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我的父亲母亲艺术论文 父亲对幼儿的影响论文 石头画教育论文

父亲是一块石头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父亲是一块石头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父亲是一块石头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2-11

父亲是一块石头,该文是父亲是一块石头本科论文范文和石头和父亲相关论文范文集.

父亲既是我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我的人生导师;既是我的生身之父,也是我的再生之父;既是我的崇拜对象,也是我的批判对象.在我眼中,父亲其实是块不断变化的石头:小时候,他的坚强冷峻是块青石;少年时候,他的美德才艺是块玉石;青年时候,觉得他身上有很多东西不合时宜,是块化石;中年之后,觉得他是块不断增值可以传家的宝石.

父亲像一个满怀创作热情的雕刻者,对孩子们呕心沥血地不停雕琢.

父亲牢记祖训“穷莫丢猪富莫丢书”,把教育孩子当作一件他极为重要甚至神圣的活路. 在劳动间隙、在一家人围坐锅台灶边做饭吃饭、在打“马马肩”或者牵着我赶场走亲戚的时候,他总喜欢绘声绘色地给我讲故事、摆见闻、说道理,无论多忙多累,这几乎成为他的日常功课.他甚至在外面的书籍报纸上或者走村串户中看到哪个小孩有志气有出息,都会回来讲给我听,希望我向人家学习.后来我知道,父亲用的这招叫“见贤思齐”.

一天晚上,父亲在向我讲了几个少小就有志向长大后有出息的人物故事后,一脸郑重问我长大了想干什么?“干什么?长大了的事现在怎么知道呢?这个问题好奇怪哟!”我满腹疑惑.“当工人?哪来的机会?想都不敢想;当解放军?我们无后门可走,好难哦!肯定是像你一样当农民吧?”我心里盘算了一下但不敢轻易回答.父亲殷切的目光和心思在昏黑的煤油灯下闪烁着明亮热烈的光,像鸡窝里待产的母鸡热切地期待着,像灶里的火苗在锅底扑腾着,这让我既感到困惑又感到神圣.我摸着后脑勺一脸懵懂嗫嚅着不敢回答.父亲当时一定是希望我像他看到或听到的某个有志少年那样回答,但我脑袋空空目光狭隘得只能看到家乡周围十几平方公里的土地,怎么回答得出令人意外的答案.他耐心地告诉我,现在设想长大了干什么就叫理想.他教导我从小要有理想、有志气,长大了要有出息;要做一个有德有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他说: “你看我们家谱怎么说的——‘国朝尚贤良,尊荣在定邦’!要‘跟着好人学好人’,不准‘跟着巫师扛邪神’!”

与这个期待一脉相承的是,从小他就多次指着我们逼仄的房屋反复提醒我和两个弟弟:你们几个小崽子不要指望我和你妈像刚儿、国儿(两个邻居)父母那样,为你们结婆娘生娃儿修房子,你们长大自己要有出息,自己去闯自己去挣!我和弟弟听了都面有难色,不敢做声——咋个闯咋个挣哦!看来,我们三弟兄长大结婚生子后只能搭窝棚过日子了!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用声震屋瓦的喝斥怒骂、用量衣尺和竹板等家长工具、用“干笋子炒腊肉”(竹板等打手板心或者屁股)等武力镇压方式来确保我沿着他告诉我的方向不走偏.比如:做事敷衍了事、对长辈顶嘴不敬、学东西心不在焉、包括后来上学后作业本上××多了等等,挨手板心;撒谎、贪占小便宜、对邻居家小伙伴的东西顺手牵羊、损害别人的物品等,罪加一等打屁股.那个时候在我和弟弟的心中可真是:我家老爸一声吼,房子也要抖三抖.

我4岁时曾经因为好奇和贪玩,在一个大孩子的教唆下狼狈为奸共同作案:他蹲下让我踩在他肩头,然后我再把脚踩在门锁上攀住门框顶部翻进邻居屋里,把人家治病用的一副针药偷出来,我俩把药瓶一个个敲烂,把药水和药粉一点点倒出来仔细观察:这个经常让我们小孩吃苦头的玩意儿到底长什么样?——从这件事情上看,“人之初性本善”似乎应打个问号——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很快东窗事发,那个孩子轻描淡写挨了他父亲一顿批评,训斥他这么大了还不懂事;我父亲却暴跳如雷,先是瞪着眼睛咆哮着做节目预告:看老子晚上回来不好好收拾你!吓得我脊背发凉.晚上做农活回家后他着实将我修理了一顿,一边用竹板打一边骂一边讲着打我的理由.至今回想起来,仍觉屁股隐隐作痛.晚上准备睡觉前,他又喊住我,一改打我时的粗暴严厉,和风细雨、循循善诱地给我讲了很多.其中一个是“小时偷针大了偷金”的故事.至今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因偷金子被官府捉住即将被砍头,临刑前他要求再见母亲一面,再吃母亲一口乳.最后狠狠一口咬掉母亲——因为他怪母亲在他小时偷针时没有责怪他,从而让他一步步走上不归路……这个故事让我听得一身惊惧战栗,也让我明白了后来在书上才看到的道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但童年时候也有两件事受到过一向严厉的父亲喜笑颜开浓墨重彩的表扬:一件事是我在翻箱倒柜倒腾东西时因为野蛮作业,把他缝纫机的工具箱弄坏了.根据经验判断,这是闯了大祸,可不得了!惴惴不安之下选择了向父亲自首坦白,接着崩紧神经等待一场暴风雨的降临,没想到父亲默默听完后,竟然露出了笑容,摸着我的头十分欣慰地说:“好娃儿就是要诚实!就是要知错就改!就为这一点,我今天不但会免你一顿打,还要好好表扬你!”另一件事,是小学一年级时在放学路上捡到一支钢笔(这在当时孩子眼中相当于捡到一个宝贝),转身回去把它交给了老师.晚上回家顺便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此十分赞赏,脸上的表情像忽然云开日出的天空,阳光灿烂般地当着一家人连连夸奖:你娃儿做得好!做得好!俗话说“捡来的当金子银子买来的”,这是狗屁话!捡来的就是不义之财,不义之财怎么能据为己有!你们两个细娃儿(指我两个弟弟)都要向哥哥学习!因为这件事,整个晚上家里都弥漫着愉快的气氛,连那晚的饭菜都似乎十分香甜.

父亲诚信正派、慷慨大度、急公好义、乐于助人,而且多才多艺,在乡亲中名声像玉石一样美好,自青少年开始就是我崇拜效仿的对象.

有这样一件小事:他在万源县一个乡场上做生意时,一个赶场的农村大嫂无意中表达了即将与他的丈夫离婚的打算.父亲觉得“宁拆一座庙,不拆一对人”,交谈中,父亲觉得这个妇女有心结没有打开.于是放下生意,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从各方面帮这个素不相识的妇女分析利弊得失,让这个妇女打消了离婚的念头.后来这一家人过得很幸福,也很感谢父亲.对和自己“没有一毛钱关系”的路人,父亲的真诚热心竟能如此.

父亲八岁即丧父,而且因为解放前爷爷为了谋生,在重庆经过同乡介绍,当过几天国民党政府宪兵,全家虽被定为“中农”,但在那个特殊年代,升学当兵谋生等面临诸多不顺,但他从不垂头丧气.他的生活里总是充满爽朗的笑声和嘹亮的歌声,几乎就是一个整天自动播音的高音喇叭.在劳作中,他会声情并茂演唱各种各样的歌曲,会分饰刁德一、阿庆嫂、杨子荣、栾平等不同角色,把《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戏从头唱到尾,绘声绘色,惟妙惟肖,让人心驰神往.这种“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的性格让大家深受感染.喜欢开玩笑的母亲常会笑着骂他:你个舅子不晓得整天有啥子喜事那么高兴!人家结婆娘都没有你这么喜笑颜开的!

后来甚至在面对极大生活压力——母亲和我长期重病,我和另外两个弟弟同时上学“嗷嗷待哺”、家里举步维艰时,他仍是咿咿呀呀歌声不断.当夏天中午饭后在家躲大太阳休息时,他还能平心静气地在买的草纸上、找的废旧报纸上一边“挥毫泼墨”,一边哼着《大海航行靠舵手》等歌曲.面对接踵而至的苦难,他总爱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天无绝人之路”“天塌不下来”!

一次,我手摔伤了找赤脚医生“接骨斗榫”,因疼痛而不让医生触碰并哭得惊天动地.他大吼一声:“他妈的!没球的出息!打针又不是挨刀砍脑壳!男子汉大丈夫,再苦再痛,也不能哭兮兮的嘛!”瞬间让我安静下来,也让我慢慢认识到:哭是最无用的,既不能赢得同情,也不能减轻痛苦,更不能逃避灾难.

父亲在我们上学后也很乐意给我们讲他求学时的一些糗事.其中一件事是:由于某种原因,他读初中时曾休学一个月.一个月后他回到班上,有学生就坏笑着向他打招呼:“Hello!I'm your father!”我父亲一脸茫然,还以为人家是欢迎他回归,傻笑着谢谢人家.当后来有同学悄悄告诉这是用英语骂他时,父亲生气了!他暗自发狠:老子要赶上你!老子要超过你!于是他认真学习,勤学好问,发愤苦练,废寝忘食.结果是:一个月后,他就成了班上英语考得最好的人.

这些点点滴滴的言传身教像钉子一样钉进了我的心里,让我由衷地亲近一切真善美的东西,自觉远离恶行恶习,并对不良思想念头产生了抗体,同时从小学会了勇敢面对、学会了咬牙承受、学会了坚持等待、学会了奋发图强,建立起强大的“精神小宇宙”去面对后来人生中的风风雨雨.

前些年,有一次春节回家,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吃饭喝酒摆龙门阵.因为都喝得脸上红霞飞,说话就更直接了当.我实话实说:孩提时对父亲有敬畏无亲近,觉得他就像我们院坝里的青石板,只有铁石心肠的硬度没有邻家慈父的温度.父亲说:不严咋能把你们都教成才!我不解地问父亲:我们三兄弟中,你为什么对我打得最多、骂得最多、要求最严呢?是年轻时候火气大些、脾气爆些还是对我特别厚爱?父亲狡黠地笑答:“虽然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但对我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我怎么会特别厚爱你们哪一个!大姐在前面走,二姐在后面扭”,我打的算盘是:把你这个带头大哥弄伸展了,后面两兄弟就有学习榜样了,哪里还用教你那么费神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父亲大约在我五岁多的时候就开始利用在家缝制衣服(他是远近闻名的一流裁缝师傅)、做农活的间隙,或者晚上做工回家后的空闲,极为热情、极为用心、极为郑重地教我认字、写字、数数,为我打下良好的学前教育基础.

记得第一次教我写字是在院坝里用画粉写自己的名字.时间大约在1975年.由于笔画繁复,当他轻松写完,让我照猫画虎时,我傻眼了——那真是“耗子啃南瓜,找不到地方下口”啊!性子急躁的父亲耐着性子一笔一画反复做示范.我既紧张又害怕,涂抹半天仍然不得要领,心里直怪自己为什么有这么复杂的姓!父亲急着要到生产队出工,最后撂下一句话:“自己慢慢琢磨!老子收工回来后还不会写,不给你两棒棰!”

这样坚持不懈下来,到我八岁上小学的时候已经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和数学基础.例如阅读能力已经远远超过普通小学三年级学生水平.学了不少字以后,他也鼓励我这只饥饿的“小老鼠”到处翻箱倒柜找东西“吃”.那个饥荒年月能够找到的仅有鲁迅《二心集》《且介亭杂文集》、糊在墙上的的四川日报、读高中的叔叔的语文教材等屈指可数的“食物”,这些东西都被我从头到尾津津有味地反复“啮啃”过.

现在还记得一件小事:当我八岁要升学时,父亲买来最好的草绿色帆布,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凝神定气,眯缝着眼睛左看右看.他拿着尺子和剪刀比划裁剪、一针一线缝制我的书包,好像在制作一件极为珍贵的艺术品.这对他本来是小菜一碟,几乎闭着眼睛都能将它做好,但记忆中那是父亲做得最专注最认真最细致的一次.最后做成的书包比当时商店里售卖的书包还要漂亮“洋盘”.做好后还让我像模特儿一样背着书包转过来转过去、往前走往后走,上下左右反复看,最后满意地点了点头,笑着大声报告家人:学生娃儿的书包做好了!

这个渠县城南乡连丰村黄檩树垭口有点另类的农民在浇灌我这株小苗时,寄托了比这个小小的垭口大得多的期望.现在回想起来,我似乎都能清晰地看到一幅画面:他天天对着这株树苗浇水施肥,清除杂草,修剪枝条,抚摸茎叶,喃喃自语,简直就要拔苗助长了!想到他教育孩子的热情和干劲,我只有感动佩服;想到自己至今无所作为,更是如芒刺在背.

沾满泥土的朴实的教诲像肥料滋养了我原本应该贫瘠荒芜的心灵,知识的灵光像火把照亮了阴郁苦寒的童年,美好的情性像涓涓细流渗入了我生命的根部.这种学前教育及读书爱好为我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让我童年的天地逐渐变得大起来,甚至对我后来的人生帮助也极大:让我即使在最孤苦无助的时候,也能远离狭隘偏执和孤陋寡闻.

用现在的教育观点来看,父亲“黄荆棍下出好人”“打是亲骂是爱”等教育观念和方法是不科学的,但后来我十分理解、真心感激父亲.因为父亲在当时生产力极低的条件下,用土法炼钢的方式,把我这块粗劣矿石炼成了对社会有点用处的钢铁,多么不容易啊!要知道,现在我用科学的办法炼自己已属新新人类的零零后孩子,也感到“新办法不管用,老办法不敢用,洋办法不顶用,土办法不适用”,困惑重重甚至焦头烂额、效果有限呢!

由于从小多病多灾,我生下来多次差点报废.但是,父亲像南极冰原上的雄性*,用体温和爱心孵化我这只受损的蛋;又像非洲草原上带着一家人艰苦跋涉的头象,对我这头病弱者从来不放弃不抛弃.

进入初中以后,我到了远离家乡亲友的大巴山区万源县黄钟中学求学,入乡随俗,和同学们一起常吃冷饭吃冷肉喝冷水,最后把心肝脾肺肾等各系统弄得一塌糊涂,连吃喝拉撒都成了严重问题,痛苦得生不如死.八方求医,毫无起色.最后回到老家,又吃了不少知名西医开的药方后,终于卧床不起.这天晚上,父亲和母亲在悄悄商谈中,突然声音提高八度,骂起娘来:“妈哟,啥子怪毛病啰!越医越恼火!医病不投方,哪怕用船装!不能再去那个老顽固那儿医了!老子来医你看看!我不相信医不好!”

简直是个笑话甚至神话:这个对医术一窍不通的人准备来医治一个名医也感到束手无策的病人!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开始行动了:天没亮就出门去,深夜才回家,带回厚厚一本书——明代名医李中梓的《医宗必读》.听说是先在县城渠县新华书店一无所获后,又马不停蹄坐长途车跑到小平同志故乡广安县新华书店买到的.回家后兴奋不已,告诉家人说:这本书说得相当有道理,其中有几处病症描述与我们老大(我是长子)很相似!他未来得及吃饭就开始照本宣科“望闻问切”:

你是不是想睡觉睡不着?

你是不是睡着后胡思乱想?

你是不是经常遗精?

你是不是一睡到床上就想屙尿爬起来却屙不出来?

……

最后父亲一拍大腿:“妈哟,他们方向都整错球了!这个毛病叫‘窿闭’!”

随后,他让我们去睡觉,他继续挑灯研究,一边看,一边念念有词,一边兴奋得像个孩子似地拍着桌子说:格老子,这下好像找对路了!有办法了!……

第二天早晨醒来后,听母亲说他昨晚半夜已经为我“摸着石头过河”“比到箍箍画鸭蛋”,开好方子,天没亮就进城为我抓药去了.

从此一段时间,父亲就没日没夜废寝忘食地钻进了医书.有道是死马当作活马医,反正其他医生也医不好,我大胆地吃着这个歪医生开的药艰难地熬着.令人惊异的是,吃了他开的方子,一段时间里,我似乎在地狱之门徘徊不前,又坚持一段时间之后,生不如死的状况慢慢有所好转.最后,在这个外行医生近三年隔三岔五的把脉问诊、进城买药、煎汤熬药并且花掉他做生意全部积蓄后,转危为安,最终告别死神.

父亲在此过程中付出的精力、心血、金钱特别是超常的爱心、耐心、决心让人感佩不已.没有父亲,我早就一命呜呼成了短命鬼,现在的坟头一定早已芳草萋萋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可以得个奖状:即使生不如死,也从未放弃求生,咬牙坚持配合医治,而且近半年在家带病坚持自学,完成了初中学业,并以高分考入了县第二中学.

后来,他把我医好后,又妙手回春陆续医好了不少父老乡亲,甚至其中有几名从县医院抬回来等死的疑难杂症包括妇科重症患者,成为“自学成才”、远近闻名的“江湖郎中”.

由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后来我看到某些对中医一知半解、道听途说甚至一窍不通而用西医否定中医的专家言论总会嗤之以鼻:中、西医的路径根本不同,其差别简直有如男人的遗精和女人的月经!中医有许多西医无可替代的值得珍视的地方!此外,中医有非常高明的哲学思维,其整体观、联系观、变化观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的精髓.用西医否定中医不仅非常无知而且非常愚蠢!对这些“言必称希腊”“善于挖祖坟”的专家,我会毫不客气地借用我父亲脾气爆发时骂我的粗话是:吃豌豆屙豌豆,懂你妈个球!

随着成长、眼界的开阔和一段时间社会思潮的影响,我发现原来一直崇拜敬重的父亲也有种种不足:看待社会世象没有与时俱进,而是用老眼光 ;做生意大开大合大手大脚,不会斤斤计较,宁愿让自己吃亏也不让别人受损——老爹你懂不懂“慈不掌兵义不理财”,你这样做生意咋能发家致富嘛!已经成“名医”了,家里又急缺钱用——很多次我和读初中的弟弟回家拿生活费只能向邻居借钱维持——在医治病人时收点诊断费天经地义,他却只是搞义务劳动,从不收费.对我们的建议他总是一笑了之:“吃得亏打得堆嘛!赚钱是小事,仁义值千金啊!”“一个歪医生,啷个好意思收人家钱啰!何况开服药方举手之劳、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好几次当着家人埋怨甚至批判他:“如果你稍微活络点,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些了!”老爸呀,社会在进步啊!现在是团结一致向钱看的时代,你简直就是一个背负传统道德、不合时宜的化石啊!”

这时候的他很像我们小时候在他面前的景象:嗫喏着说不出个所以然,唯有尴尬苦笑而已.

有一件事至今想来好笑:1989年一个大暑天,我们在烈日下的农田里打谷子,一边挥汗如雨,一边热烈地摆龙门阵.当谈到当时的国家大事、社会乱象时,我们发生了激烈争执,谁也无法说服谁.从场面上看,书面知识超过父亲的我引经据典地把他驳得哑口无言,并挑战似地嘲笑他念老黄历,欲与他再辩下去.他脸胀得通红,把收割的谷子在拌桶上摔打得震天响,气呼呼地吼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知为什么,我对他的“批判”后来让我很不安,甚至长成了我心上的一块疙瘩,让我愧疚,让我疼痛,让我难受.数年后,我在大学里针对这些“批判”给他写了一封信:

“我用自己十七八年建立起来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来评判裁决甚至否定您用四十余年建立起来的“三观”;对您坚持坚守的东西给予轻慢、否定甚至嘲笑……您为一家人挣了那么多开销,付出那么多,我却怪您不会精打细算……凡此种种,是多么无知、幼稚和残忍!……在此,我诚恳地向您道歉,请您原谅,向您致敬……”

听弟弟雍鹏、雍骅说,从未流过泪的父亲看了这封信沉默不语,泪流满面.

现在也在当父亲的我,越来越感觉到父亲是一块石头,是一块青石、一块玉石、一块化石,一块不断增值的传家宝石……

雍 也 本名雍峰,生于1970年,四川渠县人.当过教师、报社记者、政府职员等;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有诗文散见《青年作家》《星星》《四川文学》《山东文学》等刊,并收入各种选本;曾获第三届“四川散文奖”等奖项;现居成都龙泉驿.

评论,这篇文章为大学硕士与父亲是一块石头本科父亲是一块石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石头和父亲方面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

1、 我要变成一块石头(外一首) 我要变成一块石头普通的石头 区别于那些高高在上的与他们同行,容易踩空会摔得粉身碎骨把我流放到低处去,山涧,沟壑都行 足够隐姓埋名就好就算平庸,也甘愿与溪流相依为命就算孤独,噢,是的就在这孤独中侧出身来.

2、 暖热一块石头 王吴军我家门外有一块石头,半截埋在泥土中,虽然没有美丽的外表和耀眼的光彩,一直寂静无声地独守着阳光和风雨,但却被我用目光一点点暖热了 春风送暖的日子里,明媚的阳光朗照着这块石头,它平凡的身上竟然泛起了.

3、 一块石头的奇遇 我是一块石头——一块扁平、拥有波浪花纹的红色小石头 我原本住在小花园里,有一半身子被埋在泥土里 一天,一个小男孩把我挖了出来 我以为他会好好地保护我、爱惜我,可谁知他只是顺手抓.

4、 那个追风少年当了父亲以后 那个追风少年当了父亲以后●浪浪于江湖张大明坐在产房外的椅子上,在心里一遍遍求菩萨保佑妻子与孩子能平安 张大明担心妻子和孩子的安危,也在害怕自己是否能当一个好父亲,他不过还是一个大孩子而已 此时产房的门.

5、 父亲的光芒 我小时候家里穷,全家十几口人挤在三间用土坯盖成的房子里 因此,解决家里的住房问题也就成了父亲的头……大事 由于经济的缘故,在那个时候花钱买砖盖房几乎不大可能,因此要盖房就得全家齐上阵,自制土坯,烧砖盖.

6、 父亲的钢鼓 文 宋杨 编辑 杨静茹 rwzkhouchuang126 com9月,单田芳先生辞世的消息传来,他沙哑的嗓音立马再次回荡在我的脑海中,把我带回到上世纪80年代的童年时光正午的阳光透过窗户直射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