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名人传记杂志 名人精子库论文 以安徽名人写一篇3000字的论文 保护名人故居论文 名人代言广告探析英文参考文献 山西历史文化名人的论文 名人写的论文

关于名人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与名人读书方法综述方面论文范文集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名人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6

名人读书方法综述,该文是关于名人专升本论文范文跟综述和读书和名人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罗秉利

(长兴中学图书馆 浙江长兴 313100)

[摘 要] 古今中外,凡有一点学术成就的人物,都有自己一套独特而实用的读书方法.这些方法,也为我们遨游书海、读书治学提供了借鉴.全文以方法论为纽带,综述中外历代名人之读书方法,以便读者择取一二,或将受益良多.

[关键词] 名人;读书方法

读书是个人学习知识、发展智力、提高修养的最根本途径;读书也是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人类文明的坚实基础和根本保障.读书与阅读,已经提升到了国家软实力的层面,提升到了事关兴衰成败的高度.因此,我们更加有责任和义务去做一位阅读的践行者和读书的推广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关乎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国家强盛的一件大事.笔者通过跋涉书林的经历,翻阅典藉的探索,对古今中外历代名家的读书方法也有一定的认识和感悟,在此特加以综述,以飨读者.

1趣味读书法(又称悦读法)

历史上好读书之人可谓不胜枚举,但能够以读书立名,终有成就的人却是廖若晨星.阅读和读书其实是有差别的,那种纯粹追求娱乐和消遣的阅读,其实并不能称为“读书”.虽然这种人也认为阅读可以带来快乐,但这种快乐并不能称之为趣味,实际上,这种阅读是趣而无味的.我这里所列举的人物,都是在学问上有所造诣的重量级人物,他们的读书经历与方法,才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

国内名家,趣味读书论者当首推林语堂,他可能是现当代学者中趣味读书法的精辟论者.他一生都在快乐地追求学问,他懂得生活的艺术,他强调阅读的快乐应该来源于自由的读书环境,学术自由才能达到快乐的境界.民国期间,还有梁实秋和周作人也是趣味读书法的推崇者.周作人认为阅读要讲究趣味,以趣味为标准来读书是一种思想的解放.他说很多人认为读书是苦的,那是因为压抑了自我的精神需求,因刻意做出一些姿态,没有灵活性、没有自我,所以感受不到读书的趣味.

国外名人喜欢此法的,如苏联作家高尔基等人.高尔基有很多读书的名言,诸如“书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藉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可见书藉对他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完全感受到了书本带来的愉悦.另外,英国小说家毛姆,他也极力主张要按自己的兴趣去读书.他认为读书不能盲从,不论被别人(包括专家学者)所误导,不管别人对某本书评价如何之高,倘若不能引起你的兴趣,那对你而言,仍然是毫无用处的.没有人必须要尽义务式地去读诗、小说或者其他纯文学之类的各种文学作品.读书只能为乐趣而读,其它的事情不用多管.还有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他也是悦读法的支持者,他终身认为读书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略带忧郁的享受,阅读中有愉悦,也有探索和思考.英国诗人托马斯·格雷,是“阅读乐趣”的极力主张者,不过他认为乐趣并非消遣,而是称作“心灵的欢悦”.那种用功很深的人,体会到的学问乐趣,不只给自己带来快乐,分享给读者,同样会使人心神清爽,精神振奋.

2三步读书法

我这里所说的三步读书法,就是指快读——慢读一一精读这三步.朱光潜先生曾以《谈读书》为题,写过两篇经典的文章,针对青少年的阅读问题,提出过十分精辟的见解与论述.他认为读书要分三步走,第一遍要快读,着眼全书或全篇,了解大旨为要;第二遍要慢读,要带着批评和审视的眼光来读;第三遍则是精读,要对精彩的地方进行摘记和批注.他认为凡值得品读的书必须要读两遍以上,才能真正消化吸收.茅盾也主张三步读书法,他认为第一遍要粗读、快读,好比在高空鸟瞰城市景致一般,主要是引起情感上的感动或共鸣;第二遍要慢,主要是细细咀嚼,注意篇章结构的变化;第三遍就是精读,要逐行逐段地去读,注意炼句炼字.他们都指出,读文学作品一定要先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社会环境,这样才能感同身受,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茅盾同时还主张多读人物传记,对此,我也是深表赞同的,尤其对青少年朋友们来说,对传记作品的品读,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的魅力,是集历史性、学术性、文学性于一体的一条读书捷径.

3 不动笔墨不读书法

此法也可称“笔记式读书法”.一般的学者都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嗜好,比如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同志,他一生阅读古今经典名著无数,他读书就是批注式的,现在留下来比较有名的有《点评<二十四史>》、《点评<资治通鉴>》等.还有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先生,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等,他们一生都著述颇丰,读书海量.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胡适批注的《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也堪称经典之作.陈寅恪在读书的过程中,不忘随手记录,喜欢在书上圈圈点点.这些圈点包括校勘、批语等.比如梁慧皎的《高僧传》是陈寅恪30年代批校最多的书.蒋天枢曾对此留有评价:“先生于此书,明用密点、圈以识其要.书眉、行间,批注几满,细字密行,字细小处,几难辨识,就字迹墨色观之,先后校读非只一二次,具见用力之勤勉.而行间、书眉所注者,间杂以马利文、梵文、藏文等,以参证古代译语……陈寅恪随手记下的这些圈点和随想往往成为他日后论文的基本观点和著述的蓝本.”近代名人、戊戌变法的领导人梁启超先生,一生著述宏富,读书甚广,他也强调和推崇多动笔墨来读书.他说:“读书莫要于笔记.朱子谓当如老吏断狱,一字不放过.这者凡读书,必每句深求其故,以自出议论为主.久之触发自多,见地自进,始能贯穿群书,自成条理.经学、子学尤要.无笔记则必不经心,不经心则虽读犹不读而已.”他尖锐地指出,不做读书笔记,是漫不经心的做法,是达不到很好的读书效果的.现代史学家吴晗先生也是在读书时爱做笔记之人,他每当发现有价值的资料,就随手抄在本子上或卡片上.不动笔墨不读书,延伸开来,可以称之为“不做笔记不读书”或“不写作不读书”.笔记和写作是深度的思考,离开这个,读书的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4博采众长读书法

这种读书法,也可称之为杂读法.就是读书要广博,但这种读书法,容易造成博而不专.吴宓先生曾在其《空轩诗话》中写对陈寅恪的印象:“当时即惊其博学,而服其卓识.驰书国内诸友,谓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今时阅十五六载,行历三洲,广交当世之士,吾仍坚持此言.且喜众人之同于吾方.”梁启超尽管是著作等身之人,但也称陈寅恪为博学家;在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的眼中,陈寅恪也是“最博学、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陈寅恪早年游学欧美,不以文凭功名为目的,记忆力超凡,又勤勉不辍,才成就了他“博学”的美名.而要博学,必须要博采众长,这一点,民国期间清华大学的赵元任教授也做到了.赵元任其实是比陈寅恪更博学之人才,他不但文理兼通,而且兴趣甚广,他能够通晓十余种外国语和三十多种中国方言,奠定了自己在语言学界的泰斗地位.同时他兼涉哲学、心理学、数学和物理学等诸多学科,其学问之深之广,可以称得上“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也是崇尚博采众长读书法的.他读书如一位饥饿之人扑在了面包上,如饥似渴地啃着各种书藉,他用神学、历史、哲学和科学的著作来喂饱自己,通过阅读,也广泛地吸收各种思想.正因为他的博采众长,才成就了他的惊世伟业.他的作品集——《人间喜剧》,共收录91部小说,包括长篇、中篇、短篇小说,还有随笔等等.他书中所描写的二千四百多个人物,充分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社会生活,树立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后人称之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博采众长固然是好事,但真正会读书的人,其实是“博”与“专”相结合的,即博约有度.正如现代作家、文学理论家唐弢先生所说的:“要在博览群藉,读破一卷、广泛浏览的基础上,选择一两种重要的专业书反复研读.”博中有专,或许才是真正的读书成功之道.

5非经典不读法

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面对海量的读物和文献信息资源,我们不可能全部浏览,阅读无数.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所取舍.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对历史上的著名作家及其作品有过广泛而深入的研读,他甚至认为只有两本书需要他来研究,一本是《荷马史诗》、一本是《圣经》.笔者也认为,读书广博固然是好事,可有的人读的多了,反而未必有效果;而有的人虽读的很少,可成就很大.关键的因素在哪里?我想还是个人的理解和吸收消化能力吧?好比高尔基,虽出生贫寒,也没接受过什么正规的教育,书也读得不多,可他就是那种非经典不读的人.他阅读的都是诸如莎士比亚、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和海涅等名家的著作,而正是这些经典名著,对他今后的成功具有深远的影响.另外,作家孙犁也是如此,他就认为好的书,尤其是古文,不仅要多读几遍,而且要背诵下来,好的书要随身携带,随时诵读.

朱光潜先生可能是比较偏激的经典读书论者,他认为走进一个图书馆,你尽管看见千卷万卷的纸本子,其中真正能够成为“书”的恐怕难上十卷百卷,而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

还有作家巴金、俄国的别林斯基和托尔斯泰等人所说的古典名著读书法,也应当属于非经典不读法的范畴.因为古典名著能够保存下来,能够为世人一代代地读下去,肯定是经受过时间考验的经典好书.比如托尔斯泰喜欢读普希金的作品,并从中受益匪浅;巴金喜欢读《古文观止》,这些古代美文,也成就了他之后的辉煌创作.

6选择读书法

清代名人——郑板家先生曾认为,没有价值的书不要去读.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陈垣先生也认为读书要有选择.还有曾国藩、冯友兰等人皆认为对不同书的,要有不同的阅读之法,“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读书要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历代名家,几乎都主张读书要有选择,把所读之书分成精读书、泛读书和翻阅书三类.庞杂皆取,为众多名家所排拒.朱光潜先生也认为,读书一定要有选择,他说:“兴趣的培养不应局限于对课堂讲义的阅读,而要从读课外书人手.我虽然不能告诉你必读什么书,但我告诉你不必读什么书.”这里的选择不仅包括对读物的选择,同时阅读的方法、阅读的时间也要有所选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要选择不同的书来读;一天之中,不同的时段,也要选择不同的书来品读.这也有点“轮换读书法”的意味,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说,这有点缓解疲劳,促进读书效果的作用.英国小说家毛姆认为,读什么书,其实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正如我们西汉的目录家刘向所说的:“书犹药也,善读书之可以医愚.”同一本,对某些人可能是补药,而对某些人可能竟是.清代文学家张潮云:“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所以读书要有选择,这个选择是要靠自己不断的阅读实践才能感悟出来的.

7查检式读书法

这种读书方法是比较典型的“懒人读书法”.这也是一种借助于工具书(包括现在的网络搜索引擎)来解决读书疑难的方法.作为一位读书人,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装进大脑,除了基础知识和常用知识必须要掌握之外,一些借助字典、词典、笺注、索引之类的工具书就能够找到的知识,我们就不一定要强记,我们只需要认得“门牌号”就行.就好比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学家之后,有人问他不锈钢的组成成分,他则说:“你可以去查查《冶金手册》.”工具书是最权威的东西,一些记在脑海里的东西,最终判别其准确性,还要依赖于工具书.这种随处可以查到的知识内容,我们甚至可以把它遗忘掉,从而避免它们成为头脑和记忆里的一种负担.这种读书方法,可以起到去粗存精、去“皮毛”存“精髓”的作用.读书的关键在于能够活学活用,把需要的知识用在最恰当的地方.查检式读书法可以帮你拿到更多的“钥匙”,而你只要知道哪把钥匙能够开哪扇门就行了.

8跳跃式读书法

跳读法可以助你抓住重要的部分,跳过不必要的内容,有利于越过无关紧要的细节和不必了解的部分,直接把握书中的主要内容.英国作家毛姆读书就推崇跳读法,他说:“聪明的读者,倘若他学会跳读的技巧,就能从阅读这些书中获取最大的享受.”历史上,诸葛亮读书讲究“独观大略”,陶渊明读书讲求“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其实也是一种跳读法,是三步读书法中的一种特有技巧.通过跳读,可以快速把握重点和难点,有目的性地进行读书.

历史上,读书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比较式读书法、梯次式读书法、拓展式读书法、推想式读书法、编排式读书法、计划式读书法、惜时式读书法、致用式读书法等等,笔者在此就不加以赘述了.但归根到底,这些都只是一种形式.对于一位会读书的人,或者读书终有成就的人,他们更关注的是读书的效果.形式再多再好,没有效果,还是一句空话.其实,我们应当如古代的孔子、朱熹、王阳明等人,还有国外的叔本华、培根、高尔基、博尔赫斯、爱默生、梭罗等人一样,养成终身读书的好习惯,坚持读书与生活相结合,读书与思考相伴随.读书不能过于功利,读书要耐得住寂寞,读书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和勇气.读书终究是无止境的事情,但读书终究是一件非常有境界和有意义的事情.读书,肯定要读出趣味来,才能激发人不断地读下去.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凡读书有点成就的人,他们最终都是以读书为乐事的.如果没有乐趣,那么他也早就改行不读了,绝不会在读书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即使走下去了,也会被人称为“书呆子”.

总结古今中外名人读书之法,感觉方法很多,亦很实用.但笔者还是那句老话:“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望读者诸君能够尽早参透其中道理,那么读书之路将越走越明,愈走愈宽也.

该文汇总:此文为大学硕士与名人本科名人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综述和读书和名人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古人的读书精神和方法 文 李怀源 编辑 张小彩读书,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纠结着、矛盾着一路前行 向左是高贵,向右是寒酸,只有不偏不倚,一直向前,才能走进书的真实世界,才能激发人的无限潜能 每个时代的读书场所是不同的.

2、 渍害田遥感空间信息提取方法综述 摘要渍害是引起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作物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渍害田农田生态特征,介绍了三种反演与识别渍害田的方法通过地下水位的定量反演识别渍害田的方法、基于主动雷达的土壤表层水分反演识别渍害.

3、 新世纪以来关于陈寅恪文学方法综述 内容摘要陈寅恪先生是享誉中外的史学大师,亦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 学术界从20世纪30年代已有学者开始对陈寅恪学术思想和有关观点进行研究和评价,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开始以更具学理.

4、 名家谈读书之二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 文 胡适读书会进行的步骤,也可以说是采取的方式大概不外三种 第一种是大家共同选定一本书来读,然后互相交换自己的心得及感想 第二种是由下往上的自动方式,就是先由会员共同选定某一个专题,限定范围,再由指导.

5、 名人读书二则 鲁迅嚼辣椒驱寒夜读鲁迅先生从小就喜欢读书 少年时,鲁迅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励给他一枚金质的奖章 他立即把奖章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用卖奖章的钱买了几本书和一串红辣椒 原来,在那.

6、 2007-2019年图书馆读书会文献综述* 曹静仁(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广东 广州510631)关键词图书馆;读书会;分布;类型;合作摘要文章对2007—2017年有关图书馆读书会的研究论文进行了分析,利用内容分析法对读书会的实践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