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新农村建设论文 城乡建设杂志 建设法规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图书馆建设杂志 法学学科导论论文 新农村建设论文结论 建设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论文 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论文 行政建设论文 建设工程成本控制论文

学科建设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跟杨丽霞:心系百姓生命健康推进胸痛学科建设事业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学科建设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3

杨丽霞:心系百姓生命健康推进胸痛学科建设事业,该文是关于学科建设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与杨丽霞和学科建设和胸痛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2017年8月1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分别会见了来华参加“一带一路”暨“健康丝绸之路”高级别研讨会的文莱卫生部部长祖尔卡奈·宾·哈纳菲(Zulkarnain Bin Hanafi)和蒙古国卫生部部长阿·朝格其其格(Ayush Tsogtsetseg),就加强与上述国家双边卫生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交换了意见.

会见文方时,李斌表示,中文两国合作水平不断提升,祖尔卡奈部长此次来华参会,与中方及参会各国共同发布《北京公报》,为下一步双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进一步深化合作奠定坚实基础.李斌建议,下一步双方可通过多双边渠道,续签中文卫生合作执行计划,并推动双方卫生人文交流、人员培养、远程医疗、医学教研等方面的合作.祖尔卡奈部长对李斌主任的建议表示赞同,希望中文两国卫生合作持续深化,造福两国人民健康.

会见蒙方时,李斌指出,中蒙两国互为重要邻国,边境线长,经贸和人员往来频繁,应不断加强传染病防控、传统医药、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医疗保障等领域合作,中方愿与蒙方一道,切实深化合作.朝格其其格部长同意李斌主任提出的关于中蒙卫生合作的建议.会后,双方签署了《中蒙2017- 2021年度卫生合作执行计划》.

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疾控局、国际司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相关会见.

记者: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给诸多患者带来无限的痛苦和生命危险.作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请您来谈一谈,我国心血管疾病在随机临床研究方面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杨丽霞教授: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心肌梗死生存第一和第二研究的实施,心血管疾病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有显著增长,研究涉及面及参与者(临床医生、研究机构、专业协会、患者和制药设备行业)也越来越广.临床试验产生的证据已严重影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慢性冠状动脉疾病.尽管心血管医学临床试验数量庞大,但美国心脏病学、美国心脏病协会的临床实践指南也较多基于一些低质量证据.因为心血管疾病给全球带来了极为沉重的负担,因此我们急需了解本领域药品、生物制品及设备的安全剂量和使用方法.虽然许多研究证据(包括高质量观察性研究)已经诞生,但是随机对照试验仍然是建立疗效安全性的标准.然而,因为随机对照试验复杂性的增加,传统的RCT研究已经较为落后.试验设计和执行的革新已势在必行.心血管疾病社区是将广泛主导未来的随机对照试验,特别是如果研究者的经验、临床注册研究和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可以使用.与医学的其他领域一样,需要更多证据为基础的研究来改变的临床指南和标准.毫无疑问,心脏病专家应通过引导患者、问题引导和研究设计来开展广为广泛的研究,以引领本领域的发展.

心血管疾病在传统临床试验目前的挑战是,传统临床试验的特点主要表象为低效性和延误性,包括入选病人的减少,研究复杂性和成本的增加,以及监管问题,这一观点和评论已经在其它评论中详细发表.目前在美国,既是是国家资助和美国国家研究院资助健康资助的研究也因为花费和病人数目不足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招募国外的病人参与.此外,研究设计的复杂、合作预算的谈判、*审查委员会批准和其他后勤方面的困难给临床研究的开展造成了阻碍.鉴于这些挑战,许多研究的相关者,包括专业社团、学术研究组织,赞助商,监管机构和资金机构,已聚焦在如何改善更为先进和精炼方法进行试验.在过去的几十年传统的临床试验中我们已经总结了不少经验,这些可以在试验革新中进一步的完善和转变.此外,也有一些影响临床研究的发展的障碍需要去讨论.

创新的临床研究应该是更少的花费,更为系统的设计以应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具体的特点应该包括:

第一,用简单的纳入标准和少数排除标准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大样本量.

第二,简化操作方法:有限的现场监测,安全报告,审判的具体考察/评估和监管及合规文件.

第三,在常规临床护理过程中嵌入试验程序.

第四,避免研究产品的复杂储存和管理程序.

第五,在伴随治疗使用更少的限制(即让患者治疗根据医疗的“标准”的随机比较).

第六,避免额外的冗余的数据收集过程,即利用电子健康记录(EHR)在临床实践中完成观测数据的收集.

2015年,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也宣布拟议修订的研究规则,以增加对受试者的保护.这些修订适用于由美国政府(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支助的所有临床研究.新规则的主要目标是“现代化,简化和加强现行的监督制度”.修订的内容也包括简化知情同意、研究中心的独立管理和新的数据安全和健康信息保护标准.虽然此次修订中一些部分内容有助于临床试验的革新,也有些妨碍临床研究革新,但是此次修订对如何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同时,临床研究的数据收集也必须嵌入在常规临床实践中,接触更多的患者、医生和机构,创建一个不断完善的系统以加强高质量的临床实践.这样做能降低研究成本,减少研究时间,通过精心设计的登记,电子健康档案和行政采集数据集.让研究贯穿于整个临床实践中.目前这种做法已经在心脏病临床研究中越来越普遍包括斯堪的纳维亚、新西兰和美国等世界各地.这些创新的试验提供了一个未来的心血管临床试验方向.

技术进步创造了革新,也给心血管专业带来了创新.临床研究的创新基于注册试验和开发,基于数据采集的革命性改变,基于试验设计流程的改变,如TASTE和SAFE-PCI是新型注册研究试验,如ADAPTABLE是通过新型网络实时采集数据,这些研究为新型研究积累了不少经验.然而,还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去改进,例如改善病人的知情同意,使用一个数据采集中心多个独立的中心,维持病人高水平的随访,进一步降低研究成本.这些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挑战.除此之外,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等监管机构能否根据试验的数据对研究进行精度指导,包括对新药物和器械的审批,也需要得到进一步改善.目前对于大规模临床研究主要的问题包括:1.患者失访率高和/或不完整的研究终点确定;2.不准确或不完整的数据收集;3.潜在的更高的违反协议.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领域,大型临床研究的利益相关者应该根据既往的经验了解临床试验的发展方向,找出薄弱点,积极改进,共同努力实现临床研究的新变革.

记者:杨教授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和研究工作,对诸多患者施行了心肌梗死的抢救及治疗,并且提出“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能为患者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患者就多一份希望”.作为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请您来为我们阐述一下,心肌梗死的定义和概念?

杨丽霞教授:心肌梗死的定义可以根据临床、心电图、生物化学和病理学特征做出.过去,在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疾病发生率的研究中,具备下述3个特征中的2个即可诊断心肌梗死:典型症状(即胸痛)、心肌酶升高和出现Q波的典型心电图表现.但是,由于更敏感、更精确的血清生化标记物与更精确影像技术的出现,现在可以发现过去不能诊断的非常小的心肌梗死灶.现有的技术已经能识别重量<1克的心肌坏死灶.因此,心肌缺血引起的所有大小的心肌坏死均应定义为梗死.可以从病理学、生物化学、心电图和影像检查4个方面对心肌梗死进行定义.病理学上,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长时间缺血引起的心肌细胞死亡.根据病理学表现,可以对梗死进行分期:急性期(6小时~7天)、愈合期(7~28天)和已经愈合期(29天以上).

心肌坏死时,由于心肌细胞损害,导致各种蛋白如肌球蛋白、心脏肌钙蛋白T和I、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等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并且可以检测出.当血液中某些敏感和特异的生化标记物例如心脏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MB片段(CK-MB)水平升高,同时还有临床急性缺血的背景,即可诊断心肌梗死.这些生化标记物可以反映心肌缺血,但是不能说明缺血的机制.因此,临床上没有缺血证据,但是血液中生化标记物浓度升高,此时应着重寻找心肌损害的其他原因,例如心肌炎.

心肌缺血心电图的主要表现是ST段和T波改变.还可以有心肌坏死的表现,主要是QRS波群的变化.但是仅靠它还不足以诊断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最终诊断有赖于发现血液中心脏生化标记物浓度升高.从临床实用角度而言,根据体表心电图上有否ST段抬高,将急性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目前临床实践中所说的急性心肌梗死,基本上指的是STEMI.

记者:据了解,杨教授率先在云南地区开辟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绿色通道”,先后挽救了数千名患者的生命.请您简单谈一下开辟这一“绿色通道”的初衷,以及目前的进展情况.

杨丽霞教授: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是起病突然,急性期死亡率约为30%.治疗急性心梗的关键是尽早恢复阻塞的冠脉血流,最大限度地挽救频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左室功能.而且,冠状动脉阻塞时间越长,不可逆损伤的心肌越广泛.所以说,我一直认为“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能为患者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患者就多一份希望.

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黄金时间是发病后的最初120分钟,总的缺血时间越短病人获益越大,其由三个环节组成:院内绿色通道(D-to-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血管开通时间( FMC-to-B),而总缺血时间则是患者起病后呼救或就诊的时间到血管开通时间(S-to-B).

我们医院于2015年4月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2016年成为中国胸痛中心示范中心.我们的体会是:区域协同救治水平是决定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主要因素.

D-to-B时间分析:胸痛中心成立以来,我院每年急诊介入手术(PPCI)400余例,其中120来院占45%、网络医院转诊占44%,自行来院仅占11%,去年平均D-to-B 48分钟,目前最短D-to-B达到15分钟,主要的原因分析:我们与院前急救中心密切合作,并整合了周边基层15家网络医院,实现了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无缝连接,院前传输心电图、完成术前相关准备并启动导管室,绕行急诊和CCU直接到达导管室比例高,从而大大缩短D-to-B的时间.从网络直报数据分析看:我院远程心电图传输比例由胸痛中心初期43%上升到97%,近三个月达到100%,绕行比例由初期的74%上升至97%,因此使D-to-B能缩短至48分钟.

FMC-to-B时间分析:120转运的STEMI患者,FMC-to-B 已达79分钟,网络医院转运FMC-to-B 198分钟,如果减去院内48分钟,120院前转送平均31分钟,而网络医院转送平均150分钟.网络医院转送产生延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转出医院在院停留时间长,病人到二级医院急诊科就诊,检查心电图、心肌损伤标记物时间长,甚至有的还要检查胸片、B超,心内科会诊,收到心内科,家属谈话同意才转诊.2.转运路途延迟,路程超过100公里,交通堵塞等.每一阶段延迟都会造成转运PCI时间延迟,现国家推出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目的就是要缩短病人在基层医院的停留时间.

S-to-B时间目前还在412分钟(6.8小时),从患者发病到呼叫的时间平均3小时以上,延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缺乏STEMI的基本常识和警惕性,往往发病后拖延很长时间才呼救或就诊.因此,政府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应重视公共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机、网络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使人民群众在胸痛症状发生或周围人群出现胸痛时,能提高警惕并立即就诊或拨打急救电话.

第一,昆明总医院胸痛中心在区域合作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是院前急救体系的建设.我院胸痛中心在区域协同STEMI网络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构建和选择二级网络医疗单位时,首选考虑区域内的一小时圈覆盖,使我院120及周边十多家网络医院转运STEMI患者至我院胸痛中心基本控制在60-120min之内,保证了STEMI患者的及时转运救治.

二是与120及网络医院加强互动、培训教育,我院胸痛中心定期对120及网络医院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下级医院的诊治水平,提高抢救成功率.通过定期例会协商制定涵盖STEMI急救所有步骤的流程,并不断完善最新的救治流程,当120及网络医院转送病人的时候,第一时间通过微信上传心电图并和胸痛中心心血管医生建立直接的联系,在急救中心的车上和胸痛中心医生探讨会诊以及确定下一步治疗的方案,明确诊断STEMI就可绕行急诊及CCU直接进入导管室进行介入手术.随着与120及网络医院不断地磨合,关系越来越密切,大家的认识越来越统一,甚至很多工作可以在急救车上去完成,包括术前谈话,双抗及他汀负荷量的使用.

三是实行时间轴质控管理,让每个病人的诊治经过、每一个环节都有清晰的过程监控,并明确责任人,对通过时间轴管理使医疗质量的管理进入了量化分析评价的阶段.完善病例讨论制度.对D2B时间超过90min的病例,每月进行分析讨论,查找问题根源,检讨诊治过程,从而持续改进诊治质量,形成良好的质量制度.

四是对120及网络医院送到我院的每一例急性胸痛病人救治过程及时反馈治疗策略的选择及最终的治疗效果,可使协作单位看到成效,有成就感,并免除后顾之忧,感情上更愿意继续与胸痛中心合作.

第二,院内绿色通道与120及网络医院无缝连接的持续改进.

我院胸痛中心在两年来的运行过程中,对院内绿色通道运行模式反复进行了细化改进,缩短了院内绿色通道时间,进一步缩短了DTB时间.主要在以下环节进行了改进:

一是微信沟通后,心内科二线值班介入手术医生一键式启动导管室,在导管室完成术前准备,我科一线医生(手术助手)有时甚至到医院门口等待急救车到达,临时指挥交通,并引导急救车直达导管室,避免院内转运时间耽误.

二是我院胸痛中心与120及网络医院医生定期召开联合会议,并定期对其进行有关PCI术前谈话沟通方面的培训,使患者家属在救护车上应对疾病有了大致清楚的认识与判断,为进入导管室再次谈话取得知情同意节约了时间.

三是选择正确的谈话对象,避免与一群家属谈,在病人家属多的情况下,与家属代表谈,一般情况下,家属往往会推荐同行中与患者血缘关系最近、最“有见识”的人员来担任决策代表,避免了亲属之间意见多样,造成人为救治时间延误.

四是造影完毕后,助手继续在台上作好PCI手术准备,二线医师再与家属推荐的直系亲属代表直接沟通,获取PCI手术知情同意书,签署同意书后,继续完成介入手术.一、二线医师各司其职,手术过程不间断,进一步缩短时间.

五是平时经常性组织全体上台医生业务学习,要求胸痛中心每一名医生熟练掌握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及临时起搏器植入技术,定期组织STEMI救治相关关键技术岗位练兵,实实在在羸得了宝贵的手术时间.

通过以上流程持续改进,我院胸痛中心实现了STEMI救治网络院前急救和院内绿色通道的高效整合,最终完善和优化了胸痛中心的流程建设,实现不断缩短心梗救治时间,达到提升效率的目的,使病人获益.

记者:“云南省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2017心血管疾病新进展论坛”于7月14日在昆明召开.您作为大会主席,从前期会议筹划到最后组织实施,凝聚了您的大量心血,请您畅谈一下此项会议的成功举办,对云南及西南地区医疗事业的发展所起到的重大意义?

杨丽霞教授:由云南省医师协会主办,昆明总医院承办的“云南省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2017心血管疾病新进展论坛”于2017年7月14日至16日在昆明举行.本此会议期间,成立了云南省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和云南省胸痛中心联盟,同时我们荣幸的邀请到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霍勇、王建安、陈纪言、陈韵岱、高炜、方唯一等20余位教授莅临讲学,特别是对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心脏起搏电生理、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心力衰竭、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疾病诊治的最新指南及变迁进行授课,提供了与顶级专家多视角畅谈、零距离接触的难得良机,为云南心血管相关学科工作者奉献一场难得的学术盛宴,这无疑大大促进了云南省胸痛中心的建设及心血管事业的发展,我们不负众望、共同见证了大会的盛况,并朝着美好的明天勇往前进.

记者:据了解,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于2017年4月20日北京召开,此次会议也积极响应学会的号召,成立了云南省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和云南省胸痛中心联盟.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成立该学会的目的?对于云南省胸痛中心工作的开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杨丽霞教授:目前,胸痛中心建设在全国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胸痛中心是一种全新的救治模式和流程优化,显著缩短D2B的时间,有效提升STEMI救治质量.省级胸痛中心联盟的建设,将以胸痛中心建设作为抓手,促进我省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的提高,促进云南省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最大程度降低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在本届年会上,我们完成了两项重要任务:

第一,正式成立了云南省医师协会第一届胸痛专业委员会.

2017年2月18日,为进一步加强各省胸痛中心的规范落地和立体化建设、提高我国胸痛中心的救助能力,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发起CATALYST项目在苏州正式启动.该项目聚焦省级胸痛联盟平台的搭建,整合医院体系、急救体系、医生体系、以及患者体系的多方力量,加速我国省市胸痛中心立体化建设,并由此积极提高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迎接心血管事件死亡率拐点的早日到来.2017年4月20日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霍勇教授当选为主委,我非常荣幸地作为西南地区的代表当选为副主委.

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数庞大,而地区间救治水平存在差异,一方面云南省地处祖国边陲,技术能力有待整体提升.另一方面,我省面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持续增高、年轻化、院内死亡率持续不降等局面,这是我们行动的动力,当选全国胸痛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后,我将不辱使命,带领全省同道,紧跟全国先进步伐,马不停蹄工作.前期由我牵头,云南省急救中心急救科李云波主任、昆明医科大学附一院心内科孟照辉主任、昆明医科大学附二院心内科孙林主任、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张新金主任、昆明总医院心内科石燕昆副主任、昆明总医院急诊科潘险峰主任、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杨峰主任、玉溪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郝应禄副院长、云南博亚医院心脏中心吕云主任等省内9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会员作为发起人,向云南省医师协会提出申请,经云南省医师协会会长办公会2017年4月25日批复,同意成立省胸痛专业委员会,随后于2017年5月10日在昆明召开了胸痛专委会筹备会,会议推荐了主任、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候选人,得了我省医师协会的批准,并定于2017年7月14日-15日举行云南省医师协会第一届胸痛专业委员会选举及成立大会.省胸痛专委会成立后,将搭建一个多学科医师交流平台,为从事胸痛相关专业的医师提供一个技术交流、经验共享、业务提高、规范培训、风险防范及维权的平台,并制订各类胸痛的诊治疗程,逐步建立完善急性胸痛救治体系,保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诊治,降低致死、致残率,同时促使低危胸痛患者获得科学有序的分流,减少医疗花费,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最终推动胸痛事业在我省的健康发展.

第二,建立云了南省胸痛中心联盟.

霍勇教授对胸痛专业委员会的宗旨目标、工作内容、发展前景做了详细介绍.他指出要致力于提高我们国家胸痛救治的发展与进步,促进胸痛相关疾病诊疗水平的提高,加速区域胸痛中心建设,实现胸痛中心3年1000家的建设目标,为人民健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在本次会议中,云南省将通过聚焦省级胸痛联盟平台的搭建,为省级层面胸痛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工作的下沉和落地提供了承载,助力我省积极推进地州、县级胸痛中心工作的开展,走出具有各省特色的符合各地医疗资源配置的建设模式,助力更多的临床医生拯救更多患者,以切实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死亡率和再发率.目前,云南省仅有三家单位通过了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2017年度第四批申请认证胸痛中心,我省只有一家医院进入网评阶段,第五批有四家医院申报,与全国前进的步伐相比,云南省进展较为缓慢.随着云南省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和云南省胸痛中心联盟的成立,必将以项目为龙头带动胸痛中心今后的发展,争取在省内建立起完善的区域救治网络,以进一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例数.同时,加强基层胸痛中心的建设,因为其直接关系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机率和生存质量,合理开展基层医院溶栓、溶栓与急诊介入治疗结合的联合早期再灌注治疗策略,并全面优化医院的院内救治流程、医院之间的转运、医院与急救系统之间的协作,促进西南地区急性心梗规范化救治事业的发展.

记者:云南省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具有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及气候复杂,多民族等特点.无论从医疗卫生诊疗水平还是患者人群都不同于其他地区,作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云南地区的心血管领域权威专家之一,请您谈一谈云南地区的流行病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推动医疗事业健康发展,惠及百姓生命健康?

杨丽霞教授:云南省心血管同仁多年一路风雨走来,写下了斐然的篇章,但将来仍然长风破浪,任重道远,未来十年心血管病在我国将呈现井喷趋势,急性胸痛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急危重症,据统计,我省急诊胸痛患者的数量已达到10万人/年以上,占急诊内科就诊量的20%~30%.急性胸痛发病率、致死致残率、医疗费用高,已成为我省重大的社会公共问题.通过云南省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和云南省胸痛中心联盟的成立,我们将在云南省医师协会的部署和领导下,尽快建立胸痛医学培训体系,对全省的胸痛医师进行规范化、体系化培训和公众教育,以达到.

第一,建设急性心肌梗死的区域协同救治网络.

第二,以胸痛中心建设为牵引,举办高水平、高规格的学术会议, 带动及帮助本地区各级医院建立胸痛中心.

第三,遵循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认真提高分会自身建设水平,制定胸痛急救各项关键质量控制指标.

第四,制定规范急性胸痛救治标准化流程,为国家医改、临床路径的实施提供经验.

第五,在民众中普及胸痛知识,定期组织系列胸痛宣教活动,减少胸痛患者院前就诊延迟.

第六,为从事胸痛相关专业工作的医师提供一个技术交流,经验共享、业务提高、规范培训、风险防范及维权的平台,致力于推动胸痛急救事业在我省的快速健康发展,为人民健康和实现“中国梦”服务.

记者: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43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作为解放军昆明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能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贵科室近年来所取得的可喜成绩?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有哪些独到的见解?

杨丽霞教授:近年来,昆明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已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军心血管内科专科中心、云南省冠心病综合防治省创新团队、云南省临床重点专科、成都军区心血管内科研究所、国家卫计委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中国胸痛中心示范中心、云南省医师学会胸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和昆明医科大学博士、硕士生联合培养点、国家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综合实力雄厚,区域技术优势明显,已形成集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保健、科研和教学五位一体的特疗专科.目前开设四个病区160张床位,其中冠心病监护病床(CCU)28张.现有仪器设备总价值4000余万元,每年完成心血管介入手术4000余例,年门诊4万余人次,年收治7000余人次.科室荣立集体三等功两次,获军区“十一五科技先进单位”,军区联勤部“基层建设标兵单位”,云南省“三八红旗集体”,国家卫生部“巾帼文明岗”,国家卫生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等称号.目前,昆明总医院胸痛中心示范中心整合了周边基层15家网络医院,实现了院内绿色通道与院前急救系统的无缝连接,两年多以来,年诊治急性胸痛患者2000余人,急诊介入手术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0余人,最短D-to-B达到14分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在西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在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统一协调下,承担了全国各级申请认证胸痛中心的医院的参观、观摩、培训等任务.

为了更好地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保持科室的领先水平及专业人才的稳定,科室着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专业骨干,实现了每个亚临床专业均有至少两名高水平专业带头人,保证人才队伍保证.创造蓬勃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层次及学位的自我提升,近十余年,科室在外攻读硕士及博士学历学位的人员从未间断,郭瑞威博士还公派到梅奥学习一年,科室发展注入了新的理念.

另外,科室还注重能力及素质培养,科主任对急诊手术、疑难手术亲自传帮带指导,全科目前有五套人手可独立开展急诊手术.科室经过多年发展,现有医护人员129人,其中医生38名,拥有博士9名,硕士8名;高级职称6名,发表SCI论著50余篇,国家统计源期刊300余篇,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省和军队三等奖10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军面上课题、军区重大课题、国家“十一五”攻关课题和973项目子课题、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军区计划课题多项.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2~4名,硕士研究生3~6名,在读研究生20名,已毕业50多名.

(本次采访感谢365医学通讯社的大力支持!)

综上资料,这篇文章为关于学科建设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杨丽霞和学科建设和胸痛相关学科建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杨越平:心向阳光无惧风雨 工字不出头,她迈开了创业之路杨越平女士出生於广东乐昌,1995年移民到香港 回归之前,初来乍到的她有些不适应 来港前她在国营旅遊公司工作,算是“铁饭碗”,但由於制度不同,以前的.

2、 纸片村官:心系群众拼命干 全国的村官千千万万,他们扎根乡村,为民服务,可以说美丽至极,可歌可泣 但今天,我的朋友,我急于告诉你们的,是牺牲在扶贫攻坚第一现场的最美村官牟秀才,他是村官万花园里最美丽的一枝   苍山颤栗,大地含悲.

3、 吴建国:情系海岛心牵渔民 他是一名普通的船舶维修电工,他以渔船为伴的足迹早已踏遍了整个舟山群岛新区;他是一位国家级技能大师,他和渔民为邻的故事深深刻在无数技术创新利益群众百姓的心里;他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他把渔业为重的责任.

4、 杨静华:生命编码的秘密 在蒙特利尔大学——结缘RNA生命起源学说杨静华最早师从于著名的分子进化学家、蒙特利尔大学Bob Cedergren教授,从事催化核糖核酸(ri b o z y me)结构和功能.

5、 山西省未管所:强化以政治为统领推进党建标准化建设 为切实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山西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以下简称山西省未管所)紧密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要管.

6、 中华年:情系心歌,传颂千 新的春节来了,旧的岁月毅然如退后的风景,虽目不暇接,却已离去了 而且永远地不复存在,亦如寒风冷月下老宅房顶的枯草,即使有再多的关切与问候,也奈何不了严寒的肆虐与忌惮 每每一望过往云烟,恰如秋水爱比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