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教育杂志投稿 师德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社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生态文明教育论文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文明行为规范教育论文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关于文明教育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和思政课程中融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现模式探析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文明教育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2

思政课程中融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现模式探析,本文是关于文明教育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与生态文明和中融和实现模式探析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吴明红

(北京林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

建设生态文明已明确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方略之一,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是基础和保障,主要依靠教育来实现.基于思政课程,打造大众化生态文明教育的平台,既是思政课教学与时俱进的应有之意,也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措施.需加强统筹规划,完善顶层设计,依据各门课程教学目的与定位,分工合作,各有侧重,配置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强化师资培训,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丰富教学形式,构建长效、稳定的生态文明育人体系,完成新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教育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3.020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8)03-0097-0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优质生态环境产品供给不足,生态环境短板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制约,对思政课教育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满足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方略的了解和认识,既是思政课教学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效措施.

一、思政课程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赋予的新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资源代价.为确保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民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能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我国不断深化理论与实践创新,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明确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略之一,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实现器物层面生态系统健康、环境质量良好、资源可永续利用的目标,需涉及行为、制度、观念等各层面的根本变革.其中,观念层面的建设,不断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在全社会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价值指导,夯实群众基础,营造良好社会氛围.[1]也只有首先从观念上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环境、资源的危机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2]而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主要得依靠生态文明教育来实现.

所谓生态文明教育,是指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教育培养活动.根据教育对象范围、内容和目标的不同,生态文明教育可分为专业化教育与大众化教育两类,专业化教育旨在培养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领域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大众化教育的对象范围更广,注重提高受教育者对生态文明的整体认识水平,培养他们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树立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专业化生态文明教育与大众化生态文明教育之间能够互为支持,相互促进,不可偏废.[3]目前,我国专业化生态文明教育已初具规模,大众化生态文明教育起步较晚,还存在普及程度不高、教育资源匮乏、系统性不强等问题.公众虽具备了对生态文明的初步认识,但“高认同、低认知、践行度不够”[4]的特征明显,加强大众化的生态文明教育刻不容缓.

二、思政课程中生态文明教育资源整合及实施途径选择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包含着深刻的生态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最为丰富[5].该门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内容,可分别从世界观与方法论,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生态危机产生根源,社会主义何以使生态危机成为可能三个方面开发教育资源,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哲学部分引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帮助学生能够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肯定了自然的先在性,明确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自然界是先于人类出现就已客观存在,按其自身规律而演替,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界具有优先地位,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依靠自然界生活[6],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自身[7].政治经济学部分介绍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态危机发生难辞其咎.由于私有制的存在,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利润成为各利益集团竞相追逐的唯一目标,生态、环境、资源作为公共物品,面对市场失灵,难免落入公地的悲剧.[8]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源掠夺和污染转移,还在进一步加剧对生态环境的损害.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突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人类真正缔结成了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去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化解生态、环境、资源危机.正好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介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体方略,形成呼应衔接.

2.“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与现实联系紧密,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树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落实,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三方面,介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部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

通过本课程中的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主要任务、制度保障具有全面的认识.首先,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9]的绿色发展理念,走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绿色崛起之路.坚持保护优先,同时,明确发展仍是我国当前的第一要务,也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必须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10]其次,结合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介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三项重点战略任务,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巩固我国生态安全屏障;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提升民众对环境改善的获得感;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优化资源能源消耗及产生污染物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后,强调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可靠保障.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架构基本完成,后续需要从源头保护、过程监管、责任追究的全过程不断完善制度体系,用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强化制度落实.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选用教材中现成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相对有限,但事实上这段历史时期,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发生了巨大变迁,生态环境保护思想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从我国所经历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新主义革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分三个阶段,开发生态文明教育资源,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能源支撑,其国内难以为继的情况下,部分强国便寻求向国外扩张.中国遭遇的战争便是如此,使我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由于国力孱弱落后,被动挨打,国内资源被列强肆意掠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大于历史上以往的任何时候,中国当然也未能幸免,生态环境受到显著影响.[11]新主义革命时期,战争的艰难与残酷,让各方自顾不暇,对生态环境关注较少,屡有破坏,生态环境退化不断加剧,生态环境危机开始普遍显现.新中国成立后,历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但另一方面为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经济,也消耗了大量资源能源,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承接了过多全球产业链低端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产业,以廉价的资源和不计成本的环境损害参与国际竞争,扮演世界工厂的角色,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相对粗放,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进一步的破坏.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应及时总结这些经验教训,以史为鉴,引以为戒,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型.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关于“人与人生环境关系”部分,涉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内容,是直接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它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论述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存在交叉重叠的问题,需协调处理.此外,可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以及新时代背景下道德、法制、权利、义务内涵、外延的拓展出发,挖掘整合生态文明教育资源,提高学生在生态文明方面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

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不乏生态智慧,为我国引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如崇尚“仁”、“义”,影响深远的儒家思想认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对待自然要采取顺从、友善的态度,取用有节,物尽其用,勤俭节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12]在道德、法制层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爱护环境、节约资源都已成为当代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严密的法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可靠保障,法制建设也取得积极进展,道德传承与法制教育应顺势而为,帮助学生树立起生态文明道德观念,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掌握我国法治体系中生态文明相关内容,做到知法守法,避免不知法而触犯法律.权利与义务方面,明确清新空气、青山绿水等良好生态环境,是保障人们基本生存权利的必然要求,享有优美生态环境,自然也需要大家承担起相应的义务,主动自觉地参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5.“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

“形势与政策”课程主要介绍近期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与热点事件,阐明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和基本政策.生态环境问题无疑是现阶段全球话语体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可以由此开发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起源、发展现状、各国应对情况,以及我国在引导生态环境治理国际合作,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积极贡献.

首先,旗帜鲜明地指出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以至愈演愈烈,世界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应该承担首要责任.在先发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大量自然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造成全球生态环境容量被损失殆尽,引发了上个世纪饱受诟病的“十大环境公害事件”,甚至由这些国家所主导的形式隐蔽的环境殖义,至今仍在部分地区活跃,威胁着全球生态环境安全.后发国家面临的发展环境已不可同日而语,环境问题在短期内呈普遍频发之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发展中国家同等迫切的双重艰巨任务.生态环境问题作为一个世界全局性问题,需要各国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携起手来,相互支持,共同应对,共治共享.我国积极推进资源能源节约使用,削减污染物排放,加大生态环境修复力度,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谈判中主动做出庄严承诺,树立起了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形象.

三、思政课程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保障机制

1.加强统筹规划,完善顶层设计

以思政课程为基础,进行大众化的生态文明教育,涉及多门思政课程及多种教学形式,需要多个院系和职能部门的合作推进.首先,有必要在学校层面加强统筹规划,配置优势教学资源,建立长效组织机制,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尽快开发形成统一、规范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库,合理制定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安排,确立教学目标与具体实施形式,健全配套的监督、考评管理办法,及时检验、总结教育成效.待学校层面的试点积累一定经验后,参考可持续发展教育开展模式,在更高的层次完善顶层设计,成立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委员会,全面优化大众化生态文明教育格局.

2.处理好课程之间的衔接与配合

对于各门思政课程中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存在部分重复交叉、表述不一、分布不均、内容不全面等问题,基于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及定位,相互协调,适度拓展,明确各自的范围与边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使生态危机解决成为可能,“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主要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念、建设方略、制度保障着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介绍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新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生态环境变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突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赋予道德、法制、权利、义务的新内涵,“形势与政策”课程引入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起源、发展、各国应对和我国贡献.课程之间各有侧重,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好生态文明教育的历史使命.

3.强化师资培训,筑牢人才保障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教师素养是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而从事思政课教学的老师学科背景不一,对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领域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别较大,直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其效果难免参差不齐.为保障思政课程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需尽快补齐师资力量薄弱的短板,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在全国及省市各层次的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培训中,及时补充生态文明建设有关内容,学校内部鼓励思政课教师有针对性的集体研讨备课,支持思政课教师走出去、请进来,参加或组织生态文明专家论坛,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科学研究.

4.构建稳定的生态文明育人体系

与理论教学相匹配的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以生动直观的形式体验、理解理论知识,是学生将所获得知识内化、自我认知的过程,可有效弥补理论教学相对抽象的不足.思政课程中已明确安排有实践教学环节,尤其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需求则更为突出.要在全社会树立起生态文明观念绝非朝夕之功,思政课程中开展大众化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基础性工程,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以及团学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主动与实践部门和企业合作,建立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基地,整合各门思政课程实践教学计划,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构建系统、稳定的生态文明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1]吴明红.论生态危机根源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主要任务[J].理论探讨,2017(3):43-47.

[2][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学[M].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

[3]吴明红.高校大众化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80-83.

[4]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N].中国环境报,2014-03-24(2).

[5]黄娟,贺青春,黄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发利用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12):77-81.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77.

[7].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0.

[8][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耿建新,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68-169.

[9]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09.

[10].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J].求是,2013(24):3-11.

[11][美]马立博.中国环境史[M].关永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99-300.

[12]余谋昌,王耀先.环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6-37.

[责任编辑:庞达]

此文点评,此文为一篇关于经典文明教育专业范文可作为生态文明和中融和实现模式探析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文明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林业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内容建构和 摘要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林业高职院校一直致力于国家林业建设,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学校内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从影响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目标的因素入手,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入.

2、 高校思政课程融入时事述评路径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 思政课教学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水平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本文简单分析了目前高校在思政课程中融入时.

3、 传播绿色文化共建生态校园一一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北关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北关小学位于珠江源头第一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创建于1961年7月,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浓郁文化积淀和丰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传统的名校 学校分为“一校三点&r.

4、 基于关键能力培养的思政课程教学 摘要文章基于关键能力培养的思政课程教学进行相关体系内容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关键能力培养思政课程教学  体系内容分析  我国高校课堂学科中出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落实和拓展;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唐春兰/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

6、 以教育培训实现思政和业务工作的有效融合 【摘要】为了确保每个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同步提升至较高的……级层次,避免和时代社会整体进步要求产生冲突,就必须在组织适当规模的思政教育活动过程中,更加高效率地贯穿融入必要的理论传授和业务培训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