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 电脑知识和技术杂志 农村新技术杂志 现造技术论文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电脑知识和技术期刊 电子技术投稿 软件开发论文开题报告技术指标 电气工程技术论文 物联网工程技术论文 步进电机的细分驱动技术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德育论文

技术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与电子出版技术专业复合育人工作坊的建设方面论文范例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技术论文 发表时间: 2024-01-20

电子出版技术专业复合育人工作坊的建设,本文是技术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和电子出版和工作坊和育人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目前,高职院校已经开设了不少工作坊项目,将“工作坊”这种模式引入教学项目中,旨在解决电子出版技术专业在开设实践教学课程中文理学科交叉、项目时间无法集中、学生团队意识薄弱、实践环境与企业环境有偏差等难题.通过复合育人“工作坊”的建设,将产品设计与开发团队联合协作解决问题的模式引入专业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学与实际产品设计中快速迭代模式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电子出版;复合育人;工作坊;校企合作

现在我们处于一个全民讲体验的时代,近2、3 年新提出来的“互联网+”传统行业转型模式,加上重新流行起来的VR辕AR,人工智能这些话题正在用户体验设计圈中不断冒泡.体验设计领域对口岗位不断扩大至包括UI辕GUI 设计师、产品经理、产品专员、交互设计师、UX 设计师、大数据产品架构、前端设计师、前端开发工程师、品牌策划、游戏设计辕交互设计师等,这些都是目前电子出版技术专业培养人才的对口岗位.普遍认为这些岗位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有“用户体验”“沟通能力”“设计表达”“团队合作”“美学与艺术”等.那么在这个时代,作为高职教育者,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需要做什么来跟上时代的脚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来适应时代.通过几年的努力和实践,我们进行了电子出版技术专业复合育人“工作坊”的建设,颇具成效.

一、专业“工作坊”人才培养目标

复合育人“工作坊”的总体目标是培养符合时代设计要求的人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提升服务设计理念,输出复合型人才.每年,老师与学生都会对未来1年的学生工作室招募目标提出要求,指导老师对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方案也是逐年在迭代,每年都会总结出下一个2 年的目标:

2013 年提出的关键词为“敏捷务实”,培养熟悉互联网产品敏捷开发工作模式的产品设计相关岗位从业人员.(针对2012级学生,2015年已毕业)

2014 年提出的关键词为“创意落地”,培养具备产品交互设计与开发学习能力的移动端前端与交互设计岗位人才.(针对2013 级学生,2016 年已毕业)

2015 年提出的关键词为“服务设计”,培养具备服务设计理念的用户体验行业人才.(针对2014 级学生,2017 年已毕业)2016 年提出的关键词为“跨学科学习”,培养具备跨学科学习与钻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未来5 年的用户体验行业转化.(针对2015 级学生,2018年毕业)

2017 年提出的关键词为“深度学习”,以人工智能与商业智能为基础,培养适应未来7 年人工智能发展的服务体验行业复合型人才.(针对2016 级学生,2019 年毕业)

二、“工作坊”规划与人才培养过程

分析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人才模型,以2013 年至2016 年的计划为例完成不断迭代的培养目标,学生工作室规划与培养过程如下:

2013年,大量的互联网企业井喷前兆,针对互联网产品的开发流程所需岗位属性,设定了以下人才培养的能力模型的维度:交互设计30%,设计表达25%,逻辑分析能力20%,设计输出与前端界面重构20%,商业分析5%.开始提出对学生熟悉用户体验设计规范流程的人才培养需求,工作室也开始培养学生敏捷团队.敏捷团队,简单来说,就是团队的成员都熟悉整个产品设计流程,成员有专门岗位,但是在产品生命周期中,成员可以根据设计开发的需要暂时变换岗位.

2014年,移动互联网热潮开始,针对移动端产品设计与开发岗位属性,设定以下人才培养的能力模型维度:交互设计25%,设计表达20%,需求分析15%,用户研究10%,前端设计与开发20%,商业分析10%.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过程需要各个岗位准确解读用户需求,所以在能力模型维度加入了需求分析与用户研究能力的要求,并且增加了学生创意落地的要求.

2015年,各行各业开始热炒用户体验设计,岗位设置日趋稳定,“互联网+”的盛行,对用户体验部门的要求也在提高,美国、欧洲的服务设计抬头,优秀服务设计案例出现.针对新岗位需求趋势,设定以下人才培养的能力模型维度:交互设计20%,沟通能力15%,设计表达15%,服务设计10%,逻辑分析能力10%,需求分析10%,设计实施10%,商业布局10%.岗位的界限开始模糊,大大降低了前端开发的能力培养,对学生的全局设计能力要求提高,也加入了服务设计项目,引入品牌、服务、设计落地等主题工作坊,拓宽学生的设计视野.2016 年,用户体验设计行业转型,“中国制造2025”“人工智能”“供给侧改革”都逼迫着从业人员不断进化,2016 年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提高了一个台阶,因此工作室设定以下人才培养的能力模型维度:跨学科学习15%,沟通能力15%,设计表达15%,服务体验设计15%,逻辑分析10%,需求分析10%,设计实施10%,商业布局10%.将跨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到第一位,过去3 届的工作室成员在回校参与活动时共同反馈,在岗位中继续学习跨学科技术的要求急速提高,跨界设计成为常态.因此,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将交互设计并到服务体验设计与逻辑分析能力中,目的是减少交互设计工具学习时间,增加学生项目最终落地实施的机会.

三、“工作坊”运作规范

(一)固定培养计划

经过了7 年的摸索与实验,工作室已总结出一套固定的培养计划,并于每学年实施:

大一(学习能力形成期)———上学期完成基础课程,下学期完成工作室预备成员招募.

大二(项目训练期)———上学期完成专业课程,工作室开展各领域分享、跨学科学习以及项目演习,新生参与前一届学生团队的比赛项目中的视觉设计工作,下学期,大二学生参加体验设计全流程比赛,学生可选择延续上学期的项目作为比赛项目.

大三(实战期)———暑假完成指定的实习项目,参与课题以及继续晋级比赛,下学期,进入企业实习,或者创业.工作室学生在参加实习工作的同时也产出了不少好作品.

(二)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

结合课程、活动与项目完成工作室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开设的相关课程有:人机交互设计类:学生通过相关课程完成UI设计,交互设计基础,原型制作,信息可视化设计的专业内容的学习;前端开发类:学生通过相关课程完成HTML5 开发基础,前端技术框架,移动开发基础等内容的学习;产品设计与开发全流程:学生通过课程完成用户体验设计全流程项目的学习.邀请品牌设计大咖开设工作坊活动,引导学生团队完成相关项目.引导学生通过横向课题,参与企业项目.以国泰安数字化教学平台用户体验设计为例,2017 年6 月开始,三位工作坊学生加入项目,完成数字化教学平台的PC 端、IOS、android 三个端的设计.目前产品已完成产品开发,并落地学校环境中测试.

四、教学成果

通过建立合理的培养方式:课程+比赛+项目+创业完成人才培养计划,工作室建立了一届带一届自运行的学生团队培养方式,以课程为主线,以学生参加比赛积累创意设计经验、参与指导老师的项目获得项目实施经验、创业团队培育为三个辅线.取得了如下成果:

首先是课程:工作室学生成员主要为电子出版技术专业学生,学生专业课已经包含用户体验设计基础课程,如人机交互设计基础、界面设计、网页布局与设计、前端技术基础、移动终端开发、数字产品原型制作、信息可视化设计(校选修)、创新项目化课程等.

在完成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参加体验设计全流程比赛,比如UXD 中国用户体验设计大赛、IXDC 体验设计大赛与中国用户体验创新大赛等.学生在积累比赛经验的同时,也结交了国内同类专业的学生,得到业内专业评委的指导,自2014 年开始,连续3 届获得全国前十的优秀成绩.

学生参与了三项横向课题:“国泰安数字化教学平台用户体验设计”“企业响应式网站设计与开发”“电子书平台开发”.一项广东省青少年学业情绪现状及保护机制探讨(2014GXJK068)课题.

明确目标:培养人才放在第一位,然后才是孵化创业项目.培养人才始终放在目标的第一位,过去的几年,我们把重心放在学生的体验设计方法和交叉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断地调整工作室培养方案的重心,至今年,工作室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从业人员.学生就业岗位以UI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前端开发、产品经理为主,工作单位所处的行业以互联网为主,多为传统行业转型互联网公司.从2013 年开始,工作室逐渐培养学生创业团队,目前运行良好的创业团队仍有4个.

工作室学生在参加实习工作的同时也产出了不少好作品,其中包括龙腾捷旅酒店管理平台、嗒嗒巴士app 的视觉设计、房评产品交互设计等,都是目前在线上的产品.

五、结束语

经过7 年建设,人才培养从网络传播,到交互设计,到服务设计,电子出版技术工作坊的建设与发展经历了互联网从萌芽到爆发的时期.培养了超过100 名企业行业骨干,孵化了近十项创业项目与企业,多次参加并获得多项用户体验设计大赛奖项.形成了规范以及以学习、创新和传承为目的的学生社团文化.工作室的发展紧密结合课程与专业发展,2017 年落地大数据实验室,2018 年计划落地VR/AR计算机图像应用实验基地.

目前,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科学的发展使未来的工作模式与流程会有很多变化,有相当大比重的事物性工作可以让智能机器人替代完成.学生的培养计划也应该针对未来趋势做相应的调整.以后工作室的发展也应该围绕如何拓宽学生的眼界,如何更合理安排学生的活动,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项目,以及如何立足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来展开.

点评:本文是关于经典技术专业范文可作为电子出版和工作坊和育人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技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技工院校专业复合中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与应对措施 近年来,为适应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用人需求,技工院校开始推广专业复合 电工电子技术一直是机电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实行专业复合后也成为数控维修、焊接加工、高级钳工……专业进行专业复合课程改革的电学基础课程.

2、 新闻出版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和应用 近年来,在新闻出版单位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各类企、事业单位均在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方面做了许多尝试,为打造高素质、职业化人才队伍,特别是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措施 在此过程中,以.

3、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定义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的产物,学生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即为学徒,学校专任教师负责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师傅,负责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培训 发动机构造与.

4、 基于社会需求的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课程建设 摘要针对国内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现状,结合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以健康产业和中药产业的社会需求为出发点,阐述我校依据学院特色对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依据和具体措施,以期在解决生物技术专业就业难的.

5、 四维融合式电子科学和技术专业改革和实践 摘要针对新工科专业建设和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存在缺乏产教融合实施平台、实施路径和资源汇聚通道……问题,探索以产教融合为需求引领、以资源融合为支撑、以科教融合为突破、以双创融合为驱动的“四维融.

6、 校企合作下电子制造技术和设备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丘钛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为基础,探讨电子制造技术与设备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企业先进设备,开设以岗位能力为主导的校企.