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旅游情报杂志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图书管理系统论文 图书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图书参考文献格式 图书情报杂志 图书情报期刊信息大全 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 图书情报类期刊投稿 图书情报投稿指南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杂志社 图书情报投稿

图书情报类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和从MLIS生论文看我国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育和培养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图书情报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4

从MLIS生论文看我国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育和培养,该文是关于图书情报类硕士论文范文跟图书情报和专业硕士和MLIS有关硕士论文范文.

吴琼,黄雪梅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384)

关键词:MLIS;专业硕士培养;研究方法

摘 要:文章以2010年我国首批授权MLIS资格的18所院校MLIS研究生学位论文为样本,通过对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指导教师等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MLIS的教育现状和培养目标尚未达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的通知中所提出的“为我国社会培养高层次的应用人才”这一最初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MLIS教育发展与培养的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12-0067-03

2010年4月28日,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精神,为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开展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的通知》(学位[2010]20号)[1].2011年,全国MLIS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简称MLIS),明确提出了MLIS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扎实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等知识解决图书情报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及复合型图书情报专门人才[2].2011年,我国共有18所院校首次获得建设和培养MLIS的资格,2014年MLIS的授权院校又在原18所院校的基础上增加了13所院校.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为获得硕士学位而撰写的研究报告或科学论文,它既是研究生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对学科教学成果的最终检验.笔者通过对近四年(2013—2017年)MLIS学位论文的梳理,借助文献研究法分析了MLIS学位论文内容,特别是对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1MLIS学位论文数据来源和数据调查

笔者选取的文献样本是2010年首批获得授权MLIS资格的18所院校在中国知网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中可以检索到的MLIS学位论文.首批MLIS研究生于2011年招收,2013年毕业,因此,时间选取的跨度在2013—2017年之间.由于受时间跨度的影响,笔者在选取院校时未能包括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等6所院校MLIS研究生学位论文因当时未能收入中国知网博硕士论文数据库,所以文中所涉及的学位论文不包括这8所院校.笔者将河北大学、山西大学、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安徽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等10所院校名称依次作为学位授权单位的检索字段,对2011—2017年中国知网博硕士论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共获得研究生学位论文383,467篇,再以图书情报为学科专业名称进行二次检索.部分院校的MLIS研究生论文学科专业名称因没有进行标注,所以在调查过程中,笔者通过查看2011—2015年各院校招生简章的专业研究方向、拟录取名单、学生学号以及论文结尾处的致谢内容等,最终获得658篇MLIS学位论文.

2MLIS论文情况分析

2.1论文的研究题目选取与论文主题分析

在658篇MLIS学位论文中,其中,研究情报学方向的学位论文206篇,占31%;研究图书馆学方向的学位论文359篇,占55%;研究档案学方向的学位论文93篇,占14%.从中可以看出,研究图书馆学方向的MLIS学位论文所占比例最大.笔者以研究图书馆学方向的359篇MLIS学位论文为主要分析对象,从论文的研究题目选取与研究主题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为更好地分析研究图书馆学方向的MLIS学位论文,笔者参考了吴慰慈先生在《图书馆学概论》中提到的应用图书馆学(Applied Librarianship)的体系结构,将图书馆学学位论文划分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序工作、图书馆用户服务工作、图书馆管理、图书馆工作现代化等五种类型[3],并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整理,详细内容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论文100篇,占28%;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序工作6篇,占2%;图书馆用户服务工作177篇,占49%;图书馆管理57篇,占16%;图书馆现代化工作19篇,占5%.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整理虽然是图书馆最核心的工作内容,然而仅有极少数的研究生以此为研究课题,究其原因是:①MLIS研究生自身问题.由于大部分MLIS研究生的本科专业背景为非图书馆学专业,缺少图书馆学基本的专业知识,缺乏文献编目学的问题发现能力,以及对问题深层次的剖析能力.②文献编目的研究创新点较少.由于文献编目是一门成熟的学问,相比信息资源建设、用户服务工作等研究主题类型而言,其可创新的内容较少,不容易取得研究成果.③图书馆文献编目业务的外包.图书馆文献编目业务的外包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图书馆人发现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在工作实践中很少接触编目著录、标引等工作.

在研究用户服务工作的177篇MLIS学位论文中,主要涉及阅读推广及参考咨询服务等工作内容,例如,《安徽省高校图书馆APP移动服务调查与分析》等.这些研究内容更多的是基于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图书馆相关服务工作内容进行调查分析,这种研究模式目前已经成为图书情报领域研究的主流形式,在MLIS学位论文中频繁出现.究其原因是阅读推广及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内容信息量大且易获取、论文的框架易安排、论文的研究方法易操作等.

吴琼,黄雪梅:从MLIS研究生论文看我国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育与培养

表1列出的359篇MLIS学位论文中,部分选题接近,其大多来自导师的课题项目,笔者对相关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进行了调查,证明了上述结论.如:唐潇潇的《京津冀信息资源共享政策研究》、崔鹏举的《京津冀政务信息共享模式研究》两篇文章选题较为接近.笔者在保定社会科学网查阅这两篇学位论文的导师课题情况时,其结果显示为“京津冀跨部门政务信息共享影响机制与干预路径研究”科研项目(批准号2014A030).由此可见,MLIS学位论文选题是导师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来确定的.

2.2论文研究方法分析

对于研究生而言,正确应用研究方法对有效开展科学研究和提高硕士论文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对658篇论文中涉及的研究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其中9篇论文没有涉及研究方法的内容,故不在统计范围之内,具体内容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①MLIS学位论文平均每篇选取的研究方法为3.3个,说明MLIS研究生在研究方法的选取上是具有多样性的.②MLIS学位论文分析法的使用总频次高达256次,研究方法使用总频次在50~200之间的是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等,其他研究方法大都低于50次.③MLIS学位论文涉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如情感分析法、满意度调查法、专利地图法等.其中涉及文献法的研究方法有5种,分别是文献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文献调研法、文献调查法和文献法.笔者通过查阅这些方法的定义发现,它们彼此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

2.3论文指导教师的情况分析

1879年,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图书馆学家麦维尔·杜威曾提出,图书馆学的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结合,并在1883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协会会员大会上,提出图书馆的教育方式应该由最初的职业教育向专业教育转变,以正规的教育方式培养图书馆事业人才[4].最早的图书馆学是为了培养专业技术型图书馆工作人员而设立的,它是一门应用实践型较强的学科,而MLIS在研究生培养模式方面更需侧重于实践操作.

导师在培养研究生学术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目前,导师制的形式也在日渐变化,由最初的传统导师制(个体导师制),发展为集体导师制(或导师组),再到现在的双导师制.双导师制避免了个体导师制只注重理论而缺乏实践的弊端,规避了集体导师制导师在指导学生时无针对性和责任心不强的问题[5].笔者通过查阅MLIS学位论文的封面找到了导师的姓名、职称以及导师制等相关信息,发现共有189篇论文属于双导师制模式,469篇论文属于个体导师制模式,其中有35位导师分别是图书馆的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其他大部分导师来自高校.笔者认为,图书情报领域的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需要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又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培养学生工作实践方面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

3MLIS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建议

3.1从培养目标出发

高校在培养MLIS研究生时,要严格遵循“全国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MLIS)教育指导委员会”所制定的培养目标,培养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注重图书情报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笔者从高校教师和学生自身两个方面提出了MLIS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建议:①教学方面.高校教师应根据“全国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MLIS)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MLIS培养目标教授理论课程、选定论文主题,不应以自身承担的研究课题及研究项目给学生指定学位论文题目.②学习方面.学生要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勿盲目跟风崇尚新概念;学生要不断丰富实践经验,避免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

3.2广泛推广双导师制

目前,单一的MLIS导师制仍然占据着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不可撼动的主导地位,而且基本上是高校教师作为MLIS研究生的唯一导师.但绝大部分MLIS研究生认为,单一的导师制模式下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导师权威基础之上的师徒关系[6].在单一的导师制培养模式下,学生会过多考虑导师的身份,致使师生之间交流的频率较低,导致其论文研究主题由导师指定或根据导师承担的研究课题来确定的结果.在此情况下,高等院校在培养MLIS研究生方面应广泛推广双导师制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实现MLIS培养目标.双导师制可以使MLIS研究生将高校的理论成果有效地应用于企业的产品开发,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更好地适应了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

3.3加强学位论文写作指导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综合体现,能够客观地反映专业培养情况.笔者研究发现,目前我国MLIS研究生学位论文在研究方向的选择、论文主题的选取、研究方法的规范性等方面与培养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高校需要提高对MLIS学位论文的重视程度并增设论文指导或相关课程,从论文选题、研究方法、研究现状、专业研究方向前沿等方面为MLIS研究生的科研过程和学位论文的撰写提供具体的指导.

4结语

MLIS研究生学位论文反映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这一学科研究方向的趋势.MLIS研究生每年都不断地扩招,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主题、核心能力的培养等影响着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的学科发展.从近年来MLIS学位论文题目的选取和研究方法的使用等方面来看,其具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和发展空间,我国需要不断完善MLIS研究生教育体系,最终实现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的通知(学位[2010]20号)[EB/OL].[2017-12-21].http://www.hainu.edu.cn/stm/zy_yjs/2010521/10271881.shtml/.

[2]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EB/OL].[2017-11-03].http://mlis.whu.edu.cn/news.jsp?id等于3.

[3]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修订二版)[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7.

[4]谢阳群.从杜威的图书馆学教育思想看今日美国的图书馆情报教育危机现象[J].四川图书馆学报,1994(5):28-33.

[5]吕伟.教育创新视角下的研究生双导师制解读[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6):128-130.

[6]周文辉,张爱秀.我国高校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现状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7-14.

(编校:马怀云)

归纳上述,此文是关于对写作图书情报和专业硕士和MLIS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图书情报本科毕业论文图书情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图书情报服务建设新型智库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智库建设成为我国科学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新型智库的基础资源为知识资料,就情报机构而言,新型智库能够有效储存知识,实现知识传播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型智库的概述,同时阐述了.

2、 我国的艺术和设计教育中的接缝现象 邢胜男【摘要】近年来,艺术与设计教育的发展状况日益兴盛,本文通过对我国艺术与设计教育的现状的分析,借用雅克·德里达在论文字学当中提出的“接缝”的概念 分析了艺术与.

3、 构建中国模式:我国型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和实践 摘 要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在理念上,倡导“中西结合,古今贯通,文理融汇”;在制度安排上,主要以“实验区”的模式开展通识教育,强调通专融合;在课程体系上.

4、 新时代媒体形式多样化对图书情报工作的要求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逐渐兴起,它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范围、更快的传播速度和更多的媒体形式,在此环境下,图书情报工作也具备了新的特点交互性、多平台、个性化,但这同时也给图书情报机构的管理能.

5、 追星新高度!医学生论文致谢林俊杰 ·原创· 人物时事速递2018 年5 月6 日,一条“医学生论文致谢林俊杰”的话题被推上新浪微博热搜 事件的主人公是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研二学生华 .

6、 图书情报专业生数据素养课程设置与特征分析基于iSc 图书情报专业研究生数据素养课程设置及特征分析——基于iSchool联盟院校的调查司莉1,2姚瑞妃2(1 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2)(2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