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论文版本 会计毕业论文版本图片 期刊的版本号 参考文献版本

版本方面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元次山集》版本源流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版本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30

《元次山集》版本源流,本文是关于版本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源流和《元次山集》和研究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唐人元结,字次山,又号漫叟,聱叟.其著作有《元子》、《文编》、《猗玗子》、《浪说》、《漫记》等.《次山集》为元结作品的结集,唐代未见是集传世,直至宋代始有《次山集》的记载可观.本文通过爬梳文献记载,对《次山集》版本进行整理,为进一步研究元结生平及其创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次山集》版本源流研究

一、元结其人与《次山集》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叟、聱叟,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河南鲁山人.元氏本姓拓跋,祖上为北方鲜卑人,直至北魏孝文帝时改姓元.元结年少时师从于从兄元德秀,深受儒道思想的启发.元结生于唐玄宗开元七年,卒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可谓是与众多中唐诗人一样,亲眼目睹了大唐由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的兴衰更替.安史之乱爆发后率族人逃难至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因此自号猗玗子.先后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荆南节度使,道州刺史,容州都督经略使,一生著作颇丰.

元结的作品早在唐代就已经流传,其文集在唐时已经有迹可循.元结在《自释》中言"少居商馀山,著《元子》十篇,故以元子自称."李商隐为元集所作《容州经略使元结文集后序》记载"次山有《文编》,有《后集》,有《元子》,三书皆自为之序……自《古心经》以下若干篇,是外曾孙辽东恽辞收得之,聚为《元文后编》."①与元结处于同一时代的颜真卿也在《元君表墓碑铭》引元结《自释》,亦载结少时习于商馀山,著有《元子》十卷.后因兵起逃难入猗玗洞,著《猗玗子》三篇,自称猗玗子.后举家迁至瀼滨,乃自称浪士,撰《浪说》七篇.为官后,时人戏言"浪者亦漫为官",遂呼漫郎,著有《漫记》七篇.据此《元子》、《文编》应在元结在世之时就已经成集,且在唐时已刊行于世,但是否在元氏生前就已经付梓尚不可知.元结著作颇丰,然后世诸多亡佚,再难窥其原貌.从颜真卿所载元氏自序及李商隐序可知《元子》当成书于天宝十二载之前,而《文编》成书于天宝十二载元氏应进士试时,为递呈给礼部侍郎杨浚所辑.李商隐与元结所处时代最为接近,因此元结在世之时整理结集并亲自作序的说法比较可信.《次山集》并未见于唐籍记载,直至宋代才有记载可观.

二、《元次山集》的出现

直至南宋洪迈《容斋随笔》第十六条《次山谢表》中提及"今《次山集》中载其《谢上表》两通."②是现今可考记载中第一次出现"次山集"的字眼.且在卷四洪迈《左黄州表》中再次提到:"予读《元次山集》有《左黄州表》一篇".然而洪迈并未在元结所著的记录里提及《次山集》.之后尤袤《遂初堂书目》中亦见"《元次山集》"的记录,但并未详记卷册数目,虽如此,但应是尤袤经眼过此书才有记载.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第一次明确的记载了"《元次山集》十卷."③在南宋之前元集应是以《元子》、《文编》、《元文后编》等形式流传,后世诸家目录皆不见《元子》的著录,当已亡佚.洪迈《容斋随笔》和王应麟《玉海》都有"《元子》有十四篇,亦见于《文编》"之说.④盖《文编》成书于《元子》之后,元结很可能将《元子》所撰亦收入其中.而南宋之后诸家目录俱记载元结文集为《元次山集》,可能也是因为《元子》、《文编》在流传过程中散佚颇多,宋人将遗留下来的作品重新整理结集,并以元结字号命名,是以《元次山集》出现.

三、《元次山集》在宋代的三个版本

据考,《元次山集》在宋代分别出现了蜀本、江州本、九江本和永州本.九江本与江州本疑为同本异名.故《元次山集》在宋代应该出现了至少三个本子.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载,陈氏经眼的《次山集》分别为蜀本和江州本两个版本.二本卷次编排不同.蜀本拾遗一卷,并载有元结自序,《中兴颂》、《五规》、《二恶》皆收录于拾遗卷中.而江州本将李商隐所作序置于卷首,将上述篇目分置于十卷内.清人邵懿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宋刊元结文集分为宋蜀本、宋江川本、宋九江刊本.各家目录皆未见江川本之载,疑将江州误写为江川.而九江本疑与江州本为一本.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提到过"《文编》十卷,李商隐作序,疑今九江所刻是也."⑤据洪迈之言,其所得本应为九江刻本,并且载有李商隐序文.这与陈振孙所提到的江州本将李序冠其首一致.

宋末元初诗人戴表元在《题次山集后》言及永州本的存在,"元结《次山集》十卷,最后用永州本雠校,少舛误.永本于诸本删去《浪翁观化》、《恶圆》、《恶曲》……等十四篇,以为无所考证而阙之."⑥可见永州本舛误较少,且戴氏发现永州本所删去的十四篇篇目有的与元结行文风格很像,有的却不太相似,但永本擅自删十四篇的做法实为不妥.戴氏言及除去诗文外,永州本还可见《元子》共三编,除去已见于李商隐叙、《猗玗子》、《浪说》的篇目,永本删掉的剩余十四篇当自《元子》诸书收录,然而永本对此记录未详.⑦据此,可见永州本的存在当属实,戴氏校书所用的永州本最晚应出现于宋末至元初之间,且应晚于蜀本和江州本.

元代由于现存可考的文献不多,故笔者查阅《宋史·艺文志》,其中记载有"《元结集》十卷".而《文献通考·经籍考》中则承袭前人,记元集有《元子》十卷、《琦玗子》一卷、《文编》十卷.⑧

四、明清时期《元次山集》的版本系统源流

明清时期《元次山集》的版本分为两大版本系统,一为明正德年间郭勋刻本,另一为明《唐漫叟文集》刻本.清代所见的诸多本子俱来源于这两个系统.今宋本俱已亡佚,现存《元次山集》的版本俱源自明代刊本.

(一)明正德十二年郭勋刻,明湛若水校勘本《元次山集》

此本共有十卷,附拾遗一卷,这一点与蜀本一致,每半页十行,且每行二十字,版心黑口,四周双边.卷首页载明人湛若水作《元次山集序》,并题有"赠礼部侍郎元结著,翰林编修湛若水校,太保武定侯郭勋编"的字样.序文末刻有湛氏"罗浮人"、"元明"、"甘泉居士"三枚木记.据湛若水序文可知此本底本采用的是湛氏北游时所得《元子》,而武定侯郭勋见之甚喜,遂将其重新编次、刊刻成《元次山集》,并请湛氏为之作序.⑨此本共有十卷,拾遗一卷,这一点与宋代蜀本一致.宋代蜀本在卷末附有拾遗一卷,而江州本则将拾遗文分置十卷.观正德本将《五规》、《二恶》等篇收录在拾遗卷中,仅《大唐中兴颂》一篇不同,置于第六卷,其卷次编排大体上与蜀本更为接近.加之正德本中出现保留宋代讳字的情况.如"正文内容间或有"御名"小字.据前代学者考证,当为"慎".南宋孝宗名赵昚,此处"慎"当为避其讳.据史料记载南宋儒士真德秀原名慎德秀,因避孝宗讳改姓真.由此可见,郭本应与蜀本有着更深的渊源关系.

明嘉靖九年,永州知府黄焯刊刻的《唐漫叟文集》,和明嘉靖刻万历十一年夏镗补刻本,均是以正德本为底本刊刻.黄焯本《唐漫叟文集》虽署名不同,但据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中记载:"唐漫叟文集,明嘉靖永州刊本,每半页十行,行二十字,版心黑口,四周双边.卷首载《本传》,次湛若水《元次山集序》,次目录,后附拾遗、拾遗续.版心前五卷题´次山文集´,六卷后题´次山文集下´."⑩由此可见,此本当以《元次山集》为底本无疑.

明万历十一年,临洮知府夏镗补刻的《元次山集》亦为十卷,卷末附拾遗一卷,并将湛若水序载于卷首,无目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认为此本为"补刻本".因夏镗在文集后跋中记述了得此本之来历及缘由,"嘉靖初守洮者"刻次山文集以示后人,刻之过半,夏氏至洮,捡残刻《元次山集》并深为惋惜.适逢兊溪先生出示一卷,夏镗得之并以此补刻.B11根据比对,此本亦与黄焯本是一本同源,皆是以郭勋本为底本刊刻.

(二)明刻《唐漫叟文集》

明代刻印的《唐漫叟文集》是清代《元次山集》传本的另一个版本系统.元结又自称为漫叟,是以《元次山集》又称《唐漫叟文集》.此本有十卷,拾遗和拾遗续各一卷,卷首载本传.《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认为此本是明刻本.瞿镛曾疑此本为明初刻本,且源自宋刻蜀本,然其说法证据不足,后人递修其书原貌盖已异也,此本源自何本尚待商榷.该本拾遗卷载《五规》、《二恶》等篇,卷首载《本传》,《中兴颂》居卷六,与陈振孙所述蜀本微有出入.明代郭勋正德本和明刻《唐漫叟文集》形成的两大版本系统是后世传本的祖本.现今可见的《唐漫叟文集》传本有黄丕烈跋本、吴昌硕题鉴本、清抄本、台湾东大藏本等.

明末德藻堂本《元次山集》就是据明刻《唐漫叟文集》所成.德藻堂印本共十二卷,每半页九行,每行二十字,四周双边,白口.卷首载《本传》,卷末附有李商隐《后序》,和洪迈《容斋随笔》、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及高似孙《子略》论元四则.北京大学、上海图书馆均藏此本.北大藏本卷首载1915年李盛铎识语谓"此本源出明刻《唐漫叟文集》本".前十一卷同于正德本,十二卷比明刻本多出《水乐铭有序》、《文编序》、《送张玄武序》、《让容州表》四篇.

清代传本多以正德本和明刻《唐漫叟文集》本为底本进行翻刻和传抄.如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和秀水朱氏抄本均是以正德郭勋为底本.四部丛刊本据正德本影印而成.王重民称"《四部丛刊》影印郭本,末附孙毓修补遗."B12可见四部丛刊本在正德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孙毓修《元集补》一卷.秀水朱氏抄本是正德本在清代的重要抄本.北大图书馆藏此本,并认为秀水朱氏应为朱彝尊家藏抄本.

清雍正年间,淮南黄又刻本.此本亦是十二卷,邵懿辰《增订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亦载,并称其宜佳.卷首题有"淮南黄又研旅订".章学诚曾言及此本"淮南黄又研旅订刊,黄又不知何時人,淮南亦不知何县治,无题跋,不知其订刊岁月."B13黄又其人不详,但黄又本的刊刻时间应在雍正年间.黄丕烈亦曾提及此本,言雍正年间天都黄氏刻本是重刻,强分为十二卷,且愈失其真.B14这里天都黄氏刻本应指黄又、黄晟合刻本.黄又本在清代屡经抄录重刻,黄又、黄晟槐荫草堂合刻本、黄又两间山房重刊本、曹氏碧鲜斋抄本、陈氏向山阁抄本、四库全书本、清抄本、日本文正四年江户出云寺金吾刻本、石竹山房刻本等与黄又本的编次基本相同,应均出于此本.

综上,《元次山集》共有十卷本和十二卷本两种.宋时蜀本和江本,两者均属十卷本系统.钱塘丁氏《善本书室藏书志》载元集为十二卷,题为陈继儒眉公、吴震元长卿、王时敏逊之同校.并云:"此十二卷与《四库全书》所藏同,其实十一卷注曰拾遗,十二卷注曰拾遗补,是原编仍旧十卷也."B15也映证了二者源自同一系统,只是在卷次编排上有所不同.而十二卷本的出现最晚应在明代后期.蜀本、江本将拾遗分置十卷内,后世编刊者,收录蜀本未收之作附于卷末,分为拾遗和拾遗续,并重命曰十一卷、十二卷,故成十二卷本.

注释:

①(唐)元结.元次山集[M].孙望,编.北京:中华书局,1960:176.

②(宋)洪迈.容斋随笔[M].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5:189.

③(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徐小蛮,顾美华,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71.

④(宋)洪迈.容斋随笔[M].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5:187.

(宋)王应麟.玉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1987:1005.

⑤(宋)洪迈.容斋随笔[M].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5:187.

⑥(元)戴表元.戴表元集[M].李军,辛梦霞.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585.

⑦(元)戴表元.戴表元集[M].李军,辛梦霞.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585.

原文"按次山诗文外,别有《元子》共三编,见于李商隐叙、《猗玗子》、《浪说》之类所不算.此十四篇,当自《元子》诸书剿入,永本偶未详耳."

⑧(元)马端临.文献通考[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3688.

⑨(唐)元结.元次山集[M].孙望,编.北京:中华书局,1960:176.

湛若水在其序文曾言:"余自北游,观艺于燕冀之都,得《元子》而异焉.……两广总戎太保武定侯郭公世臣,武而好文.余谓之《元子》,公读之,若有契焉,曰:´嗟嗟次山,浩然刚大,愤世疾邪者也.安得百十次山以喷尔,独文乎哉?´遂以余本次而刻之,俾余叙其说云尔."

⑩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3:1041.

B11B15万曼.唐集叙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0:182.

B12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501.

B13章学诚.章学诚遗书[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111.

B14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191.

黄氏言"此外又有雍正时天都黄氏刻本,强分十二卷,更非其旧,可知书以重刻而愈失其真,势所必然者尔,为之三叹."

参考文献:

[1](唐)元结.元次山集[M].孙望,校.北京:中华书局,1960.

[2]彭小乐.元次山集版本源流考[J].新世纪图书馆,2015(06).

[3](清)永瑢、纪昀主编.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4](宋)陈振孙撰.直斋书录解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宋)洪迈.容斋随笔[M].孔凡礼,校.北京:中华书局,2005.

[6](清)邵懿辰撰,邵章续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7]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作者简介:戎姝阳(1994-),女,硕士研究生,广西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古典文献.

此文点评:这篇文章为适合源流和《元次山集》和研究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版本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版本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单元再建构:章节起始课教学的实施智慧《不等式与其解集》教学实践和反思 “单元再建构”章节起始课教学的实施智慧——不……式及其解集教学实践与反思施俊进(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226100)摘要“单元再建构&rdq.

2、 本期《智慧过山车》参 A.高温、湿热的天气下,冰镇啤酒刚倒入酒杯时,杯子的外面会凝结成水汽,拿杯子时留下的指纹就会被洗掉 从杯中啤酒的量来看,倒地者只喝了少许,杯子上不会留下清晰的指纹 看来,杯子上的指纹是事后有人刻意将倒.

3、 2019年第6期《智慧过山车》参 A 此人浑身大汗淋漓,喘着气,明显是刚才为摆脱警方追捕而拼命逃跑所致 B 你观察到房梁上有个小洞,洞中有液体滴下来了吗显然,包工头事先在炉灶上方的房梁上挖了个小洞,将有毒液体藏入其中,然后用蜡封住 这.

4、 《祀三公山碑》《石门颂》 【作品概况】祀三公山碑,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名大三公山碑 东汉元初四年(公元117年)立,碑高228 厘米,宽96 厘米,10行,每行1723字 篆书 现存于河北省元氏县西北三十里封龙山下 .

5、 《今昔物语集》本朝部中的食物 摘 要今昔物语集是日本说话文学的集大成者,在日本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其内容以佛教故事为主,同时包含了很多世俗故事 人物上至天皇下至庶民,十分具有多样性 本朝部中,对人物的日常生活进行了十分详尽.

6、 北宋杨杰《无为集》版本 王苗苗/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摘要北宋无为文人杨杰生前未有文集刊行于世 南宋赵士搜寻并刊刻的无为集,是杨杰作品集最早的刻本,后世多以此本为祖本 另外比较重要的版本有四库全书本,以及宜秋馆汇刻宋人集乙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