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形势和政策论文两岸关系 两岸和平论文 两岸关系和平和论文 两岸论文 论文题目两岸关系 两岸关系期刊 形势和政策论文两岸关系

关于两岸方面开题报告范文 跟为两岸文学搭桥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两岸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2

为两岸文学搭桥,本文是关于两岸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与搭桥和两岸和文学类开题报告范文.

[加拿大]梁丽芳

摘 要:本文为学者梁丽芳讲述她于1979年编辑《台湾小说选》、《台湾散文选》和《台湾诗选》前前后后的过程.

关键词:两岸文学;《台湾小说选》;《台湾散文选》;《台湾诗选》

中图分类号:I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16)4-0024-02

1979年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而这一年,对两岸文学交流,以及对我个人来说,也是如此,这是我后来才意识到的.

1979年春天,我正在母校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塞德维克(SedgwickLibrary)图书馆任全职工作,收到老师叶嘉莹教授从北京寄来的信.那时她正回国讲学,信里说人民文学出版社打算年底出书,向中国读者介绍台湾文学,但是没有资料,她推荐我为他们编选台湾小说选、散文选和新诗选三本书.我很高兴有这个机会为国内读者做点事,因为时间紧迫,便申请了停薪留职两个月来做这件工作,到夏天任务终告完成.这件事已经过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觉得做了就做了,只要对中国读者得益,就可以了,因此没有正式写过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2010年秋,到广州参加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刚好坐在河南郑州大学专事研究台湾文学的樊洛平教授旁边,我问她都用哪些教材,她说基本教材有《台湾小说选》,令我惊喜不已.她知道这本书是我编的,就叫我把这件事的经过写出来.之后,我因为忙着别的项目,一直没做.2014年底,我在武汉参加中国当代文学年会,又遇见樊洛平教授,她语重心长地说,这几个选本涉及到首次向中国大陆读者介绍台湾文学,应向历史作一个交代.她说得很有道理,可一向低调的我,始终觉得有点不知从何说起,便把事情搁下来.

2015年10月中旬到南开大学,参加叶教授接受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颁发荣誉博士学位,以及叶教授教学七十周年庆典和迦陵学舍成立典礼.我因为要参加上海师范大学的一个会议,错过了10月17日下午的迦陵学舍开幕盛典.18日上午,前两个活动都在邵逸夫楼举行.出席者有两百多人,有南开的师生,有来自叶教授不同时期的学生,还有来自阿尔伯塔大学的荣誉校长和高层代表以及加拿大驻华大使,济济一堂,气氛热烈.刚好阿尔伯塔大学是我任教多年的大学,特别觉得亲切和光荣.博士颁授仪式简单隆重,接着,是庆祝叶教授教学七十周年,来自各地的代表轮流致辞.大会安排我代表北美学生致辞.我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跟随叶教授研究柳永的词,师生情谊深厚.我回顾了叶教授在温哥华生活的一些细节,比如,早年叶教授喜欢穿旗袍上课,文雅形象乃是大学校园的一道风景;温哥华华人社区经常有远道来听课者,座无虚席;她曾数次为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作诗词系列讲座,同时为南开大学的研究生筹措奖学金等等.

其实,除了上课和做她的助教之外,我与叶教授有很多机会接触.读研究生时,我刚好住在叶教授亲戚的楼下,经常和他们练习普通话.我在叶教授指导下写《柳永及其词之研究》(1976,后译写为中文,1985年香港三联书店出版).有时候,周末与同学林水豪、余绮华等到叶教授家,谈天说地,话题多涉及中国发生的事情.那时西方汉学界对中国充满好奇,华人社区中年轻一代也开始对中国大陆产生浓厚兴趣,一九七六年夏天,我参加了温哥华青少年团,到中国旅游作近两个月的旅游,到过14个城市,初识祖国山河,非常激动,拍了大量的幻灯片,团友中有个叫Garrick Chu的,操机拍了纪录片,在CBC(加拿大国家电影局)放映.当时能够到中国旅游是一件很新鲜的事情.我在几个不同场合放映了幻灯片,其中三次在叶教授的家里放映,她请了朋友来看.

“”倒台之后,我们与叶教授的话题更多了.中国百废待兴,我们研究文学的海外华人,都希望为祖国做些什么.后来,叶教授真的回国讲学,记得我全凭一股热诚跟她说,看看有什么地方需要我做的,我愿意效劳.一九七九年二、三月期间,我突然收到叶教授从北京寄来的信,要我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编选台湾文学的选本,叶教授想得很周到,信内还夹了一张两百加元的支票.

我在香港读中学时,已经开始看台湾文学作品.来加拿大时,行李内除了梁实秋主编的《远东英汉五用词典》之外,还塞进了几本文星丛书出版的袖珍本,记得有於梨华的《也是秋天》、《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和王尚义的《从异乡人到失落的一代》.在大学图书馆工作时,趁机会阅读不少台湾文学作品.为了编辑上述的台湾文学选本,我从文学杂志、单行本、选集到文集进行搜罗,选了篇目后,在复印机旁有时一站就是个把钟头.记得研究海外华人历史的魏安国( Edgar Wickberg,1927-2008)教授经常到亚洲图书馆,看见我在复印,就问我在做什么.我说是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做的,他问,他们给你报酬吗?不,我是义务的,他听了有点愕然,说了一声“是吗?”.鉴于国内对台湾文学了解有限,我便把复印资料排好,连同作者生平介绍,一包一包寄到北京,直到完工为止.

之后,我再回研究院读博士.因为要照顾家庭,要读书,又要做助教,还在大学的成人教育部主持广东话和普通话的课程,忙得不亦乐乎,便把这件事情放诸脑后了.1985年博士论文写完,并侥幸获得阿尔伯塔大学的助理教授职位.有一次回到母校的亚洲图书馆找资料,在一本台湾出版的资料索引中,看到我编的《台湾小说选》有多个书评,包括《文艺报》上的一篇文章,令我非常惊喜.但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直没有跟我联系,书也没有给我.后来评论家陈骏涛把自己的那本送了给我.我发现选本编后记,只提及感谢海外侨胞的协助,并没有提我的名字.①信中说《台湾诗歌选》,应是《台湾诗选》之笔误.

到了90年代末,系主任告诉我升正教授时,必须要把所有的著作,包括编的书,都要列出来作评估之用.但是我编的这三本书都没有署名,于是只好麻烦老朋友作家陈建功和评论家陈骏涛帮忙,又请叶教授写信去人民文学出版社.终于,人民文学出版社寄来一封证明信,日期是1999年9月28日,他们说找到叶教授到访的记录,证明叶教授信中所说属实,又说“鉴于当年的历史状况,凡参加工作者都不取报酬,也不公开署名,包括责任编辑也未在书上署名,只是以‘台湾小说编选委员会’的名义写了一篇后记,其中谈到对海外同胞和侨胞的感谢.”信末说“谨写此信证明您为《台湾小说选》、《台湾散文选》、《台湾诗歌选》的编选做了很多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特向您表示真挚的谢意.此致敬礼!”散文选和诗歌选二书我至今还没看到.我在互联网上发现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一九七九年秋天出版了《台湾小说选》与《台湾散文选》,而《台湾诗选》则在一九八零年四月出版.①

2009年秋天,我获邀参加庐山第一届国际作家节.晚上,与几个作家闲谈,在座的河南作家杨东明说他开始时不知道怎么样写小说,看了《台湾小说选》受到启发,才知道怎样创作.他这句话,使我非常激动,我忍不住冲口而出,告诉他我就是那本书的编者,当时,大家脸上一片惊喜,对我来说,能够对中国作家的创作有所帮助,便是最好的回报.究竟还有哪些中国作家受到这些书的影响呢,我真的很想知道.

因为有了叶教授的推荐,我这个研究中国文学的海外华侨,才无意中做了新时期两岸文学交流最早的桥梁,这是我怎样也意料不到的.叶教授的“书生报国情怀”对我影响巨大,当年,如果没有她的推荐,为台湾文学编选本的事情,便根本不会发生,这么一想,我更觉得应该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记录下来,为台湾文学和中国大陆文学的早期交流发展史,做一个时代的见证.

2016年2月20日,温哥华

本文总结:上述文章是适合搭桥和两岸和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两岸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两岸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在工业文学题材冷落的当下评杨立秋、杨瑞峰的长篇小说《渝水两岸》 近两年,秦皇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杨立秋的文学创作进入了丰收期 长篇小说渝水两岸(百花文艺出版社,与杨瑞峰合作)率先问世;中篇小说远行的火在鸭绿江2016 年第9 期发头条,接着又在北京文学2016 年第.

2、 从文学理论到基于阅读经验的批评实践读《打开文学的方式》 □ 顾 悦打开文学的方式让人想到哈罗德·布鲁姆(HaroldBloom) 的如何读,为什么读以及托马斯·福斯特的(ThomasC.Foster) 如何像大学教授一样读文学 .

3、 追求更高层面的思想和事实互动《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浅评 拜读吴秀明老师主编的新著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究(以下简称史料问题研究),就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自走进浙江大学中文系以来,吴老师经常耳提面命,他在课内课外透出的学术思想与感悟之精华,仿佛都凝结在这部6.

4、 伦理传统视域下的文学道德之维高楠《文学道德论》评介 □ 张永杰道德这一古老的人性品格作为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的根本,深深镌刻于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当中,面对现代社会中艺术生产方式的变革与道德意蕴的缺失,重拾文学的道德属性理应在当下成为文艺学认真思考的.

5、 后殖民理论和华语语系文学评吴娱玉《西方理论中的中国》 “西方理论”,从广义上而言,指的是近40年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进入中国的西方思想观念;从狭义上来说,则指西方20世纪以来出现的文艺理论 虽然进入中国的西方政治、经济、社会思想观念.

6、 和陈阳版《影视文学教程》商榷 据统计,国内开设电影专业的高校已经达到1000多所,把“电影文学”作为课程的学生,数量自然相当庞大 国家图书馆数据库显示,“电影文学教程”类教材达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