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唐诗和屏风的论文 唐诗宋词论文范文 写一篇唐诗的论文 论文怎么写唐诗的辉煌 唐诗毕业论文提纲 唐诗宋词论文题目

唐诗方面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与唐诗之路:诗心一叶,山水之间相关硕士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唐诗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03

唐诗之路:诗心一叶,山水之间,该文是唐诗方面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唐诗之路和山水之间和诗心一叶方面论文范例.

■策划_ 本刊编辑部

■文_ 张思楠 张心然 李莹 陈婧文

■图_ 童晓波 ■插画_ 王潇影

大唐的傲骨铸就了唐诗的气度.千百年前,诗人们越过千山万水,在棹声帆影里寻讴一川烟雨.当浙东“山光四时碧,溪光十里清”的风光“砰”地落入诗人眼中,在心中千回百转后,一草一木,一丘一壑,化作酒和诗情喷薄而出,开出诗的国度里最绮丽的花朵,也为后人拾掇出一条魂牵梦萦的山水文化走廊.

浙东唐诗之路

浙江,吴越之地,风雅之邦.自古以来是佛家圣境,道教福地,亦是山水诗歌的重要发轫地.有唐一代,无数诗人纷至沓来.或行吟江湖之上,或寻踪于奇峰秀谷之间,追步晋唐风流,且走且吟,用诗心与壮志行吟出飘逸着翰墨清香的“唐诗之路”.

在浙江境内,唐诗之路有两条.一条在浙东,从钱塘江入,沿浙东运河从绍兴古镜湖、曹娥江、剡溪溯源,贯穿浙东,至天台石梁,登天台山;一条在浙西,沿着“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这条山水线路,在今天的富阳、桐庐、建德、淳安一带.而我们现在通常挂在嘴边所讲的“唐诗之路”大都是指前者.

上个世纪9 0年代,学者竺乐兵餐霞枕石,殷勤探索,终将这条波澜壮阔的文化路线重新拉入今人的视线.1993年8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正式发文批准“浙东唐诗之路”的专有名词.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又一条极具人文景观特色的文化古道.

“浙东唐诗之路”是古人留给我们最瑰丽鲜活的唐诗诗集.从初唐宋之问开始,三百五十多年的唐代历史,李白、杜甫等四百多位诗人,载酒扬帆,壮游吴越,徜徉在这条诗路上.诗人们水尽则登山而歌,在一千多篇诗叶中,镜湖、禹陵、若耶溪、越王台、剡溪、沃洲,会稽、四明、天姥、赤城、天台等浙东名胜无数次出现在他们的诗笔之下,更留下了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壮游》这样的千古绝唱.如今当我们追光蹑景,重新审视这条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走廊,从绍兴到天台,从美酒、清茶到书画、戏曲、宗教等等,它的千年风采里依旧披被着晋唐气象的诗性泽光.

唐诗之路揽胜

浙东唐诗之路上,名胜古迹斑斑,不可枚举.不仅有我们已经熟知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景点,如禹陵、兰亭、东湖、曹娥庙、大佛寺、天姥山、沃洲湖、穿岩十九峰、天台国清寺、石梁、天童寺、溪口等.

还有那些曾经湮没,经过修缮、建设重新出现在视野里的新景点,如绍兴的若耶溪旧地、秦望山、谢灵运始宁别墅旧址、嵊州王羲之祠旧址、嶀浦、新昌南岩、水帘洞、刘阮祠,桐柏宫等.沿线还有不少不为人知,适合寻幽探古的文物古迹,如嵊州王子猷访戴处,新昌司马(承祯)悔桥、沃洲山真君殿,儒岙太白庙、彼苍庙、万马渡等.

宁波诗路上的秘境

巍巍四明,是宁波最后的山水秘境.数不尽的传说让唐诗中的宁波永远披洒着灵性的余晖.

【关于四明】

巍巍四明,自古至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竞相吟诵, 魅力之大,连李白、刘长卿都无力逃脱,于是,宁波变成了唐诗之路举足轻重的一站.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风景亦然.同一处风景, 许是时代变迁, 许是物是人非,又或许仅是早晚变化,便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诗人是山水美景最高明的鉴赏家,他们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将山水带入了更高层次的意境,而不同的意境赋予山水生命.所以,唐诗之路是拥有生命的.它生机勃勃,它千变万化,它承载了诗人们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是自然的瑰宝,也是历史的见证.

四明山是天下名山, 有『海上蓬莱』的美誉,从西晋起,各个朝代都有络绎不绝的诗人纷涌而至.『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日出红光散, 分辉照雪崖.一餐咽琼液,五内发金沙.举手何所待,青龙白虎车.』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李白充满想象,读着他的诗句,仿佛通过他的眼睛,看到了朝阳下,四明山仙气缭绕的绝美景致.虽然在诗词上,施肩吾没有李白那么高的成就,却是杭州第一位状元.李白『早起』, 他却夜游:『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夜深人静, 满山空寂,此时的一声玉箫,倒像在呼唤殊途同归的知音人.

四窗岩

“玲珑开户牖,落落明四目.”

——刘长卿

一座四明山,成为了全唐诗里灼灼生辉的地标.

江南之地,山以灵秀为美.山峦青翠相连,溪流潺潺,四季分明色彩斑斓的植被以及山野人家,都曾唤起远道而来的诗人们柔软的触感.李白四到浙江,三入四明,留下气势磅礴的“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日出红光散,光辉照雪崖.”孟浩然、杜甫、白居易、刘长卿、孟郊、贾岛、杜牧、皮日休、陆龟蒙等等著名诗人,都无不以来此一游作为人生一大快事.

四窗岩是四明山的中心之地.传说中,仙人经常在山水间出没,凡人若有幸遇到,说不定便能成就一段佳话.昔日刘晨、阮肇遇仙,便在四明山四窗岩.唐代诗人曹唐便感慨此事:“树入天台石路新,云和草静迥无尘.烟霞不省生前事,水木空疑梦后身.往往鸡鸣岩下月,时时犬吠洞中春.不知此地归何处,须就桃源问主人.”

当然,歌咏四窗岩的众诗之中,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刘长卿的《游四窗》,一句“玲珑开户牖,落落明四目 ”,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四窗岩的景象.四窗岩位于高山之巅,登临远眺,步步艰险,非健壮者难以抵达.从前只有羊肠小道,来此的诗人堪称胆量惊人.现在的路用乱石铺就,几个拐弯处可见万丈深渊.走在山路上,鸟语虫鸣不绝于耳,加上潺潺而流的溪水,哗哗落下的瀑布,仿佛一场山野间的奇遇记.山路尽头,是一条笔直陡峭的石阶,数完197级就能抵达平台,见到四窗岩的真面目.

鹿亭

“鹿亭岩下置,时领白麛过.”

——陆龟蒙

余姚一带的四明山唐诗之路的中段.一路探幽吟唱而来的诗人,行到此处,掸去长袍上累累尘土,湿漉漉的空气中野花和泥土的芬芳挽留了他们,在驿站或草棚的桌子上写下永恒的诗句.

四明山山麓的鹿亭乡,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驿站,早在秦汉时起,历代就有不少方士仙客托迹于此.明代大学者黄宗羲的《四明山志·九题诗》载:“孔祐至行通神,隐于四明山,有鹿中箭来投祐,祐为之养伤,愈,然后去,故于祠宇观侧建鹿亭.”.

晚唐时期,隐居四明山的高士谢遗尘曾到吴地,抛出四明山九题请吴中名士陆龟蒙作诗,其中的“过云”、“云南”、“云北”讲的便是杖锡山所在的“四明山心”一带.由此开始了与鹿亭便开始了千年的缘分.

唐朝陆龟蒙作诗:“鹿亭岩下置,时领白麛过.草细眠应久,泉香饮自多.认声来月坞,寻迹到烟萝.早晚吞金液,骑将上绛河.”其好友皮日休呼应:“鹿群多此住,因构白云楣.待侣傍花久,引麛穿竹迟.经时掊玉涧,尽日嗅金芝.为在石窗下,成仙自不知.”

两人你来我往的呼应作诗并不止《鹿亭》两首,而有《四明山九题》以及《和四明山四明山九题》,共十八首,分别将石窗、过云、云南、云北、鹿亭、樊榭、潺湲洞、青棂子、鞠侯等四明山的壮丽美景以及丰饶物产娓娓道来,然而,谁能想到两位诗人写得如此热情洋溢,如此绘声绘色,却都是听描述而未亲身涉足?或许,这便是诗人们想象力远高于常人的一个印证吧.

而后,清朝黄宗羲、高士奇、靳治荆、李墩、李灼、金韵古又比照这九个题目各作了九首诗,为唐诗之路四明山段增光添彩.

千丈岩

“众木随僧老,高泉尽日飞.”

——方干

千丈岩特别受“唐宋八大家”的欢迎,先后有两位大家来此吟诗.传说,曾巩听了王安石的“拔地万重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之后,站在千丈岩西边的山坡上,思索半天也没有想到应景的诗句,十分郁闷,顺道下坡,从下面仰望瀑布,诗兴大发,写下了“玉虬垂处雪花翻,四季雷声六月寒.凭栏未穷千里势,请从岩下举头看.”两位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给了读诗“观”景的看客们一个完整的千丈岩瀑布.后来,出生于明州鄞县,即今浙江宁波的南宋大臣楼钥,观千丈岩时,用曾巩《千丈岩瀑布》的韵脚写下了《千丈岩次曾子固韵》:“惊见银河空外翻,奔湍千丈有余寒.不用长劳望,只向悬崖顶上看.”

唐诗之路之所以名扬天下,除了沿途风景秀丽,让诗人可以尽情抒发内心的感慨和发挥自身的想象之外,以诗会友,互引知己的情怀也是一大原因.

栖霞坑

“云南更有溪,丹砾尽无泥.”

——陆龟蒙

栖霞坑原名叫桃花坑、桃花沟,大概清末才改名栖霞坑.地如其名,每年桃花、梨花绽开的时节,一簇簇深红浅白映照整个山谷如同彩霞,栖满了小小的山坑.春秋两季是栖霞坑古道最佳时节,春的桃花遍地自然是栖霞坑的一大特色;而深秋季节的栖霞坑,香枫红遍如火似血,也有另一番美艳.一路行来,红枫点缀山林,杉树金的落叶铺满古道,浓烈而丰满的色彩使得这里拥有迥然不同的春天烂漫的成熟气息.怪不得唐诗之路要经过此处,景色果然美不胜收.

既是唐诗之路,自然会吸引诗人前来.明朝官员、诗人张楷的诗作被认为有唐诗风韵,格律严整、豪迈绮丽,闻名海内外,与顶尖的诗人卞荣、聂大年齐名.他到栖霞坑时,栖霞坑还叫桃花坑,留下了一首诗:“雨晴春色满岩前,误认玄都小洞天.忽讶四山环绕处,中藏数顷遗安田.昌黎只解称盘谷,摩诘徒能画辋川.试问白云如可惜,便须从此谢尘缘.”

【拾遗】

月湖

“四明狂客”贺知章沿着唐诗之路划溪而下来到宁波,却独爱月湖.唐天宝二年,贺知章上疏辞官,先闲居绍兴,后隐居月湖,由此游览足迹遍布四明山水.月湖开拓始于唐代,引鄞县西南乡它山堰的水积累而成,到了宋元年间已经形成了月湖十洲,风光旖旎.唐宋以来,宁波衣冠辈出,人物鼎盛,文人、学者多憩居于月湖畔.这些风流人物,或隐居,或讲学,或为官,或著书,都在月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

宁海

李白最著名的游历浙江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东天台山.而历史上天姥山,在唐代属剡县,五代后属分立的新昌,在历史上称“新昌飞地”,直到1949年8月才划归宁海,今在宁海.李白梦游的天姥就指今宁海,它在新昌县东五十里,诗中一句“天姥连天向天横”,疑似说我们宁海一带的横峰.

东钱湖

东钱湖早在晋的时候就有记载,西晋著名学者陆云在《答车茂安书》中称,“西有大湖,北有名山,南有林泽,东临巨海”.东钱湖古时候称“钱湖”,唐代时称“西湖”,当时县治在贸山,湖在县治之西故名.唐代贺知章隐居宁波,自然不会错过东钱湖的幽静,虽然如今难以找到他描写东钱湖的诗,然而晚年居于东钱湖畔养老的历史名人史浩,在一首《游东钱湖》的诗里提到贺知章当年在宁波这一带的游历:“行李萧萧一担秋,浪头始得见渔舟.晓烟笼树鸦还集,碧水连天鸥自浮.十字港通霞屿寺,二灵山对月波楼.于今幸遂归湖愿,长忆当年贺监游.”.

绍兴风流甲古越

稽山鉴水是它的风骨,也是唐代诗人们解不开的诗囊.

【关于绍兴】

绍兴,古越胜地,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历史远比会稽山厚重,比山漫长,足以担得起古越象征.魏晋时由于北方战乱,政治中心南移,大族纷纷避乱江南,会稽郡成了当时主要的移民聚居地之一,当时晋文帝曾有『今之会稽、昔之关中』之叹.隋至北宋间称越,至南迁的宋高宗写下『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后升越州为绍兴府.从公元前490年建都绍兴到唐朝,绍兴(会稽、山阴)一度是郡和州的首府,也是浙东乃至我国东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对于『浙东唐诗之路』而言,绍兴也是至关重要的集散地.风流倜傥的唐代诗人们入鉴湖,登会稽山,溯若耶溪,在山水间寻迹魏晋遗韵,兰亭、禹穴、云门寺、秦望山……击节踏歌,兴感之际,留下无数唱咏,尤以镜湖、若耶溪、会稽山写下的诗篇居多.

鉴湖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这是李白心中的镜湖,也曾无数次出现在大唐诗客们的情语里.

镜湖,又称鉴湖,是绍兴的母亲湖.相传因黄帝铸镜于此而得名镜湖.东汉永和年间,会稽太守马臻筑堤潴水,总纳山阴、会稽两县36源之水,让镜湖成为浙东第一大人造湖,也让这方古老土地成了江南真正富丽的“鱼米之乡”.

而在中唐之前,越州东南重镇的地位向来胜于杭州,镜湖的名声要大于西湖,古鉴湖水域面积大约今日的30个西湖.它东通上虞曹娥江,西至小山麻溪坝,南面湖水一直漫到兰渚山,又与浙东古运河融相连.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镜湖成为唐代诗人从水路抵达越州其他名胜的必经之途,依水道观光顺理成章.王羲之曾言:“山上行,如在镜中游.”这句经典的“宣传语”也让唐人倾醉于人在镜中游、舟在画中走的意景,在清风明月里抖落无数风雅.

只是泱泱大湖也抵不过沧海桑田.唐中叶以后镜湖逐渐淤积,又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 08-1016年)开始有豪绅在湖中建筑堤堰,盗湖为田,湖面大蹙.我们已经很难见到唐人诗境中那个烟波万顷的镜湖,独立的大湖已不复存在.镜湖消亡以后,形成了一系列的割裂开来又相互联系的水系斑块,形成了古城一种新的奇特的水乡城市肌理.

如今在绍兴柯岩景区内的鉴湖也只是古镜湖遗留的一部分.“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虽不见,“轻舟欸乃,振鹭于飞”的诗意还绵绵未尽,“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的水乡韵味依旧浓厚,那么镜湖千年的底蕴还未抹去.

曹娥庙

“文字在碑碑已堕,波涛辜负色丝文.”

——赵嘏

剡溪浩浩荡荡从嵊州而下拐个弯入了上虞境内就是曹娥江.它自南而北,贯穿绍兴上虞全境,相传“舜避丹朱于此”,又称上虞江、舜江.而之所以称为曹娥江,是因为东汉时江边出了一位千古流芳的孝女曹娥.

汉安二年(143年)五月五日,曹娥的父亲曹盱在江面祭祀伍子胥,被水所淹.十四岁的曹娥悲恸欲绝,昼夜在江边哭嚎.过了十七天,仍没有父亲的消息,曹娥投江而死.此孝迹被时任上虞县长的度尚上报朝廷表为孝女,为其造墓立庙,并命弟子东汉“笑林始祖”邯郸淳撰碑文以志纪念.那是东汉元嘉元年的事,距今已近2000余年,曾经庙在曹娥江的东岸,如今在西岸,面向曹娥江,背依凤凰山.

东汉兴平二年(195年),蔡文姬的父亲大文豪蔡邕游览此地时又题“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于碑阴,留下了一个千古哑谜.后曹操见蔡邕题书后,不得其解,便问主薄杨修.杨修解释道:“黄绢,色之丝也,色旁加丝是‘绝’字.幼妇者,少女也,女旁少字时‘妙’字.外孙,乃女之子也,女旁子字是‘好’字.齑臼,乃受五辛之器也,受旁辛字是‘辞’字.意为‘绝妙好辞’”.

这些故事令这座江南小庙流芳百世,风雅独具,成了文人墨客入剡途中不可错过的怀古名迹.东晋时王羲之感念曹娥孝德,曾为之写碑.唐代诗仙李白乘舟入剡漫游之际曾入庙读碑,更留下“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的诗句.可也是在唐代,诗人赵嘏写下“文字在碑碑已堕,波涛辜负色丝文”,说明在唐时汉碑已堕江的事实.如今立于曹娥庙内,曹娥墓前的曹娥碑系宋王安石女婿蔡卞所题.

夕阳西下,矗立江畔巍峨的曹娥庙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在民居中显得那样出拔而落寞.唐人的轻舟已不再到来,今人的脚步也意兴阑珊.可古庙有古庙淡泊的胸怀,如果红尘世人皆感念孝义,正如门外楹联上所说“悦亲有道见吾不拜也无妨”.

嵊州旧时山水的流转光影

千古流淌的剡溪缓缓流过它,古老而秀丽,承载着夺目的唐诗风韵,奔腾向前.

【关于嵊州】

浙东嵊州古时称作剡县,剡溪流经此地,即为剡中,山水相映,风光婉丽,古迹多,隐士也多, 是唐人最为向往之地.唐人写到的剡溪, 今嵊州境内的居多.《世说新语》中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而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出身于此地,将这里的自然气魄、天地神韵烙印在文化画卷之中,引得多少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吟咏歌唱,转身留下熠熠生辉的一眸.

始宁老街

“迢迢始宁墅,芜没谢公宅.”

——皇甫冉

自秦汉时期嵊州建县已有2000多年,位于剡溪北端的始宁也在慢慢时光的剥蚀中,渐行渐远.古时的旧城邑始宁县,如今的三界镇.“始宁”原本名字的意思就是希望一方安宁,但是这片土地却在历史的潮浪中找不到自己的宁静.地势险要、素为兵家必争之地的三界,动乱、纷争、火灾在这里一次次地上演,在始宁里划出累累伤痕.

始宁城隍庙落成于公元12 9年,与始宁县同一年设立.与许多庙宇一样,如果将始宁城隍庙的风雨历程拢集起来,足可以拍一部荡气回肠的历史片.现在的城隍庙重建于抗战胜利后,高瓴重檐,颇具规模.里面的钟鼓楼高三层,飞檐翘角.往日始宁风华已不再,但对于三界的子民来说,有这所庙宇庇佑,总归踏实些吧.

昔日的风起云涌在历史的洪流下只剩下一声叹息,老街两旁是林立的店铺,不少旧房也已是潦倒斑驳,找不到岁月的风华.老屋嵌入了新式建筑当中,年代更迭,孤单而艰难地度此余生.而越过老房,却是开阔的景致,另一边田园秀色同老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眼望去,那剡溪难能可贵地留住了自然风光的气魄,在茫茫天地间,展露着最原始的本真.始宁街从一座古庙开始向南延伸,静静地安躺在剡溪的边上.有一处堆满了酒瓶,妇人在阳光下晒雪里蕻,给春日里带来了一股悠悠不变的滋味,伴随着剡溪泛起的永恒光影,若隐若现.这里,1600多年前走出了一个谢灵运,他借山水之志,渡闲雅人生,甚至甩弃了官场宦位,把剡溪两岸的天地神韵烙刻到了自己生命的梦乡,成为了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的作品《山居赋》以赋的形式加以自注,全文洋洋洒洒万余言,描写了始宁的江湖山岭、鸟兽虫鱼、竹木花草、楼台亭阁以及自己的生活片断,为后人研究始宁庄园生活及始宁县的历史地貌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王谢登临处,依依今尚存.”

——李嘉祐

撇开吵攘的人群,去山水间寻觅诗歌的踪迹.“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这是谢灵运笔下的故乡,美景如斯令人心驰神往.唐代诗人留恋剡中山水,寻觅先人印记,入剡游览是必修课.其中唐代顶尖诗人李白在交通落后状况下三次从水路人剡,留下了“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的美句.杜甫从心中发出“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的赞叹,足以道出其对此地的留恋.

灵秀剡溪边上有个嶀浦村,谢灵运常来此垂钓.村里有个嶀浦庙,最早叫显应庙,始建于南朝梁大通年间(5 3 0年左右).五代时期,因为纪念仙居县令陈郭下潭斩蛟,为民除害,而改称陈长官祠,济物侯庙.现存的嶀浦庙为清代风格,前后两进.后厅的正中塑着侠吏陈郭坐像,手握长剑,眉目威严.两侧的楹联写道:“仁哉侠吏济困扶危,英名垂剡北.壮也贤臣斩蛟除害,硕德泽黎民.”

嶀浦庙下就有一处据传是谢灵运垂钓的台地,那是一块庙下临潭的悬崖,由于常年受江水的冲刷,圆润湿滑.从左侧台阶下,竖立着一块“谢康乐垂钓碑”.再走见潭水激流回旋,清澈甘冽.剡溪在这里自然形成一个清澈的大水潭,就是嶀浦潭.

谢灵运在这里挥毫泼墨,道尽山水风光.这片丘陵水网纵横交错的山水胜地,他惊异地发现了这里山川所特有的自然之美,还悟出了蕴藏在山水之间的气韵之美,引得无数后来之人钦慕不已,继而踏着他的足迹,探寻着生命和天地之间那一个旷远的空间.远眺,水面在阳光下泛起银色的光,星星点点.正是这条水道,多少次进入唐诗之中,被踏足、被吟咏、被歌颂;也是这一条水道,让唐诗如雨后的山岚般夹带着剡溪上的江雾、清风扑面而来.

新昌灵秀诗韵迷途仙境

一座天姥山,吟唱出半部全唐诗,一面沃洲湖,映着浙东山水最传情的眉目.

【关于新昌】

山水清奇,人文荟萃的新昌,如同一颗山水明珠镶嵌在浙东南腹地,这是一方蕴涵文化内涵而又积蓄力量的土地.多少纵情山水的诗人,踏入新昌的天姥山、沃洲湖来完成山水诗歌的朝圣.这里是唐诗之路中难以磨灭的驿站,也是这条不朽诗路上的流光溢彩的一章.

天姥山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李白

回望历史,新昌是一处灵秀如仙之境.东汉永平年间,剡县人刘晨、阮肇采药迷路,遇仙于此.刘阮遇仙故事,开启了“仙源之路”的端渊;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僧人帛道猷卜筑隐居沃洲,被浙江通志称为“佛教传入浙江的先声”,他留下《招道壹归隐沃洲》诗:“连峰数十里,修竹带平津.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史籍《后吴录》载:“剡县有天姥山,传云登者闻天目歌谣之声.”

谢灵运“伐木开径”,打通了天姥山的几处险要通道,一度吸引了众多诗书画以及佛道人士络绎不绝地来到了天姥山,在谢公的带动下,“入剡隐居,占山筑卜”,成为一时之风.以及“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入云霓,还期那可寻”等等诗句流传出去,让这里名声大振,众多文人心神往之.

盛唐时期李白、杜甫、孟浩然纷至沓来,这里成为唐诗之路精华地段,李白一曲《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使天姥山声名大噪.唐代诗人白居易《沃洲山禅院记》云:“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登临海峤》、《梦游天姥吟留别》最终成为了“中国山水诗”的开山之作,天姥山,自然也成了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

唐诗是一个传奇,它的传奇几乎都藏在了《全唐诗》中.翻开《全唐诗》,书中收录的2000余位唐代诗人中,竟有400多位诗人游过江南吴越一带,并且占将近五分之一的文人曾在天姥山吟诗作赋.1500多首诗,都将目光定格在了同一个地方——天姥山.难怪有人不禁赞叹: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

灵秀俊逸的山水诗篇在《全唐诗》中交错纵横,为天姥山留下一个神秘的文化诗篇.登上山顶,是刚落成的“放鹤台”,台上连绵的群山、巍峨苍翠的山峰尽收眼底.放鹤台旁矗立着一块石碑,叫“北斗尖”,注释着海拔900米.春日的天姥山,檫树开得漫山遍野,狂放四溢,就如同一位位诗人的潇洒不羁,谱写了一路的山川诗韵.

沃洲

“何代沃洲今夜兴,倚栏来听赤城钟.”

——魏征

沃洲之名来自沃水,水流经这一带,泉甘土肥,民以殷实,故名沃洲.东晋时,沃洲山一带高僧、名士云集,这里成了当时的佛学中心之一,更引来了众多名贤至此游历,一时盛况空前.沃洲山水被称为白居易称为浙东山水的眉目,可见其风光傲人.

在漫游、读书山林之风盛行的唐代,不少诗人向往沃洲形胜、魏晋遗风,纷纷云集沃洲作诗酬唱.晚唐诗僧皎然的“山阳诗友喧四座,佳句纵横不废禅”,就是对当时这一盛况的生动描述.唐朝诗人朱放,初居汉水滨,后以避岁馑迁隐剡溪、镜湖间,与女诗人李冶,上人皎然,皆有交情.他在《剡山夜月》中写道:“月在沃洲山上,人归剡县溪边.漠漠黄花覆水,时时白鹭惊船.”耿玮在《登沃洲山》中写道:“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羊祜伤风景,谁云异我曹.”

沃洲湖环山而成,倚山而踞,水在山的怀中,山在水的肩上.山水相依,和谐统一.一首悠扬地古曲钻入耳朵,沃洲湖伴着唐诗的风韵缓缓而来,这里的每一处似乎都在诉说古人的温润风雅.如今的它晓风和畅,姿态妍秀,静谧圆融中饱含诗的气韵.

台州来过唐诗半壁江山

台州是宁波五千年的老邻居,境内的四明山便是从台州的天台山发脉.千百年来,两地从地域到文化,都是血脉相连.

【关于台州】

『台州』之名,曾频频出现在杜甫的诗作中.『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郑老身仍窜,台州信所传』『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这些诗描述的不是景,是情.杜甫与郑虔年差二十,却是忘年之交,交情甚笃,至郑虔被贬台州,依旧矢志不渝, 常有书信往来.有景无情的诗,便如用文字记载的风景照, 空余华丽却无内涵,唐诗之路之所以辉煌,正是诗人们借诗寄情,以景抒怀,赋予景色新的含义、诗句活的灵魂.

天台山

“南国天台山水奇,石桥危险古来知.”

——李郢

天台山有多美?清代著名学者潘耒表达得淋漓尽致:“吾足迹半天下,所见名山岳镇多矣,大率山自为格,不能变换.掩众美、罗诸长,出奇无穷、探索不尽者,其惟天台乎!”无怪乎!众多诗人对天台山念念不忘.李白热爱山水,喜好旅游,见过名山大川众多,到了天台山,却生出“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的感慨.可见,天台山之美堪比仙境,才加深了“诗仙”对传说中蓬莱仙岛的渴望.

彼时,天台山可说是唐朝诗人的宠儿,犹如今日微博的大V,人人争相点赞,孟浩然、 白居易、韩愈等名家亦不能免俗.不夸张的说,唐朝才子中,便有半数到过天台山.

整个天台山又以石梁为精华所在.迄今所知的世界上唯一的天生桥--石梁飞瀑便在此地.岂不闻孟浩然说:“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这是初次;而刘禹锡说:“曲江僧向松江见,又到天台看石桥.”这是一次又一次.由此可见,不到台州看天台,不到天台看石桥,这唐诗之路就不算走得圆满.

在唐之后明徐霞客《游天台山日记》中有:“余从梁上行,下瞰深潭,毛骨惧悚.”清诗人袁枚游石瀑布景观时,对石梁桥的写实是“知是天台古石桥,一龙独跨山之岙.高耸脊背横伸腰,其下嵌空走怒涛.”金溪与大兴坑溪,在石梁上游20多米处汇合,三折三瀑后穿梁而出,从40来米高的峭壁上直捣惠泽潭.飞瀑奇观令人叹为观止.

评论,上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唐诗之路和山水之间和诗心一叶方面的唐诗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唐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 培育儿童的绿色诗心:放飞缤纷畅想童诗课《螃蟹儿童诗》教学漫谈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226300) 特级教师 朱国忠摘 要儿童是本能的缪斯 养护儿童的诗心,是语文课程乃至小学教育应尽的责任 在课堂上,我们要通过地域性嬉乐、陌生化畅想、童源式指导、生长型讲评….

2、 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 热词点击2017年春节,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火了,这个开播于2016年2月的央视文化综艺节目,2017年春节期间从科教频道“移师”央视一套,爆发出了更为惊人的“圈粉&.

3、 《守夜人》:守不住永恒,守一颗诗心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每当读这首诗时,“余光中”三个字便伴随着乡愁飘入我们的心里 2017年12月14日,这位.

4、 卓嘎和央宗:乡心正无限凤德咏馀芬 卓嘎和央宗姐妹俩是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村民 玉麦乡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在1964年至1996年的34年间,卓嘎和央宗家是这片土地上仅有的一户人家 一个爸爸、两个女儿、一栋房子,这里既是乡政府,也.

5、 濮家联合社区:把心唤醒救在身边 近期,江干区闸弄口街道濮家联合社区组织社区工作者和居民骨干在专职的美国心脏协会培训导师指导下,学习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如何使用除颤仪……急救技能 在现场,通过简单易学的视频教学、导师讲解、操作考核,35.

6、 路遥演讲:你只有依靠自己,而不可能依靠任何人 我是陕北人,清涧县,家是农民家庭,父母现在还在农村种地 小时候,家里人口很多,弟兄姊妹八个,我是老大 童年最深刻的印象是饥饿,父亲是一个字不识的农民,性格很软弱,活得很窝囊 别人家的孩子把你打一顿,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