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发展研究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与我国省域生教育竞争力与内部协调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发展研究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6

我国省域生教育竞争力与内部协调,该文是关于发展研究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与协调发展和协调发展研究和竞争力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刘宁宁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

摘 要:通过构建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对我国省域研究教育竞争力区域结构和内部协调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研究生教育发展不均衡,整体竞争力不高,区域聚集化现象明显;我国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内部协调发展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球”特征,且具有不对称性;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协调发展可分为发达协调型、发达失调型、中等发达协调型、中等发达失调型、落后弱协调型、落后失调型六种类型.

关键词: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7)09-0102-06

一、已有研究回顾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一部分,理应具有较好内部适应性和外部适应性,即研究生教育在发展中,要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同时要保持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目前学术界更加关注区域研究生教育的外部协调性问题.许为民等(2005)分析发现,我国区域经济与区域研究生教育等级之间的相关系数仅为0.464,远低于美英日发达国家的0.9,表明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脱节.[1]张振刚等(2009)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区域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度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我国区域经济与区域研究生教育发展协调性的五种类型.[2]张子晨等(2015)从区域差异和省际差异的视角对两者的协调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区域研究生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与二者协调度具有较强的正向关联性,且区域间研究生教育发展存在失衡现象,大多数省份处于初级协调发展状态.[3]赵琳等(2009)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二者的匹配度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省域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协调度不高.[4]高耀等(2013)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双层次分析、聚类分析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二者的协调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将二者的协调度归纳为六种类型,发现区域内部研究生教育水平的差异要高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5]杨玉(2013)分析了区域经济对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影响,对东部沿海地区专业学位发展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进行了分类和评价.[6]

已有研究对区域研究生教育的外部适应性进行了大量深入的探讨,丰富了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理论,但这些研究主要是集中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外部矛盾来进行的研究,忽视了区域研究生教育系统内部适应性的重要.结构决定功能,研究生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协调发展是研究生教育外部功能有效发挥的基础,内部的不协调必然导致研究生教育竞争力的低效,因此在考虑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发展时,应首先考虑研究生教育系统内部各个要素协调发展的水平.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转换视角,从系统内部协调性对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进行探讨.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根据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的模型,本研究将区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分为研究生教育规模、研究生教育结构、研究生教育质量和研究生教育效益四个维度.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遵循指标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原则构建我国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四个维度的具体指标如下:研究生教育规模包括博士生招生数、硕士生招生数、在读博士数、在读硕士数、博士学位授予人数和硕士学位授予人数;研究生教育结构包括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博士授权点和专业硕士授权点;研究生教育质量包括博士研究生师生比、硕士研究生师生比、研究生导师职称结构和研究生导师层次结构;研究生教育效益主要包括年度发表论文数、年度出版专著数、年度形成国家标准数、有效发明专利数和专利所有权转让数.研究生教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数据主要来自《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目前很多学者通过利用多种模型对协调度进行评价,如DEA 协调度模型、距离协调度模型、隶属函数协调度模型和灰色GM(1,N)协调度发展模型等.本研究采用离差系数最小化协调度模型对区域研究生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协调发展进行评价.

效益理论和平衡理论是离差系数最小化协调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所谓效益理论是系统内各个子系统必须协调、同步发展,使综合效益最大.平衡理论是指子系统间保持一种平衡状态,任何一个子系统效益的增加不能以另一个子系统效益的降低为代价.通常以子系统效益之和表示综合效益,以子系统之积表示复合效益.[7]具体模型如下:

其中C 为协调度,Xi为第i 个系统指标的得分,m 为指标的个数,k 为调节系数.C 越接近于1,说明协调度越高,C 越接近于0,说明协调度越低.鉴于协调度C 只是从数量层面反映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很难反映系统整体协调发展水平.因此对此模型进行补充.

其中D 为协调发展度,T 为综合发展度.

三、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

(一)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的评估

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分为教育规模、教育结构、教育质量、教育效益四个维度,共包含19 个指标.本文采用较为成熟的多层次因素分析法进行相关研究.具体过程如下:首先对19 个指标进行因素分析,分别计算出各省(市)在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其次通过第二层因素分析计算出研究生教育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在进行因素分析之前,先对各个指标进行检验,判断其是否适合做因素分析,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 可见,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四个维度的KMO 的值均在适合因子分析的范围内,且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的值均为0.000,说明指标适合做因子分析.

利用SPSS 16.0 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根据特征值大于1 的标准对四个维度进行公因子提取,得出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和方差贡率值,具体结果见表2.

根据表2 可见,第一个公因子分别反映了教育规模相关变量的96.188%,教育结构相关变量的94.168%和教育效益的86.073%,前两个公因子反映了教育质量的95.935%.因此采用第一个共因子分别对教育规模、教育结构和教育效益进行评价和衡量,采用前两个公因子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价.利用SPSS 16.0 软件分别计算出区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四个维度的分值.

利用同样的方法将教育竞争力四个维度分值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KMO 值0.849,P 值为0.000,适合做因素分析.按照特征值大于1 的标准提取因子,得到衡量区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的一个公共因子,该公共因子特征值为3.538,反映了区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相关变量总方差的88.462%,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利用SPSS 16.0 软件计算得出各地区研究生教育竞争力综合得分,具体结果见表3.

(二)研究生教育竞争力的区域结构

通过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对我国31 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的研究生教育竞争力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其划分五类:

第一类:北京.北京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最强的区域,其各项指标的得分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第二类:江苏.虽然江苏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名第二,但与北京竞争力差距较大.

第三类:上海、湖北、山东、辽宁、陕西、广东.此类地区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发展比较强,位于我国区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中上等水平.

第四类:浙江、四川、湖南、黑龙江、吉林、河南、天津、重庆、安徽、福建、河北.该十一类地区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处于中下等水平.

第五类:甘肃、江西、云南、广西、山西、贵州、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宁夏和海南.此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最弱的地区,大部分分布在西部.

根据以上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我国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区域结构具有两个主要特征.

1. 我国区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的发展不均衡,且总体发展水平不高

首先,从积差看,北京的研究生教育综合竞争力以及各构成要素的竞争力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北京综合竞争力为1,宁夏的研究生教育竞争力为0.01,相差0.99,前者是后者的100 倍.其次,从均值分析,第一类地区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均值为1,第二类为0.55,第三类为0.33,第四类为0.18,第五类为0.05.第一类均值是第二类的2 倍,是第三类的3 倍,是第四类的5.56 倍,是第五类的20 倍.第三,我国研究生教育竞争力非常强的地区只有北京一个地区,占3.23%,竞争力相对较强的省区主要集中在第二、三类地区,占22.58%.竞争力比较弱的第四、五类地区数量达到23,占74.19%.因此,我国区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的非均衡性非常显著,且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总体水平不高.

2. 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呈现区域聚集化,出现多个“增长极”

由以上的聚类分析结果可知,我国研究生教育区域布局形成了分布在东、中、西部的多个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增长极”.一是华东地区以江苏主核,上海、山东为双副核的增长极,即“苏—沪鲁”增长极,辐射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和江西七个地区.二是华北地区北京增长极,辐射河北、山西、内蒙古、北京和天津五个地区.三是华中地区以湖北主核,辐射河南、湖北、湖南三个省份.四是华南地区广东增长极,辐射广东、广西和海南三个省区.五是西北地区陕西增长极,辐射新疆、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五个地区.六是东北地区辽宁增长极,辐射东北三省.西南地区则缺少增长极.区域研究生教育增长极的出现,势必会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同时根据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和经济中心发展历程看,高等教育中心先于经济中心形成,也先于经济中心转移,因此研究生教育增长极的出现,必定会带动经济发展增长极向中西部转移.

(三)我国区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内部协调性分析根据前文的研究方法,构建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区域内部协调模型:

其中Ti 为研究生竞争力内部各要素.在本研究中,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包含教育规模、教育结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四个维度,k等于4,为使结果层次划分显著,方便计算,取m等于4.根据表1 中各要素竞争力指标数值计算各项竞争力得分的标准化值,协调度C 计算结果见表4.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知我国省域研究生教育内部各要素的协调度达到良好协调及以上的有上海和北京等8 个地区,占25.8%,而内部要素协调度为极度失调和严重失调的只有清海、海南和新疆3 省,占9.68%.当然占据主体的还是中间协调度的省域,占64.5%.显然,我国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内部协调存在“橄榄球”的特征,两头小,中间大,而且“橄榄球”具有不对称的特性,良好协调的一头大于严重失调的一头.

协调度C 是描述我国区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内部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性的重要指标,但并不能反映各系统协调发展水平.为了衡量我国区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内部协调发展水平的高低,本文结合C 和T综合(区域研究生教育综合竞争力)构建协调发展度模型:

但计算D 时,T综合的取值并不是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均值,而是直接采用各地区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得分的标准化值,具体计算结果见表5.

综合考虑区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可以将我国省域研究生教育发展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发达协调型.如北京、江苏、上海、湖北、广东、辽宁、陕西,这七个地区不仅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很强,而且区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内部的教育规模、教育结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的协调性较好.

二是发达失调型.如山东,该地区研究生教育竞争力较强,但内部频临失调.研究生教育综合竞争力排名第7,但内部协调度排名第20,远落后于研究生教育竞争力.

三是中等发达协调型.如浙江、四川、湖南、黑龙江、天津、重庆、安徽,这七个省份研究生教育竞争力一般,且内部较协调.

四是中等发达失调型.如吉林、河南、福建、河北,这几个省份研究生教育竞争力一般,且内部各要素发展失调.

五是落后弱协调型.如宁夏、甘肃,研究生教育竞争力落后,全国排名分别为29、20 位,但其内部各要素协调性达到了勉强协调等级.

六是落后失调型.如山西、云南、贵州、海南、广西、江西、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这10 个省份不仅研究生教育竞争力落后,且内部协调性也较差.

四、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第一,我国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区域差异非常明显,且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我国研究生教育在非均衡发展中,形成了多个“ 增长极”,主要包括华东地区“苏—沪鲁”增长极、华北地区北京增长极、华中地区湖北增长极、华南地区广东增长极、西北地区陕西增长极以及东北地区辽宁增长极.

第二,我国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内部协调度存在“橄榄球”的特征,两头小,中间大,而且“橄榄球”具有不对称性,良好协调的一头大于严重失调的一头.

第三,根据协调发展度,我国研究生教育综合竞争力协调度可分为发达协调型、发达失调型、中等发达协调型、中等发达失调型、落后弱协调型、落后失调型六种类型.

(二)政策建议

1. 省域间研究生教育竞争力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

第一,优先推进研究生教育“增长极”率先发展.国家在统筹区域研究生教育发展,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时,要优先培育省域研究生教育“增长极”,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支持学科水平和科研水平相对较高的“ 增长极”和重点院校建设.通过研究生教育“增长极”向外辐射,带动周边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首先,优化配置区域研究生教育“增长极”的生产要素,尤其是高级生产要素,即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地方政府要加大对省部共建高校的投资力度,将省域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与国家战略有机结合,强化省域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其次,在研究生教育“增长极”中培养新的增长极,进一步加强“增长极”内高校优势学科建设,提高一流大学创新能力建设,使部分大学达到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水平,积极推动国家“双一流”战略的实施.

第二,梯度推进研究生教育“中间区”教育水平的提高.研究生教育“增长极”具有很强的极化效应,同时具有扩散效应.当研究生教育“增长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向内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增长极”内的高校会向外、向研究生教育“中间区”或落后区转移.但这种扩散效应与扩散距离有很大关系.随着距离的拉大,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速度均会减弱,且扩散效应减弱的速度更快.因此,政府在政策上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和优势学科向中间区或落后地区转移时,要注意转移的距离,重点向“增长极”附近的中间区转移.

第三,辐射促进“ 落后区”研究生教育加快发展.从法律层面解决研究生教育“落后区”问题,构建法律援助体系.同时,进一步推动落实中西部研究生教育倾斜政策,加强研究生教育“增长极”地区对落后地区的支援.研究生教育资源共享战略是推动落后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优先措施.

2. 省域内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协调发展战略

第一,以规模为基础,保障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我国在制定研究生教育长远规划时,要考虑到我国仍有部分院校因研究生教育规模过小导致其综合竞争力偏弱的事实.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内涵式发展为核心,当然我国高校内部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也要走学科、专业规模扩大的发展道路,避免外延式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规模效益,促进研究生教育竞争力的提高.

第二,以质量为核心,促进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质量是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的生命线.培养质量和结构质量是研究生教育质量应有之意.目前过度强调培养质量,忽视了结构质量.离开结构谈论质量是不完善的,不同的结构比例是否合理,结构与社会之间能否开展有效衔接,是关系到研究生教育系统功能实现的关键.[8]忽视结构质量,可能导致研究生过度教育、研究生教育的无效供给和师资数量过剩而质量不足等现象.因此,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

第三,以效益为保障,完善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研究生教育发展要追求效益最大化,必须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资源的有效利用包括两个方面:资源利用的充分性和资源使用的适当性.生产相同质量的教育产品,教育资源消耗少,教育过程的投资效益就高;或消耗同样的教育资源,质量相同的产品越多,效益越高.如在一个师资有限的区域内,师资不足以独立申办学科点,可以考虑与区域内其他培养单位联合申请学科点,而学科较为齐全的学科点,当学生规模扩大,师资不足时,可以与区域内其他拥有师资而无独立学科的培养单位进行合作,从而整合区域内教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因此,提高资源利用率,不仅要使资源近乎100%的利用,而且要根据资源功能的特性,把教育资源用在相当需求的场所,达到研究生教育资源最大限度的使用率,走上研究生协调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许为民,张国昌,杜伟连. 区域经济与研究生教育布局—— 基于美、英、日、中四国现状比较[J]. 比较教育研究,2005,(1):20-24.

[2]张振刚,张国昌,林伟连,等. 基于研究生教育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学位授权点区域布局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2):16-18.

[3]王子晨,戚魏,郭江江. 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的测度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4):66-71.

[4]赵琳,刘惠琴,袁本涛,等. 我国研究生教育省级发展状况及其特征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5)26-31.

[5]高耀,张琳,顾剑秀. 中国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与经济竞争力协调度双层次因素分析与综合评估[J]. 复旦教育论坛,2013,(3):20-29.

[6]杨玉. 辽宁专业学经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124-125.

[7]张秀萍. 中国省域高等教育竞争力研究[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75.

[8]孙健. 论研究生教育的系统质量[J]. 江苏高教,2011,(5):58-60.

(责任编辑:李作章;责任校对:于翔)

总而言之:本文论述了适合不知如何写协调发展和协调发展研究和竞争力方面的发展研究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发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我国生教育法律制度 高 虹【摘 要】迄今为止,大学生越来越多,其实换句话说大学毕业也就意味着失业,那么为了让我们在这个人才济济的社会能够更好地突出自己让用人单位可以更好地选择,现在大学生会选择毕业后的学习,那就是考研 现.

2、 我国生教育规模的区域差异 摘要2003—2014年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积极发展,扩大规模阶段和稳步发展,提高质量阶段 积极发展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变动幅度较大,不同地区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差距逐渐缩小.

3、 新世纪以来我国生教育的热点和主题基于20002019年CSSCI源刊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王战军1,2,蓝文婷1,胡德鑫1,李明磊2(1 清华大学 教育研究院,北京 100084;2 北京理工大学 教育研究院,北京 100081)摘要 以新世纪以来CNKI中7484篇关于研究生教育研究的C.

4、 生教育本科化认识的形成和 摘要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的代名词 然而,将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导师指导……问题简单地归结为研究生教育“本科化&.

5、 构建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实践 摘要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着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倾向、研究生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日益形式化……问题,作者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一套注重过程管理、以学位论文.

6、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 教育部在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教育部与全国总工会联合实施了“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到2020年,在有学历提升需求且符合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