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模板>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散文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跟触摸时光里的苍茫和温暖读李金兰的散文集《天和安排》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模板 原创主题:散文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8

触摸时光里的苍茫和温暖读李金兰的散文集《天和安排》,该文是散文方面有关论文怎么撰写与时光和李金兰和温暖读李金兰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2017年3月,桂林的雨比往年更多,缠绵的细雨和潮湿的雾气从白天延伸到黑夜,从昨天弥漫到今天,模糊了日夜,也混沌了时间,似乎日子也慢了半拍.在这种模糊与混沌之中打开李金兰的散文集《天与安排》,感觉书中的文字与雨雾缭绕的天气竟然是那么默契.在李金兰的笔下,岁月缓慢流淌,天空有可以触摸的记忆,村庄是挂在身后的水墨,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作者就像是在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之间缓步穿行,融入、触摸、冥想、聆听,并以雨雾般绵密的文字记录下时光里的苍茫与温暖.

在这个社会飞速发展、瞬息万变的时代,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在喧嚣的世界中步履匆匆地赶路.而李金兰却有意识地放慢脚步,她在《散文式步行》中写道:“散步,为我所喜欢;散文,为我所钟爱.私底下,便把‘散步’扩展成‘散文式步行’.也许,会不知不觉把‘散文’写成‘散步式文章’.”这段看似随意的文字透露出了李金兰的生活态度和创作心态.她喜欢散步式的慢生活:“我愿意自己是个拥有足够安宁、闲散和淡定的人.我似乎学会了依靠散步来获得无拘无束、优哉游哉的呼吸.”因为对宁静与缓慢的迷恋,在《朴素的优雅》中,“我”的背影在别人的眼中成了“一个比这个时代慢一拍半拍的游荡者”.在气定神闲、脉搏平静的行走中,在慢一拍半拍的游荡中,李金兰始终在观察、在体悟、在寻找.她是在寻找一扇扇被历史或俗世的尘埃遮蔽并且被匆忙赶路的人所忽视的门.每次众里寻她千百度,灯火阑珊时终于走到门前,她是怎样的怦然心动,暗自欢喜.而当她用颤抖的指尖拭去尘埃、轻启门扉,世界静默,时间暂停,一条幽深宁静的通道出现在她眼前.这就是李金兰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散文世界,一个经由一扇扇独特的门和一条条幽深的通道打开的自足的文学世界.

在李金兰的散文中,开启“一扇门”是一个极其关键的环节.这扇门往往既是她散文的重要内容或重要意象,又是她叙述的起点和整个散文结构的支点.在《教父》中,这扇门是父亲讲述的一个故事.少年时代,“陈宏谋在我父亲讲述的一则故事里生动着.父亲说,他是清朝一位宰相,一个本乡本土的人.在一则趣味横生的故事里,他启迪了我童年的心智”.被这个故事吸引,“我”希望找到故事中的石拱桥,想知道“那桥下,是静水深流还是流水哗啦”,之后“我”阅读陈宏谋的文字,探访陈氏宗祠,陈宏谋的故事由此展开.在《天空飞虎》中,这扇门是“天空”.在常人眼中,天空是空的,但在桂林城西漫步的李金兰看到了天空中被人们遗忘的痕迹:“天空也曾不空”,“关于天空的记忆,大地留存.桂林城西,有一个秧塘机场.虽然,战争的硝烟早已灰飞烟灭,而‘飞虎’飞过的痕迹,让秧塘的天空成了一本活的教科书”.经由“天空的记忆”,作者打开了大半个世纪前“飞虎队”在桂林抗击日军的往事.在《寻寻觅觅》中,这扇门是母亲和外婆的对话.寒冬的清晨,外婆迎风踏霜而来,竟然问母亲:“你母亲呢?你母亲去哪儿了?”她连自己是谁都忘了.“我”的心瞬间被击中:“这个我又敬又爱的朴素的女人,老糊涂了.不知在何时,从花的眼皱的脸白的发,到疏松的骨头健忘的记性苍茫的心境,都越过了老气横秋的界限.入冬了,尾声染上了霜白雪冷,让爱她的人不接受也得接受这样的结局.”当“庭院里两个是我生命源头的女人匪夷所思的对话停下来”之后,“我”的“想象与记忆继续逆流而上”,到了外婆出生的步州村,去打捞外婆留给“我”的珍贵记忆.在《口盅与骏马》中,这扇门是一个印着骏马的口盅.“早晨的阳光在屏风上斜斜地割画出明亮的一块.光,走上一只被铁丝圈固定在木柱上的口盅,给斜插着的父亲与母亲的牙刷镀上了亮色.一匹印在口盅上的骏马在鲜亮的光影里奋蹄.”“一种莫名的冲动促使“我”摘下口盅,细细洗去尘埃,口盅表层的白漆已经斑驳脱落,底部有六个大小不一的孔,而背面印的出厂时间和产地依然清晰:1975年1月,柳州搪瓷厂”.“我试着舀满水,可是不到六秒钟就漏得一滴不剩,像几十年光阴弹指间灰飞烟灭.”“逝者如斯.而一只陈旧的口盅在不经意间激活了记忆的碎片.”对李金兰来说,父亲讲述的故事、天空的记忆、母亲与外婆的对话以及印着骏马的口盅等都是深深触动她并等待她开启的“一扇门”,她的散文创作往往是从这些触动她的人或事物开始.这是个有意味的起点,它带着质朴,带着温暖,带着灵性,带着诗意,它使写作和阅读都成为一场值得继续追寻的精神奇遇.

当李金兰经由一扇扇门进入幽深的通道,总有一种力量牵引着她不断深入、前行,借助这种力量,她可以触摸历史,回望故乡,融入自然,抵达内心.在这个过程中,繁华隐退,喧嚣散去,灵魂安静,呼吸澄澈,她实现了与历史、故乡、自然以及自我的精神对话.

李金兰是个对历史感兴趣的作家,她探询历史的方式是以阅读感知,凭脚步接近,用心灵触摸.阅读陈宏谋的文字时,她感觉“一种既疼痛又幸福的痛彻感在骨髓中传递”.寻访陈氏宗祠时,她相信“世间有一种不可知的精神力量存在,如同火光的温度,如同磁场的吸引,如同书香的流淌”.在一步步走近陈宏谋内在世界的过程中,她感觉可以穿越时间的阻隔,与心中的教父对话:“一壶清茶袅袅升腾的水雾,替我撤走隔朝隔代的阻隔.在文字擦亮的星空,语言带来温暖.能够找到可以超越时空说话的人,是一个人的福分.”(《教父》)在洛清江边,她想象“长袍,礼帽,围巾,眼镜,青须,一眼可从粗朴中认出的温厚男子”丰子恺每天“沿着鹅卵石巷子出村,走野径到洛清江畔,过一座浮桥,上一段石阶到古城,再穿过一片松林到学校教书”.在出入“当初的桂师、如今的两江中学”时,她会“对着高楼边缘几排简朴的平房联想当年润物无声的课堂,或者在上了年岁的老树下发一阵呆,细听簌簌作响的枝叶,似在吟诵丰先生的语言”.她在《教师日记》中感受丰子恺在桂林的生活,在谢四嫂的老屋寻找丰子恺在桂林的身影.想起丰先生为桂师谱写的校歌,她感觉“那岑寂的歌声,仿若久别的月轮,沉在某个未知的水井,现在被取水的人注视.过去那种间接的存在,令怀想变得温情”(《丰子恺在两江》).对李金兰来说,能从历史中汲取沉淀下来的东西是幸福的,因此,秧塘机场草地上随意躺着的石碾在她眼中展现的是等待的姿势:“这些石碾,在光阴的流逝中,以等待的姿势一如既往地停留在原地.似在等待,等待,等待像我这样的喜欢怀旧、喜欢凭吊历史、喜欢从往事中汲取一些沉淀下来的东西的人,静静地到此地一坐一下午.”(《天空飞虎》)

李金兰一次次凭借文字踏上回乡之路,故乡永远是她的精神家园,她在《午后之牧》中写道:“其实没谁追赶,没谁在身后握着鞭子,是我自己把自己带到了足够遥远的地方.可是,潜意识里却渴望有朝一日重回村庄,坐着四角方凳,倚靠木质屏风,听家人吩咐做一些细碎的事情,比如割草、放牧……”故乡有太多温暖的记忆在岁月中沉淀、发酵,故乡有太多值得自己牵挂的爱与痛,这是生活赐给李金兰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虽然她已经“把自己带到足够遥远的地方”,已经与那些生命的原初场景分离,但她可以凭借这笔财富实现精神还乡:“感谢那一茬又一茬经过并且融入我们生活的事与物.或许,所有绵延不断的温情,都蕴藏在貌似平淡的细节中.一生之中,一定有一条共同穿越的暗道,成为有情人相守相悦的秘密,而回味,就是顺着生命的常青藤去抚摸记忆的花瓣与瓜果.”(《何事相悦》)这里的“有情人”并非仅仅指相爱的男女,而是指可以共同分享生命体验和温暖记忆的人.他们是擅长捕鱼的“我”爷爷,是生育了七个儿女的“我”奶奶,是做木匠师傅的外公,是在寒冬帮“我”烘烤鞋袜的外婆,是“直接种谷,间接种墨”的父亲,是提着柚子灯为“我”引路的母亲,是疼爱“我”的伯父们,是在“比春草还浅的年纪”就被病魔夺走生命的堂妹,是曾和“我”一起追逐玩耍交流成长秘密的女伴,是苔痕深处老周家的视力不足一米的三兄弟……不管是否有血缘关系,他们都是“我”在故乡那片土地上的亲人.他们和“我”有“共同穿越的暗道”,有“相守相悦的秘密”,他们就是“我”顺着生命的常青藤可以抚摸到的“花瓣与瓜果”.虽然有些亲人“我”未曾谋面,但“曾有的温热,通过一个家族的延续间接存在”.故乡的人和事是“我”生命中最深的印记,也正是故乡的人和事让“我”了悟了生命并坦然接受生命中的甜蜜和苦涩:“我留着曾有堂妹梅生命呼吸的文稿,不忍卒读.我的生命在没有她的时空里延续,我走在她无缘走的路途上,写着她想写而不及写的文字.快乐时,自然不必说;无常时,不论过得多么苦,都觉得是上天的厚待.”

李金兰的散文在触摸历史、回望故乡的同时,也在走向自然.与喧嚣浮华的都市相比,自然界是宁静脱俗而又生机勃勃的.李金兰走向自然的方式是“融入”,正如她在《天与安排》的序中所言:“我是众山之间的一座山、众水之间的一捧水,众树之间的一棵树、众鸟之间的一只鸟……并没有离开现实的土壤,我只是善于融入、善于触摸、善于聆听,热爱着该热爱的,疼痛着该疼痛的.物我之间的交流,只有局限,没有界限.”于是,在远离尘埃的黄沙瑶族乡,“我渴望自己变成草叶”(《呼吸如此清澈》);在小水潭边,“另一个随波逐流的我,与鱼群在水草清流间隐现,仿佛这一潭清水即全世界”(《荒野路径》);在不染纤尘的涛声里,倾听来自脉搏的声音,“我忘了我”(《涠洲岛叹海》).因为融入自然,李金兰能与自然界的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亲密交流.在她笔下,蓝闪蝶“在我额上留下一吻”,“两秒钟心旌摇荡的光阴到底像经历一场幻爱”(《蝴蝶的亲吻》);“午后的毛虫”的泰然自若也呈现令人惊讶的美,“我”设想“某个清晨它变成很美的蝴蝶”(《荒野路径》).在与自然界的亲密交流中,每一个生命都值得珍视.因此,“我”厌恶驯兽师“让一只高高在上的老虎放弃它的傲慢与矜持,卑屈自身,迎合人类的游戏精神”(《隐世者》);当被砍死的楮树的体味在夜色中流淌,“我的心境悲伤得像幽灵流浪”(《荒野路径》);面对迷路的无名小虫,“我轻轻地扶了它一把,不承想却伤着它了.它不能走了.我也许真伤着它了.我所谓的轻轻,于它,胜过千斤重.就把它送到一张草叶上,但它站不稳,划入杂乱的草丛间了.不知道它能不能为自己疗伤.”(《木眉水眼》)这是何等细腻的感情,又是何等动人的爱!李金兰融入自然并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自然中拓展存在的维度,她善于在自然中发现生命之美,丰沛而又辽远的大自然也寄寓了她的生命体验.

李金兰的散文中还有一条通道抵达自我和内心.她能在纷乱的世界中分离出自己,能在静默中与内心对话.她在《梅里·梅里》中写道:“在雨中,自己安静,旁人也安静.一个人独步的台阶,也是千万人的台阶.一个人触摸的转经筒,也是千万人的转经筒.一个人走的路,也是千万人走的路.每个人,都会在一些时刻,默默地与内心说话.”一次旅行、一轮明月、一座古塔、一场雨都能打开那扇通往内心的门.在涠洲岛的海岸,纯净的蓝天与海浪让“我”找到了安顿灵魂、审视内心的契机:“倘若我千里迢迢而来,不在涛声中遗忘人世烦忧,岂不是辜负.倘若我坐在不染纤尘的涛声里,听不见内心的声音,岂不是虚度.明白自己中意什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涠洲岛叹海》)能听见内心的声音是幸福的,但喧闹的世界、匆忙的脚步常常让我们遗落了心神.李金兰在寻找能让心神回归躯体的地方,她发现了“古塔”:“青砖砌就的古塔,站在田野的一角,与四周一些杂木、一条河、一些江畔人家相伴.好几次,独自一人,沿着田间小径钻进塔心,都会油然而生兴味盎然的喜悦,以至于在失魂落魄的时刻,也会想起有一座古塔可以去.在塔心,那曾走失的心神,一定会自然而然地回归躯体.”古塔的时光缓慢而安宁,它以遗世独立的姿态抗拒着浮躁,疏离着喧嚣.在塔里,“我”拥有一个独立的世界,“与世相隔的安静是我的,塞满塔道的黑暗是我的,从塔窗照进的一抹光亮也是我的”.“成为一个塔心里的人,是件称心如意的事.从来不曾停止的世界,凭借一座塔,赋予我静止的权利.我静下来,和生命中既简单又繁复的思想见面,和那来临之后徘徊不去的绝望和解.塔外,雨很轻,很静,很温婉,就像这文峰塔写下的文字,行走于天空.而浮尘被雨牵着手降落,落地之后发出那一点点触碰的声音,全被尘土吸收去了.”(《独自的古塔》)与自我的对话是一场不需他人参与的独语,与自我对话的前提是孤独和宁静.作者凭借古塔“获得静止的权利”,审视内心并与自我对话正是她抗拒虚浮、坚守内心的努力,她坚信:“一定是,攒足寂静,才能推开绵绵不绝的喧嚣;一定是,安于沉默,命运才肯替我传递更清晰的声音.”(《温存辽阔》)

喜欢“散文式步行”,并写着“散步式文章”的李金兰是幸福的,因为她的生活与写作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她是把用心触摸过的时光炼化成有生命的文字,也是用笔下的文字去拾捡遗落在时光里的温暖与苍茫.对李金兰来说,生活与写作都是一场寻找和等待,会有一扇扇门在她的寻找中灵光乍现般敞开,会有一条条幽深的暗道在她的等待中瞬间被照亮,而她有足够的耐心去寻找和等待,正如她在《天与安排》的序中所说:“不论是生活,还是写作,都还有我尚未触及的美存在,或是错过,或是未发现,或是未抵达.我且当作一场等待.”

责任编辑?冯艳冰

特邀编辑?陆辉艳

点评,上述文章是一篇大学硕士与散文本科散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时光和李金兰和温暖读李金兰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在流动的风景里吟唱乡愁评陈永明乡土散文集《心灵的守望》 2016 年8 月,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心灵的守望,是陈永明继走过从前太阳雨倾诉者的留言情在天地间祭祀虎年后的一本乡土散文集 该作品集是“第八届冰心文学奖”申报作品 书中精选了作者.

2、 自我和确认:读顾雄的图像装置《我就是我》 “文化身份”,现在成了时髦的辞令 英文原文是常听说的,译成中文,读来总觉得夹生,无端联想到在当知青的岁月里,我虽贵为光荣的“公社社员”,但既无户口本,更.

3、 揭开怪诞之谜读刘法民教授近作《怪诞的本来面目》 摘要怪诞的本来面目是刘法民教授最近出版的一部研究专著 书中刘教授梳理了中西怪诞理论史,区分了怪诞的日常义与美学义,从构成成分、构成方式和接受反应三个层面界定怪诞内涵 强调恐怖与好笑共处一体,对怪诞反常.

4、 舌尖上的面条和碗里的乾坤读崔岱远的《一面一世界》 碗里乾坤大 在饮食文学作家崔岱远看来,全国乃至全球的许多面条,背后大都隐藏着这样或那样的掌故与秘辛 本书中,崔岱远以戏说笔法,回到面条的源头,然后循着面条的发展和传播路线图,钩沉面条背后的人文历史、民.

5、 朴素文字里的深厚情怀读吉米平阶的《叶巴纪事》 于宏,吉林辽源人,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发表学术论文四十多篇,出版学术专著三部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和当代藏族文学 自北京藏人于20世纪90年代结集出版后,吉米平阶在小说创作方面的兴趣似乎淡.

6、 在时光里旅行(组诗) 只有故乡还在原地……着午睡的民工 城市 高楼他们像鸟一样栖息在钢筋混凝土的肩头我也像他们一样从乡村出发,在文字中劳作一步一步,从县城到省城夹杂着方言的普通话,梦与梦之间的徬徨似山崖间那些不起眼的小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