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计算机网络毕业设计 论文计算机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计算机硕士论文 计算机网络安全论文 杜荣计算机工程毕业论文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论文 机场货运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病毒论文

有关计算机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和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究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计算机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8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究,该文是关于计算机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和工科和新工科背景和校企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摘 要:针对应用型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新工科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探究计算机类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类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8)11-0064-03

收稿日期:2018-09-13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7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70325)

作者简介:张秋生(1969-),女,湖北商贸学院计算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开发.

教育部有关文件指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加快高等教育“新工科”的建设步伐.面对新工科的挑战,传统的计算机类专业培养模式的劣性明显,为应对产业变革和新一轮科技革命,迫切需要加快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创新,认真培养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各大高等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已逐渐向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转变.为使毕业生具有被市场认可的特色优势,计算机类专业坚持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实现学生学以致用和长远发展为目的,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了促进就业需求与学生能力对口,提升学生就业率与工作满意度,计算机类专业积极采取与企业合作、协同育人、校企共赢的办学模式[1].

1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人才培养模式已跟不上行业新技术的发展

随着新经济的到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技能教育更新的速度落后于行业技术与信息更新速度,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与技术能力的需求,学生缺乏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深度掌握,专业实践能力也严重滞后.

1.2教学实验实训设备落后,教学资源不足

教学设备资金投入不足也是制约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实验实践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快、技术更新快、产品更新快,这就要求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实验设备的更新也要快,但由于多方因素的制约,高校不能及时更新实验设备,设备的落后及老化使许多实验的正常开展受到影响,严重影响了实验实践教学水平,束缚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1.3师资队伍缺乏相应的工程实践经验

高校青年教师大多由知识学习直接过渡到知识讲授,未深入企业锻炼,缺少获取实践经验的环节,缺乏企业项目开发经验,课堂内容更新的速度滞后于市场和技术的变化,毕业生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岗位需求.

2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推进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

2.1构建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联合企业专家重新定位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结合”的原则,落实“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职业”的要求,共同制定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框架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2].企业支持专业建设、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学生实训等人才培养过程,并直接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强调实践环节的训练,为学校全面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与优势.学生在学校修完主要专业基础课之后,以教学基地为依托,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在富有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关课题研究,包括软件开发、软件测试体系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形成基础教学、基础实践训练、专业教学和工程训练等各个培养环节的分工与衔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3].

现阶段,共建专业的培养分为集中式培养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专业培养两种方式.集中式培养方式是指尽可能少地调整现有本科培养方案,将大三、大四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寒暑假时间打包成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集中式培训,具体包括专业技能课程培训、外包外语培训、项目模拟实训和企业实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专业培养模式是一种将专业培养和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人才定向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人才培养更系统化,质量会更有保证.本专业构建以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基于“3+1”模式的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3+1”模式是指三年在校基本理论学习和创新实践基本技能训练,一年校外创新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如图1所示.

2.2共享技术资源与教学资源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将企业先进的硬件设施和优秀的课程理念引入学生的课堂中,将行业发展现状、实际工作环境、最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变化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专业认知的同时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工程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可以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在校内实施教学,同时,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协助工程技术人员授课,提高自己实践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须由“双师型”教师担任,或者聘任行业人员担任教师,对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实行“双师”指导.

2.3共建实践实训基地,培养学生项目开发与创新能力

资金不足是困扰学校的一个难题,技术落后也是制约教学发展的一大因素.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以后,为保证校内实践课程的学习效果,企业以提供项目、设备、资金等方式在校内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丰富专业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模拟企业项目开发环境,运用企业管理流程,可以使学生未踏入社会便与行业接轨,实现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对接、项目开发与创新能力的对接.同时,双方积极建立能够在学生实习与就业、技术服务、项目开发、教材建设、教师培训等方面深入合作的校外实践基地,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资源,形成一个与专业对口、层次分明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群[4].

2.4优化师资队伍,培养“双师”型教师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有力保证,因此,要改善计算机类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强化教师的技能,提高教师的实际研发能力,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目前的教师大多有理论没实践经验,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要培养真正具备“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可以通过校企协同,实行“内培外引”的方式来建立,一方面培养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引入企业专家到课堂授课,推行校企双方合作授课的教学改革,由专业老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承担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并以项目为导向,双方共同制定授课计划、共同备课、共同授课、共同制定考核方式和评定成绩等.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双向交流机制,逐步培养起一支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理论扎实、实践技能强、有企业项目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5].

3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3.1联合培养指导思想

紧贴企业用人要求,明确定位学生职业方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项目为驱动,进行“准员工式”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以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实训项目、真实的项目经历、真实的工作压力和真实的工作机会为核心特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以项目为驱动,实行CDIO工程教育模式,“做学合一”,积累项目经验;“适应性”教学,根据前沿应用技术及人才需求变化,动态更新专业课程及项目案例,实现培养目标与前沿需求接轨[4].

3.2联合培养方向

以需求为导向,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高校与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并根据企业提出的能力要求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将培养标准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设计课程并依据知识能力大纲对课程进行整合[6].

3.3联合培养的教学组织与管理

建立、健全准员工式教学教务管理体系,“制度约束行为,流程改变习惯”,按企业的标准去培养学生,树立学生正确的工作、学习态度,以准职业人的身份学习、工作,培养有责任心、价值观、企业道德、企业精神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提高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7].

校企双方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控制流程,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实时掌控培养情况,如图2、3所示.

3.4联合培养的人才就业服务

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保障机制,设立人才服务中心,负责指导和协调人才服务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在就业方式上,除继续深造的学生外,采取 “优秀学生直接就业 + 中等生考核就业 + 自主择业 + 强化培训就业”的方式灵活进行,保障学生在毕业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优秀学生直接就业”是指通过综合测评体系按20%比例选取排名靠前并愿意到企业就业的学生,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就业;“中等生推荐就业”是指通过人才服务中心进行就业前指导,由人才服务中心推荐到合作企业参加“顶岗实习”转就业;“自主择业”是指首先考虑学生自己的意愿,自由就业或选择推荐就业;“强化培训就业”是指针对极少数综合能力偏弱的学生进行强化培训后就业,找出问题,针对性培训,安排专人负责就业工作.

4结束语

在新工科背景下针对计算机业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师资队伍的优化、技术资源与教学资源的共享、实践实训基地的共建及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共同实施等方面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对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蒋宗礼.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计算机类专业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7(8):34-39.

[2]徐晓飞,丁效华.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7(6):6-10.

[3]夏建国,赵军.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刍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5-19.

[4]李聪.独立学院的计算机学科产学研合作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4(9):94-97.

[5]侯长林,罗静,叶丹.应用型大学视域下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选择[J].教育研究,2014(4):61-69.

[6]印桂生,纪雅楠 .协同创新引领下校企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6):59-60.

[7]冯宗传.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新校园,2016(2):49.

(编辑:潘静)

上文评论,这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工科和新工科背景和校企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计算机本科毕业论文计算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探究以黑龙江大学为例 栾 芳(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80)摘要社会工作专业是我国的新兴专业,探索一个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与实务能力的专业社会工作者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务之急 文章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现.

2、 新工科背景下的机械设计制造与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摘要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从而决定了机械在现代生活及社会工业化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使得机械工程教育成为工程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工.

3、 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以适应经济市场上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层次技术型人才需求,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学校理论基础教育为基础,企业提.

4、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以酒店物业管理服务为例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是依托学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着眼于增强专业教学的职业性,联通学业和就业,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

5、 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摘要随着产业的巨大转型、升级和各专业的深度融合与交叉,传统的工科教育已不足以应对时代变革 计算机基础课程为工科专业学生通识教育的一部分,是非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本文对新工科背景下的.

6、 新工科背景下3D打印开放式教学 摘要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提出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传统实习教学模式的改变势在必行 近年来,3D打印技术正在迅速崛起,并将成为未来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D打印技术作为一项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