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驳论文树靶子 立论文和驳论文 堂吉诃德论文 立德开题报告 立德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如何立德论文 论文大学生应该如何立德 立德德育论文 立德参考文献

关于立德树人类论文范文 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方面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立德树人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该文是立德树人有关开题报告范文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重要载体和树人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从2001年开始的国家第八次课程改革,提出了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将其设置为国家课程,在小学、初中、高中全面开设,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四大领域.可以说,此举是我国新世纪课程改革最大的变化之一,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位:培养综合素质,纳入中考成绩

十多年来,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一直采取质性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没有与学生中考成绩和升学“挂钩”.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在一些学校实施不到位,甚至被侵占课时.但几乎所有师生都肯定和认同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为此,北京在深化课程改革中,建立起一套与升学考试高利害的机制制度,那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情况纳入中考成绩,真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教育价值:凸显活动育人、实践育人

总结全国十余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经验,2017年9月教育部修订颁布了新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其中规定: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贯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新修订的《指导纲要》提出:要引导学生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的内容不是由教师或教材指定的,而是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的;学习的宗旨不是学习知识和应对考试,而是发展思维、获得体验,动手操作、问题解决,形成积极态度,树立担当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学习方式不是坐在教室听讲,而是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开展广泛的实践体验活动.

由于传统的学科学习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割裂了学生与大自然、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得大部分学生处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学习状态.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耳目一新,受到了学生的极大欢迎.修订后的指导纲要更加突显了实践育人、活动育人.如“价值体认”这种活动方式的要求是:“通过亲历、参与少先队活动、场馆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再比如“创意物化”活动方式的要求是:“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并制作有一定创意的数字作品.运用常见、简单的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学习和生活.”这里都强调了学生的亲历、参与、动手操作、设计制作、问题解决等,必须避免用学科学习的方式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组织管理:加强区域统筹,做好课程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属于国家课程,由地方指导与管理,以学校为主体开发实施.因此,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与方式的安排,可以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相结合统筹安排,也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开展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活动.

海淀区在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工作中,形成了行政、教研、科研三方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行政方面加强督导,教研部门加强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科研部门开发地方课程,并立项若干群体科研项目,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选用和构建提供了诸多资源.近几年,海淀区教科院开发了《海淀历史与文化》《走近圆明园》《知识产权教育》等地方课程,各学区和学校利用校园周边的文化、科技、自然资源等,将地方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实施,创立了很多特色校本课程,如清华附中和清华附中上地学校的“走进圆明园”课程、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的“三山五园”课程、中关村中学的“寻找中关村”课程、理工附中的“我爱长河”课程、青龙桥学区的“中草药传统文化”课程、上地学区的“科技创新”课程、西苑小学的“小导游”课程等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科研项目对课程建设也起到推动作用.由区教科院牵头建立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实验”“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建设”“主题综合课程研究”等区级规划群体课题,各自带领几十所学校开展研究,建立项目探索、区域引领的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研学旅行近两年得到迅猛发展,在《指导纲要》中将其划归为“考察探究”这一课程类型之下.区教科院带领40余所学校,研究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课程如何设置、线路如何规划,开发学生研学活动指导手册,通过研学旅行探索中小学实践育人新模式.

近年来,学校实践活动类课程发展方兴未艾,但质量参差不齐,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海淀区教科院将整合学科实践活动、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等,探索主题化综合实践课程建构策略与实施模式,就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主题选择、内容设计、实施模式、评价方式等层面开展行动研究,引导中小学实践活动课程科学开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育人指向: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新修订的《指导纲要》按照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式,分为考察探究、社会实践、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四大板块内容,还增加了团队活动、专题教育、场馆教育等内容,并梳理提供了若干活动参考的主题.四大板块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在课程设计和活动展开时可以整合兼顾、打通界限.在综合学习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自主发展能力才能落到实处.

五一小学的家政课《包饺子》,体现了鲜明的实践性.从学习方式上,有“设计制作”的元素,也有“职业体验”在其中,把饺子送给社区的孤寡老人,还有“社会服务”的体现.这一活动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庭和谐”的“价值体认”,也有“尊老敬老”的“责任担当”.在制作面、馅的过程中,从失败到成功,有“问题解决”,最突出的就是“创意物化”得以实现,充分展示了家政课“综合性实践”的育人优势.

前进小学依托于北京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已开发出20多套《走进博物馆》主题活动课程,涵盖1-6年级全体学生.学习方式以活动体验和考察探究为主,如带领学生走进古代钱币博物馆、铁道博物馆、戏曲博物馆、奥运博物馆等,每个场馆学习都设计“创意文化”“研究探秘”和“生活体验”等主题,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的主题研究和项目学习,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思维方法和创新品格,为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服务.

万泉小学的“灯韵”课程,是一项全学科融入的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围绕着“灯韵”主题,各学段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低年级“玩灯”,让孩子“玩”出乐趣;中年级“探灯”,让孩子“探”出奥秘;高年级“创灯”,让孩子“创”出文化.孩子们在制作灯笼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有学科的知识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孩子综合实践能力.

清华附中永丰学校在校园中开辟了“半亩棉田”,一年中历经四季寒暑,孩子们从春耕、播种,到除草、浇水,再到秋收采摘.还有体验纺线、学习蜡染,在劳动、生产、观察、鉴赏中,体验传统文化“耕”“织”的魅力,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课程是立德树人的基础性工程,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什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此充满生机?因为它指向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综合素质是创新必不可少的条件,创新思维往往来自于跨界与综合.各中小学应以落实《指导纲要》为契机,将学校课程建设工作引向新的高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育新人.

此文评论:本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重要载体和树人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立德树人本科毕业论文立德树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儿童参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佴慧莉(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210022)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纲明、本宽”的特点 这门课程有着明确的实施总目标,但是在具体操作时,由于没有规定的教材,没有.

2、 STEAM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谢琼伴随素质教育应运而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型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被誉为美国“素质教育”的STEA.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探析 摘要德育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以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品质,又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生活的精神 教师要在教学中紧扣课程特点和德育主题,实现德育和课程教学同步发展,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熏陶和感.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确定之策略 甘肃酒泉市西大街小学(735000)翟爱勇摘要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用主题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故如何选择和确定活动主题就变得十分重要 在教学中,教师主要依靠主题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

5、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新思路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目的 2017年9月,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着重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

6、 在护蛋行动中体验成功如何在普通小学中践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护蛋行动”是我校开拓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之一,已经实施多年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了解父母照顾自己的不易;感受生命—&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