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呼啸山庄文献综述 呼啸山庄参考文献 呼啸山庄开题报告 关于呼啸山庄的论文摘要 呼啸山庄论文提纲英文版 呼啸山庄英文论文

呼啸山庄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跟《呼啸山庄》叙事艺术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呼啸山庄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6

《呼啸山庄》叙事艺术,该文是呼啸山庄有关论文范文集跟《呼啸山庄》和叙事和艺术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呼啸山庄》作为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是足以与莎士比亚作品相媲美的一部杰作.而使之获此殊荣的除了诗性的语言,鲜明的人物,阴郁狂暴但又充满力量的美感,深刻丰富的意蕴外,其在叙事上的创新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试着从叙述视角、频率、叙述动作三个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或许能为我们更好地领略它的魅力提供一点启示.

关键词:《呼啸山庄》;叙述视角;频率;叙述动作

[ 中图分类号] :I10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8)-26-114-02

一、叙述视角

叙事学中的视角指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观察和讲述的角度.具体可分为零聚焦型、内聚焦型、外聚焦型.零聚焦型指全知全能的视角.内聚焦型指每件事都被严格地按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感受和意识来呈现.外聚焦型指叙述者严格地从外部呈现每一件事,只提供人物的动作、外貌及客观环境,而不告诉人物的动机、目的、思想与情感.

作者采用了外聚焦和内聚焦相结合的叙述方式,这样便有了随时选取某个人物作叙述人的便利.叙述的起点为一八零一年的秋天.第一叙事层是洛克乌局外人身份的外聚焦叙述,第二叙事层是纳莉见证人的外聚焦叙述,两个第一人称叙事主体有时一起存在,有时交替出现.纳莉作为外聚焦的叙述人,她几乎是所有事件和人物的见证者,她的讲述给我们一种真实感.洛克乌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局外人的外聚焦的讲述人,他的叙述可使读者与小说之间形成一种距离感.二人叙述的综合效果给我们一种既亲切又疏离的阅读美感.第三叙事层是由凯瑟琳、小凯茜、小林敦、伊莎蓓拉等人的日记和信件或女仆向纳莉讲述山庄的所见所闻,如小林敦的情况、小凯茜在呼啸山庄的情况等组成,这种内聚焦的叙述方式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人物对事件的体验更深刻,同时拉近了读者和小说的距离,使作品和人物更有感染力.

对同一事件采用几个叙述人共同叙述的模式.如希刺克利夫和凯瑟琳夜闯画眉山庄时,先后由凯瑟琳、纳莉、希刺克厉夫三人叙述.伊莎贝拉私奔的事先在第十二章中由女仆向埃德加报告,后伊莎蓓拉写信向纳莉吐露私奔后的伤心遭遇.对于希刺克厉夫的掘坟,先在第十七章由伊莎蓓拉向纳莉讲述,第二十九章中又让希刺克厉夫讲述下葬当天他掘坟、回家并与亨德莱起冲突的事.对于亨德莱的死,分别让肯尼兹、希刺克厉夫、老仆人讲述.这样便呈现出各叙述层次间既有重复又互为补充印证的效果,使得事件的真实性显得扑朔迷离,造成主题上的含混性和美学上的朦胧美,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

二、频率

在叙事学中,频率指一个事件在故事中出现的次数与该事件在文本中的叙述的次数.重复讲述反复发生的事件意在使不断发展、流逝的生活事件中某些东西有节奏地重复显示,从而提示出一种恒定的意义或产生某种象征意蕴.

艾米莉认为黑暗和暴力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最真实、积极的力量,她赞美它们,所以她笔下通常是一些偏执的,桀骜不驯的,阴郁冷酷的人物,一种暴厉、强烈、神秘的.于是《呼啸山庄》就呈现出一种凄烈、恐怖、残酷、神秘、阴郁又不觉得幽暗的别样的美学风格.每当我读这部小说时,就好像走进了狂风呼啸、暴雪飘荡的偏僻神秘的荒原,在那里,倔强、任性、狂野、歇斯底里的凯瑟琳和阴郁、凶狠、痴情、顽强的希刺克厉夫在迎风狂奔,他们的人生就像那成年累月的暴风雪一样充满了,也给了我心灵上的感染.

作品中反复被描写的是狂暴、爱、仇恨与死亡,作者并没有将这种狂暴描述成令人沉沦的漩涡,相反,她是把它作为一种原始生命力来赞美来歌颂的.山庄里的每个人都有强烈的爱、刻骨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残酷的报复及狂暴猛烈的情感,同时又都在按自己内心的指示在生活,毫不做作,他们酣畅淋漓地活出自我,这本身就是一种自然而有力量之美的表现.每个人以不断的脏话、咒骂与报复来淋漓尽致地挥洒着自己的生命力,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

作者使希斯克利夫超越了*道德的范畴而进入表达和生命意志的悲剧的审美领域.他内心深处始终潜存着温暖的柔情和深沉真挚的爱情.他一出场就黑得简直像从魔鬼那儿来的.他的忍耐同他的叛逆一样充满了狂暴似的, 他能忍受亨德莱的拳头,眼都不眨一下,也不掉一滴眼泪.他对埃德加更是副挖他的心,喝他的血的硬心肠.

凯瑟琳从小就表现出一种狂野的性情.她父亲暴躁的责备反而唤起她想逗乐的情趣,她还顶高兴别人在一起骂她,那样她就露出大胆、无礼的神气,她还把约瑟夫的宗教上的诅咒编成笑料.她的两次犯病更将她的这种性情推向了巅峰,尤其是第二次:“她躺在那儿,用头直撞沙发扶手,而且咬牙切齿”[1],“用牙齿咬着枕头,然后浑身滚烫的挺起来”[2].精神上她同样有一种狂暴:“只要我准知道可以致他死命……我就立刻杀死我自己”[3].

亨德莱因为希斯克利夫的入侵,把他父亲当作“一个压迫者而不是当作朋友,而把希斯克利夫当作一个篡夺他父亲情感和他的特权的人”[4],丧妻后“不哭泣,也不祷告.他诅咒又蔑视,憎恨上帝同人类,过起了恣情放荡的生活.”[5]

就连约瑟夫留下来也是因为可以“继续威吓着佃户与那些干活的,因为呆在一个有好多事他可以骂个没完的地方”[6].

呼啸山庄就是一个人性的试验场,每个人来到这里都会找到自我,最真实的自己.温和的人来到呼啸山庄后会沾染上它的暴烈,但并不狡诈与虚假,而是让人更真实.伊莎蓓拉和小卡茜虽然也受到文明熏陶,但她们同时也沐浴在乡村美丽如画的风景中,自然让她们更真实,呼啸山庄不仅没让他们堕落,反而让她们获得了一种粗暴的力量.有着病态的城市文明在此更会显出它的畸形与丑恶,小林顿为我们作了最恰当的注解.弗兰西斯本就是一个神经质的代表,来到呼啸山庄不久生命力也萎靡下去.

透过呼啸山庄更让我们思考要如何生活:作者笔下的自然与人是水融、不可分割的.自然与永恒既是一种手段也是终极目标.遵从自己的内心,按内心的想法活着,这就是自然,就会与大自然、宇宙、灵魂融为一体,获得永恒.

呼啸山庄更让我们领会到了命运的循环.与受虐、收养与被收养、爱情与丧妻、死亡与重生……不同的人却遇到了同样的命运,尽管他们对待命运的方式如此的不同,却同样都在真挚热切地生活,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灵魂的天堂,而他们也确实做到了.

三、叙述动作

叙述动作指以什么口气或什么态度叙述.从叙述的本来意义而言,叙述声音的功用只是传达内容意义,声音的表情特点也只是为了更准确、生动地表达内容的情感意蕴.

小说中作者用层层的叙述将自己隐藏起来,没有发表过任何评论,但我们仍能从叙述人的声音中分辨出作者的用意.小说中两个主要叙述人——洛克乌与纳莉的声音与作者的声音时而一致时而背离.

背离时,是对他们所代表的观点的批判.

洛克乌作为整部小说的叙述人,他的种种行为与呼啸山庄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如小说第一章他回忆自己夏天与一个姑娘无疾而终的爱情,当那个姑娘对他有所回应时,他却“羞愧地忏悔了——冷冰冰地退缩,像个蜗牛似的;她越看我,我就缩得越冷越远.”[7] 城里人的胆小虚伪、矫揉造作显而易见.见到小凯茜后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又一直梦想着与之有一段风流韵事,而不考虑到精神的契合,实在是轻浮至极.

作为世俗代表的纳莉,信仰爱与宽恕、怜悯, 代表的是善,却处处流露出伪善.她对不符合世俗价值标准的人和行为,尤其是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总是横加指责.口口声声让别人学会宽恕,她却永远一副冷漠自私的作派,她小时候与其他人一起欺负希刺克厉夫;凯瑟琳生重病林敦质问她时及后来希刺克厉夫死时,她惟恐受人指责选择了推卸责任;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最后告别时,她唯恐祸及到自己,竟然宁愿凯瑟琳赶快死掉.

一致时,是作者借他们的口表达自己对某些东西的肯定.

如小说第七章洛克乌评价这一带的人:“他们确实更认真,更自顾自地过着日子,不再顾及那些表面变化的和琐碎的外界事物.我能想象在这儿,几乎可能存在着一种终生的爱”.[8] 这是作者对爱与永恒的坚信.作者通过纳莉对林敦和亨德莱丧妻后的不同做法,赞美了林敦的行为,但却不是纳莉所说的理由,而是她认为林敦所代表的恬静的美也有一种持久的力量.最后作者又通过纳莉对哈里顿与小凯茜的结合给予了肯定,他们搬到画眉山庄去过一种尘世的寂静的生活,而呼啸山庄则犹如荒原怒吼的风雪,作为一个自由、宇宙精神的象征永恒存在下去,如宗教般的存在.

希刺克厉夫是个拜伦式的人物,他追求自我,对爱情的追求与对自我的追求是一致的.他的爱情说明,爱只跟自然、真实、美有关,与善无关.即便临死时,耐莉说他自十三岁起就过着一种自私的非基督徒的生活,他不适宜进天堂,除非在他死前来个变化时,他仍反驳说他快要到达他的天堂了,别人的天堂在他是毫无价值的,他也不稀罕.希刺克厉夫的声音与作者的声音是始终一致的,那就是对自然而真挚的爱情的追求,对自然而充满力量的人生的追求.

通过小说中几种不同的叙述声音,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然和人性中恬静和狂暴粗砺之美的同样肯定.人性中总是两种美并存,画眉山庄是静美的极致,希刺克厉夫是狂野美的极致,而凯瑟琳介于两者之间.对人为的所谓文明的批判,小林敦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在伦敦长大,没有经过大自然陶冶的灵魂总是不健全的,所以他一副瘦弱、病态的样子.进入呼啸山庄后自私狠毒的本性便被激发了出来.

时间证明《呼啸山庄》是成功的,艾米莉? 勃朗特的叙事技巧是值得分析和借鉴的.多视角、多层次和颠倒时序等叙事手法使小说成为闻名世界文坛的经典之作.作品的叙事策略超凡脱俗,令人叹服.作者所做的一系列探索,不仅向读者展现了多元的文本领域,而且凭借这些技巧将《呼啸山庄》推向了辉煌.

参考文献:

[1][英]艾米莉?勃朗特著,杨苡译.世界文学名著百部 呼啸山庄[M]. 1999年.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P131-132 .

[2][英]艾米莉?勃朗特著,杨苡译.世界文学名著百部 呼啸山庄[M].1999年.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P135 .

[3][英]艾米莉?勃朗特著,杨苡译.世界文学名著百部 呼啸山庄[M].1999年.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P135.

[4][英]艾米莉?勃朗特著,杨苡译.世界文学名著百部 呼啸山庄[M].1999年.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P40.

[5][英]艾米莉?勃朗特著,杨苡译.世界文学名著百部 呼啸山庄[M].1999年.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P70.

[6][英]艾米莉?勃朗特著,杨苡译.世界文学名著百部 呼啸山庄[M].1999年.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P70.

[7][英]艾米莉?勃朗特著,杨苡译.世界文学名著百部 呼啸山庄[M].1999年.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P4.

[8][英]艾米莉?勃朗特著,杨苡译.世界文学名著百部 呼啸山庄[M]. 1999年.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P66 .

简而言之,此文是关于经典呼啸山庄专业范文可作为《呼啸山庄》和叙事和艺术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呼啸山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呼啸山庄》中的表征空间 黄福奎(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摘要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中,父权制意识形态与维多利亚社会现实之间的制约关系正契合了列斐伏尔的空间思想 通过荒原、山庄及心灵三.

2、 规训和反抗福柯权力理论视域下的《呼啸山庄》 内容提要呼啸山庄这部小说中,充满着规训与反抗相角逐的权力关系 贵族阶层作为规训主体,主要通过制度形态、文化形态和物质形态对男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和女主人公凯瑟琳·恩肖实施规训,力图使其成为符.

3、 文学小说《呼啸山庄》的电影文本改编审美艺术 【摘要】本文基于电影文本改编的视角,简要分析了呼啸山庄的小说文本及其审美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呼啸山庄的电影改编审美艺术和呼啸山庄电影文本改编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呼啸山庄;电影文本;改编;审美艺术一.

4、 《呼啸山庄》的象征手法赏析 摘 要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在作品中应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通过象征手法的应用更好的揭露了小说的主题,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提升了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和魅力 为此,文章对呼啸山庄的象征手法进行.

5、 《村民列传》的艺术特色与价值 摘要忻东旺对农村和农民的关注与其他艺术家是有本质上不同的,这种关注是他骨子里血性的需要,是无理由的 从绘画题材到艺术主题忻东旺的现实主义以及对现实主义的精彩诠释,他的艺术道路走的决绝而肯定,他一遍又一.

6、 童心之美《城南旧事》之艺术特色 摘 要城南旧事生动再现上世纪初老北京南城四合院内一户普通人家的生活 对童年的难舍和依恋滋养出林海音细腻的女儿情结;这份特殊的情感使林海音对故乡的眷恋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找寻着令人向往的人类和谐,寻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