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提纲>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文化期刊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国际企业跨文化融合策略论文 中国文化现象分析论文6000字 文化软实力论文3000字 中国酒文化10000字论文 壮族旅游文化论文 从众文化英语论文

文化方面有关论文怎么写 与文化类综艺的表达和价值传播以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为例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论文提纲 原创主题:文化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5

文化类综艺的表达和价值传播以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为例,该文是文化方面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跟文化类综艺和《经典咏流传》和诗词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热播已经成为我国电视内容生产格局的重要景观.今年春节期间央视推出的大型诗词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更标志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档“和诗以歌”的全新节目,通过“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吸收外来”的形式将传统文化进行了创新表达;同时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和精神力量进行广泛传播,挖掘诗词内涵,通过真实故事体现真情实感,增强了受众的情感共鸣,并赋予经典时代价值.这档节目在文化类综艺的深度方面进行了突破,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如何更好地表达与传承做出了榜样.

【关键词】经典咏流传;传统文化;创新表达;价值传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滋养文艺创作,要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推出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指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文化类综艺成为一股“清流”,在明星扎堆良莠不齐的综艺市场上脱颖而出,引发全民热议.但这类节目的发展似乎也进入了疲态,纯文化节目依靠朗诵、竞赛、演绎等方式传承诗词等传统文化,在大众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似乎还有所欠缺.

基于这种现状,央视于今年春节期间推出了诗词文化音乐类节目《经典咏流传》,这档“和诗以歌”的节目,开播次日以9.3 的豆瓣评分创文化节目新高为央视迎来了“开门红”,并在今年“”上引发关注.该节目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在注重节目创新性表达的同时,也深度挖掘诗词背后的内涵,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解读思想观念,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本文从该节目的创新性表达与价值传递方面进行分析,对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何突出重围提出建议.

一、形式创新勇于突破

(一)“不忘本来”:回归诗歌起源,借鉴传统元素

《经典咏流传》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在于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回到了诗歌的起源,也让诗歌回到了生活.刘勰的《文心雕龙·乐府》里提到:“声为乐体,诗为乐心.”《诗经》本身就是一部关于古代音乐的汇集,它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启蒙,由此可说中国诗歌脱胎于音乐.“诗歌”这个词语本身就包含了“音乐”这个元素,诗与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二者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相互交融,形成一种所谓的混合艺术.《经典咏流传》用歌唱的方式传递经典诗篇,其实是回归到了诗歌的起源.观众在歌唱中学诗词、背诗词,或许是经典最合适的传承方式之一.

《经典咏流传》节目的舞台上,出现了很多传统古老的乐器,瞬间把观众带回到千百年前的场景中,营造出古诗词所要传达的悠远意境.如曹轩宾在演唱改编后的《送元二使安西》时,身后伴奏的古琴则是出自南宋,这是中国传统乐器中最为传承有序的一种,既适合表达离别的一种愁绪,也仿佛带来了穿越时空的一种声音.黄绮珊在演唱改编的《离骚》时,舞台上出现了壮观的曾侯乙编钟仿版,原版是战国早期的文物,是世界上最大的乐器,用来表现宏大的场面,它的出现使得《离骚》的传唱更具有了浓郁的文化特色.戴荃演唱的《秋风词》中则使用了古琴和筚篥,筚篥是古代管乐器之一,在民间音乐中多有使用.此外,京剧戏曲等传统音乐元素也经常融入在经典的传唱之中,为经典诗词带来另一种诠释方式.

(二)“面向未来”:经典与时代相融合

文化类综艺想要回归电视的传统功能,进行文化与教育的传承,就要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进行补充、拓展、完善,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经典咏流传》将经典诗词与时代元素进行结合,用现代化的表达方式传唱经典.

1、经典与流行元素的结合

康震教授在节目中对“经典如何传播”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古代的语言、语境跟现代有了很大的差别和距离,但我们可以用音乐的语言,用我们现代的审美情趣,使古诗词绽放出新的色彩.《经典咏流传》为参与演唱的人赋予“经典传唱人”的身份,他们中既有演艺界资深前辈、当红的青年歌手、独立的音乐唱作人,还有许多热爱生活的普通人,他们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这种形式对于对传统文化感到陌生的年轻人来说,更加喜闻乐见,也更容易接受.

在节目中,经典传唱人不时加入“rap”这种流行音乐形式,配合经典诗词本身具有的音乐性与节奏感,很容易为现代人所接纳.比如王力宏传唱的《三字经》、任嘉伦传唱的《琵琶行》等,都在歌曲编排中加入了“rap”元素.

2、现代传播技术的运用

在首期节目中,新中国第一代钢琴演奏家、已经88 岁高龄的巫漪丽用独特的方式为观众带来《梁祝》.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到现场的她,通过跨国、跨屏的直播形式演奏了这首经典,这种方式实现了“纪实性、新闻性和综艺性的统一”.除了直播技术,《经典咏流传》还利用全媒体平台,将线上线下渠道贯穿融通,将节目打造成全民参与的音乐文化活动.在现场演绎歌曲的过程中,经典鉴赏团与现场观众可以通过点亮红心的方式,表达对传唱作品的喜爱与支持;电视机前观众可以用手机摇一摇来分享歌曲,叠加心动指数.这种强互动的节目设置,使得每一首歌曲都有不低于千万人次的人群进行跨屏交互,在文化类综艺的媒介融合创新上也实现了突破.

(三)“吸收外来”:借鉴国外文化元素

文化类综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应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的原则,既不简单拿来,也不盲目排外,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经典咏流传》节目中,几乎每期都有中外文化元素紧密结合的创作歌曲,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个性彼此融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审美体验,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参与到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去.

果敢Duplessy 疯马乐队传唱的《登鹳雀楼》,将这首经典诗歌的英文翻译版和原版结合在一起,并加入了北印度的乐器萨朗吉,融合多个国家音乐和文化的版本,促进了中国声音逐步走向世界.沙宝亮在传唱《送别》时,也加入了歌曲的英文版本,在西洋小提琴的伴奏下,别具一番风味.而这首歌曲原本就是“中西合璧”的结果,由19 世纪美国作曲家奥德威写曲、李叔同填中文词结合而成.由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老师仇海平和留学生们传唱的《关雎》,则借鉴了印尼民歌《哎呦,妈妈》的原曲,促进了更多的国外歌曲与中国古诗词相结合,积极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二、情感构建打动人心

(一)汲取传统智慧,感受古人情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讲仁爱、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及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积淀着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和中华文化精髓.《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歌曲演唱完毕后会进入鉴赏嘉宾团的鉴赏时刻,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解读经典背后的人文背景,带领观众共同品鉴歌词文化内涵,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与思想智慧,领略古人身上绵延千年的风骨与精神.

在节目中,《定风波》的传唱让观众体会到了苏轼在流放中依然潇洒豁达的性格品质,他在最苦难的时候给后人留下了最美的诗篇,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给观众以自信和鼓舞.汪明荃、罗家英夫妇传唱的《鹊桥仙》,体现了中国人相扶相助、携手前行的传统美德.《将进酒》的传唱,则让观众进一步体会到李白的远大抱负和志向以及他对时间的焦虑,感受到千百年前诗仙的豪情.中国的古代经典,都蕴含着独特的精神力量,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种下信念的种子,像烛火一般指引着后人前进的方向.

(二)真实故事凝聚时代情感,增强观众共鸣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与思想精神,与当下社会真实的故事与朴实的情感波动结合起来,更能打动快节奏生活下的现代人.这些真情流露的故事,引起了观众对事件、人物命运、结果发展的一种高度关注,增强了经典诗词的传播效果,更能引起观众内心的观照与共鸣.节目每期都会邀请一两名普通人来进行经典的传唱或参与其中,他们在困难生活中的坚守、他们对诗词的热爱都深深感染着观众,从而增强观众的情感共鸣,激起他们内心的情感波动.

乌蒙山支教老师梁俊传唱的《苔》,人们在记住其清丽歌词和曲调的同时,也牢牢记住了他的故事.“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他试图用这首诗教给孩子们,即使拥有的不多,也要努力像牡丹一样勇敢地开放;无论身在何处,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陋室铭》的传唱让观众认识了河北邢台的白茹云,这首经典是她四十年来清贫生活的真实写照.她曾患淋巴癌,在住院期间与诗词为伴,书被翻烂,摘抄了厚厚的一本诗词笔记.在病痛中饱受折磨的她,用诗词作为自己向病魔宣战的战斗檄文,在诗词中找到人生的出口和解答.《梅花》的传唱让观众看到一位美丽的姑娘汪伊美,她从小听力受损,却执着地用手语和舞蹈找到人生的新天地.她用亲身经历告诉观众,无论生命如何严酷,都要像梅花一般凌寒不屈,以如花般的方式傲雪绽放.

三、价值引领增强身份认同

现代社会充斥着浮躁、焦虑和不安,这是鲍曼所言“流动的时代”和“流动的生活”带给我们的“流动的恐惧”,是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和不断变动的“身份”所造成的必然后果.这一情况导致现代人尤其是青少年难以合理地“审视”自我,难以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赋予他们新的身份.此外,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导致碎片化知识无孔不入,人们沉浸于“浅知识”带来的暂时愉悦感中,网络赋权下的网民沉迷于社交媒体上的评论甚至互相攻击,文化认同感有待提升.

这一现状要求从经典诗词中挖掘出古人的智慧与精神,并与当下的价值观相结合,与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相结合,赋予传统文化时代内涵,增强当代青年的身份认同,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与国家民族自豪感,对新时代青年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经典咏流传》在传播正确价值观方面,可以成为综艺节目借鉴的范本.王俊凯传唱的《明日歌》告诫青年要珍惜当下,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人生蓝图变为现实;孙杨传唱的《赠从弟》告诉每个青年人都有责任,为自己、家人和祖国而自强不息;张杰传唱的《少年中国说》则启迪青年要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和民族就有前途和希望;平安传唱的《沁园春·长沙》告诉观众,在中国危亡之际是前辈青年担负起重任,提醒当下青年在民族复兴之际,同样也要有所作为.

结语

《经典咏流传》在形式上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创新表达,对其中蕴含的价值观与思想力量进行了深度传播,落实了新时代文化建设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在文化类综艺的深度与广度方面进行了突破,并给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落地与传承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与借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文化类综艺在传承传统文化这条路上“漫漫其修远兮”,新时代的传播者更加要“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1]赵静蓉.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M].北京:三联书店,2015.

[2]、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1.

[3]《经典咏流传》:歌以咏志,乐以抒怀.央视微C微信公众号,2018.

[4]杨宾.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艺术塑造与价值提升[J].创作与评论,2017(05).

[5]殷俊,刘瑶“. 慢综艺”:电视综艺节目的模式创新[J].新闻与写作,2017(11).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新闻学院)

责编:姚少宝

上文结论:上述文章是关于文化类综艺和《经典咏流传》和诗词方面的文化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专题片以《非遗江苏》为例 摘要2()11年6月,我国第一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史上和文化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为积极配合国家倡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江苏省文化厅分批次下达文书让江苏各地积极申报非遗项.

2、 面向具有国际视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程施工类课程教学改革以《桥梁工程施工》为例 摘要配合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工程师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针对桥梁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的制定、教学组织、授课方式、.

3、 从海姆斯语境理论看影视字幕翻译文化因素处理以《傲慢和偏见》为例 摘要影视作品的大量引入,增进了人们对外界的理解,影视字幕翻译也随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借助海姆斯语境理论中交际形式这一语境因素,梳理不同语境下影视字幕的翻译思路,并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影视字幕翻.

4、 明代嘉靖年间日本遣明使在宁波的文化交流活动以策彦周良的《初渡集》为例 摘要明朝嘉靖年间,日本僧人策彦周良曾两次出使明朝,并留有详尽的入明访问记录初渡集和再渡集,在明代中日交流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宁波是策彦周良一行在中国的起点和终点,并且使团曾在宁波长时间停留 策彦在记录中.

5、 音乐类电视综艺高品质建构探析以《中国好歌曲》为例 “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是近年来我国文艺工作者始终遵循和贯彻的创作精神 在此指导下,以电视台中国好歌曲朗读者为代表的一批高品质原创综艺节目脱颖而出 这一现象不仅符合弘扬中华.

6、 类媒介事件的创意策划和构建实施以《半岛都市报》为例 “媒介事件”是指媒体通过持续对某一问题的集中报道,让事件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进而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过程 在媒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整合资源,策划“类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