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城市建设杂志 城市建设期刊 城市建设杂志社 城市建设理论杂志社 城市建设理论期刊 城市规划杂志社 城市建设杂志社 城市建设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是什么期刊 城市建设理论杂志社怎么样 城市建设杂志社网站 城市建设理论论文

城市建设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跟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视阈下郑州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城市建设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3-25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视阈下郑州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本文是城市建设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和就业结构和视阈和产业结构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

基金项目:郑州市2017年度社会科学调研课题

(ZSLX2016556).

摘 要: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就业结构的调整起决定作用,就业结构的调整状况也制约着产业结构的优化.运用就业弹性系数、结构偏离度等指标,对郑州市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进行测度,得出两者发展不均衡的结论,提出具体对策建议,希望有助于实现郑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快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步伐.

关键词:郑州市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2017年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郑州市要努力建设具有创新活力、人文魅力、生态智慧、开放包容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背景之下,结合郑州市2000-2016年郑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数据,分析研究郑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提出实现郑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郑州市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分析

2000年郑州市地区生产总值728.4亿元,2016年增加到7994.2亿元,增加了近10倍.郑州市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从

2000年的5.82%下降到2016年的1.96%,下降幅度不大且中间年份有较小反弹;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47.13%上升到2011年的55.22%,从2011年的55.22%下降到2016年的47.29%;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是波动上升,从2000年的47.05%上升到2016年的50.75%.2000年以来郑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开始逐渐趋向合理化和高级化.

2000年至2016年郑州市产业结构基本呈现“二、三、一”的格局,2016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实现了产业结构布局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郑州市产业结构的助推力如下:郑州市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发挥核心和引领作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成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郑州市也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

二、郑州市就业结构的演进趋势及分析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郑州市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00年以来,郑州市就业结构格局从“一、三、二”转变为“三、一、二”,从2006年开始转变为“三、二、一”的格局.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40.9%下降到2015年的17.1%,下降了23.8个百分点,年均下降近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呈缓慢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27%上升到2015年的37.5%;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持续上升,从2000年的32.1%上升到2015年的45.4%,累计上升13.3个百分点,郑州市就业结构有着明显的“服务化、非农化、高级化趋势特征”.

“伴随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将发生规律性转移”.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推移,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推移.(1940),库兹涅茨(1971),钱纳里、艾金同、西姆斯、鲁宾逊、塞尔奎因利用不同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验证了上述定律.2000年郑州市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仍然高达40.9%,表明大量劳动力依然滞留在农村和农业部门.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比重虽然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较慢.郑州市劳动力正逐渐从第一产业部门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部门转移,且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要大于第二产业.

三、郑州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1.运用结构偏离度指标分析

2000年以来郑州市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度逐渐趋近于零,且趋零效果非常显著,这与国际经验一致.郑州市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值,且变化平缓,没有明显向零值靠拢的趋势,这与国际标准模型中的结构偏离度趋零的一般规律不相符.这表明郑州市第一产业中存在着部分剩余劳动力和隐形失业问题,大量低素质劳动力滞留在第一产业,必然延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值且较大,与标准模式数据相比偏高.2005年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为0.752,表明该产业的就业构成百分比滞后于产值构成百分比,还存在较大的就业空间,应该进一步吸纳劳动力.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多为正值且数值相对较小,其结构偏离度从2000年的0.466下降到2015年的0.066,下降幅度较大且缓慢接近零值.尽管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经历了短暂的上升阶段,但总体上下降趋势非常明显,表明第三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逐渐向均衡状态靠近.

2.运用就业弹性指标分析

运用就业弹性指标,可以分析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一定时,如何把就业人员在第一、二、三产业间有效配置,才能实现就业最大化.运用这一指标对2004年以来郑州市三次产业中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状况进行实证分析.表2是通过计算得出的郑州市2004年以来就业弹性的变化情况.从就业弹性的移动平均总弹性看,郑州市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为社会提供了一定的就业机会,从就业弹性绝对值小幅增大的趋势看,郑州市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有增大的趋势.

2004年以来,郑州市第一产业就业弹性大部分为负值,说明农业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呈反方向变化,农业经济增长对农业就业具有明显的排斥作用,表现为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挤出”效应,在2007年和2010年尤为突出,说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绝对量减少而其创造的产值并没减少,标志着农业劳动力的饱和;但就业弹性的绝对值呈现总体的下降趋势,且降幅较大,表明郑州市第一产业对就业的“挤出”效应在逐渐降低,2011年已降至0.05,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甚至出现城市用工“民工荒”、农民工返乡务农现象.

2011年第二产业就业弹性下降为0.16,表明随着国有企业进一步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下岗分流等改革措施,劳动生产率将进一步大幅提高,对于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也必将是有限的.第三产业就业弹性呈现较大波动,2004年达到了0.91,随后的2005年又降为0.65,2011年则上升为2.29.这说明郑州市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比较强,但受其他因素影响很大.

四、基于分析结论的政策建议

郑州市实现经济发展与就业的同步增长目标的必由之路是缓解就业矛盾,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实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可考虑如下建议:

1.以人为本,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

实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目标需要统筹全局,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形成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够有效吸纳人力资源的产业结构.为此,首先要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职业应变能力,改善劳动者的就业结构.其次,为了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适应,必须通过产业结构的多样化的形式解决社会各个层面上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2.以“就业优先”为导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能够带动就业量的持续增加.但是,从郑州市2000年以来国民经济总量和就业总量的数据来看,国民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没有带来就业量的快速增长.可见,经济增长并不一定能带来就业的有效增长,如何让经济增长真正转变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值得探究的.针对目前郑州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要坚持以“就业优先”为导向,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有利于就业增长的方向转变.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强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

欧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劳动力在总从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的在60%以上,相比之下,郑州市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郑州市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的下降趋势表明:第三产业在接纳转移劳动力方面有很大潜力,将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需要注意的是,在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必须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4.推进第二产业发展,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

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不能因为第三产业对就业的贡献大而忽视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是决定人均收入提高和就业结构的关键产业,没有第二产业的物质基础,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其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将缺乏后劲.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坚持产业集群方向和园区集约导向,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优化传统产业.

5.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强现代农业建设

为了最大限度地消化农业剩余劳动力,应当力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根据各地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强化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竞争优势.政府应当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各地区产业布局优化,延伸农业产业链,从而延伸就业链.

6.建立有效的产业转换机制和劳动力转移机制

根据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建立产业衰退预警机制,及时分析国际国内产业变化及其对郑州市三次产业已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影响,制定应对预案或产业转换预案,同时要建立经常性的劳动力存量资源转移培训机制,使更多的劳动力能比较顺利地从衰退行业转移到新兴行业中去,实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殿臣、闻彩红.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度浅析.商场现代化,2006,(9):347-348.

[2]张建武,宋国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关系及其政策含义.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19-22.

[3]段敏敏,董炳南,丁建勋.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对就业的显著性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09(7):16-17.

[4]孙学工.90年代中国的就业与产业结构调整.管理世界,1998,(2):193-198.

[5]孙蚌珠.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就业的产业结构动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95-100.

陈果.我国第三产业各分行业就业弹性的实证分析.特区经[1]济,2006(1):325-326.

[2]郭东杰、邵琼燕.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就业创造能力与比较优势研究.经济学家,2012(1):41-47.

[3]张红梅,蒋中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3):18-19.

[4]李琳,阳吉运,高希.基于就业结构视角的湖南产业结构动态演变分析.经济地理,2010(8):1340-1343.

[5]周光锋,陈青青.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化的增长与就业效应研究.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1(2):77-81.

综上资料: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就业结构和视阈和产业结构方面的城市建设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城市建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心城市上演争夺战 今年期间,住建部部长陈政高表示,国家已陆续定位了多个国家中心城市,下一步还将继续推进,但具体数量还没有确定 3 月9日,李克强总理来到陕西代表团,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在发言时称,国家已明确了8 个国家中.

2、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 摘要阐述了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现实意义提升了郑州的国家战略地位,扩大了城市规模,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创业 指出了郑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努力方向根据国家政策支持和自身比较优势,壮大规模、完善功能,提升.

3、 加强中心城市建设推动区域经济 2017 年12 月12 日至13 日,总书记亲临徐州开展十九大后首次地方调研,先后视察了徐工集团、潘安湖、贾汪区马庄村和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对我市转型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发展实体经济、采煤塌陷地整.

4、 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于增强其城市辐射力的作用 一、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背景简介国家中心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提出的处于城镇体系最高位置的城镇层次,是在一个区域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核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原建设部(现住房和.

5、 西安,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 ■袁牧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是我国继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之后的第8个城市群,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独.

6、 以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城市群 摘要国家中心城市和高……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可以优势互补,共谋发展,要合理规划和统筹实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方案和“双一流”方案 要从战略高度支持建设世界一流高……教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