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建设生态文明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图书馆建设杂志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网站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发表邮箱 和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论文题目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发表格式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期刊投稿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参考文献

文明建设类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江西产业结构调整类论文怎么撰写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文明建设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1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江西产业结构调整,本文是文明建设类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和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文明和江西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它的出现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生态文明对产业结构的要动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江西省产业发展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产业结构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因此,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实现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利于转变江西经济发展模式和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产业结构调整;江西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45 (2017)02-0054-05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1].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工业文明破坏生态的弊端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产业结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只有发展合理的产业结构才能通过节能、降耗、减污来实现生态文明,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促进产业结构更好地可持续发展,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和“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的要求.运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产业结构调整,以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改变以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新方向和必然要求.

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的内涵与特征

产业结构是一国或地区产业之间关联的动态反映,也是生产方式与消费需求的关联映象.产业结构的变化不仅会对社会经济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强烈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类活动要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为目标,这就要求人类对现有的生产方式进行变革,产业发展已经不能再走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必须用全新的理念调整目前的产业结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就是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它必须以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实现绿色循环发展为途径,从根本上摆脱“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生产方式.与传统的产业结构对资源大量消耗、环境过度破坏不同,它既保证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同时又兼顾生态环境承载力,发挥资源要素的效率.具体来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应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人与自然和谐性.生态文明的本质和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时候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应该是人与自然和平共处、协调发展,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使生态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2].

2.产业模式高效性.高效性是通过对资源、物质和能量的整合与多层次的分级利用,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等,以实现低能耗、低投入,高效率产业发展模式.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农业、工业、服务业都应该符合资源安排效率高、单位能耗和投入少、集约化发展的要求,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正向放大和叠加.

3.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工业文明以经济的增长作为发展的目标,经济活动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认为人类可以对自然资源与能源进行掠夺式地开发,榨取式的利用,而根本不考虑资源能源的节约与增值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则把生态环境的维护与改善作为发展经济的前提,谋求人与环境的共同进化,其生产模式为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循环生产模式,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新的产业结构从保护环境出发,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与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是指按照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分工、市场化经营的方式来提供生态服务,将生态环境作为生态资本来运营,从而促进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发展.产业生态化是指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利用现代科技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对产业系统进行耦合优化,以实现资源利用高效,环境破坏程度最小,社会、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目的[3].两者都是把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的产业发展过程,要求所有的产业都要符合生态经济规律的要求.

二、江西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一)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江西生态基础良好,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围绕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机制创新、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功能区的保护与建设等目标,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1.坚持规划先行,把绿色发展贯穿始终.2009年12月, 《鄱阳湖生态经济规翅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该规划的实施,标志着江西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得到了升华和飞跃,集中了政策、资金资源、项目为江西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2014年,《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获得国家批复,该方案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启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出了示范定位、阶段目标、六大任务、重点工程以及行动计划等,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等多个方面开展先行先试,为江西深入推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2016年,江西“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将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江西,确保地表水的水质达标率在81%以上,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在85%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在40个“十三五”发展具体目标中,专门设置了18项生态文明指标,使生态立省战略格局更加清晰透明.

2.坚持机制创新,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重点推进生态补偿机制、河湖管理与保护、生态文明建设考评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加强制度探索创新,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利益导向机制.一是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制定《江西省流域生态补偿办法》,大力筹集生态流域补偿资金,加强对“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保护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管理和保护,全省首期筹集生态流域补偿资金20.91亿元,成为全国生态补偿资金筹集力度最大的省份.二是划定三条红线.出台《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江西省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区划》和《江西省生态空间保护红线管理办法》,强调了生态空间保护概念,对生态空间保护红线的划分、区域、管理主体、保护举措等进行了明确;建立了覆盖省、市、县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将水资源管理纳入各级县市的科学发展考核体系.三是完善科学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增加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用水总量控制等6个考核指标;提高生态文明类考核指标权重,一、二、三类县生态文明建设考评分值占比分别由12.7%、16%和19.3%提高到15.7%、18.6%和22.6%.2015年,全省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设区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1%、地表水I~Ⅲ类水质断面达标率达81%,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居全国前列.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5%左右,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3.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困难和问题.虽然江西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现有的产业结构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仍存在差距,生态文明建设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一是环境污染压力仍然较大.鄱阳湖水质保护压力加大,流域部分河段水质有下降趋势,区域性大气雾霾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滞后、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不足,污水处理配套管网不完善、设施运行效果不理想.二是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仍然突出.产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资源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在增加.个别地方环境执法不严、生态文明意识不强.少数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偷排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基础仍然较为薄弱,产业层次整体偏低,产业结构调整未到位,适应生态文明发展要求的环保、清洁、循环、绿色产业体系有待进一步构建.

(二)江西产业结构现状

1.江西产业发展整体稳中趋好.如表1所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但从表2中可以看出,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周边省份相比,差距也较明显:第一产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比浙江省、广东省高很多,第二产业比重比其他四个省份都高,第三产业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6个百分点,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产业结构仍有较大的调整空间.

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长,但农业内部结构升级滞后.2015年,江西粮食总产429.7亿斤,比上年增长0.2%,总产创历史新高,实现“十二连丰”.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320亿元、增长9.7%,省级龙头企业销售收入3000亿元以上、增长10%,农产品加工率达53%.但总体看,江西省农业内部结构升级滞后,种植业的比重仍然过大,畜牧业比重相对偏小,粮食比重偏高,经济作物比重相对偏低.农业区域化、专业化水平低,产业经营水平不高.江西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70%~ 80%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农业生产过程中科技利用率水平低下导致农业内部资源消耗率较高,会造成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加上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严重影响了全省农产品市场的合理供给与需求.

3.工业主导型的产业结构不断巩固,但工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江西工业体系已逐步完善.2015年,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为9226家,比2014年增加955家,江西省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从2008年起已超过一半并在201 1年达到54.6%.此外,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7268.9亿元,比2014年增长9.2%,其中重工业占62%,这说明江西省工业水平逐渐上升,总量增长较快.江西省38个工业行业中,34个实现增长,其中增长率居前6位的有电子(16.5%)、电气机械(12.3%)、纺织(12.3%)、农副食品(1 1.2%)、医药(10.4%)、有色(10.3%),这六大重点行业合计实现增加值2707.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37.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6.8%,对江西省工业的快速增长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虽然工业占我省GDP比重较大,但和中部其他省份相比,工业总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不高,各行业、企业间缺乏有效的分工合作.从工业结构来看,江西工业重型化结构仍很突出,高耗能行业占比仍然较大,非传统产业以及高技术产业产值增加略小.由于传统工业(如重化工业)大都是资源消耗型和环境污染型产业,作为资源大省,江西省许多县市的主导产业为资源开采与加工产业,不少企业依靠其资源优势发展资源型经济,然后部分企业深受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对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缺乏认识,过度开发资源,因此给资源供给和环境保护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4.第三产业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但服务业内部结构有待调整.2015年,全省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463.5亿元,同比增长10.0%,占GDP比重为38.6%,比2013年和2014年分别提高了3.1和1.8个百分点.其中2015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736.15亿元,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1.4%,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196.72亿元,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8.5%.从总量来看,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在中部六省排名最后,从占比来看,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8.6%,在中部六省排名第五,仅比安徽高1.3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来看,传统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信息咨询、科技服务、金融保险等新兴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偏低.

三、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江西产业结构优化策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对江西来说,主动向生态文明下的产业结构转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也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实现江西“发展升级、绿色崛起”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努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重要内容.要摆脱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推进产业结构生态化转型,着重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推动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

1.树立绿色低碳生态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保持可持续性.首先要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贯彻落实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的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其次要坚持“生态+”理念,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江西绿色生态这个最大优势,致力于构建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在内的区域生态产业体系.

2.制定产业整体发展规划.江西拥有丰富的绿色资源,但却没有获得良好的经济回报,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政府对产业绿色发展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不少地方出现盲目开发、重复建设等问题.因此,需要制定全省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提高产业的环境准入门槛,引导和带动生产要素、社会资源对生态型、知识性的产业投资、生产和消费.产业布局上充分考虑区域自然条件以及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同时兼顾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区域功能定位,积极发展具有地区资源特色的产业和产业集群,实现差异发展.

(二)大力实施示范推广工程,强化重点行业生态化改造

1.建立绿色农业生产体系,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积极培育农业发展新业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种、养、加”相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实现产业对接.以保障食品安全为重点,积极发展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无公害产品.积极推进粮食、蔬菜、畜产品、水产品、果产品以及茶叶、油料等优势产品生态化,形成江西农业新优势.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加强农业污染防治,积极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扩大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规模和范围,集成配套推广节水、节肥、节能等实用技术,推进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开发推广绿色植保农药减量技术,积极发展生物智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和污染.

2.全面推进生态园区建设,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结合全省资源和产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等试点机构和园区,积极探索冶金、有色、钢铁、电力、化工、建材、城市矿产等传统行业生态发展的新模式.严格把关,在招商过程中严把环保关,减少高能耗和高污染企业入园.大力实施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加快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大力实施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工程,加快生态补链和热电联产,切实把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技术贯穿到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加快推进物质交换和废物循环利用的共生体项目、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污染的有效控制,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立园区内循环流程体系.参照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结合我省实际,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减少废物排放为目标,建立完善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3.积极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大力发展生态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态旅游,推动传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真正把生态化的概念,融入到整个旅游产业链条,从景区规划建设、产品开发、经营管理到旅游消费等各个环节.积极贯彻创新驱动战略,围绕节能环保核心理念,推动传统服务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努力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构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多层次的信息平台.推进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在产业研发、设计、经营管理中的应用,降低资源的消耗强度和对环境的破坏程度.积极拓展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养老护理等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社区服务、餐饮等传统服务业.

(三)强化科技创新,加强人才与技术的支撑

1.内引外联,实施人才集聚战略.采取灵活多样的优惠政策积极吸引紧缺的产业急需的高端人才和团队来江西就业和创业.突出高等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作用,加快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光电子等新兴产业的专业人才.鼓励地方企业开展生态化转型创新,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地方企业加强对资源回收利用、排污治污、节能减排等技术的研究与投入,努力将已有的技术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加速成果转化的产业化水平.

2.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努力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基地,围绕技术密集型产业,进行生物制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研究试验基地等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大力推进科研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鼓励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向企业转移专利技术,真正把技术创新的成果用到极致.出台奖励政策,设立政府性奖金和专项基金,为进行科技创新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推动企业向高科技化发展.

(四)加强政府引导,完善政策保证体系

1.完善生态文明的考核评价机制.从以前以经济规模、经济实力为核心的干部政绩考评体系,转变为以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为核心的新型考核体系,转变传统观念,推广绿色理念,突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业绩和干部政绩评价的重要指标.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特点,建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考核评价标准,加强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方面的考核.对传统产业发达的地区,要弱化对经济增长量的考核评价,重点考核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程度、能源消耗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要在不破坏当地生态水平的前提上,着重考核其生态资源产业化情况.

2.加强税收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由政府牵头设立环境保护类的技术研发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入到对生态环境的技术创新中,加快推动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运用,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推动环境综合治理等事业发展.通过吸收外资,促进以出口为导向的生态产业企业的发展,并为其外向型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强化“绿色金融”理念,大力发展“绿色消费”信贷,鼓励信用消费生态产业生产的“绿色产品”.通过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并加强对矿产资源补偿费、水资源费、垃圾处理费等费用的征收,鼓励企业加快生态化转型改造,推行清洁生产模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综上资料:这是适合不知如何写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文明和江西方面的文明建设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文明建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吉林省林业资源开发和保护 摘 要作为全国重点林业省份之一,吉林省近年来在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对吉林省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现状进行阐述,发现其林业在规划、经营、投入、认识及管理队伍方面存.

2、 特性提炼: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特色论略 摘要深入探析生态文明建设思想,须对其理论特色进行科学的把握,这是进一步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必然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具有强烈的科学色彩、鲜明的继承路径、突出的创新方式和深刻的民本情愫……理论特色.

3、 高校环保社团参和生态文明建设以黄河科技学院大学生环保绿色营为例 摘要高校环保社团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14”育人模式倡导将环保社团活动与暑期实践项目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国家、社会、学校、志愿者4大主体作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

4、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 摘 要雾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 之所以如此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是有三方面.

5、 生态文明建设结硕果黄山入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2018 年7 月25 日, 在印度尼西亚巨港市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第30 届国际协调理事会议上,中国黄山以34 票全票通过,正式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6、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2017年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后3年的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全面部署;2018年实施大部制改革,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体制基础 近日在京召开的2018年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