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固原论文发表

关于固原相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跟学固原:在历史的起点上(二)类论文如何写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固原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7

学固原:在历史的起点上(二),该文是固原方面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跟固原和历史和起点类本科论文怎么写.

倪万军

“八十年代”:固原文学的启蒙与成长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一个造神造英雄来统治自己的时代过去了,回到了五四时期的感伤、憧憬、迷茫和欢乐.”(李泽厚《二十世纪中国(大陆)文艺一瞥》),而对于宁夏尤其是宁夏西海固地区的文学来说,几乎是回到了五四起跑线,面临着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和可能.然而在宁夏,从晚清到1949年半个多世纪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过程几乎是缺失的,五四前后所谓启蒙、人的文学、人道主义等等几乎都是缺失的,因此宁夏文学恐怕只能在这种先天不足而后天营养不良的尴尬处境中努力补课艰难求索.

在这种情况下,80年代的固原文学试图站在后的高度与全国文学看齐,努力保持一种百废待兴的新状态开展新工作,以推动文学事业的发展.本文将续接《文学固原:在历史的起点上》一文,对20世纪80年代的固原文学进行描述,力图展示那个黄金时代边远地区的文学之风.80年代是固原文学的成长期,从1981年底固原地区首次文代会的召开和1982年《六盘山文艺》的创刊至1991年底《六盘山》杂志“固原地区文联成立暨《六盘山》创刊十周年纪念专号”发行前后大约十年时间,也可以称之为固原文学的第一个十年,这十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为第一个阶段,是固原文学的开拓期.这一时期的固原作家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因为“”身份及在当年各种政治运动中受到影响而被发配到宁夏的知识分子为主体,包括丁文庆、袁伯诚、慕岳、范泰昌、华世鑫、米震中、李振声、任光武、徐兴亚、王铎、蔡锦启、李云峰等,他们大多毕业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或者云南大学,具有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在固原地区文联成立之后分别担任首届文联常务委员,首届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理事,《六盘山文艺》编委等等,他们承担着固原文学启蒙者的角色,为固原文学的发轫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在培养青年作家方面功不可没,为后来固原文学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是第二个阶段,这时固原本土成长起来的一批中青年作家开始走上文坛,主要以《朔方》《六盘山》等期刊杂志为阵地发表了一大批很有影响的作品.这些作家包括屈文焜、南台、火仲舫、虎西山、王漫西、陈彭生、拜学英、古原、周彦虎、马存贤、白军胜、兰茂林以及“固原四平”(王亚平、钟正平、文建平、罗致平)等等,他们中的大多数毕业于固原师专等大中专院校,以浓厚的乡土气息书写着对于西海固大地的深情,以宗教般的虔诚表达着对于这片土地的复杂情绪,开创了固原文学此后非常稳定的总体风格,尤其是对西海固人的存在方式和精神困境的反思与追问,体现出一种文学的自觉.这也为西海固地区文学创作走向自觉、深沉、稳重、成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因为这些作家大都出生于固原地区,大都以固原地区的生活作为创作的基本素材,因此被一些研究者称作“黄土高原派”.

在固原文学发展的第一个十年中,有三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首先是召开两次文代会,成立文联及各协会并选举出领导机构和组成人员.固原地区首次文代会于1981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召开,成立了固原地区文联和文学工作者协会,其中文联主席由张学彦担任,副主席由冯汉兴、范泰昌、丁文庆担任;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由华世鑫担任,副主席由田凤云、翟辰恩、米震中担任;《六盘山文艺》主编由张学彦担任,副主编由范泰昌、华世鑫、米震中担任.虽然这次会议没有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固原文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但是固原地委书记马廷荣在讲话中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创作出反映固原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反映广大农村社会主义新人物、新形势、新生活的作品”,要求文联组织“要重视培养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六盘山文艺》1982年第1期),这种导向基本上影响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固原文学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思路.

固原文学历史上第一次最高规格的会议在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的进程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当代文学在长期的禁锢和压制之后再次进入五四时期自由多元的格局,再次倡导科学和的启蒙精神;文学的主题大都与20世纪50至70年代的历史记忆相关,是亲历者对“历史灾难”所提供的证言以及对历史的批判和反思.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基本上挣脱了文学图解政治概念、复制社会生活表象和僵化艺术模式的控制,基本上在文学的艺术特质和文学的社会承担、文学的批判职能、作家的启蒙精神之间找到了平衡(具体可参见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而此时的固原文学还在单纯讨论文艺如何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如何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工作领导的问题.所以由此开始的固原文学在思想观念、创作方法和技巧上还处在较低的层面,没有能够完全摆脱模式化、概念化的倾向.但这次会议毕竟揭开了固原文学发展的序幕,因此也可以认为是固原文学的起点.

固原地区第二次文代会于1986年7月9日至11日在固原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除了固原地委书记惠连杰,行署专员、地委副书记李国山,地委副书记刘金声等领导外还有自治区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杨锡琳,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宣传处处长刘岱等等.刘金声在开幕讲话中回顾了自1981年第一次文代会之后固原地区文艺创作所取得的成就,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四点要求.文联主席张学彦在讲话中就固原地区宣传文化文艺等方面的问题从政府的支持和文联的落实两个大的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希望和要求.文联副主席、《六盘山文艺》副主编代表文联第一届委员会作了题为《出人才,出作品,进一步繁荣固原地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出文联第二届委员会,文联主席仍由张学彦担任.

20世纪80年代两次文代会的召开对固原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西北边地,发展文学艺术事业,仅凭写作者的才华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依靠政府部门的支持、组织和推动,才能有力促进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而固原地区这两次文代会的召开恰好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从行政和组织上推动了文学的进程.

其次是的《六盘山》杂志的发展.1984年全年四期《六盘山文艺》的诗歌栏目以“西海固之声”为题刊发了四组诗歌小辑,这是固原文学历史上首次以“西海固”的名义开展的文学活动,也是首次在文学领域以“西海固”概括宁夏南部尤其是固原地区的文学现象,这为后来“西海固文学”这一现象的归纳和总结埋下了的伏笔.这四组诗歌小辑共发表了24位诗人的48首(组)作品,这24位诗人基本上包括了当时固原地区最主要的诗歌作者,也代表了当时固原地区诗歌发展的最高成就.这四组诗歌小辑的主要作品包括屈文焜的《“草木经”与“反弹琵琶”曲》(1984.1)、彭靖宇的《小城》(1984.1)、李程山的《告别工地》(1984.1)、田为民的《妈妈我放牛去了》(1984.1)、权锦虎《西海固,一本历史的著述(外二首)》(1984.2)、李云峰《他走进我的家门》《呵,星空》(1984.2)、罗存仁《在故乡的土地上》(组诗)(1984.2)、戴凌云《母亲》(1984.2)、陈新平《在高原的土地上》(1984.3)、张嵩《老汉的雕塑》(1984.3)、山子《海原风沙断想》(1984.4)、贾长厚《大山,母亲的怀抱》(1984.4)等,这些诗作大都取材于西海固,表现出西海固地区人的精神风貌、人生追求和生活态度.其中很多作品从创作风格上来看,有选择地继承了此前在中国诗坛产生了很大影响的朦胧诗的话语风格、美学原则、表现方法,但是并没有能够继承朦胧诗的写作者们对时代精神和历史的理解与拷问,这也是当时固原诗歌并没有能够走远的主要原因.但无论如何,文学的“西海固”还是从《六盘山文艺》开始迈出了自己的步伐.

1985年第一期《六盘山文艺》更名为《六盘山》并开始向全国公开发行,定位是“作家文学、民间文艺综合性季刊”,在本期封底有几段文字对《六盘山》杂志的办刊宗旨和杂志定位的说明:“《六盘山》将立地,侧重宁夏,携手西北,面向全国;继承传统,挖掘遗产,开拓西部文学,展示遍地风采;注重回族题材、民间题材,农村题材、青年题材,发现和扶持文学新人.”“作家文学部分,主要发表报告文学、散文、杂文、小说(包括传奇、传记、侦破小说和小小说)、诗歌、戏剧、评论,兼发美术、书法、摄影、音乐等其他形式的文艺作品.并开辟回乡风情,西海固文史、我与西海固、美与生活、风物篇、人物志,读书与赏析、创作信箱、信息窗口、文明村与文化站内等栏目.”“民间文艺部分,为相对独立的刊中之刊——《老龙潭》:开辟回族之花,花儿与少年、故事天地、神话传说、歌谣说唱、寓言笑话、采风随笔、民间文艺讲座、理论研究、作品拔萃等栏目.”(《六盘山》1985年第1期)这样的办刊宗旨和杂志定位基本上一直延续到今天,体现出明显的西部特色、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非常符合当时固原文学发展的状况和目的,尤其在培养本土作家和推动西部乡土文学和回族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六盘山》杂志在办刊三十多年来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这样的文学定位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固原文学发展的手脚,这是固原文学处于“地域”和“民族”的局限之中,虽然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发展却仍然看不到大的格局的主要原因.

再次是《六盘山》杂志对回族作家的培养.对回族作家的培养一直是固原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固原文学发展的第一个十年中,《六盘山》在发稿中一直坚持“回族作家和反映回族生活的作品不得少于百分之三十的发稿原则”(张学彦《十年创业十年收获》,《六盘山》1991年第6期),通过这种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包括马存贤、石舒清、古原、王治平一批年轻的回族作者崭露头角.尤其重要的是《六盘山》在1987、1988、1990年先后编发了三期“回族作家作品专号”,对推动固原回族作家的创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86年5月4日至13日,宁夏作家协会、固原地区文联、《六盘山》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了一次回族作家改稿会.而1986年的回族作家作品专号就是对这次改稿会的总结.在这期刊物上一共刊登了37位回族作家、诗人和评论家的作品,从作者的队伍状况来看,既有老年作者,又有青年作者,既有男性又有女性,既有宁夏作者又有外省作者,既有已经获得较大成就的作者,又有才开始学习创作的作者,从刊发的作品形式来说有小说、小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书信等.1987年的回族作家作品专号则是对一年前回族作家作品专号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六盘山》杂志对回族作家的持续鼓励和肯定.从本期刊发的30多位回族作家的作品来看,经过了一年的持续磨练和学习,回族作家的创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期作者队伍的构成状况、作品形式和1986年的专号相似(参见拙文《民族情感的坚守和现代意识的诉求——从<六盘山·回族作家作品专号>看1980年代宁夏回族作家的创作状况》,《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1990年的回族作家作品专号相对前两期来说更加整齐,只有小说、散文、诗歌三部分,发表了25位作家、诗人的作品25篇(首),完整呈现出当时回族文学的创作状况.

这三期“回族作家作品专号”体现出《六盘山》杂志对培养回族作家所做出的努力,也体现出这十年回族作家的创作在固原文学中所占的比重.从这些作品来看,此时回族作家的创作区别于其他作家的主要特征在于题材的选取,回族作家之所以是回族作家其主要表现就是选取了回族题材,表现回族人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但在当时很少有回族作家能够从族群及宗教信仰的角度挖掘和深入探讨人的根本问题,也很少有回族作家思考人类的终极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这个使命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由石舒清完成.

20世纪80年代固原文学发展的第一个十年主要成就在于从无到有而且渐成规模,在落后贫弱的宁夏南部山区形成了统一发声的整体形象,既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表现出固原写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情感记忆.这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背景下成为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也是后来“西海固文学”被人称道的主要原因.但在这十年,固原文学的发展过分依赖行政力量的干预和影响,文艺被规范和制约的痕迹非常明显,这在1980年初政府高层就宣布“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样的口号”(《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前提下也是值得研究者关注的一个问题.

【本文为宁夏社科规划项目“宁夏文学与地域文化的认同”(15NXCZW01)阶段性成果.】

归纳上述:上述文章是关于固原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固原和历史和起点相关固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完善导师制:教会徒弟,提升师傅(上) 在一家公司项目会议室的宣传栏上写着这么一段话你也曾希望在懵懂的时候有人给你热心帮助,你也曾希望在迷茫的时候有人为你指点迷津,你感激曾热心帮你成长的人 现在,你有能力了,何不把感激传递下去知识在传承中彰.

2、 人性视角院掌现代的灯探照历史的幽影(简评) 一余志刚多年潜入中华历史的长河中,打捞和探寻被人忽视的碎片,然后,他的指尖流淌出被称为历史散文的文字 2008年,他上岸 一个人不可能两次涉入同一条河 但隔了八年,他以另一种姿态另一种视角,再度涉入河.

3、 盐和语言的召唤:盐官骡马市场考(随笔) 如果说十九世纪实证主义与客观主义史学的流弊在于忽视人的存在和人的意志,在民众与山河中求知的方法论无疑将确立人的价值与人的原则 克罗齐以一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诠释了历史的时空.

4、 中国好吃大学排行榜:读大学就是吃大学(上) 又是一年一度高考填报志愿的季节,准大学生们在城市、大学、专业之间做着激烈的思想博弈 其实吧,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觉得大学食堂好不好吃,也应当考虑在内 如果你不是吃货,当我没说 世上所有的食物,都像容器,.

5、 财政:支持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等) 财政支持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今年,财政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6 05亿元,在河北、山西和内蒙古……23 个省份建设61 个农业综合开发区域生态循环项目 项目主要通过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新型农.

6、 河湟村庄:四十年的征程(组诗) 庄 隆一直沉默着,沉默着在县城的边缘一个清晨,奇迹出现了仿若一部传奇以县城新区的身份成为鲁沙尔最醒目的封面味蕾被农家院的饭香打开视线被小区的楼房拔高耳膜里灌满孩子们的朗朗书声四通八达的道路载着时代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