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朋友圈点赞文献综述 我的朋友大学生论文 漂亮朋友英语论文 关于微信朋友圈的文献综述

关于朋友的小说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跟朋友的小说(短篇小说)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朋友的小说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1

朋友的小说(短篇小说),本文是朋友的小说类论文范文和短篇小说和朋友和小说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范俊呈

1994 年生于云南,现就读于广东省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有作品见于《诗刊》、《 韩江》、《 紫江诗刊》等.

我看同龄人的小说,总觉得不够完美,充满遗憾,我知道他们阅读我的小说时会有同样的感受.有了这个前提,我的浅见就可以开始了.

《朋友的小说》在我推荐的三篇小说最终得票最多令我感到愕然,这篇小说可圈点之处非常明显,同时,它的问题也非常突出.我曾向一位朋友坦言,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写出飞起来的小说,朋友听后一头雾水.问我什么是飞起来的小说?这又要追溯到去年我和范墩子兄弟的一次谈话,他大意说,在这个年代,小说要完全按照写实的手法去写,一个作者无论写多久都无法超越腾讯新闻.这话我当时听后一知半解.直到在自己后来的阅读和创作实践中,我才恍然意识到这句话的具体指向:在这个年代,读者最不缺的可能就是故事.客观讲《朋友的小说》这篇小说前半部分的语言极为讲究,凝练而准确,在阅读之初便吸引着我往下读.它的铺陈和渲染到位,以至我满怀期待,直到阅读进入到后半部分,小说的故事在支撑性上极速衰退,直到显现出令人遗憾的节奏……

最近我渐渐意识到,小说倘若借助故事来完成的话,那么结尾,一定要超越故事本身.就像飞机经过跑道,最后要一飞冲天,而不是在跑道上一直滑行下去.因为我是这篇小说众多读者中的一位,因此,我对这篇小说的阅读极有可能是一场误读,我的意见是偏见,言说是梦呓.

                       ——智啊威

文/ 范俊呈

每年夏天我如期回到故乡去告别故乡.每当村子里死人,祖父的唢呐声总是响彻在南梆人空旷的脑海里,无孔不入地侵略他们感官的各个角落,祖父的一生似乎就是为了吹奏唢呐来送别南梆人的,村民多年来听惯了这种声音,但这回唢呐响起的时候,他们察觉到这座名不经传的村庄缺失了一些东西.南梆的那些旧事我早不记得在心上了,我回去故乡的夜晚月色异常疲惫,有人看见月亮掉进南梆河被一条野狗撕扯,我在遥远的河床就听见祖父的唢呐声沉浸在南梆河水里向我游来,我随手捡起一两个零碎的音符阅读,少年如烟的往事就像抽条的稻穗一样从我的记忆中拉伸出来.

南梆村归北梆镇管辖,从北梆镇的尾梢穿过曲折漫长的河道就是南梆村了,南梆村在山坡的一块高地上,这一片就数南梆地势高,一望无际的稻田横躺在这条河的两边好似一副巨大的门扇封锁住这座村庄,南北梆远远地对望,你要是想从北梆镇到对头的南梆村,可以沿着河岸走路去,两天两夜是能到的,你要是嫌久可以搭船,但河流湍急,若是遇上缺少经验的船夫,小船侧翻在河里溺亡也是常有的事,我可不吓你,我的好朋友修的父亲就是在这条河里溺死的.狭长的河流如一条从群山嘴里伸出的舌头,龇牙咧嘴舔舐着南梆人干燥的,弯弯曲曲的田埂像一排畸形的牙床,可要是历史把贪婪的嘴闭上,土地的裂痕便合上了,这座小山村就立刻在地图深广的褶皱里消失.南梆河不曾倦怠地流,南梆人日复一日地把头埋在与庄稼地的深情交流中,我的祖父说,他二十岁那年朝河里撒一泡尿,流经的地方他至死也去不到,他终其一生对这条河流到何方充满了疑惑.时日像祖父的步履一样更替着,光阴改变着一切,也改变着南梆人的性情,终有一天人们从古老的沉睡中醒来,想去看看河流究竟去向何处,这些年南梆村的男人们陆陆续续离开村庄去大地方打工去了,女人们也盘算着为自家闺女寻一个北梆镇的好儿郎,这座村庄显得空空荡荡.当风把稻田吹得黄熟的时候,你只能看到寥寥几个女人拎一把月牙似的镰刀割着这条巨大的舌头,当她们把稻谷割完时黄稻田覆盖的土地就露出那神秘的肌肤,她们爬上南梆的山头,挺着身子瞭望她们的男人归来的方向.和这些妇女不同的是,我的好朋友修爬上山头探着头张望他父亲溺死的南梆河,河水魅惑着他猜想父亲是不是去了河的第三条岸.这场景十分怪诞,一群女人张望她们的丈夫何时回来,修张望他再也回不来的父亲.

南梆村的村长死了,昨天还是昨天以前,我不知道他死了,离开南梆的这些年我不知道故乡发生了什么,与村长的死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是我的好朋友修是在村长死后出走南梆的.后来我回想起这件事便会心生歉疚,要是我早些日子回到南梆或许这件事就不会发生了.修是我回到故乡最大的动机,每年夏天修都会等待我为他带来小说,那些天我和他厮混在永远看不见光的屋子里没完没了地讨论博尔赫斯或者马尔克斯,迷人的故事把我们诱惑得要命,虽然我诧异于不愿升学的修为了这二斯和我争得面红耳赤,但有一回从他嘴里冒出一个叫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的人名时,我整个人愣住了.修问我,你相信河有第三条岸吗?我对他的问题不置可否,我知道无论我相不相信他都会与我争执一番.他又问我,你相信宿命吗?我说我不信,他说总有一天你会相信的.我没意料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我回到南梆告别故乡对发生的事件无所察觉.母亲告诉我村长走了,我疑问道,他上哪里去了?到你见不到他的地方去了,母亲拧回头来面对着我用力瞪了我一眼.我以为她要说几句抱怨我的话,可是她没有说,接着我闻到爆竹燃烧的噩耗味了,接着母亲又轻描淡写一句修出走了,我的身体突然被什么猛猛一击得昏头胀脑,我努力使自己从混乱的思绪中抽身出来,修是我的好朋友,我深信他是不会轻易离开南梆的,而现在修出乎意料地消失了.我在充满了对修追忆的思路中顺道回忆了我的南梆人的生活,我的少年记忆中南梆河的河岸两侧总是在上升和下降,修那时的游泳水平已经在南梆名声在外了,修总是很蛮横地从南梆村游到下游的北梆镇,不少于五年的时间里他的皮肤都渗透着一股浓烈的鱼腥味,我看着他终日游刃有余泡在清冷的河水里便神情凄惶,整个童年我以为最大的河就是南梆河,最遥远的距离就是南梆到北梆,最好的游泳健将非修莫属了.这条河久久以来延伸着两个孩童不谙世事的目光.

稻穗由青绿转为黄绿的时节一年一度的高考就来了,四年前修望着奔腾的河水说,他妈的我就不信这回读不到好的小说.四年前我和修一道赶去北梆参加高考的那个傍晚,修的父亲把四支祈求过神灵的笔递给他,他爸拎着笔袋在修的眼前摇晃,父子俩对视着笑了.高考结束后的那晚修的父亲的尸体从南梆河打捞上来时整个村子笼罩在忧伤的氛围中.几天前我和修还坐在他的父亲的竹筏上从南梆奔赴到下游的北梆去高考,修的父亲回来的时候竹筏侧翻在河里溺水而死.修在浓重的忧伤中鄙夷了他父亲的泳技,他从那时起深信父亲去了南梆河的第三条岸.他不知道南梆河最终奔向何方,父亲的尸体是用木门抬到他们家里的,修看着那扇门板像极了一叶扁舟.那年作文题为“寻找”,修写的标题为《寻找河的第三条岸》.

时间约莫是上午九点光景,我正想到修的家里去,眼前一团由远及近的黑色向我迎来,修的黑狗乔木跑到我家朝我一个劲地摆头晃脑,热情澎湃地对着空气狂吠,这样子使我不由得想起古文老师朗诵课文时陶醉的神情.乔木紧盯着我书架上的书,这时我才意识到今年我回来晚了,修在离开南梆之前来过我家的这间黑屋子,我辜负了修的信任.我说不清楚修为什么出走,或许我明白,乔木也明白,或许修他自己也不清楚.乔木是我送给修的狗,修的父亲死后,他许久不能回缓过来,我把乔木送给他当作玩伴,分散一些他的忧伤.每年夏天我回来修会带上乔木来看望我,而这次修到底是没有来了,难免内心空落.外面的天气早是大热了,而村庄不同,尽管太阳当头照着,所有的事物仍是不畏热的,满天的碧澄澄像水洗过一样,很是沁脾.南梆河的水流发出沉闷的吟响,经过我又流向北梆,其实我叫这条河做南梆河是不正确的,在南梆的地域叫南梆河,流入北梆就称之为北梆河了.人依水而居,河道把两岸的民居隔分开来,房屋怒气冲冲地互相凝望着,河水从我身旁溜过去的时候,我隐隐觉得有无数的秘密与我擦身而过.从来没有人像修这般对南梆产生过如此深情的眷恋,它的崇山峻岭透漏着压抑的气氛,难受极了,难怪胸怀志向的青年都竭力想逃离这片土地.和所有南梆青年一样,我是顺着这条在我们村被称为南梆河的河流逃出去的,这也是我少年的愿望,高考以后我的愿望实现了,修的录取通知书在邮递员骑了两天两夜山路送到他的家里时,我对修说走出南梆才能看更多的小说,修说,我的愿望就是从南梆游到北梆,这愿望早就实现了.

乔木跟随我来到河岸,天空白白的皮肤配上淡蓝的底色,像是泊在河面的封皮,你一定见过蓝天的颜色吧,就是那样的,那蔚蓝的不着边际一定很美吧,南梆炎热的夏天就是那样的.还是念小学的时候,所有*学都喜欢折纸飞机,只有修不厌其烦地折纸船,他把船放入南梆河,目不转睛注视着,他自言自语说,你看,它在水上游得多好.每当小船被水浪蹦起往上跃时,修的眼里就闪现出奇异的光芒,修一直想,那些纸船最终飘去了哪里,为什么他再也没有见过那些船了,他既没有经验,又无法求证.后来他执拗地认为,它们寻找河的第三条岸去了.很难表述修因为《河的第三条岸》这篇小说和家门的南梆河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从来没有向包括他自己的任何人描述过这种情谊,但它就存在于修的意识里,并且鼓动着他.往事的记忆从我的脑际纷至沓来.

我要是有一张船就好了,修向我说道,这样我就可以在河里搬运故事了.

搬运故事?我疑问道,这可真是件异想天开的事情.

时光逝去的阴影和碌碌无为已使我的生活单调而枯燥,修的这种想法,早就在我浑浊的外界的刺激中褪色了,离开故乡之后我眼里的南梆已经与我的想象世界格格不入,我把自己和南梆的关系处理得混乱不堪,我得感谢修,就是这样每年回乡与修讨论小说的缘故,阅读使我从物欲横流的疲惫中放松下来.修不愿离开南梆,他对故事的获知得靠我带来的小说完成,我知道修老早就不满足于我带来的小说了,别看修只把眼界停留在南梆河,他对事物的变化特别敏感,甚至能预言南梆河在不同时令的潮涨潮落.修把每个故事翻开,外面的世界就一溜烟从南梆河灌进他干渴的眼瞳里了,眺望的时候,他的眼睛有了认真的姿态.每年我回来时修总是拉着我的手说,我又和南梆河对话一年了,修说一个燠热的正午,阳光辣得厉害,他赤着身子在南梆河游泳时眼前闪现出三条河岸,他抹起衣袖露出三个手指向我强调是三条河岸.我问修,如果真有三条河岸,又能怎样?他晃了晃脑袋,眼神呆滞了半晌说,我能看到父亲了.

我的生活被各种现实约束以至于失去了想象,而修不是,和修相处的夏天是我一年中最自在的时候,可惜太短了,可惜以后我再也没有和修一起度过夏天了.南梆河呼吸般起伏着在一去不返的道路上局促不安,稀稀落落地在各家的石阶上遛了一个弯,随即从我的眼缝里挤出去,蹑步前行.河水拍打着两岸,涌起的波浪溅了岸边的水稻一身湿,阳光映照着水珠闪闪发亮,山的轮廓从稻田的水里勾勒出来,白云破棉絮一样轻飘飘地游来游去,外界聒噪的声音搭着风也来不到这座静谧的村庄,我在这里能找到沉重的疲惫被放下的轻松感,平淡的人生在这里消磨也并非可惜.可当有一天村民发现南梆之外还有很多种有意思的活法,清醒地思量自身的价值之后,这些天真淳朴的人,再也没有兴趣与南梆河交流,拍拍屁股上的黄泥走了.

修做梦也想不到村民要建后来被称为南梆河的第三条岸的路了,人们终于决定南北梆之间修路了,这就是说南北梆不再是我记忆里最遥远的距离了.路要建了,往北梆的柏油马路,村里人见面都说,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祖祖辈辈都要活在压抑而贫瘠狭小的土地里了,年长者引以为自豪地感叹浮光世事荏苒就过去了几十年,感叹一生似风中的一蓬芦苇,任凭世道的风向吹得乱摇乱晃,这种趋势将会在他们存活的日子里只增不减.许多个黄昏,修曾在村民的预测中挣扎,村民与生俱来的对河流的情感将在一场洪流中冲刷干净,他飘萍一样浮游在清冷的水里一动不动,南梆河好像是女人的肚子,在产下一堆孽子之后仅存下剧烈的疼痛.谁都知道这是他们的意志不能战胜的趋向,修路会让村民跻身于一个外面真实的世界,而他们将要开始伪造生活.村长腆着大肚子带着一来视察的时候,深深的车轱辘在泥土地留下深深的凹口,青绿的稻穗朝他们热情招手,大肚子村长后面跟着视察人员,视察人员后面跟着凑热闹的村民,村民后面跟着他们自家的狗,在他们身后,一道日色的光辉把山脊映得光芒耀眼.修对村长非常厌恶,在村里壮丁都出门打工之后,这个男人时常若无其事在留守妇女的家里自由进出,要不是这个大肚子让修在村里管理图书,他是不会对这个村长有一丝半点兴趣的.那几天的大部分时间里,修思考着关于这条河岸的事情,那年,修一个人坐在高垄的河岸读一篇叫《河的第三条岸》的小说时,他注视着南梆河蜿蜒爬行,似乎看到隐隐在时间里的蛛丝马迹,他非凡地预言到南梆河的第三条岸是真实存在的,当时他只能把遥想淹没在河的漂流中.村民并不把修的想法当做一回事,原因是修在村里建立了一个伤风败俗的形象,每天无所事事抱着一本小说在河边打转,所有青年都外出念书或者打工去了,修还不愿去大地方看看,这样的生活方式,修倒是很惬意,但村里人都瞧他不起.父亲死后,修家里就揭不开锅了,有一天母亲为他打包好行李把他送到村口,他瞪着行李包看了好久说,村长让我到文化站管理图书了,修的母亲长长叹了一口气,她的眼里流露出气急败坏的无奈.

修刚接触村长时对他充满了厌恶,他从来没有从村长身上看到任何值得注意的地方,但是现在他对这个大肚子男人心生敬意,从心里觉得他伟大了,这个男人众目睽睽下从留守妇女的家里自由进出可以使那些妇女只言不语,尽管女人们对东家长西家短津津乐道,谁家的房顶新长出苔藓她们也能对此乐此不彼地喋喋不休个大半天,更重要的是这个大肚子可以为他弄来他最想看的小说,修把这些告诉我的时候,我察觉到修的脸上溢着傲慢的神色.修帮助村长做这份工作虽有昧于他的意愿,但他要寻找河的第三条岸,这个想法近乎荒谬到无聊可笑,也许在想象中也无法形成第三条河岸的样子.但你要知道,在文学世界的长河里寻找第三条岸不是不可能的,小说把他带到河的第三条岸,他在那里见过从未见过的世界,也许这世界荒诞到外人不可理喻的地步.

修沉浸在村长交给他的阅读室时,南梆村历史上最壮大的修路事件开始了.在修路的日子里,这座山肚子里的小村庄一改往日冷清的模样,村民耳际成天蔓延着的机器粗犷清脆的轰鸣覆盖了我的祖父的唢呐声,村民都为这条河的第三条岸热闹开了,有了特别的味道.平日不大出门的留守妇女也纷纷带上工具走出家门来为修路帮忙,她们的孩子光着脑袋,稀疏而淡色的头发大抵是营养不良的缘故.这些孩子傻乎乎的,村里的男人在担负不起糊口的重任时就只好使劲喝自家酿制的米酒,再愚昧地把气撒到女人身上,导致他们的孩子稍大一些就明显地比常人要迟缓半拍,到了上学的年纪,南梆的孩子学习老是追赶不上北梆的孩子.此时你要是留意,不难发现南梆村几乎只剩下妇幼和零星的老人了,她们的男人早已外出打工,但谁也不会感到惊异,任何贫瘠的土壤也不能让勤奋的农民生存济事.当黄生生的土壤覆上一层褐色的水泥被子,人们闻到城市才有的激烈扑鼻的水泥气味,扬起的尘土把他们熏醉.胆怯的猫狗不知所以地嗷嗷嚎叫起来,簌簌发抖地蜷缩在门口隐蔽的角落;田庄的黄稻眨巴着眼睛眺望这有史以来南梆空前的热闹,若它们精力分散一会儿,就会错过见证历史的时刻,越看越感到一股隐藏的力量在延伸.南梆与外界联系着,但又发生着巨大的冲突,修曾爬到南梆村的最高处,除了眼下稀稀松松的树影,什么也看不到,而现在狗吠声似乎也能从山凹里传出去了,普通的日子添了活泼的色彩,山里的炊烟也隐藏着一股呢,好像人们又看到了希望了.

村民叫嚷着要在水稻黄熟之前把路修好,今年要运到北梆镇去换钱.于是村民们眼巴巴看着路的延伸,又莫名其妙地跑到自家地里看稻苗的长势,在心里打着算盘.修路的结束是随着修读完阅读室的最后一本小说的结束而结束的,修是南梆村第一个沿着新修的柏油马路出走的.村长对大家说,过些天他要去北梆开会,打听今年稻谷的,顺便为村民买来明年的稻种,令修欣喜的是,村长答应他为村里的阅读室增置新书.可后来验证村长的承诺如我的祖父二十岁那年朝南梆河撒的一泡尿化作了泡影,最终流向何处谁也不知道了.而人们确信村长确实为村民买了稻种,也为修的阅读室增添了新书,但历史总是出乎意料地如出一辙,村长一个人在北梆镇就着一叠花生米啜了两蛊酒,回来时竟在船上睡过去了,村长同修的父亲一样小船覆没在河里淹死了.当那个傍晚祖父的唢呐重新回响起时,村里人把村长浮肿淤青的尸体躺在三年前修的父亲躺过的门板上,那扇门板照样像极了一叶扁舟.

修眼睁睁瞅着他生命里重要的两个人相继离世,他认为事件是由他引起的,村民口中也迷信地传述着修给南梆带来了灾祸,各式各样的流言飘在南梆村的上空,南梆河低声絮语地流着,它仿佛有话要说,但终究没有开口.修在那一晚拎着母亲早已为他打包好的行李踏上了新修的柏油马路,这是一座充满了热情和排挤的村庄,修捉摸着再也不能在南梆呆下去了,况且,这里已没有小说.

南梆的河流出现了第三条岸.乔木随我游荡在河岸时突然一个过往的村民这样叽咕道.清晨的光景,村里空荡荡的,岸堤上没有人,村长死了,全村的人都去送行,我的母亲一大早就去了,空气中散漫着清晰的树木的清香,后来我回忆不起这个早晨见到多少人,最多有三个.这三个人无不用惊异的眼神打量我,牵强地向我点头,我走过去,他们用更为惊异的眼神打量我的衣着,好像我也给他们带来了灾祸,使我不自在得如坐针毡,我尽力表现得彬彬有礼.我是不愿意轻易回来的,我离开之后村里人看我的方式就大不一样了,有了一种好奇但又似乎有意疏离我的心态.有几只鸟远远地停憩在电线杆上,啁啾声在风中兜个圈回到我耳里,又悬挂在了田野的上空,并不会惹起我的注意.乔木看起来对修的出走并不沮丧,它纯色的黑毛现今夹杂着些许白毛,在微风中熠熠生辉,一副愉快的样子.它的目光盯着流水,一个劲把我往修的家里带.你知道的,修是我的好朋友,我要去他家看看的.什么?村长死了为什么不去村长家?呵呵,村长不是我的好朋友,呵呵.

这村落本就寒伧,从村民口中飘出的有关修的议论弥散在空气中,上午的暖阳照着也能让人感到些许阴寒,不过空气里久违的泥土味我倒是贪恋地猛吸了几口,即使不是因为修,这时散一散乡间的步我也是乐意的.堤岸边的野草在胡思乱想,在微风的抚弄中不时地向天空翻白眼.村民说修该死在外面,我无力争辩,也怕落得个死在外面的唾骂.我想在谣言中脱出身来,却也轻车熟路地沉浸下去了.

太阳往高里升了上去,热度往上增长.我是在祖父的唢呐再次响起来时人们送别村长高高低低的哭声中来到修的家里的,村子周遭扑过来的鞭炮燃烧的味道更加浓厚,噼啪声敲打我的耳鼓,上午的阳光染上了一些朦胧的凄凉.修的母亲正把割来的稻谷搬到晒谷场上,她木然的脸上呼哧带喘,细密的汗水从她黝黑的额头淌下来顾不得擦拭,汗粒在她脸庞形成水幕,天有点热了,她依然裹得严严实实,表情有些滑稽.她没有哭,我倒是希望她哭,这样我才跟她有话可说,我该怎样安慰她呢,反正修已经离开了,说什么也没用了.兴许她对我的到来有一丝欣慰,枯井般的眼神泛出浑黄的回光,注视着我.嗣后,她说,修的出走是迟早的事.我说,我也是这样想.

范俊呈作品互动短评

>> 在野(男,现居广东中山.现代诗歌站站长,地下诗刊《嗨喽》执行主编.人生暂时信条:懂得了自嘲,就不再挖苦别人.)

我投给《朋友的小说》,《朋友的小说是一幅很有画面的小说,一些语言融入了淡漠的诗意,内敛而有声响,舒缓而不散漫.我还看到了日本一些电影的镜头感,比如岩井俊二的《情书》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此小说,冷叙事,一种低到下巴抵着膝盖的姿态,心跳只有自己听得最清楚,愿意靠近的也能听到一些.只是小说里面的长句用得不是很顺畅,让人喘不过气来.小说整体给我感觉很好,我很喜欢.

>> 黄泽燕(90 后在校大学生.有作品发表于《九月诗刊》和《鸡西晚报》.)

《朋友的小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我们可以把它看做一篇寓言小说,作者利用一个魔幻的处理方式使整个小说荒诞而深刻,从题目和内容结合来看可读出其中的隐喻.“我每年夏天如期回到故乡告别故乡”是一个典型空间上有时间联系的开头方式,我们可以在《白鹿原》中看到“白家轩最后引以为豪的是一生中娶了七个老婆”,马尔克斯的短篇《圣女》中“二十二年后我与马格里多·杜阿尔特重逢了”等等.南邦村是一个偏远的村庄,但这个落后的村落里有一座图书馆,“我”是南梆高考出去的一个大学生,“我每年如期回到故乡去告别故乡”是为了给修带来阅读的小说,“修”是一个热爱小说的文学青年,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南梆村里的青年都外出打工了,修依然坚守文学梦想,对罗萨小说《河的第三条岸》很是着迷,梦想和现实的压迫,这是一层隐喻;修的父亲在送修和“我”高考归来的路途中,竹筏侧翻在南梆河中散失了生命,此后修坚信父亲去寻找河的第三条岸,这是另一层隐喻,体现着罗萨《河的第三条岸》对修的影响;然而历史的机缘巧合,去北梆镇开会的村长为南梆村民购置来年的稻谷种和答应为修的村里图书馆购置新书回来的过程中“就着一叠花生米喝了酒”丧命在南邦河中,村民用曾抬过修的父亲的门板把村长的尸体抬到村里来的时候“那门板照样像极了一叶扁舟”,又存在着修追寻的小说与现实境况的一种隐喻;然而值得关注的是,村民把南邦村新修的路称为“南梆河的第三条岸”又与小说联系起来,作者采用层层推进的冷叙事,民以食为天,村民的新稻种没有送回来,村民口中流传着修给南梆带来灾祸,存在着一个寓言,在现代化进程中村民积极向城市进发,但忽视了内心温柔的一部分,把责任怪罪于修,修同罗萨小说《河的第三条岸》中的父亲一样离开了,也许是寻找父亲的踪影,也许是寻找小说的归处,使得隐喻更深入一个层次,也使整篇小说意味深长.

>> 杨碧薇(云南昭通人.诗人、作家,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为民族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研究生.)

《朋友的小说》中有两套空间符号,一是以河流、村庄为代表的传统世界,二是以远方、城市为代表的现代世界;而“道路”这一*,为两套符号的沟通提供了可能性.通过对两套符号的反复陈述,作者较好地驾驭住了文学创作中的原型书写,展现出传统的不断瓦解与现代文明的强力冲击之间的种种张力.同时,小说并未在这种二元对立的狭隘构架里蜷缩,而是伸展出更大的问题:面对内外夹击的种种困境,人们如何去认识并把握命运?正是这一“伸展”,使我相信这位作者今后还会对世界及人类进行不懈的追问.

>> 李景泽(男,笔名缘惜子,1990 年出生,河北张家口人,电影学硕士,以剧本和小说创作见长.作品见《山东文学》、《小说月刊》、《北方文学》、《羊城晚报》、《四川文学》等全国数十家报刊杂志.有小说被《小说选刊》、《微型小说月报》等刊转载,被《中国文学作品选2013-2014》、《最受中学生欢迎的佳作年选2014-2015》、《2016 中国好小说》等多种年选书籍编入.作品入围小说选刊社2014-2015 双年奖.著有小说集《天亮了》,电影剧本《生死之间》等.)

投《朋友的小说》一票,理由如下:第三条河岸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在巴西作家罗萨小说中,相信作者十分熟悉.寻觅河的第三条岸,是万千选择中的一种.岸,既是起点也是终点,当我们思考第三条岸时,免不了讨论第一条岸和第二条岸.一条河将南梆和北梆分岸而治,南梆这边是所谓传统的旧土,北梆那里则是看似文明的乐园.与其说父亲和村长是死于那条河的,不如说他们是被第一条岸和第二条岸害死的,试想如果只有南梆,他们又何必去做那些来回于对岸的事?因而主人公修的第三条岸是带着第一条岸和第二条岸也就是南梆和北梆的相爱相杀,相憎相怨的.他选择出走,是对灵魂的解放,是对梦想的追求,是对美好的向往,是对自由的呐喊.而第三条岸究竟是什么?到底是起点还是终点?不过是他清澈湖心荡漾开的一圈波纹罢了.

>> 公刘文西(男,本名刘文西.1991 年生,现居福建.诗作见于《天涯》、《诗刊》、《福建文学》、《台港文学选刊》、《中国诗歌》、《星星》等刊物.作品强调思想性与公共经验的个人表达.获第五届复旦光华诗歌奖,第六届包商银行杯全国高校征文诗二等奖,福建省大学生散文创作大赛三等奖,中国之声青春与诗二等奖、青春人气奖等.)

朋友的小说,在现实感与历史性之间取得了架构的平衡,具有一定人类学、哲学意味与历史记忆的丰富性.文本也展现了作者阅读视野与对经验处理的熟稔.

>> 潘云贵(青年作家,大学教师.曾获2011 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大奖,首届新蕾青年文学新星选拔赛全国总冠军、第十七届全国新概念作文一等奖,第四届全国高校文学作品征集评奖出版活动一等奖等奖项.已出版《亲爱的,我们都将这样长大》、《如果你正年轻,且孤独》、《我们的青春长着风的模样》、《飞鸟向左,扬花向右》等书.)

投《朋友的小说》,散文化的叙事节奏在有限的小说篇幅中可以突显细节之美,但削弱了故事情节.村长的“离世”与祖父苍凉的“唢呐声”,其中包含的象征意味(传统的退场、权利的瓦解、固有信仰的消逝等)容易被人捕捉到,隐藏不深.“河”作为符号,其能指与所指,在众多乡土小说中屡见不鲜,缺乏新意、“我”的朋友“修”人物塑造有些刻意,有一种不太切实的“小镇青年”文艺气息.小说中青年身上关于“离开”与“留下”这样二难选择的设置较为陈旧,而村庄故土的“保留”与“改变”二元对立主题,也没有脱离乡土小说“习以为常”的主旨表达.作者语言功底不错,营造的氛围很好.

>> 于湙远(作家、编辑.哈尔滨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林》、《小说林》、《新诗经》、《中国诗乡》等杂志.)

投《朋友的小说》,古老的南梆安静却又神秘,流淌的岁月中尘封这无数不为人知却又异常神秘的记忆,没有人会故意想要去开启,却有人竭心尽力去探索力量却卑微得不堪一击.有人要用知识的力量冲破腐朽的思想,即使错得不堪一击,也不要随波逐流,这便是“我”和“修”的证明我们存在的证据.这篇小说构思缜密.

>> 梁永周(1992 生于山东日照,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发于《诗选刊》、《诗歌月刊》、《湖南文学》、《时代文学》、《山东文学》、《边疆文学》、《参花》、《中国诗歌》、《四川文学》等.参加山东首届青年诗会,2015 年中国诗歌新发现夏令营学员.)

《朋友的小说》故事的进程,人的进程是有统一性的.在一切的变革中,更感觉到作者笔调的沉稳,河的第三条岸是存在的吧,不然就不会夺走修的目光,修也不会去到找不到的那个最终的地方.在平淡中蕴含强大的内力,能够让人咀嚼的故事则是续上命运的,而我们所意料到的故事的结局,它所映射出来的更为深层的东西,抓住了人心.这不仅让人想到与成长并行的另一条轨,是回归.

(责编:郑小琼)

汇总:该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短篇小说和朋友和小说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朋友的小说本科毕业论文朋友的小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深深的苦竹林(短篇小说) 至今我还能感觉到那个遥远的小山村,那个僻远的彝家山寨,还有那片谁也说不清有多深的苦竹林 记不清那是什么日子 多年过去了,我只记得那天没下雨 来接我的老普,背着我的行李,吃力地走在前面,我挎两个包,紧走.

2、 三岔垮(短篇小说) 如果帐篷外面的天空是帐篷的帐篷,那么,它的外面呢外面的外面呢一层层撞开它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战术呢迂回直捣渗透集歼飞机大炮坦克齐上阵……  者也在键盘上敲击   者也是一个.

3、 动物和三无小说(评论)评宋迪非中篇小说《向着夜晚游荡》 ◎海力洪 宋迪非作品向着夜晚游荡彻底而决绝的先锋实验性体现在这篇小说根子上的“三无”,即无进展、无情节、无人物 或问,什么叫小说“有进展”答曰寥寥数笔,.

4、 焱(短篇小说) 冰葵被飞机的颠簸震醒 广播里传出机长的声音,提醒乘客们不要走动,回到座位上系好安全带 “这会是一段刺激但安全的飞行”,机长的口气带着调侃,试图宽慰他的乘客们 意识到自己一路睡得.

5、 工地上的旗(短篇小说) 作者简介安庆,中国作协会员,河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河南省作协理事,新乡市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院第22届高研班学员 小说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各类选刊选载,入选多种选本;曾获第三届河南省文学奖、第二.

6、 命运(短篇小说) 作者简介巴兰华,山东省东营市人 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学员 一如果离婚也上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话,四叔无疑是瓜皮岭村最有资格榜上有名的 四叔闹过四次婚变,严格来说应该是三次半 第一次说亲,财物都交托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