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教育杂志投稿 师德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社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小学教育语文专业毕业论文 高中继续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发表等级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 西部教育属于什么期刊 法制教育的论文

教育发展方面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和专业学位生教育错位与应略有关论文范本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教育发展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08

专业学位生教育错位与应略,该文是教育发展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跟教育发展和应对策略和错位方面论文范本.

摘 要: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专硕”)教育以培养学术性和职业性相结合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专硕教育应如何变革创新,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剖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错位和发展困境、厘清发展专硕教育的思路基础上,明确专硕教育培养目标,提出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彰显专业学位特色等方面的创新培养策略,为提高专硕教育质量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8)03-0113-05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正进入由“高速增长”转至“高质量增长”的新时代,“调结构、转方式、提质增效”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时代主题.教育事业如何适应新时展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优质人力资本,是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专硕)教育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来源,担负着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培养的重任.从2010年实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的《硕士、博士专硕教育发展总体方案》至今[1],我国专硕教育得到很大发展,国内大多数具有硕士授予权的高校都在积极申报专业学位硕士点,但专硕的人才培养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现错配,且面临着社会认同度不高、培养环节不够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优势不显著等问题.在新形势下,我国的专硕教育也需要“调结构”和“提质量”,在培养结构、培养模式、培养质量以及体制机制保障等方面进行变革和创新.

1专硕教育创新必要性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要当今社会主要矛盾,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就要通过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其转换的根本动力是人力资本的创新.因此,社会将需要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重大变革.

专硕教育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方式,尤其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增长的新时代,职业分类越来越细,对专硕人才的需求将持续旺盛,专硕教育将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撑.“专业学位”最早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因与职业的联系紧密,又称为“职业学位”.专硕教育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专硕教育.我国从199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设置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至2015年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增加到了40多个,累计招收专硕100多万人,规模上呈现快速扩张态势[2].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提质增效”的新时代,对专硕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一是新时代下市场经济发展对专硕教育规模的要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一大批高层次的复合应用型人才,2015年我国专业学位授予规模仅占全部硕士的399%.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角度,以每千人注册研究生与人均每千美元GDP比值进行比较分析,这一指标美国1970年为1.2人/千美元,而中国2014年仅为0.21人/千美元,说明我国在研究生教育特别是专硕教育规模方面有较大发展空间[3].因此,专硕教育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教育规模,是经济新时展的需要.二是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对专硕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要求.面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专硕教育主动对接产业需求,优化调整培养结构,适应新时代下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三是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的要求.新时代下,专硕教育不仅需要产出的“量”,更要注重产出的“质”.对专硕人才的培养提出高的要求,需要创新专硕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应用型高端人才.

2当前专硕教育的错位和发展面临的困境

我国专硕教育历经二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从2009年开始了全日制专硕的培养,专硕规模迅速扩张,充分说明在“转方式、调结构”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应用型高端人才的迫切需求.但囿于已有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路径影响,专硕教育培养与市场对人才需求产生了多种错位,面临发展困境.

2.1培养规模结构错位:专硕教育规模结构与市场对人才需求不匹配

专硕教育规模结构与市场需求错位具体表现为:一是招生规模整体偏低.近年来专硕教育有较快发展,几乎接近于学术型研究生规模,由于经济发展对应用型高端人才需求的强劲,使得专硕教育仍跟不上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在某些新兴产业领域,专业人才培养不足表现尤其明显.二是现有的专业结构不够合理.出现某些专业学位设置过多且招生规模偏大,而在新技术发展催生出新的领域和业态,极度缺乏高级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结构与新的经济产业结构不匹配,不能有效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4].究其原因,主要与学生、高校、用人单位三方对专硕教育认同度有直接关系.首先,学生报考意愿程度不高,报考专硕的人数比例较低,特别是第一志愿报考专硕的更少,有些高校生源靠调剂录取,说明学生对专业学位认同度还需提高.其次,高校受现有的机制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专硕培养大多按照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固有模式,由于缺乏明显的比较优势,造成用人单位对专硕的认可度不高.由于上述原因,使还处在“规模扩张”阶段的专硕教育容易出现市场需求“不足”和相对“过剩”,还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2.2培养质量错位:专硕教育培养质量与社会对人才需求标准的差距

经济发展的新时代要求专硕教育提升品质,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要特别重视专硕的“职业性”和“高端性”人才特点,而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差距.目前少数地区高校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如上海地区高校构建的“六化”模式,注重知识、实践、职业、国际等方面相结合,以及专硕教育与职业任职资格衔接的考证模式.多数高校由于熟悉了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范式,极易形成路径依赖,专硕教育中的学术性培养方式表现明显.其表现主要有:一是课程设置理论化.参照学术学位的标准进行专硕培养,课程内容过多强调专业理论,实践性和职业性知识模块设置偏少.二是专业实践形式化.目前高校在学校专业实践平台、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建设中都存在不足,实践教学活动还流于形式,不利于专硕教育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双导师制”协同育人的优势未充分发挥.校内导师缺乏相关职业领域的实际经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理论研究轻实践应用,而校外导师对学生培养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极为有限,协同优势未能有效发挥.四是考评标准雷同,部分高校在学位论文标准设置上与学术型硕士基本趋同,没有充分体现专硕运用专业理论与方法来研究、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不符合专硕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要求.

2.3人才供需方式错位:专硕教育培养计划性与人才需求市场化的矛盾

我国目前专硕教育在管理体制上依然计划性强,专硕教育管理体制由、地方和培养单位构成,高校办学自主权不高的问题依旧存在,这种管理体制上计划性与市场对人才需求市场化是相矛盾的[5].具体来说,体现在专硕教育的三个关键阶段:一是研究生教育入学的招生制度,二是培养过程中的质量考评机制,三是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首先,我国专硕招生计划、考试和录取等工作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高校是执行部门,缺乏招生自主权,而用人单位作为需求方,在招录环节缺乏参与权,招录标准难以反映市场需求.其次,专硕教育质量评价机制不健全.现阶段专硕教育质量的评估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高校不能自主进行评估,行业、市场等外部主体并未充分参与到评估,影响评估结果的客观性,且考评指标大都采用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评价标准,不符合专业学位的特点.最后,没有全面形成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机制.国外成功的经验表明,将专业学位的设置与相关职业资格准入直接挂钩,是满足市场需求的有效培养方式.如美国就把专业学位的获得视为取得相关职业任职资格的必要条件,日本则把专业学位作为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要或优先条件.

3推进专硕教育发展的思路和途径

为有效解决专硕教育“错位”问题,一要调整专硕教育规模与专业结构,适应新时代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二要提升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三要改革专硕教育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高校作为专硕培养单位需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创新专硕教育发展的途径,实现专硕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

3.1推进专硕教育发展的思路

一是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相融合.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分工越来越具体,职业分化越来越细,对职业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人才缺口”问题必然凸显.一方面需调整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行政主管部门结合经济发展趋势,制定扩大紧需人才的专业招生计划,压缩相对饱和专业的招生计划.同时,高校也要根据学生就业状况调整招生的规模和比例,适应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高校需前瞻性地设置新专业.高校要关注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对新领域出现的人才需求,应及时设置相应的新专业.坚持学科专业与经济发展相融合,既保证人才适时满足市场要求,又能适当可预见性满足市场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职业性、学术性和创新性相结合.“学术性”要求专硕教育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较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体系.“职业性”要求专硕教育面向特定职业领域,有较强的职业岗位实践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创新性”则要求专硕在具备“学术性”和“职业性”特质的基础上,还要有较强的应用创新能力,善于从工作中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方法去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三者相结合,避免出现专硕教育中可能产生的“纯学术化”或“纯技能化”现象,符合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大背景下对高端人才的标准和要求.

三是培养方式的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专硕教育的职业特性决定了其与市场需求是紧密结合的,因此,当前专硕教育一方面要坚持市场的调节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需求方面的首要作用,随市场需求而设置专业,根据经济发展趋势适时调整专业规划和专业设置;另一方面,专硕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有国家的调控,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能为高校提供优质的资源和服务,高校通过充分整合各种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更多的机遇,既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增强了高校自身的市场竞争力[6].

3.2创新专硕教育发展的途径

一是明晰培养目标,为专硕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动能实现转变,人力资本的价值日益凸显.在当前由企业主导人才需求状况下,专硕教育应以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为目标,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本,服务于市场经济.专硕教育离不开政府扶持、企业支持参与和社会的重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促进专硕教育更好的发展.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要在政策上给予专硕教育大力的扶持和提供有力的保障,除了在招考和专业设置等环节,给予高校一定的自主权,在培养过程中,政府更要积极支持高校,如在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中,要给予高校和企业相关政策和财政支持,对企业优惠税收,激励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7].2)高校要重视专硕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学校可制定优质生源奖学金等其他奖励制度,吸引优质生源加入,改变高校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对专硕存在的偏见.3)企业应积极参与并支持专硕教育的发展.企业除参与政府牵线的“校企合作”项目,还应主动将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作为攻关项目,借助高校的智力资源,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既解决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也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实现高校和企业的“双赢”.

二是以创新驱动变革,消除体制机制壁垒.管理体制不健全和运行机制不通畅,严重制约了专硕教育发展.因此,要针对专硕教育存在的体制机制壁垒,针对性地提出对策.1)改革招生制度,扩大高校专硕招生自主权.当前的专硕招生和考试,高校缺乏招生自主权,且市场参与力度不够,所以,应将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转变为“政府调控、市场调节、高校自主招生”的协同运作模式.高校根据市场需要,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自主决策,就会更注重生源的综合素质,提高了生源的质量.2)构建“三方参与”的培养质量评价机制.逐步改变专硕培养质量的监控和评估完全由政府主导的模式,由政府、行业和高校三方共同参与能更有效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适应性.政府适度降低质量评估力度,加强对评估的指导和监督,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针对性强的专硕培养评价体系,行业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参与到评价体系建设中,高校和行业共同形成的标准能有效促进专硕教育人才培养符合市场的需求.

三是创新培养模式,彰显专业学位特色.专硕具有的特色是职业性和实践性,要彰显专业学位特色,必须十分注重实践教学,重构专硕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学位论文考评方式,加强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具体包括:1)重置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增加专业实践课程在整体课程中的比重,将真实案例教学纳入主修课程,在培养内容上注重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如将教学计划与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通、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对接等;压缩传统授课方式的比例,将案例教学、模拟训练等实践性教学方式运用在校内教学中,增强课程内容的实践性知识.同时,高校联合行业和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平台,实现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专业实践的有效对接[8].2)学位论文考核评价方式多样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研究大多与实际问题密切结合,以区别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在实际中,应探索创新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如案例研究、调研报告、产品设计等,来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3)加强专业化“双师型”队伍建设.“双师型”队伍充分发挥了师资优势互补和校企资源整合的优势,对于校内导师,高校可以尝试学术学位研究生导师和专硕导师分离制度,将实践教学能力作为专硕导师遴选的标准[10].为提高实践教学水平,高校可采取多种方式,如鼓励青年教师去企业、挂职.同时,高校也应加大对校外导师的考核力度,确保“双导师”教学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4结语

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增长动力转变的关键时期所急需,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改革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高等学校是专硕教育培养的主体,肩负着为国家经济发展输出高质量技术型人才的使命.经过二十多年发展,我国专硕教育整体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但目前各培养高校在教育培养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面对专硕教育的多种错位和多重发展困境,各培养高校要积极开展专硕教育改革工作,具体可以从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专硕教育培养目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彰显专业学位特色等方面进行变革,努力探索符合专硕教育的发展规律,构建具有特色的专硕教育培养模式.专硕教育培养模式的变革创新,将极大提高专硕的人才培养质量,不仅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促进国家经济高质量增长,也为我国专硕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2010-11-26)[2017-12-01]. 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zxkb/hyxx/yyxz/267719.shtml.

[2] 黄宝印,唐继卫,郝彤亮.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7(2):17-24.

[3] 魏红梅.“新常态”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创新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3):16-20.

[4] 张淑林,崔育宝,裴旭,等.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供给与需求的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 2017(2):29-32.

[5] 顾越桦,叶秉良.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J].教育评论,2016(2):104-106.

[6] 赵康,杨媛,李峰,等.基于产学研联合培养体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3):44-49.

[7] 杜尚荣,施贵菊,朱毅.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指向性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2):78-92.

[8] 吴莹,袁新华,敬小军,等.学术型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以农科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7(3):49-51.

[9] 张乐平,温馨,陈小平.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形式与标准[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5):15-19.

[10] 王海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专业性危机”与纾解策略[J].江苏高教,2017(4):74-77.

总结:此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教育发展和应对策略和错位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教育发展本科毕业论文教育发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专业学位生培养的产业教授模式基于螺旋动态演化的视野 摘要在规模迅速扩大的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业教授作为一项优化研究生培养的创新举措,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具有更高的耦合度,二者融合作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双重螺旋动态.

2、 探析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生实践能力培养 摘要目前我国农业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学生专业背景和经历缺乏;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专业实践与实习流于形式 笔者根据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

3、 在临床专业学位生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教学模式 摘要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摆脱以往传统的临床医学教育教学体系和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培养的研究生缺乏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自我创新能力,很难成长为具有一定创新思维的.

4、 专业学位生培养现状以某地方高校为例 摘要专业学位研究生(专硕)培养已逐渐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主体,在研究生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其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于我们不断完善其培养模式 通过浅析某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

5、 新形势下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生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08 024摘要随着我国科技快速发展及企业转型升级,工程类高层次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大,因此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

6、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生教学实践能力提升文献综述 摘要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尤其是体育教学领域达到了总数的一半以上 但是,许多问题在专业硕士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暴露,例如专业硕士能力不足、教师能力及素质有待增强、用人单位对人才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