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小学体育论文 体育科学期刊 体育论文范文 体育论文 关于体育的论文 体育世界期刊 体育硕士论文格式 体育游戏文献综述 关于体育的学年论文 体育科学杂志 中西方体育差异英语论文 传统体育项目论文

体育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与体育之困和解困之思:绿色体育的系统考察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体育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12

体育之困和解困之思:绿色体育的系统考察,该文是关于体育论文参考文献范文与解困和绿色体育和考察方面论文范文素材.

但艳芳1,柳鸣毅2,杜子阳3

DAN Yan-fang1,LIU Ming-yi2,DU Zi-yang3

摘 要:绿色体育实现的主要形态是绿地体育、免费场馆体育和空地体育.绿色体育的实现路径应从健康型体育设施的规划利用、绿色体育活动新内容的拓展、绿色体育社会指导员队伍的建设、绿色体育政策法规的创建与完善以及绿色体育工作机制的宣传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体育之困;解困;绿色体育;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0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2-0047-05

Abstract:The trapped sports as the current sports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ne of hot-spots in the field of research, has become a focus of research in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sports. Based on China´s sports development and the reality of all existing investigation found that its development has trouble, but the green sports he opened up a green channel for it.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main form of implementation is green sports, free sports venues and open spaces free sports, for sports achieve a green path from planning to use Healthy sports facilities, expanding green sports new content, building green sports instructor team, cre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green sports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s well as green sports publicity mechani to proce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green sports may be in, in order to ease the strugg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ports, green spor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provide realistic thinking and the beneficial reference.

Key words:Sports of the trapped;Solution;Green sports;Path to achieve

收稿日期:2015-12-01

基金项目: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203SS15090),武汉体育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资助项目(2015QS02).

作者简介:但艳芳(1980-)女,博士,主要从事城市体育、体育社会组织研究.

作者单位:1.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3.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

1. P.E.Dept.,Wuhan Sports Univ.,Wuhan 430079,China;2.Sports Training Dept.,Wuhan Sports Univ.Wuhan 430079,China;3.School of Sport Science & Technology, Wuhan Sports Univ., Wuhan 430205,China

面对高速发展的21世纪,体育遭遇重重困境,其要突破困境获得新生,何其不易.然而,面对绿色时代的感召,城市绿色发展的引领,未来体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生命气息.国民从“过得去”向“过得好”转变,体育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也为体育的发展开辟一条绿色通道——绿色体育.

1现实之困:中国体育发展的现存样态

1.1公民体育消费能力受限

中国在从生存型发展阶段向发展型阶段迈进的过程中,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国民的体育消费总体水平较低,这无疑是给国民的体育消费戴上了沉重的枷锁.况且目前,占75%的低收入家庭生活贫困至最低保障制度线上,只能维持基本生存需要,对于这样的低收入家庭而言,运动休闲、娱乐健身就是奢侈品了,遑论其他收费性运动项目.

而在占20%以上的中等收入家庭中,他们也只有很少一部分收入是用于体育消费的,且主要也是以实物性消费品为主,如从事运动的场地费、购置运动器材、体育赛事门票等,以他们的家庭财力和时间保证,他们也只能消费低价体育.此外,不到5%的较高收入家庭月收入在万元以上,且又有存款,所以这类家庭才是体育的正直消费者.因为他们有条件和能力从事各种商业性的体育消费,譬如购买健身卡,购置各类体育器械、服装等.[1]

然而,像这类仅占中国人口比重极少部分的高收入人群的体育消费虽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整个国家民众的体质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我们从刘洪的研究中也可知,“在我国,90%人口的体育需求方式是非消费性的,他们只能享受免费或低价的体育需求”[2].那么,在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下,如何通过改善和促进公民的体育消费能力来提升国民的整体体质,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也成了当下体育发展困境之一.

1.2政府体育公共服务提供不足

我国30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它所释放出来的经济活力使我国开始由生存型阶段进入发展型新阶段[3].从需求角度讲,发展型新阶段能使生活必需品向耐用消费品升级、私人产品向公共产品升级、追求物质发展向追求人自身发展升级.在由生存型阶段向发展型阶段过渡的过程中,体育作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工具与手段,已成为大众体育需求的焦点.然而,当今公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社会体育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大,加之在现有的资源条件和现实情况下,我国体育资源(其主要包括体育人力资源、体育资金、体育设施、体育信息等方面[4])利用率却很低,资源严重不足与资源大量浪费在我国体育领域普遍存在,这也是长期困扰我国体育发展的瓶颈.有研究表明,由于体育设施的不足,我国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自家庭院、公路街道边和住宅空地(占参加体育活动总人数的46.0%)等非正规体育场所[5].

政府作为一种公共权力机构,有责任为人们提供最大限度的公共体育资源,以满足其普遍而多元化的体育需求,而帮助公民表达并满足他们共同的利益需求也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目前,国内民众对健康的生活方式兴趣很大,这从实质上说明中国出现了新的社会现象,即认为保持健康是物质生活丰富的基础.但是,这种兴趣还未转化为稳定的有价值的行为体系.相反,在目前的条件下,人们体育消费能力低,人多地少,体育场地严重不足,大多数群众仍然需要政府提供具有公共属性的健身休闲服务.因此,要想人们在短时间内较好地参与体育锻炼是存在困难的.想要把体育热情转化为体育行为,政府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所施加影响,甚至干预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矫正个人的体育好恶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6]

1.3核心价值观念偏离正统

长期以来,政治因素与民族主义情结一直是我们体育思想观念中的核心价值,而在这一价值观念的影响下,由最初为甩掉“东亚病夫”的帽子而强调的“增强人民体质”到“为国争光”,体育事业始终都是作为政治事业的一部分而存在.虽说现今中国已经成为竞技体育强国,但是整个民族大众的身体素质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而,国民体质的整体提升或增强才是当下人们普遍关注和关心的问题,这也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战略要求.正如刘子建认为的,“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的核心价值只能是全民体质的增强,这是我国体育事业唯一的、根本的‘实践标准’,也是中国体育事业的基础”[7].也正是基于这一“实践标准”,“体育经费应用于大众、体育场馆应服务于大众、体育竞赛主体应是各级社会组织”.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为了增强国民的身体素质,我们必须树立“民生体育观”,即实行“免费体育”“廉价体育”“平价体育”,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元化的体育需求.而这一观念的出发点就是全民免费体育.全民免费体育的实现形态则可表现为“绿地体育”“空地体育”“开放、免费的场馆体育”等[1].此外,另一部分具有较高体育需求的人群,则可实行“有偿体育”.因此,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全民免费”体育和“有偿体育”会同时存在.只有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才会渐进式过渡到高级形态的体育形态.

2解困之思:发展绿色体育

2.1 绿色体育存在的现实基础

人类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发展的永恒主题,其中绿色发展是其核心内容和关键因素.绿色发展“要求既要改善能源资源的利用方式,还应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处和共同进化”[8].中国体育的发展也要走绿色发展之路.在现阶段,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条件的制约,人们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体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平衡.因此,我们应该在现有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设计、开发、整合和利用体育设施,以满足最广大群众的体育需求.而绿色体育正能满足这一需求,因为它是“以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以减少体育活动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并把绿色化、公平化、科技化、人性化等理念贯穿其中,以‘共治-服务’理念规划和实施大众休闲健身,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体育活动”[9].可见,绿色体育是这一时期的最佳选择.

2.2绿色体育存在的本质之源

绿色体育是绿色文明思想影响下的一种新体育形态,它既可理解为一种体育发展方式,也可理解为一种体育理念.绿色体育要求体现资源和环境价值,对于不可更新的体育资源要有计划地根据生产力的进步而进行有效利用,并力求用新的资源类型来替代;对于可更新资源,应尽量使其用量保持一定的限度,并使其用度与更新速度之间达到动态平衡,以保持其有效增长,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绿色体育对环境具有保护、维护和改善的意图.从价值论观点看,绿色体育活动采取的绿色管理、绿色技术、绿色思维等实质上是通过对人、物、思想、行为的约束,以减少和消除因为体育活动对外部环境的过度索取而产生破坏和不良影响,保护好对人的发展更有价值和长远利益的外部环境.可见,绿色体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生命质量的提升、节约并合理利用体育资源、满足大众个性化、多元化从事经济、便捷、安全、节能等体育活动的需求;公平公正地进行体育活动,从而使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并协调发展.[9]

2.3绿色体育实现的主要形态

绿色体育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运动向体育领域的渗透.它是由物质、制度、精神及主体行为等综合支持的,其核心是主体行为中的绿色体育活动.因为,只有广大群众真真切切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这也是体育的反身性特点所决定的.绿色体育作为一种体育形态或体育理念,也只有体现在具体的体育活动中才能有所作用.目前,由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体育发展存在着三种形态:其一,全民免费体育,即民生体育;其二,有偿体育,即民营体育;其三,自由消费体育,即体育.在这三种体育发展形态中,全民免费体育是绿色体育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主要包括绿地体育、免费的场馆体育和空地体育[1].当然,在有偿体育和自由消费体育中也存在绿色体育的光影,但是从其活动场所而言,以上三种体育形态是大众开展绿色体育活动最主要的地方,也是现阶段我国公众体育参与的主要形式.就我国体育发展战略而言,免费体育为大众提供了实实在在地参与体育运动的最实用方式.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下,如果不能实现免费体育,广大群众想经常性地参与体育活动将无法保障,那么我们又将如何实现增强体质的目标,如何实现体育强国的梦想!

其中,“绿地体育”是指城乡居民住宅区之中或小区周围、公园等较大块草地,或公园、景点等地的绿道,这类草地或绿道较“空地”大,活动空间开阔,体育设施较多,在其中进行的体育活动称之为“绿地体育”.“开放、免费的场馆体育”是指在由政府投资修建,对公众开放、免费使用的体育活动场所中从事体育健身休闲活动.而“空地体育”是指城乡居民利用住宅区附近的空地、广场等进行体育活动.长久以来,空地体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最主要、最简单、最方便的体育运动休闲方式.他们的运动方式与其空地面积、体育参与者的年龄、收入水平等因素有关.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居住用地越来越紧张,大多数居住区根本没有预留空地作为体育活动之用,导致广大城乡居民其住宅区附近没有运动休闲、健身的活动场所或空间.从我国体育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如果我们在城乡建设规划时有意识地将空地体育纳入到城市建设规划之中,并依托空地设置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设施,让最广大的群众都有机会参与其中,那该是一幅怎样壮观的体育画面!

3完善之举:绿色体育的实现路径

3.1加强健康型体育设施的规划布局,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体育设施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开展绿色体育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一个地区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环境.体育设施的数量、规模、装配与布局严重影响着其绿色化程度.为了满足大众日益个性化、多元化的体育健身需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要做到多层次、多元化的结构设计,力求使各类体育资源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并能使之与城市建设相配套,与周边环境相融合.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设施仍停留在传统层面.传统型体育设施是指被动的满足静态功能需要和应对外界环境,对于体育设施的功能要求较高,而对其节能、环保、健康等要求较低,更谈不上体育设施与周围环境的有机融合.健康型体育设施却能协调人、器械和环境.健康型体育设施是“指从事体育运动的建筑环境对使用者的生理及心理无害,并能有效地支持使用者的运动,以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同时尽量减少物质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保持其运动模式在健康环境中可持续发展的体育设施”[10].

绿色体育的开展需要的正是这种健康型体育设施.健康型体育设施一则是安全的体育建筑,这是它最基本的功能;二则是无害的体育建筑,其建筑环境支持运动者生理的正常活动并无负面影响;三则是有益的体育建筑,其整体空间环境能有效促进人的身、心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健康型体育设施讲求内部环境的自然化和人性化,外部环境的绿色化和有机化.其中,内部环境是其本体,它包括光、热、风、声环境的营造以及绿色材料的采用,人均活动面积的保障.外部环境作为运动者从事体育活动的外部空间,对人健康的影响尤为重要.因而,健康型体育设施强调的是室外绿化设计与体育设施的有机结合,营造健康宜人的外部空间环境.因此,无论是市级、区级还是街道、居委会的体育设施在选址时都宜选择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体育设施安置空间广阔、人均使用率高的区位,为健康型体育设施的安置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那么如何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好健康型体育设施,提高市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经常性和自觉性呢?首先,增强体育设施与城市开放空间的关联.城市公园、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较多,周围环境绿化较好,公交、步行系统也较发达,且人流量较多,如将公共体育设施与其充分有机结合,深入挖掘二者的环境关联效应,使大众在享受优越自然环境之时还能随时、随地地从事运动健身,这将会极大地提高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率,不仅节约资源,而且还能有效促进环境增值效益,提升广大居民的幸福感.

其次,合理规划布局各级公共体育设施.“均等、公平”是绿色体育的永恒追求.为了给市民提供相对“均等”的体育公共服务和公平的使用机会,城市市级、区级、街道和居委会四级网络应呈现“网络+散点”[11]布局.市级体育设施规模较大,承担一些大型体育赛事,且占地面积大,对城市发展影响较大,应是分散的点状布局,可结合各区中心布置,也可结合居住区布置,同时也可与其他公共设施功能适当结合,形成以市级为中心又紧邻居住区的点状格局,以提高其使用率和市级中心的吸引力和聚集性.市级中心的服务半径一般在2~4 km,自行车出行时间约20 min左右为宜.此外,还应综合考虑区域范围内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在保留与增设的基础上均衡布点,既满足需求,又体现公平,且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建设资源.

而区级、街道和居委会体育设施应均衡布置形成网络惠及全民.区级、街道、居委会体育设施主要是用于市民开展全民健身和其他公共活动,设施应相对集中,既利于人们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又利于土地资源的集约管理与使用.就集中型社区而言,区级、街道和居委会体育设施服务一般是2~3个居住小区,服务半径1 000~2 000 m,自行车出行时间约为5~8 min,步行需10~20 min左右.其布局要求尽可能单独用地,也可以充分利用闲置地、废弃地、空白地、边角地以及可以填、改、修的用地,以统筹考虑其节约、合理地用地.就分散型社区而言,区级、街道和居委会体育设施的布置随机性较大,居民对体育设施的需求量也更大.该区域内的公共体育设施一般服务于1个居住区,服务半径小于500 m,步行则需要10 min左右.因此,该区域内的公共体育设施可结合各种空地、绿地、公园或小广场等设置居动休闲的场所;可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相结合,在其建筑内设置小型健身器械;还可利用小区内闲置地、废弃地、空白地、边角地等安置健身路径.与此同时,也可结合小区周边学校系统中免费开放的体育场地设施,将其作为分散型体育设施,以满足居民健身个性化、多元化的需要.

3.2拓展绿色体育活动新内容,加强绿色体育指导队伍建设

绿色体育活动的开展是绿色体育的重要内容.就城市绿色体育而言,其主要包括公园体育、广场体育、绿道体育、假日体育、旅游景点体育、休闲体育等.然而,这些绿色体育活动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广大市民的健身需求.因而,各级政府部门在抓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转变思路、拓宽内容、创新方法,不断推出适合不同人群、地域、季节的绿色体育新内容和新方法.譬如,可以结合城市生态建设和绿道建设,构建绿色体育带.以省立绿道网为依托,按照“规划引领、项目带动、设施先行、活动推动”的原则,有效整合绿道沿线资源,着力构建集体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体育带.不断完善绿色体育带配套体育设施建设,丰富绿色体育带活动内容,合理设立绿道体育旅游线路、生态型体育基地、休闲体育驿站、生态体育活动站点,积极开发一批生态型的休闲体育活动项目,引导广大群众参与,扩大体育消费.此外,还可结合不同人群自身特点开展节能、环保、健康安全有益的其他形式的绿色体育活动.

然而,绿色体育活动的开展是离不开绿色体育社会指导员的科学指导的.目前,我们应该完善绿色体育社会指导员培训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其培训体系,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争取建立一支具有一定规模、质量和效益的绿色体育社会指导员队伍.当然,也可以吸纳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者,并将其进行绿色体育社会指导员培训使其合二为一.这不仅可节约培训成本、宣传绿色知识,而且也便于统一规范管理.此外,还应建立绿色体育社会指导员表彰机制和经费投入机制,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绿色体育工作,也为绿色体育社会指导员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和保障.同时,为广大群众或志愿者了解、参与绿色体育,也为其开展健身志愿服务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绿色体育宣传也是必要的.

3.3完善绿色体育政策法规,健全绿色体育工作长效机制

综观城市的各项体育政策法规,虽说其绿色元素可见一斑,但是完全意义上的绿色体育政策法规却相当之少.因此,应尽快出台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标准、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命名资助办法、绿色体育财政政策、全民健身站点管理办法、公共体育设施用地标准、公园体育设施标准、绿色体育发展评价标准、绿色体育保险制度、绿色体育社会指导员制度等文件,完善绿色体育法规政策体系,依法开展绿色体育工作.与此同时,建立绿色体育目标评价体系.根据新时期各城市绿色发展目标,制定绿色体育发展评价标准、年度绿色体育工作突出成绩奖评选标准等评价体系类文件,以标准来指导绿色体育的发展,以评价来检查各级部门绿色体育工作的成效.

绿色体育的发展依靠的是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体育部门的主导、相关部门的支持、社会组织的配合、社会个人的参与的绿色体育工作机制.在大力发挥体育部门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争取其他部门的支持.如主动联系旅游、文化、园林、教育、卫生、住建等部门,建立协调工作机制,以解决绿色体育发展中的各种难题.此外,着力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界支持为辅、体育彩票公益金为补充的经费投入格局,以形成多渠道筹集资金,弥补绿色体育发展经费之不足.

3.4加强绿色体育宣传力度,营造全民绿色健身浓厚氛围

绿色体育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形态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了让广大群众更多地了解绿色体育、参与绿色体育活动、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方式、充分

享受绿色带来的生命活力,可以围绕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件》和“体育节”“全民健身日”“绿色出行日”、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等重要时间节点,大力宣传报道各地开展绿色体育活动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以及他们的成就和典型事迹.同时,大力宣传各地绿色体育工作在体制机制、观念和方式创新等方面进行的新改革,为绿色体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文化环境.

此外,针对不同人群、性别、年龄、职业和健身项目特点,通过搭建“绿色体育健康直通车”平台,派发绿色体育科学健身指导等书籍,开展论坛、讲座、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的绿色体育科学健身指导,促进绿色体育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子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与国家体育政策的转折: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探索[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216-220.

[2]刘洪. 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转折[J]. 党建研究,1998,(12):33-34.

[3]迟福林. 第二次改革——中国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49.

[4]任海,王凯珍,肖淑红,等. 论体育资源配置模式——社会经济条件变革下的中国体育改革(一)[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2):1-5.

[5]任海,王凯珍,肖淑红,等. 我国体育资源配置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探讨——论社会经济条件变革下的中国体育改革(二)[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3):1-9.

[6]罗日科夫.发展体育运动是国家社会政策优先发展的方向(上)[J].常利华,译.国际大众体育信息,2002(6):1-5.

[7]卫金伟,樊丽丽. 对中国体育制的几点疑问[J]. 体育与科学,2010(1):5-8.

[8]欧阳志云,赵娟娟,桂振华,等.中国城市的绿色发展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10-15.

[9]但艳芳.绿色体育的本质、特点及未来构想[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5):32-35.

[10]史立刚,刘德明. 健康型体育设施设计研究[J]. 新建筑,2004(5):66-69.

[11]王智勇,郑志明. 大城市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布局初探[J]. 华中建筑,2011(7):120-123.

该文总结:该文是关于解困和绿色体育和考察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体育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新诗批评和的迷思:以当代为中心 (与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合办)主 持 人罗振亚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参 加 人吴投文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吕周聚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陈爱中 哈.

2、 装配式建筑:绿色和技术的融合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其绿色施工可实现“四节一环保”,将会改变传统建筑行业落后的生产方式 文│本刊记者 薛靖东摄影│本刊记者 高国辉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ldquo.

3、 让学引思:小学思品课堂的新视点 □ 徐 敏(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江苏 盐城 224000)【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实施,小学思品课堂也需要相应的改革,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思维,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

4、 苏宁:绿色物流在路上 文本刊记者徐翔5月9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绿色仓储与配送大会”上,中国绿色仓库……级评定委员会授予上海苏宁奉贤物流中心、苏宁广州物流中心、苏宁成都物流中心、内江苏宁西南物流.

5、 诗和思:消解于无读何小竹的诗 诗与思消解于无——读何小竹的诗一苇渡海一读完何小竹的诗,我出门去抽了一根烟 这有点像何小竹在诗里写的情形 在波佩兄发来的何小竹的36首诗中,大约有七八首写到抽烟,其中一首还以吸.

6、 世界主义的三次浪潮:一个观念史的考察 世界主义的三次浪潮一个观念史的考察高 景 柱(天津师范大学 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天津 300387)摘 要世界主义强调每个人都拥有平……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地位 在当代政治哲学和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