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过程装备和控制工程论文 论文过程 毕业论文过程 化工生产过程论文 江西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手册 期刊发表过程 毕业论文实施过程记录表 小论文投稿过程 从纸本期刊到数字期刊生产过程

关于过程中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与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过程中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7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本文是关于过程中论文怎么撰写和导师制和对策探讨和本科生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袁 黎/长江师范学院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高校为了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引入了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科研、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导师制的实施,一些问题和不足开始不断出现,如何澄清和界定本科生导师与班主任、辅导员的职责,本科生导师应该“导”什么,如何“导”,成为高校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探讨和回答的问题.只有不断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实现本科生导师与政治辅导员工作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效的推动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成才.本文从实践的角度,梳理了导师制的起源和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并阐述了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了改进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对策,以期对以后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提供一点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 职责澄清 问题与对策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科研、实践等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教育的过程.本科生导师制改变了教师以“教”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以“导”为主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在高校实行导师制,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教学团学一体化,构建合作与互动的育人机制,形成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良好氛围,建设与教学应用型大学相符的优良学风,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动学校转型发展.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历史渊源

本科生导师制萌芽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思想.苏格拉底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产婆”,教师应该运用讽刺、助产、归纳和定义等多种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思考与发展.现代意义上的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的牛津大学,在办学初期,牛津大学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区,而且年龄参差不齐,对学生的管理难度比较大,所以,牛津大学引入了本科导师制,为每个学生安排导师,目的是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生活、做人.1934年,牛津大学颁布《劳德规约》,再一次对本科生导师制进行解释与说明,“所有的学生都必须配备导师,担任导师的候选人必须是具有良好品质、广博学问和信仰的教师;聘任导师需要由院长或大学校长批准;导师要教导学生遵教规守戒律,规范其衣着,监督其行为.”本科生导师制在牛津大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对欧洲乃至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本科生导师制被广大学校所接受和采纳.

欧美的高校职位设置中,没有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职务,不难看出,欧美高校导师制实际上类似于中国高校中的辅导员或班主任制度,但是又有所不同,本科生导师重在对学业和科研方面进行指导,而辅导员或班主任则侧重于对学生的行为、思想方面的引导.

二、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历史和实施的现状

自古以来,我国对教育就非常重视,教育学家也在不断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创新的教育模式.春秋时期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后来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我国本土教育思想的起源.孔子主张“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个人的爱好、志趣和学习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对待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与辅导;同时孔子还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如果没有自己的思考与体会,就不要轻易去启发学生.近代以来,北大校长蔡元培提倡教育要“展个性,尚自然”,提倡个性教育,鼓励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我国关于本科生导师制的思想虽然由来已久,但是具体实施较晚.20世纪40年代,浙江大学效仿英国牛津大学,将本科生导师制引入中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1952年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取消了学分制,导师制也随之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现代意义上的导师制被取消.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恢复学分制,在学分制的恢复过程中,一些高校开始试行本科生导师制.20世纪90年代,高校的发展步入快车道,大学普遍实行扩招政策,高校扩招以后,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但是高校扩招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例如:培养质量下降等,本科生导师制重新发展起来,以适应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要求.本科生导师在指导学生选课、学习、科研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科生导师制也越来越被高校和学生接受.

三、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中的问题探讨

(一)形式大于内容,缺乏身份认同

自从1961年党庐山会议上出台专门文件提出在各高校设立专职辅导员以来,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心理辅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高校中具有较高的身份认同.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培养质量,引入了本科生导师制.虽然对于辅导员与本科生导师的职责有明确的澄清与界定,但是“有事找当辅导员”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思维习惯,导致本科生导师在大学生中缺乏身份认同,又加之多数导师在学生面前的度较低,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本科生导师是谁,导致本科生导师制只是一个形式,缺乏实际的影响.

(二)教学与管理分离,缺乏工作耦合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学任务不断加大,科研和职称压力不断提高,本科生导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和科研指标的同时,难以兼顾对学生的指导与帮助,同时也导致本科生导师指导学生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不高;此外,辅导员被学生繁杂的日常管理所束缚,工作之中难以抽身与导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导致辅导员与本科生导师“单干多于合作”,使教学与管理相分离.同时,本科生导师与辅导员在一些工作和职责方面存在着交叉与重叠,两者的工作“咬合度”不够,缺乏工作耦合,难以实现本科生导师与辅导员工作的无缝对接.

(三)赋予导师职能过多,难以发挥实效

本科生导师制作为高校教学和管理中的一个新鲜事物受到了许多人的追捧,并且很多高校将本科生导师的职责与辅导范围进一步扩大与细化,发展出了诸如项目导师、考研导师、生活导师、职业规划导师等名目繁多的导师类型,而且不同类型的导师由不同的教师担任,每一位学生分别接受多位导师指导,本是出于好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发挥作用与实效.本科生导师应该是集学业指导、科研指导、就业引导等于一身的综合性导师,琳琅满目的导师类型会让学生眼花缭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职责的交叉与重叠,造成相互扯皮与推诿

本科生导师制和辅导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最容易发生职责的交叉与重叠.很多高校虽然从宏观方面界定了本科生导师制与辅导员的职责分工问题,但是工作中的细节难以做出明确的功能分工与职责澄清.例如,学生课堂纪律的维持、晚自习时间的利用,学生科研立项、挑战杯竞赛等的前期策划与组织,是辅导员配合班导师,还是班导师配合辅导员,不同学院、不同老师会有不同的见解,容易导致工作上的相互推诿与扯皮.

(五)导师指导的学生过多,难以兼顾整体

本科生导师制设立之初对师生的比例做出了明确的限制,为了充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一位导师只指导一名学生或几名学生.但是财政的压力迫使牛津大学各学院将1:2的导师制模式转向小组学习的模式.以班级为单位配备本科生导师,实行“一班一导师”,但是我们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在30-60人,甚至更多,导师“一对一”“面对面”的针对性辅导模式难以实现,对学生的指导严重不足,难以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化发展.

四、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对策探讨

(一)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范围

不断完善和细化本科生导师制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区分本科生导师与班主任、政治辅导员的分工与责任,明确职责范围后必须严格执行,分工协作,避免职能和分工上的交叉与重叠,杜绝出现相互扯皮和推诿现象的发生.在共同合作时,要分清工作的主要负责人,避免出现多级领导;同时要不断完善对本科生导师的评价机制,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评价原则,并努力将导师的指导工作量化,调动本科生导师服务学生,指导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身份认同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关键在于学生认可与配合,学生的认可和收获是本科生导师制成功与否的重要评判指标.对学生来说,本科生导师制还是一个新鲜事物,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和接受,本科生导师和政治辅导员的服务对象都是学生,由于政治辅导员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影响,那么让大学生尽快的接受和认可导师需要加大本科生导师制在学生当中的宣传力度,让他们了解导师与辅导员的不同与区别,明确什么时候找辅导员,什么时候找导师,在学生当中树立导师的学业指导威望,让学生在学业上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导师,而不是“有事找辅导员”.

(三)加强合作交流,实现有机融合

首先,加强与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将本科生导师与辅导员工作交流制度化,每周定期举行本科生导师与辅导员见面会,分享工作体会与经验,找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改进工作方法,并将此常态化;建立导师与辅导员线上交流群,便于导师与年级辅导员随时随地的进行情况反应与工作分享.其次,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举办小型的学习沙龙、讨论会等,增加导师与学生的见面机会,实现导师对学生面对面的指导,提升导师与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同时要建立导师与学生的网络共同平台,特别是针对大三、大四年纪来说,因为大三大四是学生实习、考研、就业的重要阶段,与导师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缺乏时间上的保障,导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专属的群、微信群实现随时随地、非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导师指导学生的效率.

(四)缩小师生比例,提高指导效率

回归导师制设置的初衷和根本,缩小导师指导学生的数量和规模.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班级人数众多,传统的大班制取代小班式课堂,每一位老师面对的是30-60人的大班级,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虽然就目前的条件,难以实现1:2的导师模式,但是可以采取小组辅导的模式,一个小组将学生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一个班级分为几个小组,有利于增加导师对学生的了解,提高导师的指导效率.

五、结语

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西方,我们在引进和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时,要结合中国自身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特点,有选择性的借鉴与吸收,不能全盘西化.本科生导师制在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确能发挥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效果,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要看到它的缺陷与不足,做到趋利避害,更好的指导学生成长成才.本科生导师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科研和生活中去,对学生的学业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有利于建立起一种相对固定和连续的导学关系,发扬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志荣.本科生导师制:历史、现状与未来[J].山东高等教育,2015(10): 62~67.

[2]石荣传.本科生导师制:类型、实施现状及完善对策[J].大学教育科学,2016(3):70~73.

[3]黄信瑜.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践反思与改革创新[J].江苏高教,2016(5): 61~64.

[4]顾祥红.着眼细节落实,积极推进本科生导师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9 (13、14):69~70.

[5]丁林.高校深入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三个关键问题[J].教育研究,2010 (9):106~109.

[6]闫祥瑞.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J].教育发展研究,2013(21):73~76.

[7]何齐宗,蔡连玉.本科生导师制:形式主义与思想共识[J].高等教育研究,2012(01):76~85.

作者简介:袁黎(1990-),女,汉族,重庆开州人,硕士研究生,长江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本文结束语,这是关于导师制和对策探讨和本科生方面的过程中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过程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培养人才 王丽霞(新乡学院)摘要本科生导师制源于国外,在我国目前还是一件新事物,尚处于试行探索的起步阶段,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行和实施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还有待于我们去发展和完善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创造培养.

2、 企业专业实习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以交通运输工程类专业为例 贾弦(同济大学,上海201804)摘要随着卓越工程师专业的批准与培养方案的修订,要求学生在学习阶段达到一定量的实践、实习,已加强实际操作能力 企业专业实习是体现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的典型方式,有利.

3、 全程导师,全员育人本科生导师制的新 摘要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

4、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借鉴以国外4种乡村模式为参考 摘要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项战略决策的提出适应了我国农村发展阶段性的规律 实际上,在工业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乡村发展停滞不前是一个普遍性的现象 为解.

5、 药店GSP在农村认证与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策略 靳宁新1 张 征2(1 南京京卫大药房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0;2 南京军区机关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0)【摘 要】当前零售药店正在积极实施并推广GSP 认证的相关工作,依据先城市后农.

6、 智慧实验室开放的实施过程管理 【摘要】 在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完善,智慧实验室在高校的建立,为师生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保障 智慧实验室与其它实验室管理的模式不同,必须加强智慧实验室开放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