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大学生发表论文的期刊 大学生毕业论文格式 大学生投稿 大学生小论文范文 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 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 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论文 大学生思想道德论文 大学生思想教育杂志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大学生思想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社会创业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契合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大学生思想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26

社会创业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契合,该文是大学生思想类专升本论文范文和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创业教育和契合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很多新现象、新情况,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表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强,生命力不旺.2016年12月7日,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也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回应和关照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真正提升育人效果.同时,作为高等教育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成为社会各界集中关注点.社会创业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一种新形式,自产生之初就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诸多相同性质,两者在逻辑、目标、行动中存在契合的条件与可能,可以成为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片面、脱离生活、方法单调等现状,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有效载体.

社会创业( Social Entrepreneurship)也被称为“公益创业”,成为当前创业教育的重要分支和创业形态,以解决社会问题为根本目标,以创造社会价值为主要方向并兼顾经济价值,其主要特性为社会性和创业性.社会性使其区别于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业创业行为,社会性使其区别于一般的志愿活动和公益行为.高校社会创业教育肇始于1997年格雷格·迪斯( Greg Dees)在哈佛大学开设第一门社会创业课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欧国家几乎所有的商学院都开设了社会创业类的课程和竞赛项目,并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在提高学生公众社会创业意识和社会创业技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当前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多元要求的背景下,社会创业教育将有助于突破“创业即就业”“创业即财富”的狭隘理念桎梏,鼓励学生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出发点,以创造社会价值为落脚点,这是社会转型时期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立场.

一、社会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契合

(一)将现实的人作为社会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逻辑起点

马克思指出,唯物史观的“前提是人……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成为我们科学把握和认识现实的人的唯一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重构的主体是“人”,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高校社会创业教育的对象也是“现实的人”,它是具有一定品质、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是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综合体,是精神存在物和物质存在物的综合体.现实的人的根本特性是实践性、社会性和利益性,社会实践是人的生存基础和存在方式,人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交往实践的存在物,追求利益是人的生存手段和生存过程.社会创业教育和思想理论教育对于“现实的人”的共同关注,体现在其逻辑关系上的内在一致性.两者都表现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交往过程,都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交往方式,人的自然性即各种物质利益的满足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创业教育契合的自然基础.

(二)将发展的人作为社会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逻辑终点

关于“人”的发展与解放是马克思哲学体系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关于人的逻辑的演变历程是从“完整的人”的预设出发,在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通过对人的实践本质和历史的考察,最终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虽然名称不同,但其精神实质和价值内涵是一致的,其内在逻辑是连贯的.人的本性在于渴求发展,发展需求是人的一种本质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我们对人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认识,人是发展目的而不是发展的手段,发展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传统的“只见物不见人”的片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既包括人自身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又包括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交往的普遍发展的基础上,以交往实践活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为基点,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转向的重要认识论基础‘引.社会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把大学生从“现实的人”转化为“发展的人”,实现生存与发展的统一、适应与改造的统一、个性与整体的统一、素质培养与能力提升的统一、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

(三)将主体的人作为社会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逻辑节点

马克思哲学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是在主体的对象化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目的,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改造世界,从而使自己成为自由发展的人.人的主体性的实现主要根源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主体在现实活动中表现出的对客体的能动性.人的主体性体现在自主支配性、自觉能动性和创新超越性.自主支配性是对人作为实践主体的地位确证,表现为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为我关系”;自觉能动性是人作为实践主体的本质特征,表现为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主动控制”;创新超越性是人的主体性的高级表现.社会实践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基本途径,对人的主体性发展产生了必要的、系统的和针对性的影响.发展人的主体意识,提升人的主体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创业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教育实效的必要条件,因两者都是培养和发展人的主动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逻辑节点的契合为两者的融合互促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社会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契合

(一)社会创业教肓的“公益性”有助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当前,经济社会的转型给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带来了冲击,市场经济中呈现出的个别负面现象使一些大学生出现了政治信仰模糊,功利主义倾向,价值取向歪曲,社会责任消减,道德意识弱化等状况.2013年底,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其中明确强调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融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职能在于为教育对象从思想政治上引导正确的方向.社会创业教育的公益性特征,强调社会价值的优先,从国家层面来看,有助于大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为国家的富强与,社会的文明与和谐而努力奋斗.从个体层面来看,大学生社会创业教育素养的培育中,已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教育、诚信教育等包含其中,它不仅要注重一般创业素养的培育,更注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育.

(二)社会创业教育的“专业性”有助于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外化

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品格和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遵循职业素质养成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社会实践和自我养成等途径帮助大学生形成和发展能够胜任未来职业需要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方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着眼于学生“三观”的形成与改造,通过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教育方式,提升其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质素养和职业人格素养.社会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服务于学生的职业成长需要.社会创业教育的专业性就是要将社会创业引入专业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由“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过渡,同时对其成才预期、发展定位也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社会创业教育既着眼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强化专业知识的运用,在实践中将知识内化,也要注重面向公益事业,在行动中了解社会状态,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社会问题,承接公益活动,开展公益创业项目,让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和工作领域所需要的内在品质、思维方式及外在行为习惯.

(三)社会创业教育的“服务性”有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转化.

社会责任感是道德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对自身在道德活动中需要完成的道德实践和任务是否满意的总体的判断.当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都把社会责任感作为国民教育的重点任务.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最后出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烈与否,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理想信念的实践,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针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状,高校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多种渠道相结合,积极引导他们认识身上担负的使命,坚定为社会服务的信念,并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社会创业教育的服务性,更强调大学生要参与志愿服务,关注社会,了解民情民生,提高服务能力;在为社会和他人的服务过程中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提高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知行转化.

(四)社会创业教育的“实践性”有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养化

创新精神是创新人才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的动力源泉.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学会生存》中就提出:“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教育要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把他放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高等教育的应有之意,这就要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只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桎梏,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人的载体,而不是培养人的目标,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社会创业教育的实践性既与普通的创业教育相似,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创业活动,因为其更侧重社会价值的创造.随着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拓展与提升,社会服务质量的优劣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条件之一.高校社会创业教育更加关注大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将道德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这便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

三、社会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契合

(一)将制度互撑作为行动契合之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高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其主要特征体现为顶层决定性、整体关联性和可操作性.实现社会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契合,必须要完善顶层的制度政策支撑,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其核心内容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增强顶层设计的决定性,社会创业教育关注公益企业家精神的培养,突出创业的社会价值,要以社会创业教育为突破口,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服务社会教育.加强顶层设计的整体关联性,以协调、动态、平衡的生态思维统筹发展各相关教育要素,对社会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系统规划,在实施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充分发掘两者的一致性,发挥各自优势,彼此交融共生.同时,注重顶层设计的可操作性,只有执行得力,顶层设计才能转化为基层动力.社会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主体性社会活动,在制度政策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关注其执行效果,明确两者在互融互促过程中的若干细节(如社会创业教育的学科化发展),在专业教育中如何将两者融人,在方法手段中如何拓展延伸,在考核评价中如何确立标准等.

(二)将内容互通作为行动契合之主要策略

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向教育对象实施教育的具体要素,它必须体现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要求.高校社会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以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品格教育等为主要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创业教育需要的优质品格的培养提供重要途径.然而社会创业教育以大学生社会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开拓创新精神为目标,其内容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现实,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投身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信念和决心.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创业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和保障,社会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任务的具体化和内容的传承和拓展.高校应该从理论讲授与实践参与两个方面加强教育内容的互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中加入社会创业教育内容,有助于学生公益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在社会创业教育课程中嵌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助于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实践活动中也要注重两者内容的融合,在实践中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将知识转化为技能.高校可以将社会创业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完善、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将方法互补作为行动契合之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是教育者为了达到教育目标而采取的技术手段和解决关键问题的方法.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逐渐成熟,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形成并完善了多种教育方法,如榜样示范法、情境教育法、宣传激励法等,而这些方法也为开展社会创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多年来,灌输法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也是在某种程度比较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随着教育环境、被教育者特征的改变,传统的方法也暴露出了新问题,如思想政治教育多为单向灌输,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转化,忽视主体间性之间的“对话”等.社会创业教育的介入,不仅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和途径,而且也是在方法上的新尝试.社会创业教育关注社会现实,强调师生互动、课堂与社会的互动,并使用体验式、调查式、模拟实训、头脑风暴式、空间拓展式等教学方法,强调真实情景的体验,注重学生的知识转化与生活实践.创业团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对话”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思维碰撞.社会创业教育的主要方法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承,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方法.

(四)将平台互助作为行动契合之实践保障

实践性是社会与人的本质属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10].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交往实践为基础而形成的关于人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改造的实践活动,其源于实践、发展于实践、见效于实践.社会创业教育同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与互动.可见,两者都是通过实践来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因此坚持实现手段的“实践导向”,构建互动的实践平台将为两者的行动契合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社会创业教育是“生存”教育与“发展”教育的统一,有条件的高校尤其是创业型大学可以开设社会创业教育专业以培养专门人才,其他高校可以与公益企业、慈善组织等联合培养学生.同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增加社会创业教育,深化学生对这一新事物的理解与认同.高校应充分整合校内外社会创业资源,广泛建立校内外社会创业实践基地和公益创客空间等,依托大学生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区域内志愿组织、公益社团等平台资源,让学生了解社会并选择自己合适的实践项目.同时,高校应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科技活动、公益创业大赛等途径,设立公益创业基金,配备创业导师和思政导师,引入社会资源,培育和扶持具有较强社会价值并兼顾商业价值的企划项目.

(五)将文化互融作为行动契合之价值引导

校园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应该是能够保持永恒魅力的,它能够激发学生,唤起学生高尚的人格和道德追求.校园文化将对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创业教育开展的成效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应加强社会创业教育的宣传,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都轰轰烈烈开展之际,作为一种尚处于起步阶段新的创业教育形式.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具体实施都处于摸索阶段,这就需要高校通过现有的实体和虚拟等文化传播平台来扩大社会创业教育的知名度和导向性.同时,可以借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邀请对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的优秀创业者进行讲座,激发大学生服务社会、创造公益的热情.通过组织各类公益创业大赛、社会调查报告征文、志愿服务事迹报告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关注社会民生、服务人民大众的价值导向.高校要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商、金融、管理、法律等学科教师的知识融合和素质整合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社会创业能力的培训,降低创业风险,增进社会效益.

此文总结:此文是大学硕士与大学生思想本科大学生思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创业教育和契合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立德树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高丽娜(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 秦皇岛 064000)【摘 要】党的十八大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确立了以立德树人为基本教育目标 因此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实践的实际价值分析 刘亚秋(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摘 要在大学生实践安排中需要按照学校培养目标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参与经济,文化……教学活动,这项活动成为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强化思政教.

3、 公益创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摘要公益创业与大学生思政教育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公益创业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提供更好的平台,而思政教育又进一步促进公益创业的发展 公益创业将大学生思政教育带入到实践中去,为大学生拓宽创业平台、引领.

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该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强化大学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感 因此,本文着重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误区,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5、 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这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指引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需要融入.

6、 全程体验视野下以新闻媒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日新月异和激荡变化的思想文化碰撞和新媒体创新语境,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日益强调其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的针对性,具体到高校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