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国文化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 关于金融的论文 金融经济杂志社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金融博览杂志 中国金融论文 中国金融期刊如何免费阅读全文 中国金融市场投资分析论文 分析中国金融政策的论文 中国金融简史论文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论文

中国金融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理性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中国金融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10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理性,该文是中国金融类论文范文检索与金融体制改革和理性思考和中国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体制基本建立,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体制不断完善.中国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已取得极大成功.它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总结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应该肯定循序渐进、与政府主导的整体经济体制改革配套推进的基本思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关 键 词:金融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调控;金融监管;金融发展;金融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517(2018)01-0008-06

DOI:10.19631/j.cnki.css.2018.01.002

Rational Thinking on the Reform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Jiang Shiyin

(School of Finance,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Nanjing 211815,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has gradually been established. A financial system which meets the demands of market economy has been basically established and macro financial control and financial regulation system are being constantly improved. The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has achieved great success in China. It has provided succesul experiences in economic reform. To sum up the basic experience of the reform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we must affirm the basic idea, which proceeds in an orderly very and step by step and promote the overall economic system led by the government fits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Key words: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macro economic regulation; financial regulati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金融资源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源.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已走过近40年的历程,目前已建立了一个相对健全、完善、系统和有序的金融体制.如何看待目前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作者认为中国已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取得极大成功. 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历程中,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一、只有坚持正确的方向不断进行金融体制改革,才能适应经济和金融发展的要求

  金融体制朝着什么方向改革, 这对于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金融不能被动地服务于经济发展,还必须主动调控,以保证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这就是经济和金融发展对金融体制改革所提出的要求.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是建立在国民经济基础之上并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部门. 金融体制怎样改革,决定着金融的发展方向.它只有在业务活动、 运行机制能完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即使原先适合经济发展的金融体制, 在新经济条件下也需不断地进行变革,特别是坚持正确方向的改革[1].社会在进步, 经济在发展,经济管理制度和体制在不断变化,所以,金融的机构体系、市场运行、业务管理等方面也就需要不断改革.

  回顾中国金融体制的变迁历程, 可以说是一个不断改革的过程. 这个过程基本上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特别是1978年以来,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指导下, 中国的金融体制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使中国的金融从根本上改变了面貌.实际上,1978年以前,中国金融体制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也在不断地进行变革, 且许多变革起了积极作用.只有坚持正确的方向,改革才能产生应有的积极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所以能把自身建设成一个接近现代化的银行, 又领导建设起一个比较完整的金融体系, 并对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就是因为其能根据国情的变化不断改革,特别是在近40年里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 虽然这种改革至今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总的来看,近40年的金融体制改革基本上是正确的.

  目前,金融体制改革已经获得了成功,中国已经摆脱了过去“大一统”的金融体制,并初步形成了一个日益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 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和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体制改革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可以预料, 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基本形成能适应市场经济运行需要的金融体制.到那时,虽然不再进行集中的大规模的金融体制改革, 但由于国内外的情况仍在不断变化, 金融体制也需要不断创新和不断变革, 以保证中国的金融始终能够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并能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充分地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只有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加强金融监管,才能最充分地发挥金融的作用

  1978年以前, 由于中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所以国家对金融的管理是比较死的.在这种体制下,金融同其他部门一样,也是“大锅饭”“铁饭碗”.银行高度垄断,没有竞争力.整个金融体制缺乏生机和活力, 不能发挥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 金融获得快速发展,不仅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增多,而且金融市场逐步活跃,竞争加剧.金融监管却由于起步晚,基础比较薄弱, 金融监管力度跟不上金融发展的客观需要, 致使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中一度出融秩序不好,竞争无序,个别小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困难的问题[2].同经济体制改革一样,想要打破原有金融体制、建立新的金融体制,做出一种重大的利益调整,涉及各方利益,难度也很大.为了防止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金融动荡, 加强金融监管势在必行.所以金融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就必须真正搞活并进行强有力的监管, 建立起与中国金融发展相适应的金融监管体制.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金融监管体制也进行着相应的改革.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几经改革,已形成了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彼此分工合作、分业监管的监管格局,这也是一个专业化的格局.它为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加强金融监管,以保证金融更充分地发挥作用打下了基础.2017年7月成立的中国金融稳定委员会为金融监管添加了新的力量.

  只有通过金融体制改革搞活金融, 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搞活金融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机制,加强对金融的监管.加强金融监管就要建立经济、金融法律规章制度,持续督促检查,严格按照金融法律法规条例办事. 金融监管应适应金融体制改革的新要求, 加强监管是为了把各金融机构的活动限制在金融法律法规条例允许的范围之内, 防止发生金融风险和出融危机, 更好地发挥金融的作用.在金融体制的剧变时期,加强对金融监管的领导,建立和完善金融法律法规条例,充实金融监管队伍,切实加强金融监管,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只有这样,金融才能最充分地为经济发展发挥支持和促进作用.

  三、 金融体制改革使金融从多方面融入了金融全球化进程

  一国的开放程度是多方面的,其中,金融的对外开放程度尤其重要. 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密切,出现了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趋势. 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需要中国金融从多方面融入到全球化中去.中国近40年来的金融体制改革就是从多方面逐步融入到全球化的过程,允许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 允许中国金融机构的对外往来都是融入金融全球化的表现.证券、保险等业务的相互交流扩大了中国金融融入金融全球化的领域. 融入经济和金融全球化必须具备必要的条件.当前,国家之间贫富悬殊很大,富国、强国总想控制穷国、弱国,且无一个能够代表各国利益、 有能力在世界范围进行金融监管的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盲目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只能弱肉强食,被少数超级富国攫取利益[4].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前,一些国家相信全球经济将很快一体化,过早实行资本项目自由兑换, 放弃对国际投机资本的管制,导致拥有巨额资本的投机家到该国兴风作浪,结果成了这次危机的爆发点.这些教训,对中国考虑实行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和其他有关国际金融问题都是有借鉴参考意义的.

  从中国人民银行多年参加国际金融活动的实践来看, 中国对加入国际金融市场活动持谨慎的态度,这是正确的,也是宝贵的经验.中国人民银行被确立为银行以来, 主动适应对外经济交流的发展,引领中国的对外金融业务迅速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快, 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必然会更大,其金融需在WTO条件下的国际金融市场中运行.然而,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自身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也没有积累起必要的经验,盲目融入金融全球化,就可能吃亏.

  中国的金融业为适应加入WTO条件的需要,积极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关心世界经济、金融大事,参与到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 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发展,既要遵从中国国情,又应从全球情况出发.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还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使金融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只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特别是金融、证券、保险等行业的对外开放水平,中国金融才能从多方面融入到全球化中去. 充分认识经批准来华的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促进作用, 积极同它们建立业务关系, 力求尽快使中国银行的运行机制、 经营管理、 设备技术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由银行执行的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是由国务院通过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进行的.这种调控要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并与产业政策相配合,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5].在这三者之中,由银行执行的货币政策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相比,它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宏观经济调控的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这种任务可以概括为总量平衡、 结构优化和社会进步.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 即保持社会总供给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是其他任务的基础. 保持经济总量基本平衡,需要运用货币政策, 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宏观调控的作用.

  在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 发改委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需要配套实施的经济政策.财政运用预算和税收手段,着重调节经济结构和社会分配. 银行执行货币政策以调节货币供给总量为内容.而货币供给总量的变化,是能否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和币值稳定的决定性因素. 银行只有进行恰到好处的金融宏观调控,不仅控制贷款总规模,而且提供适度的货币供给增长率,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才可能实现[6].与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相比,它更能对宏观经济调控产生作用和影响. 从对社会总供求的影响来看,它是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资金活动, 只能影响社会货币的再分配和周转速度, 即把货币由这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加快或放慢货币周转速度,但不能直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 而财政部门除可影响货币周转速度外, 还可以用超过收入安排支出和出现赤字等办法,迫使银行追加贷款,增加货币供给量,使社会总需求扩大[7].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与货币政策比较起来, 它的作用没有那么大而已.当然,产业政策的作用就更没有那么大了,因为它是一种长期的供给政策.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部分, 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一政策是由银行来履行的. 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调节社会总供求, 提供与经济发展基本适应的货币供给增长率,力争实现币值的基本稳定.货币政策只有在国务院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执行,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大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参与宏观经济调控也就成为其重要任务之一,它本身就是宏观调控者.

  中国人民银行是从1984年开始作为银行并于1995年最终确立而独立行使职能的.银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主要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提供适度的货币供给量,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和货币币值的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在专门行使银行职能后, 基本上完成了执行货币政策的任务. 特别是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部门之一, 坚持恰当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实行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和治理通货紧缩,保证了币值的基本稳定,并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它支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开办了全国电子联行系统, 较好地*了收付和转账结算,促进国民经济顺畅流通;扩大金融活动范围,批设金融机构,增加业务种类,为国民经济较好地提供了金融服务.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互联网等智能化时代, 互联网金融为经济发展又做出了新的贡献.

  五、 只有在币值稳定条件下才能保证经济快速发展

  国内外的发展经验表明, 经济的发展难免会引起币值的波动,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币值稳定与否, 实施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币值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例如,1984—1986年、2000—2003年等时期,币值不稳,经济波动大, 经济发展受到影响;1986—1988年、1993—1996年等时期, 币值稳定, 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2016年, 中国社会融资存量为167万亿元, 为74万亿元GDP的产出提供了资金保障[8].在中国,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 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这为实行恰当的货币政策提供了基础. 由于中国的货币市场是统一的, 所以人民币在全国可以自由地流通, 任何一个地区的货币供求失衡都会影响全国的货币流通状况.为此,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权,包括货币的发行、基准利率的确定、汇率的调节和重要税种税率的调整等, 必须集中在国家层面[9].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可以按照国家统一法律、法规和宏观调控政策,制定地区性的法规、政策和规划,充分运用地方资源,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但地方政府不能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层次,不能干预银行独立执行货币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出现多次波动,这与币值稳不稳密切相关. 近40年的经济发展事实说明,只有实现币值稳定,才能真正合理配置资源,更多地集中建设资金,减少经济发展的波动,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货币市场发展比较稳定, 但也出现过几次通货膨胀和某时期的通货紧缩, 每次抑制通货膨胀和治理通货紧缩都不得不花相当的代价(如财力、时间等),因为经济出现起落, 浪费了资源, 必然给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中国现在仍是发展中大国,经济还不够发达,全国上下都想尽快把经济搞上去, 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着大上快上的愿望,这是好的.但是,这又说明中国仍然有重新引发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深层危机[10].所以,吸取改革开放近40年来积累的经验,更加坚定地实行稳定货币的政策,不搞货币币值的大升、大降,防止今后再发生经济过热,对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金融法律法规条例的制定,确保了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由于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非常复杂, 涉及各方利益,难度也很大,所以,在这一改革过程中,需要通过立法来保障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如果不先制定金融法律法规和条例, 涉及面广的重大金融体制改革不仅会导致金融秩序混乱, 影响经济发展,而且会使改革走样、违背初衷.特别是重大的金融改革措施出台前, 应先制定法律法规条例,才能保证金融体制改革顺利进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也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条例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了一大批金融法律法规,金融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银行法》《商业银行法》《政策性银行法》《保险法》《公司法》和《证券法》等就是这样的法律.《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等就是这样的法规.这些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但是, 金融法制建设明显落后于金融业务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 一些新的改革措施出台以后, 没有相应的法规来保证其贯彻和实施并稳定下来[11].正因如此,才使得一些事先设计好的改革方案在出台后就走样了, 有时甚至面目全非.这就警醒我们重大的金融体制改革出台前,应先制定法律法规条例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旦凡法律法规条例相应跟上的时期, 金融体制改革就较为顺利,否则,就遭受挫折.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总的来看,近40年来的金融体制改革是成功的. 虽然在改革进程中有波折、有反复,甚至有失败,例如,1988年上半年出现的市场上竞相提取存款抢购商品现象和1993年全国金融秩序的混乱, 但成绩是主要的.这为今后的改革和其他国家所要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较为成功的经验. 总结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应该肯定循序渐进、与政府主导的整体经济体制改革配套推进的基本思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健全,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体制基本建立, 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体制不断完善.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未来还需要不断地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如何改革呢?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就是未来的方向[12].我们深信,这个方向不仅顺应经济发展要求,而且符合中国实际.它是从近40年的金融体制改革中总结出来并指导未来改革的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江世银.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金融经济学探索[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王广谦,郭田勇.中国经济改革30年·金融改革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3]王广谦,应展宇,江世银.中国金融改革:历史经验与转型模式[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4]唐旭,等.中国金融改革:理论、路径与构想[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5]王广谦,郭田勇.中国金融改革历程:1978~2007[J].改革,2007(3).

[6]王广谦.金融改革:“转型”与“定型”的现状与未来[J].金融研究,2008(1).

[7]王广谦.中国崛起:“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J].财贸经济,2008(2).

[8]朱启贵,余宏.中国金融调控模式与系统的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9(1).

[9]江世银.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问题及其深化[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2).

[10]周小川.深化金融体制改革[N].人民日报,2015-11-25(06).

[11]刘杨.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是当务之急[EB/OL].(2016-03-08). http: // www. gov. cn / xinwen/2016-03/08/content_ 5050881.html.

[12]刘哲.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EB/OL].(2017-10-21). http://cpc. people. com. cn/19th/n1/2017/10/21/14537-29600084.html.

(责任编辑、校对:李丹)

本文点评:该文是关于对写作金融体制改革和理性思考和中国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中国金融本科毕业论文中国金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英国金融管理体制改革与相关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后,英国撤销金融服务局,由英格兰银行承担主要的宏观和微观审慎管理职能 宏观审慎方面,成立“金融政策委员会”,负责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及银行集团的稳健经营 .

2、 十九大报告: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总书记谈到,十八大以来,中国履行承诺,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重大问题为导向,聚焦民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为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迈出实质步伐 在此期间,人民生活得到不断改.

3、 改革开放40年和中国金融 文│ 吴晓求 编辑│张兴军中国从1978年开始启动了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 这40年来中国经济创造了奇迹,我们从一个贫穷落后、封闭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富裕、小康、开放和正在走向现代化的国家.

4、 中国金融体系的演变和改革 在新的经济发展机制下,金融体系的根本任务应该是高效利用逐渐稀缺的金融资源,转变服务对象,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殷剑峰中国金融体系的基本特点金融体系一直被认为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但与金融资源配置由市场发挥决.

5、 模式对中国金融监管改革 在全球金融实现国际化、自由发展的同时,各国政府逐渐放宽或解除混业经营的限制,而应对混业经营统一的金融监管制度也在国际上蔚为潮流 在3月13日的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将中国银行.

6、 中国应试教育体制改革:治标更要治本 摘要应试教育体制既无效率,也不公平,但其能够长期存在且自我强化自有其现实合理性,是教育资源城乡、区域配置不均,教育体制改革滞后,二元就业体制与阶层流动阻滞共同作用的结果 单纯的教育体制改革只能是治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