%或s%的老年人实现机构养老“‘.尽管从研究价值上看,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是可以分开的,但是从事实价值来看,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将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发展合二为一.近些年,民政部出台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关于推进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措施,重点为推进养老机构的设立、管理、保险等方面的建设,评估考核的指标聚焦于机构和床位数量的增幅,这使得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存在‘重机构养老,轻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误区.即便如此,由于各地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水平不均,机构养老服务短板仍未补齐.更需注意的是推动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的*人是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登记制度实行双重管理体制,该制度严格限制社会组织登记注册获得合法地位.相关的行业协会需要以挂靠党政机构的方式,成为党政机构的附属组织才能开展系列项目,其独立性与自主性受到各种行政审批的影响.因此,要解决社会养老服务结构失衡问题,就要寻找解决行政审批问题的工具.

3.养老资源有效供给不足

养老资源有效供给不足是指床位资源供需错配以及专业人才配备短缺.在床位资源投入方面,大部分养老机构只能提供日常生活性的“疗养型”服务,而针对高龄和失能老人的医疗、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等“护养型”服务普遍缺失;同时,收费低、服务佳的养老机构是一床难求,而收费高、距离远的养老机构则有大量床位闲置.政府在持续增加投入养老服务业土地、财政过程中,养老机构床位数量在超速增长,但是老年人却并没有因此受惠,所以造成的结果是扭曲了养老服务业的正常发展,更直接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目前全国只有260多万名老人人住养老机构,而中国现有养老护理员仅有30多万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不足10万人“‘.由于当前中国社会工作者社会认受性不足,难以向上流动,使得大多数养老护理员只把岗位当做权宜之计,而非职业上的追求”.因此,要想解决养老资源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就要寻找评估资源配置的工具.

三、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网络模型的构建

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网络模型构建的目的就是寻找突破空间制约、解决行政审批问题和评估资源配置的工具.其中,信息议题、*人功能、利益分布等视角是构建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网络共识模型、治理模型以及资源模型的选择路径.

1.共识模型的构建:基于信息的议题

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网络共识模型的构建是通过观察行动者对养老信息议题的关注偏好来判断共同价值理念的内涵.随着政策网络在政策制定的各环节上拓展,决策者要想保障后续政策的精准性,就需要了解不同行动者意见的共识程度.目前,共识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语义信息群决策问题“.中国网络信息受政府监控与管理,故研究共识模型的数据主要来自政府信息的公开文本.本文用Python软件编写程序,通过网络爬虫收集了中国31个省民政厅在2013-2015年发布与‘养老’相关的6208条信息文本.由于中国31省民政厅的‘‘养老’信息量空间分布是不均等的,所以本文用‘整体信息量的中位数样本发帖年数’作为每年平均信息量基数.当该地区信息量大于每年平均信息量基数的两倍以上,视为发布信息量高的地区;当该地区信息量小于每年平均信息量基数的一半以下,视为发布信息量低的地区.然后,利用Rversian3.3.1软件的Rwordseg程序包,计算出关键词的出现频次;透过无监督学习法进行自动文本分析,归纳出代表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网络共只的关键词.为了从视觉上突出大量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关键词的重要性,本文采用WOrdcloud2程序包将前60个出现最高的关键词制作成词云图,使中国社会养老服务网络共识可视化(见图,).基于语义的共词分析法,以体现中国政策网络里行动者主体地位的行为为依据,将关键词映射到与其相对应的主题词,归纳出行动者关注的信息偏好(见表1),作为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网络共识模型.

2.治理模型的构建:基于*人的功能

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网络治理模型的构建是通过观察*人在层级制和市场制之间的功能来判断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的程度.一般而言,*人指的是社会组织,其功能可透过登记属性的变化以及获取的支持措施反映出来.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主体是政府、民政登记的企业机构和社会团体以及工商登记的企业机构,其中,民政登记的企业机构和社会团体归属为社会组织.在属性变化方面,政府不断加强社会管理服务和深化社会组织体制改革,推动着服务供给主体登记属性的转变“”.在支持措施方面,福利彩票公益金在创新社会治理中起引导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作用,重点保障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福利服务对象的供养、康复、照料等工作.近年有关文件更要求福利彩票公益金的50%以上用于养老服务业““.本文利用2013-2015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31省提供住宿养老机构属性和不提供住宿的老龄事业机构属性,以及《国家数据》的福利彩票金支出的金额作为数据来源;通过使用集群分析的统计方法来观察*人在层级制和市场制之间的功能,以归纳出机构养老服务、社区居家服务养老*人登记属性的变化以及获取的支持措施的特征(见表z、表3],作为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网络治理模型.

3.资源模型的构建:基于利益的分布

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网络资源模型的构建是通过观察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利益分布特征来判断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影响医养结合服务发展模式的重要依据是社会养老服务资源投入的效益.其中,社会养老服务的利益分布可通过床位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特征分析来判断.本文利用2014-2015年《中国民政统计年鉴》31省的‘居家养老服务情况”、“社区互助型养老设施,’、“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以及“养老服务机构”的数据;通过使用集群分析的统计方法来观察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利益分布现况,以归纳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以及居家养老的资源投入的特征(见表4、表5、表6),作为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网络资源模型.

四、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变迁中的政策网络分析

在构建模型的基础上,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变迁中的政策网络分析视角分别为共识、治理以及资源.其中,分析的结果为政府主导养老理念,社会力量仍有待加强,以及资源评估机制需健全.

1.政策网络共识:政府主导养老理念

中国的政策执行是以“自上而下为主,自下而上为辅’的双螺旋整合模式.从筛选关键词的分析结构可能存在三种信息偏好情况:一是政府居于绝对的领导地位,文本主要反映政府的行为;二是企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对政府有足够的影响力,文本主要反映企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的行为;个人层面(老年人)对政府有足够的影响力,文本主要反映个人层面(老年人)的行为.本研究利用Excel表格对归纳出来的“主题词”进行排序,‘最前’表示该主题词在3,省里面出现的最靠前排名,‘最后”表示该主题词在3,省里面出现的最靠后排名,“平均值’表示该主题词在3,省里排名的平均分布.“平均值,’越小,表示排名越靠前,出现的次数越多,所代表的行动者影响力越大.从表,可知,排名最前的是代表‘政府,’的关键词,其次是代表“企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关键词,最后是代表‘‘爪人层面,’的关键词.总体而言,在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网络共识里,政府部门主导着社会养老价值理念的内涵.

2.政策网络治理:社会力量有待加强

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治理*入主要有机构养老服务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其支持措施来源于福利彩票公益金.在机构养老服务治理方面,有一半*人的属性变化处于稳定的编办登记或民政登记状态,另一半*人的属性变化或受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影响,导致不少转向选择编办登记.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治理方面,普遍*人的属性变化处于稳定的状态,其中以编办登记为主.可见,*人主要在层级制层面发挥其功能.在支持措施方面,普遍地区为人均福利彩票金支出投入服务使用率低.事实上,福彩公益金主要投入各种*人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初期投入后还需要配套资金等,后续的运营费用持续投入不足,相关的配套管理不完善,导致养老服务设施利用率普遍不高和服务不到位.在项目制管理中,市县部门的参与明显不足,管理层级制约了基层政府对民众最迫切需求的反应性,致使有些大型项目、示范项目等脱离了群众的实际需求.总体而言,在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网络治理中,社会力量的功能仍有待加强.

3.政策网络资源:资源评估机制需健全

中国社会养老服务利益分布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三大板块.在机构养老服务利益分布方面,普遍地区拥有人均床位资源使用率高,但是人均人员配备率低的养老服务市场;在社区养老服务利益分布方面,普遍地区相对拥有人均床位资源使用率高和人均人员配备率高的养老服务市场;在居家养老服务利益分布方面,尽管普遍地区拥有人均床位资源使用率高和人均人员配备率高的养老服务市场,但是有不少地区的人均床位资源使用率和人均人员配备率都处于较波动的变化中.以上现象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第一,机构养老服务被过度滥用,特别是在医养结合模式中,存在不少‘‘小病大治”、“大病久治”的问题,需要占用大量的床位等硬件设施,但护理人员的数量却无法像硬件设施那样快速满足需求;第二,社区养老服务市场规模小,市场规模仍然需要开发,使得当前床位和人员配备的供给相对容易满足市场需求;第三,居家养老服务市场陷入混沌状态,不少街道和机构正在探索以机构作为支撑开展‘‘一碗汤的距离”服务模式,有关机构还没有效掌握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质需求.总体而言,在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网络资源里,需要健全资源评估机制.

五、完善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发展的实现路径

根据政策网络分析的结果,完善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发展的实现路径有推进信息化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以及推进供给侧改革.

1.推进信息化改革

从政策网络共识的分析可知,政府主导着养老理念的内涵.要解决各地服务发展水平不均的问题,就需要由政府牵头推进信息化改革.推进信息化改革,有助于全面挖掘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的潜力,推动政策网络中的各行动者更加深刻了解该行业发展的趋势,从而深化政策网络中各行动者的共识.其中,建立养老服务标准和统筹信息管理平台是重要方式,建立养老服务标准是统筹信息管理平台的基础,统筹信息管理平台是建立养老服务标准的应用.建立养老服务标准有助于聚焦网络议题信息,聚焦网络议题信息有利于通过互联网进一步了解政府部门、社会力量以及老年人对相关议题的关注点,从而判断政策网络的大小、稳定性以及行动者在政策网络中的影响力;此外,建立养老服务标准有助于规范行业信息发展,规范行业信息发展需要发挥卫生计生系统服务网络优势,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将服务流程标准化.统筹信息管理平台有助于促进标准化成果应用,促进标准化成果应用有利于养老服务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此外,统筹信息管理平台有助于缩短信息空间差距,缩短信息空间差距有助于平衡政策网络东西部城市的行动者对养老信息的认知.

2.推进放管服改革

从政策网络治理的分析可知,社会力量发挥在养老服务的关键作用仍有待加强.要解决社会养老服务结构失衡问题,就需要推进放管服改革来加强社会力量参与服务治理的作用,特别是针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其中,主要措施有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推动纵横协同监管、以及做好政府购买服务.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是政府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并调节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突破口,是解决中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的‘双重管理’’的重要切入点,促进社会承接政府转移养老服务的工作,有利于社会力量在养老服务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通过加快建设“横向到边”联通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城乡规划、安全监管,以及行业管理等部门,“纵向到底”联通有关部门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将财政预算制度、重大项目招投标制度、会计制度、审计制度、政府购买服务等相关的公共资金管理与福彩公益金绩效评价统一协调成绩效评价、绩效审计、社会评价为一体的绩效评价机制,使财政、民政、审计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做好政府购买服务有助于促进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能力提升,通过合同巩固政社缔结的关系,强化政府成本理念.

3.推进供给侧改革

从政策网络资源的分析可知,资源评估机制还需要健全.要进一步引领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发展,就要推进供给侧改革来优化资源配置,其中,主要措施有健全服务评估体系和建设人才队伍制度.在健全服务评估体系方面,需要通过统一的评估体系整合完善原本分散在卫计、民政和社保等部门的老年服务评估标准和政策,明确评估标准、分级方法以及对应的服务内容,实现服务资源与老年人需求精准匹配以及养老服务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有效使用.根据评估分级结果,统筹配置生活照料、生活护理和临床护理等三种不同级别的服务,使老年人成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养老服务机构、老年医疗护理机构等专业养老服务资源对应的服务对象,享受梯度化服务并进行有序转介.在建设人才队伍制度方面,尽管国家已经针对专业技能人员推出职业标准,但是家庭依然是老年人在精神方面最重要的网络支持者.事实上,将家庭人力资源的开发视为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性力量.为此,可以考虑由国家建立照料津贴制度,用以激励家庭成员特别是年轻人参与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发挥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合力.随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地不断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状态也在持续改善,把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列为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是当今养老发展的趋势….

上文结束语:上文是适合变迁和政策网络视角和养老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养老服务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养老服务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陈春花:中国世界级企业的价值观变迁 我们没有“弯道”,我们是在同一起点上,只需要在新起点上开始做就好中国的企业之前一直在跟随别人,但现在来到了一个特殊的时间点上,互联网技术正在重构整个商业系统,所以全球的企业开始.

2、 型社会政策视域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经办服务体系的优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也得到了大力的推行和应用,但是,就目前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筹资结构不合理、缴费水平过低、经办人员不足、信息化水平不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城.

3、 徐本亮:德鲁克可以成为中国社会组织的指路明灯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重“术”轻“道”中国慈善家2016年你接受我刊采访时提到公益行业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专业人才缺乏,基层社会组织发展薄弱,公益行业能力建设&.

4、 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服务的困境与分析 摘要基于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未富先老、特殊类型家庭多、老龄化城乡倒置、老年人口类型复杂的人口国情,社会养老服务需要理顺各养老主体的关系;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拓宽养老服务筹融资渠道;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5、 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供给和衔接 摘 要 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 推进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应明确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是国家、地方、产业、家庭、老年人和国际化的需求,在此基础,理顺政府、家庭、老年人……需求.

6、 日本养老服务法律建设对中国 摘要完善的养老服务法律、法规是日本成功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因素 我国养老服务业起步较晚,养老服务法律基础薄弱且尚未形成体系 借鉴日本老龄法律建设经验,对于完善中国养老服务法律体系,解决日益严峻的人口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