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科学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外语教学期刊 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托班教学论文 托班教育教学论文 分层走班教学的论文 走班制教学论文 托班美术教学论文 走班制论文

走班制教学类论文范文资料 和新高考和走班制教学之分类分层探析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走班制教学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09

新高考和走班制教学之分类分层探析,本文是走班制教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与新高考和分类分层探析和教学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摘

要] 走班制教学是兼顾大众化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反映了新时代各行各业对培育创造型人才和个性化人才的渴求,也是落实高考新方案、扩大学生自主选择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良好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推进走班制教学,要科学分析学生和学校的目标体系和约束条件,全面掌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爱好等信息,统筹谋划学生的分类和课程的分层方案,使走班制效果达到最佳.其中“跨级选课”和“编组选优”的走班制模式值得尝试和推广.

[关键词] 走班制教学;高考新方案;分类分层选课;跨级选课;编组选优;高考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8)03-0109-09

高考新方案的突出特点是在考试方面设置了“选学选考”和“一年多考”机制,在招生方面试行了“两依据一参考”模式[1][2][3][4][5],与之相配套的一项政策是要求“调整教学组织方式,满足学生选学的需要,把走班教学落到实处”[1].显然,高考新方案在推行省级学业水平考试以分散学生的高考压力,实施选课走班制以实现因材施教,采取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6][7].据悉,该方案“已经在上海和浙江试点,经评估取得了成功……,到2020年,新的高考改革制度将全面实行.”[4][5]不过,由于选课走班制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语文、数学、外语之外的6科课程中任选3门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因此从理论上说,学生可以有20种(浙江7选3共36种)不同的选课组合形式.在这种情形下,广大中学如果仍然按照应试教育的套路教学,即按照大文大理2类尖子班的思维来开设20种或36种尖子班,则根本无法操作.我国较早尝试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北京十一学校,依靠其强大的师资、教室等软件和硬件资源,设置了分层、分类、综合和特需四大门类课程体系,开设了“学科课程265门、职业考察课程75门、综合实践课程30门” [8].其中,“根据课程难度、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学习方式,该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分为4-5个不同层次并且向上延伸出大学先修课程、高端研修课程,向下延伸出援助课程” [8].令人遗憾的是,要编制20种或36种尖子班,或者像北京十一学校那样开设几百门课程供学生选择,一般普通高中基本上没有这种实力.如何才能解决好上述问题,并把国家政策提供给学生的实惠落到实处呢?本文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7],对走班制教学中的分类分层问题进专门讨论,期待能给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启发.

一、走班制教学概述

  “走班制教学”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和高校招生要求,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志向和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以及学校的师资和教室资源等因素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选修最适合自己类型和层次课程的“选课走班”教学模式.其目的不仅要解决优秀学生“吃不饱”和后进学生“吃不消”的问题,还要鼓励学生在达到国家基本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促进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其特点是同一个教师在固定教室的不同时间段,分别给不同学生讲授相同或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则根据自己选课的类型和层次,在不同的时段走向不同的教室上课[6].

  袁振国先生认为,用手机学习、交流已经成为了基本的生活方式,就像水和空气一样不可或缺.尽管这可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比起这种学习方式带来的巨大效益来说微不足道[9].面对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一个办法是将手机拒之门外,另一个办法是把手机拿进课堂.相比起来,后者显然更为合适,关键在于如何把手机的价值发挥得更好.同样,对于走班分层选课这样有着积极意义的新鲜事物,我们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如何发挥它在促进改善教学方面的积极作用,如何尽量避免它在具体操作中反映出的消极影响,而非一味地无视或排斥.

  长期以来,人们早已对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固定师生的课堂教学模式习以为常,为什么现在突然要倡导选课走班?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新高考改革的要求.在现行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录取体制下,高考的“指挥棒”效应依然显著,“考什么、学什么”是广大学生、家长的首选.将选学选考、一年多考、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作为高考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一考定终身”的招考弊端,逐步从选“分”过渡为选“人”.在高考科目选择模式发生变化的政策背景下,学校原有的相对固定的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已经不适应新高考改革的要求,必将根据选学选考的改革方案作出相应调整.这样,更加贴近新高考模式的选课走班制教学也就逐渐受到教师、家长的欢迎,进而从试点摸索发展到应用推广.

  二是未来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人类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信息与知识的运用日益综合化,未来社会已经不太需要标准化人才,而是需要更多创造型的个性化人才.现在国家政策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创业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拥有创新思维、具备创业能力的人才将大受欢迎.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仍然沿用18世纪以来的固定班级制培养标准化、只会做题的人才,那么这些人才在高度智能化、现代化的社会中难有用武之地.

  三是满足个性化、分层次教学发展的需求.固定班级授课制有一个先天的致命缺陷: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消”,真正与班级整体教学进度基本同步的学生并不占多数,而每门课程均能齐头并进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长此以往,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多极分化将日趋严重,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让每名学生根据自己每门功课不同的掌握情况到各年级自主流动上课,历史不行就往低年级读,数学好就到高年级去读.如果我国能够结合教育实际真正把分层走班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可选择的教学中得到个性化的成长,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此外,走班制教学模式的推进也是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需求的一种反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0].就教育方面来说,这个矛盾就是“人民群众渴望优质教育资源、期待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与这一需求得不到平衡和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推行分类分层选课走班制,则为解决这一矛盾创造了条件.

  不过,走班制教学虽然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也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适应高考新方案的需要,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其突出表现是:“因材施教”理念深受“因考施教”现状的冲击;要求学生在高一年级就决定人生发展方向的做法不太现实;在课程设置中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妥当;学业水平考试赋分办法的先天不足会导致“田忌”、“趋易避难”,进而危害学生知识结构和基础;大学专业要求不明,使得广大家长和师生在心理上很不适应,等等.

  克服上述困难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1.要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要把因材施教的理念落到实处.2017年浙江、上海的试点结果表明,高校的招生工作正在从“选分”过渡到“选人”的模式,学生的日常表现、所修课程的难度以及其它非学术方面的成果都可能成为考察内容.那些一味“避重就轻、投机取巧”获得高分的学生,不仅反映出其缺乏真正学术兴趣和理想,而且暴露了其过分急功近利的品质,反而不易获得招生高校的青睐;2.要引进先进的教育测量学理论和技术,如标准设定方法、测验等值方法、利用大数据实施准等值的方法等,改进现有的学业水平考试赋分方案,从根本上杜绝选学选考过程中的“田忌”问题、避免出现某些较难学科选学选考人数呈断崖式下跌的问题[11];3.要认真研究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教学要求,准确设计好不同类型和层次的课程内容和任务;4.需要研究有关高校相关专业的具体要求,包括知识结构、能力层次和招生指标等方面的具体要求;5.需要设置专门的学校选课走班指导教师,建设专门的选课系统,实施专业水平的职业兴趣、个性特点、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测评.当然,推进走班制教学模式需要克服的困难有很多,限于篇幅,以下重点谈分类分层问题.

二、走班制教学中的分类问题

  由于人的志向、兴趣、爱好、个性、知识基础与水平、能力结构与水平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所以传统的“教学内容和进度整齐划一”的固定班级授课模式无法兼顾大众化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要求.因此,选课走班这种能够兼顾大多数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必定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不过,在实施选课走班教学模式时,学生的分类问题十分棘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生涯规划的缺失或不当.高一新生大多完全没有生涯规划的概念,他们根本无法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不知道需要如何前进,学校也大多缺乏专业的生涯规划导师.因此,让高一新生自主确定人生发展的方向并不现实.何况高中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强制其进行盲目规划不符合教育规律.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培养若干合格的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寻求与专业的生涯规划或心理测评服务机构合作等等.

  第二,大学的专业要求和招生指标不明确.许多高校关于各招生专业的要求往往模糊不清,其招生指标更是神秘莫测.这就必然导致学生、家长和教师无法做出理性选择.某些专业看上去很不错,但其实际情况与考生想象可能存在巨大差异,或者该专业仅仅在本省、本市招收几名学生.面对这种情况,学生的报考选择与“”无异.要解决这一问题,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要与班主任等密切合作,或者与高校以及其它从事生涯规划工作的专业机构开展合作,建立包含主要目标高校的专业要求和招生指标的大数据系统,方便学生、家长和教师等参考.

  第三,高中生的兴趣志向个性不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探索外部世界的同时,往往也会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自身的兴趣、爱好、志向、个性等会有一些模糊的认识.但这种认识通常过于片面甚至存在误区,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降低期望目标、或是走错方向,最终选取了一个自己很不喜欢的方向.比如,某些教师对女生的某些偏见(女生不适合从事理工科职业等)就会对一些自身定位不明的女生产生误导.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办法是使用专业的合格心理测量量表(必须具有中国常模、测量信度,效度和公平性必须得到保证),遵循专业的标准对学生实施心理测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等.

  第四,高中生缺乏亲身体验不同职业的机会.由于目前的教育活动,包括校内的教学和校外的辅导,完全被提高分数的目的所控制,绝大多数学生都少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很难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有机会体验科学家、医生、工程师、作家、商人等不同职业的工作性质与内容.从国外的实践效果来看,这种体验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十分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中学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未在教学中安排这种必要的职业体验.解决这类问题,要密切中学与高校、企业等方面的合作,鼓励学生参加见习或实习,或聘请校外专家入校交流,支持学生组建各种课外俱乐部、参与各种竞赛,提前选修适量的大学选修课程(AP课程),从而亲身感受这些专业方向的具体要求、进而判断自己是否真正喜爱或有能力学习这个专业.

  第五,学校软件和硬件资源不足.目前大多数省市实行的6选3选考方案会产生多达20种的考试科目组合,这给传统应试教育思维指导下的选课排班带来了难题.其实,只要能从夯实学科基础、注重通识教育、突出个人强项三个方面组织教学,这一难题就能迎刃而解.事实上,学校教学工作不必完全围绕学业水平考试的开考时间和科目来开展,而是要容许学生自主选择,即什么时候准备到位就什么时候参加考试.至于教室紧缺的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取消年级组办公室,各科老师下班蹲点办公的形式解决,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或改建学科教室.师资方面,一方面需要加大培训力度(重点培训如何教好“拓展课程”或“优才课程”等),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校际合作、试行“网络双师课堂”等形式提高教师能力素质.此外,若能适度增加教师编制,则更有助于缓解师资匮乏的压力.

  第六,各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及其约束条件缺乏统筹安排.通常,学校的课程安排会根据学业水平、开考科目及其时间进行调整,结果导致了巨大的混乱.针对这一情况,浙江省教育厅就曾专门下文纠正以下错误:“1.并开科目超过要求.高一年级每学期开设的学考科目超过8门,抢赶教学进度,严重加大学生课业负担;2.限制学生选择权.在高一年级结束时,强制要求学生确定所有3门选考科目,压缩学生自主选择时间,或用所谓的‘选考套餐’限制学生选择范围;3.挤压选修课程课时.各年级每周选修课程课时比例少于20%,或用考试科目暗中替代,甚至搞“阴阳课表”;4.考试前全面停课复习.在学考选考前,不执行既定的教学安排,全面停课,集中时间搞“学考会战”;5.延长教学时间.增加课时,占用学生晚间和节假日时间组织复习.诱导或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培训机构各类迎考学习”[12].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厘清学校的教学目标和约束条件,制定最适合本校的解决方案.

  具体来说,学校的目标可以粗略地归纳为3项:1.学生合格率最大化;2.学生优秀率最大化(包括北大、清华、国外名校、985和211高校录取本校学生的人数或比率等);3.学校特色得到凸显(如体育、艺术、各类竞赛奖励等).其约束条件主要包括:1.学校的生源质量(知识结构与水平、能力结构与水平等);2.学生的兴趣爱好、志向和志气等(涉及到自我管理水平和自我激励以及心理健康情况等);3.师资数量、结构与水平(包括各科优秀、良好等教师的分布,教师的精力和激励措施等);4.实体课堂与网络课堂等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5.国家关于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等方面的具体要求;6.目标高校在本省、本市的招生专业要求和指标分布以及历年特点;7.全省或全市竞争对手的情况(包括规模、层次等);8.可供选择的应考时间或机会等.在明确了上述目标要求和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实施走班制教学的工作任务就完成了一半,另一半则涉及课程的分层问题.

三、走班制教学中的分层问题

走班制教学除了需要关注课程分类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好课程的分层问题.其中,谁有资格就读高层次的“拓展课程”或“优才课程”,谁应该去选修“援助课程”,学校应该开设多少门高层次的课程,高层次的课程该如何教与学,不同层次的课程该如何布置作业和实施单元测试,行政班和教学班如何进行管理,知识学习、能力提升和道德修养问题如何抓等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解决好上述问题,首先就必须认清学生的目标体系.通常来说,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1.专业或职业方向的发展前景比较好(包括成就事业、财富自由的机会比较大等);2.专业或职业方向符合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如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等);3.专业或职业方向符合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4.自身的优势(如知识结构与能力、社会资源、个性特征等)能得到较好的发挥;5.获得该发展方向的机会比较大.

  其次,需要分析实现学生目标的约束条件.通常以下因素会影响学生目标的实现:1.知识结构.如没有选修高层次物理课程的学生不太可能被物理专业或电子、机械工程等类型的专业录取,放弃了高层次化学或生物课程的学生被医学、化工之类专业录取的机会也比较小等;2.知识水平.仅仅完成必修内容课程的学生显然比不上选修过高层次课程且学业优秀学生的升学竞争力;3.能力类型.由于不同的人在遗传、环境和学习积累等方面存在差异,人的能力类型是有不同特色的.如有的人言语推理能力很强,有的人数理逻辑能力很强,有的人动手能力很强,有的人具有极高的音乐、绘画天赋等.只要把每个人的长处发挥到极致或较高水准,他就具备了成为杰出人才的潜质;4.能力水平.同样一种思维能力或者运动能力,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表现水平.水平越高越具有发展潜力;5.家庭因素.父母的教育水平、教养方式,包括学生成长的周边环境,都可能促进或抑制学生的发展;6.师资水平.良师益友是人才成长的关键,否则好苗子也可能夭折.其中,好心办坏事的情况需要引起教师们的特别重视,应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扬长补短;7.社会环境.通常,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地方,学生能获得的优质教育资源越丰富,其发展的空间也相对较大.反之,要想取得成绩,学生往往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值得说明的是,学生的上述约束条件既可以在学校生涯规划老师的帮助下进行自我评估,也可以通过与专业测评服务机构的合作得出判断.这些数据往往能够为学生选课提供直接帮助.比如经过某次思维能力测试,发现某校300名新生大约有10%的人言语思维能力超过常人的95%,大约有20%的新生数理逻辑思维能力超过常人的95%.于是,只要师资和教室条件容许,就可以考虑在这届新生中设置一个班(30人)的语文拓展课程,以及两个班(每班30人)的数学“优才课程”,或者容许这些top5%的孩子“跨级选课”.

四、值得尝试的“跨级选课”与“编组选优”方案

  国外走班制的常见做法是:全校老师都各自固定在一间教室,在不同的时间段讲授相同或不同深度的内容,听众是事先根据平常成绩、能力水平、志向爱好等指标编排的学生,每节课的学生都基本不同.其中,课程分类的依据主要是国家的课程标准和要求、各大学招生的专业要求、学校师资教室等软硬件条件、个人的志向、兴趣、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等因素.学生分层的依据主要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通常需要单独进行智商等测试).

  海外中学走班制的一个主要形式是“跨级选课”.即容许某些学生的某些课程在高一年级或低一年级学习(只要时间不冲突).事实上,在美国判断一所中学是否优秀的一个硬指标就是该校能给优秀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大学先修课程(AP课程)的种类、数量以及优秀比率.一个学生是否能被高水平大学招生官看重,其中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该学生选修了多少AP课程以及其所有修习AP课程的优秀比率.

  除了“跨级选课”模式之外,海外有条件的学校也可能在相同年级中单独设置少量“拓展课程”或“优才课程”(gifted & talented)等[7].

  在中国,一个简单的选课走班方式是“编组选优”模式.即根据现有教师和教室资源,把同年级所有行政班编组成若干个小组,同一小组内各班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学习相同的内容,但同组学生需要按知识和能力水平重新分班,把单科优秀的学生编入相应的“优才课程”走班上课.假若师资和教室资源比较充裕,则可以采用保留原有行政班级不变,仅仅在学习同一内容时把水平高的学生抽调出来另外单独增加一个快班的选课走班模式.

  采用“编组选优”走班模式的最大好处是:传统的行政班级得到了保留,传统的“尖子班”则被不同时间段组合出来的不同单科的“优才课程”所取代.这就使得每个学生在自己最擅长的课程方面能够享受到尖子班的待遇.这种“编组选优”走班制与传统的固定班级授课制中惯常使用的尖子班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在“编组选优”模式下,人人都有机会凭借自己的单科特长获得学习“优才课程”的机会,而不必所有课程都必须优秀才能享受尖子班的待遇.传统尖子班思维的理论基础是“短板理论”,即人才成就的大小受其短板所限制,惯常使用的“6A”标准就是短板理论的具体体现.“编组选优”的理论基础是“长板理论”,即人才成就的大小取决于其长板的高度.显然,采用“编组选优”走班制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若能把这种单科“优才课程”的入选机会变成每3个月一次或每个学期一次,则很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激励效果.

  关于应付学业水平考试的问题,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学校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尽可能多地开设应有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或者优才课程等,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志向和知识、能力水平,通过“跨级选课”或“编组选优”等方式,在恰当的时候修完自己计划的课程,然后自主选择应考时间.避免完全围绕应考科目和开考时间来安排学习,造成畸形的发展.

  总之,选课走班是兼顾大众化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的一种产物,是新时代各行各业渴求创造型人才和个性化人才的一种反映,也是落实高考新方案、扩大学生选择权利的一项重大举措.要搞好选课走班制,就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尽可能多而全面地收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爱好等信息,全面分析学生和学校的目标体系和约束条件,统筹谋划其中的分类和分层方案,使得走班制的效果达到最佳.其中,“跨级选课”和“编组选优”的走班制模式值得尝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教基二﹝2014﹞10号)[EB/OL].教育部门户网站,2014-12-18.http://old.moe.gov.cn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s4559/201412/181664.html.

[2]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

2013-11-16.

[3]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

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10号)[EB/OL].中国政府网,2014-09

-04.http://www.gov.cn/zhengce/co

ntent/2014-09/04/content_9065.ht

m.

[4]蔡继乐.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教育改革进入“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N].中国教育报,2017-10-20.

[5]张 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N].中国青年报,2017-10-20.

[6]杨志明.新高考与走班制教学的推进[J].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7,(11).

[7]杨志明.走班制教学与学能诊断测试[J].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7,(8).

[8]刘景超.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学生的自主选择何以可能?[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5,(12).

[9]袁振国.以变应变:关于中国未来教育的思考与对策[J].决策与信息,2018,(2).

[10].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1]朱邦芬.为什么浙江省高考学生选考物理人数大幅下降值得担忧[EB/OL].知识分子微信公众号,2017-10-24.https://doc.dakaiweixin.com/channel/The-Intellectu

al/2655418794001.html.

[12]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纠正部

分普通高中学校违背教育规律和教学要求错误做法的通知(浙教办基﹝2016﹞97号)[EB/OL].浙江省教育厅网站,2016-10-25.http://www.zjedu.gov.cn/news/1477

37035226665750.html.

[责任编辑:胡 梁]

此文评论:这是一篇关于新高考和分类分层探析和教学方面的走班制教学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走班制教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新高考背景下语文走班教学的可行性 陈怡随着国家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一些学校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都在发生转变 其中“走班制”被认为是未来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其实,我们对于“走.

2、 新建构主义视角下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当前国际公认的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主导模式 新建构主义是信息时代背景下新兴的学习理论,其核心观点为“学习就是建构,建构蕴含创新” 因此,应在分析新建构主义理论知识.

3、 厉兵秣马共研新高考武汉市召开2019年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 本刊讯(记者向保秀) 9 月28 日上午, 武汉市2017 年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在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召开 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孟晖、副局长夏春胤、市纪委驻市教育局(市委教育工委)纪检组副组长陈金林、市.

4、 走班制,慢着点 “走班制”最先出现于美国,笔者于2016 年3 月6 日至26 日随“广州市基础教育专家培养对象教育领导力美国考察团”对美国的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共两个州的.

5、 基于新高考改革的关于高中政治教学 2014 年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关于高考全面改革的新政策,中国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也拉开了帷幕 在新高考改革的引领下,高中政治教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不.

6、 新高考模式下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安徽省淮南一中 程 锦【摘 要】面对现在新的高考模式,在作文教学方面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高考作文教学的目标不再是应付考试,而是注重对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 面对这样的要求,教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