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教育杂志投稿 师德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社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中国审美教育论文 审美教育文献综述 音乐和审美教育论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 西部教育属于什么期刊 法制教育的论文

审美教育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与当代高校审美教育现状分析和模式方面论文范文例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审美教育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2

当代高校审美教育现状分析和模式,该文是审美教育有关论文范文例文和审美和现状分析和探索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当代高校审美教育现状分析与创新模式探索

雷盼盼

(河南科技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3)

摘 要 文章对当代高校审美教育的目前问题进行剖析,并指出了修改建议,以及通过网络多媒体的形式以及修建各个相关学科来强化对当代高校审美教育的认识以及创新意识.

关键词 审美教育;现状;创新模式;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8)01-69-02

在《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中指出:“审美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审美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目前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现在各高校教育中的审美问题还需要加强.

1

高校审美教育认知

1.1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审美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审美教育有明确的要求,对于如何建立科学的审美教育体系,现在很多高校没有形成清晰的思路.在高校中专业课的比重要远远大于审美教育的学习,没有真正把美学添加到必修课中,对于审美教育的认识太过于欠缺.

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随着学生的增多,学校出现了师资紧张,教学设施水平得不到更新,课程也随着这些问题出现了压缩的现象.对于审美教育的认识尚浅,不止是针对学生,教师对于审美教育的认识也不高,甚至高校为节省出学校开支很多高校并没有开设这些教育的课程,学习专业课过程中老师也会简单的描述,所占的比重也很低,往往忽视了审美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1.2 审美观念的偏离

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观念都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物质上的诱惑也逐渐愈演愈烈,课程的学习都变成了空头支票,对于提高审美教育增加了难度.

其实现在大多数人仍认为上学为了工作挣钱,这种功利性的目的往往造就了学生更物质化的追求,并没有做到体质美的综合锻练.作为学生的他们在大学之前他们的的世界只有写不完的题,背不完的书,他们认为大学就是玩的,所以让他们在学习就会使他们产生厌烦的情绪.

1.3 新媒体对审美教育的负面影响

随着网络的兴起,逐渐演变成了大家用来相互恶搞的媒体了,甚至传播一些负能量.不能很好的去提高学生的审美教育.

目前,很多高校对于审美教育的研究还没有和当前网络新媒体高度发达的大环境结合,因此,高校审美教育必须对新媒体时代的审美教育进行认真审视和重视.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数是学生的自制力不强.

1.4 美学基础知识的缺失

高等教育不单单要对学生专业课知识的强化更要注重审美教育的培养,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然而,因为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缺乏对于美学知识的学习,文化课学习的重要性,导致很多大学生尚处于“美盲”状态.

进入大学之后,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专业,不再去接触艺术上的知识,其实作为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来说,艺术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更加加强审美教育的认识.

1.5 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重担就压在了教师身上.美育教师既要拥有广博的综合知识,又要具备扎实的美学素养.特别是在学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必须有一批专门的具有美术和音乐等才能的特殊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审美教育.但是,目前真正具备这种条件的高校并不多,审美教育课往往是由艺术老师兼任,这严重阻碍了大学美育教育的发展.由于教师队伍的缺乏直接导致审美教育研究的滞后,加之部分高校对美学教育建设力度不够,导致很多高校审美教育质量提升很慢.

2

审美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现代素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感知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应通过多个渠道使教师学生对审美教育的认识提高.使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具生机与活力.

2.1 建立新媒体美育平台

通过网络传播信息快捷的优点,通过校园网、网络课程教学和微信等科学合理的途径,搭建校园与网络新媒体的交互平台.

让校园网络发挥主渠道作用,一方面通过校园网络开设艺术鉴赏平台,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培养类型,采用主题形式的艺术鉴赏类的形式,让学生通过音乐剧或者书画展来提高对审美的认识.

2.2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美学与艺术教育是高校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构建科学课程体系的目的,是使美学教育和艺术教育能相辅相成,互为融合.高校审美教育模式的创新是时展的需要.根据审美教育的特性去制定出符合大学生的课程,提高高校整体的审美意识.

2.3 重视审美实践教育

根据审美教育的特性举办一些时间与理论相结合的课外活动,比如举办画展、或者书法大赛等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审美的认识.高校审美实践活动种类繁多,其中包含艺术与美育的结合.因此,在各个学科的一些实践性的研究都离不开美.

2.4 审美的创新

中国的传统艺术源远流长,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包含了56 个民族的文化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并从中汲取知识的宝库.对于当代高校针对审美教育的认知视野过于狭窄,仅仅只限于时代性的发展,而对于以往的传统文化并没有过多的向学生阐述,这也往往会造成学生的视野局限性.从审美角度分析, 中国历史的每个时期都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文化思想和艺术经典,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把传统思想与历史潮流融合在了一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功能.

2.5 构建校园文化审美体系

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对于大学生来说校园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每天都在这个大家庭生活,提高校园文化其实就相当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比如说举办一些诗词类的竞赛、歌曲舞蹈、艺术展览一类的实践性活动,来提高学生对于校园的生活的积极主动的态度,从中发现美,提高学生色审美认识.在高校整体美育建立中,应该把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比如公寓建设、校园网建设、校园宣传、校园绿化等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规划,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审美教育质量,让美育教育充满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3

小结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如何使审美教育紧跟时代的发展,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时代背景下,培养我国新一代高素质人才对审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审美教育和艺术精神融汇到高等教育里,是创新与改革传统美育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通过释放学生的天性,结合社会科学和人文精神的学习,加强对审美的认识,得到综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雷保杰.高校审美教育现状及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20):60-61.

[2]禹薇.网络时代高校美育的困境及出路探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5):99-102.

[3]邵大箴.图式与精神——西方美术的历史和审美.序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戚序.21世纪中国高校审美教育解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1):140-145.

[4]谭竺雯.后现代主义思潮与高校的审美教育[J].教育探索,2010(11):27-28.

结论:上文是一篇关于经典审美教育专业范文可作为审美和现状分析和探索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审美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当代高校大学生德育现状分析和 史 杨(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贵州 毕节 551700)摘 要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关键 试从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现状分析入手,探究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水平.

2、 中高职院校戏曲专业教育现状与教学模式改革 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戏曲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

3、 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 何学范/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音乐舞蹈教研室摘 要声乐教学的重要性,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十分重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声乐技能的学习,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审美方面的综合能力 高校教.

4、 重庆本土音乐融入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与 ■蒋巧/重庆文理学院摘要高校新课改的背景下,音乐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融合本土音乐资源为主特色 在全面落实和深化改革中,寻求真正意义上的平台架构,构筑高校创新音乐教育的全新体验,同时对区域音乐的发展提.

5、 地方本科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问题与改进策略 县域义务教育教师主观地位认同与转岗意向关系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①李 维,许佳宾(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4)摘 要关于教师主观地位认同、工作满意度与转岗意向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采用路径分析.

6、 高校笙教育的现状分析与 摘要笙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老的自由簧管气鸣乐器,一直被看作民族器乐中的瑰宝 笙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无论在戏曲伴奏还是在西安鼓乐……其他形式的民间乐种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众多笙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